比如这个市场肯定有某种合理的经济原因才能建立起来吧,然后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都有哪些呢?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用博弈论里的signaling model解释(这个模型的数学解释还挺复杂的,我就简单讲一下模型思想吧)。

Signaling model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完全对称情况下的博弈。

现实生活中,很多信息是抽象而且难以观测的,或者无法直接展示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能力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到摸不著;再比如,一个人的财富值没有办法直接体现,总不能把自己的银行存款贴脑门上让大家看。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找一些信号来代替。比如,能力是抽象的,但受教育水平是客观且可观测的,一般而言,名校毕业生肯定比非名校毕业生能力强;财富值无法贴脑门上,但一个人开跑车、戴名表、买贵的包,可以释放出有钱的信号(为简化,这里不考虑买高仿的情况)。

然而,我们观测到的信号(message)和我们想要知道的对方的信息(information)并不完全等价。假设『有钱人』这个身份能够给人带来正的效用(不仅仅是金钱收益,也包括心理上的满足、受到额外的尊重和仰慕等等),那么,人们都有伪装成『有钱人』的动机,有些信号就会失效。

如果以『是否戴名表』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的信号,除了有钱人戴名表,一些不那么有钱的人也会攒钱买名表,那么这个信号就不一定有效。

在人们有伪装成有钱人的动机的情况下,怎样的信号能够有效传递我们想要的信息呢?那就是,这个信号能够使得,穷人伪装成富人的成本,大于穷人伪装成富人的效用。

(假设我讲清楚了……)


再回到野味市场。

野味的特点——量少,新奇,贵,很多情况下还违法。

那吃野味这个行为能够意味著什么呢?

1、胆大、猎奇(野味不一定更好吃,但少且稀奇,喜欢猎奇的人会有更强的尝试欲望);

2、有钱有权有门路(越稀奇的野味越贵,然而有时候单纯有钱也不一定能吃到特别罕见的野味,还需要有门路,而且很多时候是黑白两道通吃的门路)。我个人看来,很多人吃野味,是出于这个目的。

所以,我们发现,要想使得人们没有吃野味的动机,那么有两个途径——第一,进一步抬高吃野味的成本和渠道,使得绝大部分人无法承受得起;第二,想办法使得吃野味不具有上述功能。

第一个途径,就是严格限制。然而,这个严格限制,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使大部分人无法承担得起吃野味的成本,但从signaling model的角度来讲,却使得吃野味成为了很好的message——吃野味成为极少数有钱有权有渠道的人的象征,而普通人无法承担极高的成本来伪装。

第二个途径,如果吃野味变得很普遍,那么,这个行为就不是一个很好的message,想通过吃野味这个信号来显示自己有钱有权有渠道,就会失效。那该如何做呢?——将野味市场规范化、规模化,通过养殖业的规范和进步,使得『野味』不再『野』,不再贵,不再处于灰色地段。

所以,对于客观原因无法通过养殖业养殖的野生动物和保护动物,我们需要进一步严苛限制和严格执法,一旦执法不严或者选择性执法,即普通人吃野味会被罚,而有『门路』、有关系的人可以肆无忌惮吃野味,那么野味市场不仅不会被限制,反而会因为选择性执法而成为很好的区分身份的signal,从而刺激野味市场的发展。

对于可以通过规范化养殖来实现合法化经营的野味,我们也该进行鼓励,使得其脱离灰色地带,不再成为区分身份的有效signal。


谢邀,试图用供求理论中的一些的规律来解释下看看。

首先,野味肯定没有猪鸡牛羊的那么常见,所以这个东西的供给量肯定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然而随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口袋里的钱也都多起来了,自然也包括权贵们。那么自然也消费得起因为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差异而被推高的价格。而且这样的宴席,往往又被附加了社交属性,人脉属性,资源共享属性,zhuangbi属性等等,越高端越是这样(新闻中也提及了野味用于接待场合的使用--除非那是假新闻)。各种各样的附加属性,使得对于野味的需求,缺乏弹性,使得价格的升高,导致需求量的减小,并不那么的猛烈。既然这货本来就贵,而且需求还这么刚性,况且需求中还有不少官方背景,「有利可图,况且也惹不起」的声音,必然伴随在野味的供给方的脑海中。

对于供给来说,单一供给方的供给弹性一定是非常富有弹性的,因为最原始的方法,自己出去抓,抓得到就抓得到,抓不到就抓不到,很看天吃饭。但是架不住数量上去的供给方(在野味市场刚刚形成时,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行业的进入门槛可以认为是比较低的,那么经济利润会驱使更多的野味供给方,进入野味市场)。随著野味供给方越来越多,市场供给趋于平稳,趋于缺乏弹性的需求(因为一个人出去,抓不到的话就是抓不到,一大波人出去,甲抓不到,乙抓到了,那么市场供给就有了)。

随著经济发展,野味需求方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也助长了市场的发展。收入效应指消费者收入增加,导致对于商品需求增加的比例,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下降,导致的对于其需求量增加的比例。对于野味这种高价,高刚性需求,且含有各种各样「附加值」(上面提到的各种XX属性)的商品。价格下降和收入上升都会导致大量的需求量的上升(当然这里的替代品是指野味看做整体,和其他食物进行比较,如果野味和野味间的不同种类进行比较,价格还是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替代作用)。根据市场规模来看,野味出现价格大幅下降必须满足要么需求萎靡要么供给大幅提升,现在需求受到外部因素打击,自然萎靡,同时供给也会大幅下降(没人敢抓了,抓了卖不掉,没人敢买),那么必然造成市场规模的大幅缩水。但应该说,出这个事情之前,野味市场还是比较繁荣的(连官方都作为参与实体,进行著交易,这个市场很难萧条)。

总结一下,首先供小于求导致了推高价格,其次刚性的需求导致价格升高需求量衰减较小。然后经济增长,收入增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推波助澜,再加上各种附加值的「属性」(经济学中叫效用,发展到最后的极端情况就是,这货越少见,越珍贵,越贵,越是有市场,越是有人买,越是有人玩了命地去抓,市场越是繁荣),其实本来这个市场并没有大问题,卖的贵,只要有人买,就是合理的。问题并没有出在经济角度本身,还有大把「拚死吃河豚」的呢(早年有不少搭上性命的,当然现在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厨师水平过关,或者人工养殖什么的,可以把危险性压制到比较低的水平。具体的不了解,也没研究过河豚。但如果哪天,假设爆出来,河豚里的毒素会传播,会人传人试试,事情就不得了了),就如现在这个野味市场,和公共卫生事件扯上关系,和人传人扯上关系,和生命安全扯上关系了,那么其他的都得靠边了。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疑惑。疑惑的地方在于: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市场么?如果是的话,那回答的方向应该是市场中的核心机制:价格(这是我觉得哈,不过,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这就要考虑供给和需求了。供给侧应该考虑厂商数量,需求侧要考虑消费者偏好。但是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考虑野味这种产品。

说到产品类型,第一想到的是这个产品的替代物。说营养价值吧,它不一定比平常吃的家禽要高,说口感吧,也不一定比普通的菜好吃。蝙蝠汤神马的想想都会反胃,平常吃饭我都可能不舒服,何况这些野味了 。那消费者选择吃它可能就不是因为替代的关系,同时吧,好像也找不到什么互补品。而且,吃这些东西的人吧好像也都比较有钱,品味比较独特。这让我想到了保健品,就是像脑白金这种的。对于这种产品的描述就是:使用之后也不知道效果咋样。这种产品叫credence goods,这种产品对应的市场当中存在著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那么企业就要动机利用信息欺骗消费者来牟利。

接下来说说消费者。能进入这个市场说明消费者从野味当中获得的效用还是很大的,并且这个效用可能来自于追求刺激吧;当然,消费者的效用函数里面肯定有支付的价格了。消费者对于这些野味的了解程度可能很低,加上无良商家一顿吹嘘这些东西如何美味,如何营养,这就提高了提高了这些野味的效用。企业就是利用了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忽悠消费者,从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说到这里,想到前面说的野味的替代性好像不高,那为啥价格好像并不是特别高呢?(我没吃过,好像在网上看到过什么穿山甲,果子狸之类都价格)。如果这个企业可以被当作垄断企业分析,那很可能是因为marginal consumer的外部选择带来的效用比较低导致的;如果这个企业处于竞争环境当中,那么很可能是因为竞争导致的。当然,核心的价格仍然与marginal consumer有关。

上面说了两种影响:一个是提高价格的,一个是降低价格的。最后价格怎样变化,可能要看which dominates了。以上是很不成熟的分析,凑凑热闹。


两种心理

1.猎奇

很多人印象流都觉得野味更好吃

尤其如今,贬低白羽鸡,抬高农家乐几乎是zz正确

野味比走地鸡又高一个级别,纯粹的绿色原生态,无污染无激素,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2.装X

不吃蝙蝠怎么算去过帛琉?

不拍照发圈怎么算吃过蝙蝠?

不买LV劳力士宾利怎么能算上等人???


首先界定一下野味市场。

野生动物就是指在大自然的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而且通常是指陆上野生动物。因为出海捕捞的海鲜本来就是大自然里生长的,所以不包括在内。

其实野味的品种很多,我国野保法只是针对的「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但是还有大量野生动物并不在野保法的保护范围内,比如野猪、野兔等等,这些野生动物野保法是有限制的,但不是禁止。

所以野味市场是典型的灰色市场,整个狩猎、运输、销售,也是灰色产业链。

第一个观点,野味的需求并不是营养价值带来的,而是由民间消费文化带来的。

营养学早已证明,野生动物大都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医学界也证明,野味通常携带大量寄生虫甚至病毒,而普通的肉食加工方式又难以消除。

「物以稀为贵,味以稀为美。」「家养的不如散养的,散养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珍稀的,珍稀的不如濒危的。」

这两句话比较能代表对野味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就是猎奇。

其实不止野生动物,也有很多人热衷野菜,甚至有些人也热衷海鲜,有点相似的地方。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没有提到蝙蝠这种另类的「野味」,但是例如松茸、青蛳等等,整个节目都有一种对民间野味的推崇,虽然这种野味跟蝙蝠穿山甲果子狸这种不同,但是这反应了民间的一种消费文化。

而野味价格高、甚至需要一些灰色的购买渠道,这就使得野味代表了另外一种消费心理:炫耀和社交。

甚至有的野味馆门口挂著「公务消费定点商家」的牌子,这就是灰色产业链背后的灰色交易市场。

第二个观点,特殊的需求和灰色产业链本身,造成了需求弹性较小,推高了野味市场的利润水平,进而维持了整个产业链。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258页)。


1、市场建立

在金钱的驱动下,野味通过打猎者、运输公司、餐厅流向非富即贵的消费者。

至于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那就辩证统一吧。

2、经济效益

增加链条上的就业,创造GDP。

3、经济损失

a)直接损失:大规模的疫情直接造成的经济停顿;

b)机会成本:吃野味的钱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道路、铁路;医保的开支可以用于更有意义的地方……

4、如何减少野味的消耗?

我觉得这个才是重点!

假设:

a)野生动物值得保护;

b)难以限制权贵和富豪对野味的消耗,特别是前者,严刑峻法和公益广告的作用有限;

c)追求优越感导致了消费野味的行为,当然,还有饮食上的误区;

经济学提出的解决办法:

a)将野味的某项替代品限制产量,比如昂贵的人造肉;

b)放宽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纳入管理解决稀缺和疾病的问题。


需求和供给因素吧!

需求量很大,古代这些动物本身就是被人类残杀和掠夺的资源,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远古,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环,作为一个动物,就必须通过牺牲其他动物而不断获取能量!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物质已经极大地丰富了,各种商品已经琳琅满目了,但是人类天生猎奇的欲望还没有减少,对狩猎和采集依然保有基因里就有的想法,克制不住背心的这种动物世界的自然法则!

野味市场也在萌生,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动物猎杀、野生动物成为一种流传下来的习惯,当时人们还没有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于是在不少偏远地区还是有猎手,铁夹子,再加上当时物质的短缺,人口的膨胀,吃肉的动力不断被激发!

需求市场的极大扩张后,有人开始养野生动物了,通过圈养然后充当野生动物卖获得高价格,而且野生动物价格都比较高,再加上一些人宣称的吃野味壮阳、是好的滋补品,从而野味市场更加疯狂!

毕竟商品市场和社会讲究利润,有利润,当然有人去干,那么供给自然就来了!

本质是有一些群体,需要通过贩卖野味提高人均单位经济价值。

需求,也可以是被创造或者牵引出来的。

能提供野味的人群,才是最关键的研究对象,而不是所谓的需求方。


我看能不能从医药健康来讲下,以前医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草药是很普遍的,而野生动物一直以来吃的是野生植物也包括药草,并且许多野生动物还可作为药物,最经典的就是老虎的一身都是宝,导致成了保护动物,不可否认老虎伤人引起的大量补杀。

野味的肉还可以当粮食吃,在家畜未大量养殖和训化前,野味是作为肉的主要来源,之前还有专门的猎人,至于战争年代,逃荒年代,野味就是救命稻草。农村人对野味的热情是有传统的,而城市人也不过是近百年前的农村人。

经济学也是关乎生活与发展的学说,野生动物太多也威胁农作物和人的生命,在两个之间选择,必杀野生动物。

当然以上都是瞎几把写的,动保会说动物有生命权与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就近几年的保狗运动看了就想吐,狗比人还精贵,可使劲的炒作,宠物狗价格不断飙升,一旦出现流浪狗狂犬病事件就没人啃声了。

不肖子孙啊,爹的不要了


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是有需求。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常规市场的商品难以满足他的需求,就会寻求新的商品,商家看到商机就会提供供给,野味的供给又不是十分困难,因而野味市场就出现了。

效益的话,从生产者获得收入,消费者收获效用的角度来看,总福利得到提高。野味市场的交易算是地下市场交易,不计入GDP之中,但实际上是提高了国民财富。但是,其存在负外部性问题。一方面,野味市场的商品可能有国家保护动物,那么野味市场的存在会提高法律执行成本;另一方面,吃野味吃出疾病,例如Sars或者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造成难以计量的经济损失。

最后,和毒品交易一样,解决野味市场的方式其一可以是规范化,例如荷兰允许大麻交易一样,规范化一些野外的供给,(不知道华南兄弟的竹鼠算不算规范野味);其二,就是教育,依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可以通过影响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改变,教育的正外部性可以减少相当大的用于禁止野味交易的执行成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