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安妮·巴克,在《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一书中明确指出: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天就要开始对他们说话,而且一直到学龄前都要与孩子一起欢笑、进行简单的对话、一起阅读以及游戏,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

01 对话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越强

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得来的,而婴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对宝宝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一书中写到:有研究表明,3岁之前,家庭成员对孩子说的话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越强。随著孩子的成长,他们在3岁时掌握的辞汇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9至10岁时的语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辞汇量越多,阅读时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很多父母不知道该跟尚不懂事的小宝宝说些什么,作者建议任何话题都说,但是要给宝宝留出"回应"的时间。宝宝做出的任何动作都意味著他们在"回应"你的"对话",父母需要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唱童谣,叫宝宝的名字。

等到孩子自己会蹦出一个字的时候,父母可以不断对宝宝重复他说过的话,宝宝就会来模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模式。当1岁大的宝宝走过来举起手臂说"抱",如果你在抱起他的同时说:"抱起来喽。"或是类似的话,那就更好了。

(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作者强调: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对于理解更多的含义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加强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你正在往椅子上爬,下来了,现在再爬一次。"描述的时候,句子一定要简单:每个句子只有两个要点。

父母可以为孩子示范简单的句型。如果孩子说"楼……盖",父母可以说"你正在盖一座楼",把"盖"和"楼"用正确的顺序说出来。同时注意关键的词语,当父母重复孩子说的话时,可以适当地补充。"爸爸扔球?""是的,爸爸正在扔皮球。"

孩子学会说的话越多,说错的地方也会越多,但这也意味著孩子在进步。父母要忽略孩子不重要的错误,注意关键的词语就好,不要去纠正句子中所有的"细节"。还有,很多孩子在某个阶段偶尔会出现"口吃"现象,这是"正常的语言障碍",因为这一阶段语言能力发展太过迅速,以至于他们嘴巴说话的速度跟不上大脑思考的速度,大人不要急于纠正。

当孩子的读音不正确的时候,不要模仿孩子,也不要评论,最佳方式是用正确的读音重复他说的话,然后加进去一些其他的内容。但是不要期望孩子去模仿你的正确发音,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一味地强调发音准确会让父母和孩子都变得非常沮丧。

02 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肥沃土壤

有研究表明,父母或老师为孩子讲解、阅读书籍,并且让孩子接触插图中画出的实际物体,对孩子学习语言非常有意义。比起只是被动地听家人念书的孩子,经常和父母一起阅读的孩子的辞汇量更大,语言能力更强。

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呢?作者的建议是: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在他们很小、刚开始形成专注力的时候就读书是非常好的。虽然他们还听不懂故事,但是会很享受你说话的韵律、节奏以及专注的态度。

作者建议父母把书放在宝宝能够到且可以"阅读"的地方。在我家,除了宝宝专属的读书角以外、客厅游乐区、卧室、车里,我都会放几本绘本,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让宝宝觉得读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读书,需要先从简单易懂的书开始。让孩子尽情的享受,当专注力和记忆力随著年龄慢慢增长时,故事也可以一点点加长。

贴近孩子生活的书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喜爱。我家住在一楼,先生给流浪猫搭了猫爬架,做了猫窝,铺了电褥子,所以我家窗前总有猫咪玩耍休息。宝宝每次看到绘本里的猫咪,就喊"猫猫",还给我们表演猫咪洗脸,一脸的开心。

日本著名童话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说:读书的快乐来自精神的自由,被强制或被人横加干涉都不会得到快乐。所以没必要刻板地讲述书上的每一页或者每一幅图片。孩子不感兴趣的地方就滑过,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就著重讲解,要善于观察他们,解读他们。而且,孩子的兴趣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不喜欢的书,明天可能就喜欢了。这很正常,不要著急。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更好的方式是描述图片的内容而不是阅读文字。可以根据你们一起在书里看到的内容,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孩子回答后,再根据答案继续提问或进行描述。

我家有一套触摸书,孩子最先记住的是书里的瓢虫,每次问他瓢虫在哪里?都能一个不差的找出来,连书脊上的那个也不会漏掉。忽然有一天他用小手儿指著被子兴奋不已,我发现原来是因为新买的被罩图案上有几只可爱的瓢虫!再后来,玩具、包装盒以及任何绘本,只要有瓢虫出现,不管是什么姿态什么颜色,都逃不过孩子的火眼金睛!

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先生给孩子画了几只瓢虫贴在家里不同的位置,孩子睡醒之后看见非常欣喜。(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总让大人给他反复的阅读同一本书,是孩子到了阅读敏感期的信号。敏感期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早教专家李芷怡老师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指出:如果孩子在敏感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错过了敏感期的学习机会,成年后花上50年的时间,也未必可以达到敏感期触手可及的程度。

表弟小时候总让我妈没完没了的给他读《狐狸列那的故事》,我妈想偷工减料地多翻过去几页糊弄糊弄,结果刚读出一句话,就被我表弟当场揭穿了!

那时的表弟正处在阅读敏感期,会有"重复性"的特征。这个时候的孩子,虽然能听懂大人所讲的,甚至能觉察和补充大人在讲故事时遗漏的情节,但是他自己还不能复述故事,不能一次就把故事中的所有信息、感觉都抓住,他在这个时候语言认知能力有限。

通过大人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孩子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和体会新的东西,依靠重复性的内容来构建语言认知系统。此时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在重复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同样被重复的还有表达和接收,也是爱的重复表达。

当孩子已经学会了更加复杂一点的含义,就可以开始看一些画面稍微复杂一点的图书了。每一页图画都有很多内容,包含了很多孩子们知道的事物,还有在不同页面重复出现的小动物,大人能够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来拓展他们对较为复杂含义的理解。

而且孩子们很喜欢寻找书里面的小动物,尤其是让他们寻找被遮挡住的东西。让他们注意观察图片的细节,是培养阅读专注力的好办法。但别要求太高,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即可。

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作者还在书中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宝宝最初会说的50个词,总是说得极其缓慢。但是辞汇量一旦达到神奇的50个,新的辞汇就会突然间爆发出来。而阅读就是让宝宝增加辞汇量的重要途径。

03 游戏玩乐,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课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和作家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一书中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躲猫猫,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游戏之一。"你藏在窗帘后面吗?没有!你藏在桌子下面吗?没有!哦!原来你藏在门背后!"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游戏充满了乐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躲猫猫能帮助婴儿认识物体的永恒性:即使你看不到东西,它们也会一直存在。而且,躲猫猫游戏对提升宝宝的观察力、专注力、记忆力、预见能力都很有帮助。

在游戏中,描述依然很重要。大人可以给孩子描述正在做的游戏,有很多机会可以引入方位词语,比如"里面""上面""下面""后面""最顶端""旁边",或者与他们一起聊有关颜色、大小、数字,这样就在游戏的同时,给孩子引入基本概念创造了机会。

图片来自作者,禁止转载

另外,唱儿歌是一种非常好的互动方式。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对于想像功能的发展也非常有帮助,这样更能体会到语言游戏本身的愉快。

04 孩子的将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决定的

语言是人类分布最广泛、最平均的一种能力。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被列为第一种智力。语言在人的一生都占据著重要地位,是人们发展智力和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更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纽西兰特伯雷大学沟通障碍系教授玛格丽特·麦克莱根,和语言治疗师、医学作者安妮·巴克合著的《0-6岁,抓住孩子的语言关键期》,是一本关于婴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综合指南。两位作者在开篇就写道:婴儿的大脑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学习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将来是由父母来决定的。并且强调,0-6岁是孩子学习言语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语言装置系统将完全卸载。

由此可见,父母责任之重大。父母用心陪伴,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充分舒展;父母忽视疏离,孩子的发展就会错失良机。0-6岁,是孩子的语言关键期,也是对父母责任心的一场考验。

请在孩子0-6岁的年纪里,多陪伴一下孩子吧,多和孩子聊天对话,阅读玩耍,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助力了孩子的未来,同时也为自己编织了人生中一段美妙的时光。


大人不要剥夺孩子的发言权,比如一件事,可以问问孩子的意见,表现好要夸奖,说的一般不要讽刺,可以讲解分析。

多沟通,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读书可以增加孩子的经验和视野。

鼓励他参与表演,夸奖他的优点,分析一下不足,如果这样就更好了,,,

通常,孩子出生后,大人经常在孩子边说话,长大后孩子就特别能说爱说,甚至会有点贫嘴。孩子两三岁时内心上是和父母有共生关系,孩子会努力融入父母关系,学习他们的习惯。相反,孩子小时,身边父母经常沉默,孩子长大了一般会沉默寡言。

孩子小时有模糊的价值观,父母的经常否定批评,会让他觉得自己说的毫无意义,甚至是被讨厌的,坏的,就会失去表达的欲望。

乃至于连白白都不愿意说。


「故事接龙」游戏能刺激孩子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一家人坐在一起讲故事,任意联想,孩子就会注意听别人说的内容,同时关注故事的走向。最后家长把故事再完整复述一遍给孩子听,这就算是口头作文的雏形了。


两个游戏,教孩子更丰富的词与更好的表达


先跟大家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她算是典型的用心养育的妈妈了,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做功课,孩子出生以后更是特别注重早期教育和亲子关系,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尽心尽力地陪孩子读书、玩游戏上,小朋友的发育也很好,健康,快乐,能说会道。


但就像许多上班族妈妈一样,她平时要借助老人和保姆的协助照顾孩子。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她就发现,虽然自己和孩子爸爸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孩子却一嘴浓浓的方言味,听起来和老人、保姆的口音很像。她想,这一定是受了老人和保姆的影响。她很担心,孩子这么小说话就有口音,以后会不会很难改正过来?


先说答案,当然是不会了。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方言和普通话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区别最大的是语音,而语义和语法则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时接触普通话和方言的孩子,会把不同的发音识别为不同人的语言习惯,不会影响他顺利习得母语。


孩子在刚开始学语言的时候,主要的模仿对象就是身边的人,等他长大一些,发现其实大家都听得懂普通话,或者小朋友们都说普通话,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语言频道切换到普通话上,而之前对方言的模仿,就仅作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发音扩展练习,要知道,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类型的语音,对以后学习外语可是大有帮助。而且,更多的谈话对象,可能会带来更多元的辞汇输入,对孩子辞汇量的增长也有帮助,这可是语言学习中更重要的问题。

儿童惊人的辞汇学习能力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讲话时,辞汇更丰富,描述更细致,而有的孩子看起来辞汇量少一些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天然有著惊人的辞汇学习能力。他们在 2~6 岁期间,辞汇量会飞速发展。以英语国家儿童的数据为例,两岁时,孩子平均掌握 200 个左右的单词,而到了 6 岁,差不多会掌握超过 10000 个单词,最快的时候每小时都会掌握一个新词。短短四年时间,孩子的辞汇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基本上能应对绝大多数日常交流。


孩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就不得不讲讲儿童期的一个天生的辞汇学习能力——快速映射能力,它就是迅速地把辞汇和概念一一对应起来的能力。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快速映射,迅速地把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对应起来,即使是从没有听过的词,他们也可以根据上下文,迅速做出一个假设,并快速验证假设。


比如在第一次听到「狗」这个词的时候,可能的场景是,大人指著一条狗对孩子说,你看,这是狗!孩子可能经常听到「这是什么什么」的句式,于是他判断,大人的这句话是在向他介绍新东西。而这个新东西是什么呢?可能就是眼前这个小小的、很可爱的、会动的小动物。那这个小动物又是什么呢?哦,就是那个听不懂的新词——「狗」。下次再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他们会在头脑中回想起前一次见到狗的画面。在不断重复中,获得越来越精确的语言意义。

这个过程,跟我们大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差不多,不同点在于,孩子倾向于认为,听到的新词就是他看到的整体。比如我们对孩子说「这是狗」的时候,对于没听过的新词「狗」,他马上假设它的意思就是他眼前看到的这个动物,而我们成年人听到「这是狗」的时候,如果没听过「狗」这个词,我们会根据语法分析,推测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这是白色的」「这是小的」「这是会动的」,或者「这是狗」,因为受到已有语言经验的负面影响,我们更不容易通过猜测获得意义。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会员免费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主要表现在:儿话语严重或者叠音字出现频繁。语句表达前后颠倒混淆不清。辞汇量少,说话没有头绪不连贯,按字蹦词不成句子……

生理原因需及时就医。

语言锻炼不足的情况下:

营造氛围,家长把孩子当同龄人对待。多说多说多说。听得多了,自然而然的量变会引起质变。不断「唠叨」。多陪孩子做游戏,念故事书。

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引导,蹲下来听孩子说,做一个热心细心的崇拜者 。比如汽车,问宝贝是什么,什么颜色,用来干什么的。慢慢的孩子就知道怎么去描述一样东西,怎么使用长句,怎么表达清楚自己。

孩子有需求时,表达明确清楚才帮助实现。不提前满足。比如喝水,刚开始宝宝跟你说喝水就可以了,不要宝宝没要表现动作就赶紧让喝水了。之后变成说我要喝水。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增加难度,我口渴了想要喝水。

避免过多纠正孩子语音。宝宝有自我矫正的能力,重复错误多了,更容易记住错误的,而且会反感,对自我进行怀疑和否定。说对了鼓励,说错了告诉正确的就行,不用强调错了。

个人经验: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我觉得这个是母亲的天然感应,哈哈),宝宝看见什么,表没表现出兴趣不要紧,咱告诉呀,说外观颜色形状说到组成部分说到像什么。基本上就是自言自语又唠叨阶段。再一个就是有效利用绘本,尽量语气夸张一点,他们都热衷于表现我很厉害我知道,适当的示弱是一个让孩子开口的好办法哦。让宝宝给你讲故事,适当的时候引导一下就OK了。一开始是需要你给念书的。我有一个晚上连著讲三只小猪二十遍~老母亲口干舌燥加想吐,但是宝贝特别热衷。第二天我把书偷偷藏起来了,意外的是三天后人自己完整把故事讲出来了,更精彩。所以小时候的付出都是会有回声的,一定要平和心态。当然我姑娘现在是个话匣子,而且想像力巨丰富。每日必备节目就是给三个月的弟弟讲故事,念卡片~


多阅读。「水满则溢」。

当孩子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感情自然而然就会向外流露,会提问题,会独立思考,会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万物的看法。因此一定要抓住阅读敏感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是终身有益的。

有六岁女儿一枚,从懂事开始,就每天晚上陪她看绘本,讲上边的故事。现在已经可以独立阅读,爱看书、爱思考,识字量较大,身边的人普遍反应她表达能力强。

语言表达属于信息输出,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输入做铺垫,很难有高质量的输出效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