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发行货币更容易引发通胀。通胀本质上是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快于商品生产的增长速度,单纯发行货币也就是印钱必然引发通胀,但是引进外资还要分析是否会扩大生产。因此在这个题干之外发货币更容易引发通胀。


从货币原理上来说,引进外资和发行货币是同一件事。

引进的外资以外国货币记账为外汇储备,然后再向国内发行等值的本币。发行货币直接向国内发行本币。

引进外资在中国与发行货币不同在于,中国未开放资本项目,只开放了经常项目。也就是外资只能通过投资服务,技术、设备进行经营活动才能进入中国。投资证券、股票、债券等资产活动是不允许的,可能会被没收。

至于是否能引发通货膨胀,这和国家的金融政策有关,也是和经济活动相关,并不存在直线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在经济活动萧条期,增发货币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对冲通货紧缩。

在经济活动的活跃期,减少货币发行,也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货紧缩,只是对冲通货膨胀。

增发货币如何减少货币发行的幅度,是个高超的技术问题,很难被掌握。


外国资本与货币发行

外国资本进入本国的途径一般有两种:

  1. 直接投资,比如建厂。
  2. 间接投资,比如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币。由于我国外汇管制,外币最终变成了央行的资产,而外币所兑换出来的本币就是以这些资产为基础发行的货币。

所以,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只要外币进入国内都会转变货币发行。也就是说,引进外资可以看作是一种货币发行,或者说货币发行行为中包含引进外资。

但是货币发行不仅仅只有外币进入这一种方式,还有债券。央行会买入一些债券,这些债券也会成为央行的资产,然后以这些资产为基础发行货币。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货币发行主要是外币进入所驱动的。现在要外汇在货币发行中的占比已经降低。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外汇的比率以从2010年的77.3%降低到现在的56.9%。[1][2]

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

至于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假说,通俗地讲就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自然会导致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还有一种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假说,这是从供给侧分析的。比如工人由于强势的工会得以提高工资,企业就会因为人力资源成本而提高产品售价,又比如一些垄断行业为了更高的利润强行提高售价,这些行为都会导致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发行的原因,而恶性的膨胀则是货币超发的原因。

参考

  1.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20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resource/cms/2020/09/2020091518000291056.htm
  2.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10 http://www.pbc.gov.cn/eportal/fileDir/defaultCurSite/resource/cms/2015/07/2010s04.htm


通胀的核心问题,就是生产力的发展面临瓶颈,货币会从生产力的推进要素,转变成阻碍要素。也就是反噬生产力。


中国是货币管控国家,每引进一美元都对冲增发对应等值的人民币,但是外资也变相是外债,风险相对高,所以应该辩证的看通货膨胀


两个都会引发。一个相对被动,一个更为主动,这两个过程还会相互影响。

能顺利引进外资,说明外部看好这个主体。在前期,外资流入引发本国资产价格上涨有利于提升吸引力。但后期,投机泡沫过重,加上资本项目本身流动就快,如果没有有效的预期管理,一旦碰上风险事件,很容易造成资金短时间大量流出,导致外资引进国突然休克。这是此前东南亚各国面临过的难题。

相对来说,自己发行货币,更主动一些,不过,这种主动往往依托国内信用,而且难以抑制发行冲动,如果过度发行,就会造成明显通胀。

造成通胀的因素,还不止这两个。比如,过多贸易顺差,也会导致储备及外汇占款增加,造成大量基础货币投放引发通胀。


都一样的,楼主查一下外汇占款这个词就知道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