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人格和依恋不一样哦~

人格:

我害怕被差评,算了,干脆不参与,不开始。

回避型人格是害怕人际交往。

主要是性格方面的问题。

依恋:

我害怕依赖你,也不想被你依赖。

人际交往没问题,唯独害怕进入亲密关系。

我这里说下依恋模式叭。

因为,我就是回避型依恋,只要不谈恋爱,屁事没有的那种。

我在大学中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只不过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随后,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偶然遇到了心理学,就接触到了依恋模式。

然后,就开始去研究这种依恋类型了。

现在我也成了一名咨询师,

虽说没有什么名气,不过也接待不少的来访者,

当然,我的收费也不贵,有问题可以找我聊聊哈~

所以,对于你的问题,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真的比大部分的回避型依恋进步了太多了,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在中国,有很多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却不自知。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ta们往往在婚姻市场上出现的还特别多,

要么就是长期单身,想要寻找合适的伴侣。

要么就是有过婚姻经历,想要重新遇到对的人。

所以,特别是随著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生身边存在很多回避型依恋。

这一切,也和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从70年代、80年代过来的。

他们刚刚摆脱了温饱的需求,对于养孩子,觉得把孩子养大就好了,怎么养不是养呢?

结果,就导致了对于孩子教育的不重视。

至于0到3岁这个依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婴儿情绪的敏感回应,就更做不到了。

家里有点积蓄的,能够让母亲全职带孩子。

可是,对于孩子的情绪以及需求回应也总是不敏感。

一方面是母亲,本身就是回避型依恋,没有共情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听从爷爷奶奶的教育「圣经」,

孩子哭就让她哭,你不去搭理,一会就不哭了。

不哭了,实际上就是一种信号,不期望母亲的回应,阉割了自己的需求,逐渐就形成了回避型依恋模式。

家里没积蓄了,那就更惨了。

母亲生下孩子之后,直接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父母照看。

那结果大家也能够想的到,爷爷奶奶更不懂什么教育了,带出来孩子必定带有回避型依恋的特质。

所以,这里给各位想要孩子的父母一个建议:

在婴儿刚出生的,0到3岁之间,能够全职带,就全职带。

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怠慢,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你是回避型的母亲,那希望你能够好好的做一个自我疗愈吗,先去提高自己对于情绪的敏感度,做好自我疗愈,再去准备要孩子。

当然,还有很多没有结婚的男男女女更要提前做好准备。

回避型依恋的确会代际传承的。

你想要发展一段长期的恋爱,进入亲密关系。

要么就自我疗愈,要么就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一定要为自己的依恋模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 不要想著会随著年龄的增长一切都会变好的,

如果不去做自我觉察,就算是到了50岁,你的依恋模式也不会改变。

不结婚还好,结婚之后,生下来的孩子必定又是回避型依恋。

以后如果你当爷爷奶奶,要给后代看孩子的时候,那又是一轮代际传承。

  • 也不要企图会遇到一个对的人,一切都会变好

的确有一些幸运儿,真的找到了安全型依恋伴侣。

可是,这种概率太低了。

与其傻傻的等待,还不如多去看看我写的一些文章,相信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接下来,就告诉大家一些经验,回避型依恋到底如何自救。


本质上无法改变的,但可以改善。如果有实际能触动回避型的事情,并且也切实去行动努力了,就会改善。实际多走一步没有那么难。


可以找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问一下


如果你自己回避,就去找咨询师帮你变成安全型。如果你的伴侣是回避型,建议你放弃,因为你改变不了的。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著手:

消除自卑感(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如果怀著「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引自百度百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