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浙江第一批疫苗已产生抗体#!揭秘:新冠病毒侵染人体那一刻!】今天下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举行。

不懂就问,有没有大佬发表下意见,真正的解决新冠病毒还需要多长时间

相关问题研究出2020年肺炎疫苗的人/团队,会不会诺贝尔医学奖?


我们先看看疫苗整个的诞生过程。

第一步:分离(以「减毒开发方式」为例)

具体为:分离一野毒株一变异(降低毒性)一寻找毒性弱的一减毒株

(图源:由混子曰和上海疾控联合出品的科普文http://www.jiading.gov.cn/xinwen/jddt/szxw/content_636987,来自「混子曰」)

第二步:量产

(这里的量产,不是疫苗的量产,而是「减毒株」的量产)

第三步:过滤

第四步:提取

所以到了这里,疫苗有了。

但是从疫苗之产生到最终的上市使用,还有一道道关卡,必须确保其安全性。

所以,接下来,会:

第五步: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

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是即使到了这一步,也无法万全,无论是动物实验或者人体实验,一旦疫苗没有发挥作用或者有不良反应,那就是一个令人伤心的NG了,所有的东西推倒重来。

艰辛通过第五步考验之后,一切就顺遂了,证明可用安全,那么就是上市及后续监督的问题了。

第六步:

今天看到的最好的消息(其实也几乎是近两个月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就是浙江研发的疫苗产生抗体,即将进入动物实验。

本次浙江进行的疫苗研发,采取了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在内的多种技术研发路线。

四种方法进度如下:

  • 灭活疫苗:已筛选到第4代疫苗毒株
  • 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扩增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
  • 重组蛋白疫苗:经第一批预实验小组测试,已经产生抗体
  • mRNA疫苗: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我们回头复习一下,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其实就是第五步的实验了。

危机面前,人人不易,医护人员不易,基层人员不易,其实科研人员也很不易。克难攻坚岂是嘴上说说就行。历经病毒确认、病毒分离、疫苗雏形,这一步一步都是迈向最终胜利的福音。

Cheer up!

加油,疫苗君!


谢邀,只是这几天在整理一篇内容比较丰富的专栏文章,出来后可酌情一观。

回到题目上。

看到题目后我去查了一下视频源报道——

浙江省科技厅:疫苗研究进展良好,第一批实验小鼠已产生抗体?

view.inews.qq.com

主要信息有以下几点:

  1. 重组蛋白疫苗研发方面,第一批实验小鼠已经产生抗体;
  2. mRNA疫苗研发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3. 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开始进行重组病毒的扩增培养,将于近期开展动物实验;
  4. 灭活疫苗研发已筛选到第四代疫苗毒株。

本人不才,这些疫苗除了灭活疫苗没碰过之外,其他都稍有涉猎。

先说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关键在于获得种子毒株,也就是遗传学稳定,抗原性好的毒株,这些毒株遗传信息要在不同生产批次中保持大致一致,才能让不同批次的疫苗保持类似的免疫效果。

大致流程是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病毒株之后在细胞内进行培养,并不断进行传代,对不同代次之间的毒株进行遗传稳定剂进行验证,并评价其抗原性。在获得最终的种子毒株之后进行扩大培养保存,同时设定保存毒株和生产毒株,每批次生产对生产毒株进行扩大培养,通过微球类发酵罐培养(比如Vero E6细胞)再对培养上清进行浓缩纯化,再经过灭活剂灭活后灌装就是成品了。

再说mRNA疫苗,这里说的是非自我扩增型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表达病毒抗原基因的序列插入DNA质粒,再通过体外转录产生mRNA,将mRNA纯化后与脂质体进行混匀,获得的包含mRNA的纳米颗粒就是初步的mRNA疫苗了。不过目前还没有上市的mRNA疫苗。

再看亚单位疫苗,也就是重组蛋白疫苗。这也是目前上市比较多的非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就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比如预防宫颈癌的HPV的VLP疫苗就属于此类。一般流程也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先将病毒抗原导入目的质粒,再通过不同的表达体系,比如大肠杆菌表达(厦门大学双价HPV疫苗就是这个体系)、各种酵母表达体系(HBV乙肝疫苗就是酵母体系表达的),昆虫细胞表达体系(希瑞适双价HPV疫苗就是这个体系)或者二倍体细胞表达体系(狂犬疫苗绝大多数都是二倍体细胞表达的)。将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拿到纯的蛋白,混合佐剂就是疫苗了,这也是现代疫苗常用的手段。

病毒载体疫苗,可用的病毒载体很多,这里面提到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疫苗体系,也是非常成熟的,有商业化的构建试剂盒。

腺病毒载体疫苗也是先将病毒抗原序列导入腺病毒转移质粒载体,再通过细菌内基因重组的方式获得重组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的腺病毒基因组,这个基因组一般是缺乏E1、E3两个关键基因的,所以不能自我复制,是比较安全的病毒载体。通过获得基因组,线性化之后导入表达关键基因的HEK293A细胞吗,就能在这个细胞里产生腺病毒了。将病毒纯化出来就是重组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的腺病毒,也就是疫苗了。


而对于新闻里提到的「产生抗体」而言,牵扯到疫苗的评价流程——

疫苗的评价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免疫学的指标,另一方面是保护效果。

对于免疫效果来说,拿灭活疫苗而言一般需要免疫(接种)三次,一般间隔两周时间,在最后一次免疫后10天(一般情况),将动物处死,分析各种免疫学的指标,比如动物外周血内的抗体效价,包括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以及外周血稀释多少倍还可以中和病毒的感染(中和抗体效价)。

而疫苗起作用不光是体液免疫(抗体),还有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等等。

这就需要检测对动物来说,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类型,检测脾脏细胞内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力及水平(ELISpot)可以观察到疫苗的应答类型更偏向于Th1型还是Th2型。

此外还可以对脾脏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评价细胞免疫应答效果。

免疫学评价比较专业,可以作稍微了解。

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关注的保护效果了

这个就非常简单了,很容易理解。

就是看动物在接受疫苗免疫之后,相对于对照组,在致死剂量病毒的攻击下(攻毒),疫苗免疫组的动物到底死不死,也就是疫苗能不能保护动物免于病毒攻击后引起的死亡。

以上就是浙江新闻里关于疫苗的一些基本信息解读,但是这些都是非常前期的工作。现在谈疫苗的大规模运用还早。

而且很遗憾,就算疫苗能在3个月内完成所有动物实验的评价,并且所有的效果都perfect,也不能很快上市。因为疫苗本身的安全评价是上市的最大障碍。临床试验的I期、II期关注的都是安全性,III期才正儿八经的评价疫苗在人群中的保护效果。疫情很可能会加速这个过程,但是步骤却很难省却。

不过如果,新型冠状病毒真的要与我们进行持久战,那么这些研发中的疫苗就是我们最后的利器。

疫苗阻断传染病传播是通过群体免疫覆盖面来实现的,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是专性感染人的传染病了(但应该有继续跳跃至其他宿主的能力)。

群体免疫是疫苗阻断病毒传播的基础。

如果一个群体的人都没有免疫力,就像现在我们所有人对新冠病毒来说都是这样。如果没有任何措施,那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人被病毒感染一遍。

如果疫苗出来之后,对50%的人进行了免疫,此时如果没有其他措施,那么病毒还会最终感染剩下50%的人。

而要达到完全的免疫,需要100%的免疫覆盖,不过这个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扩大接种范围,达到一定覆盖面,比如85%,可能就可以阻断新冠病毒在人群的种的传播了。

目前阻断传播的关键措施还是隔离和患者的收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在疫苗出来以后,则视情况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大规模的接种,从而在保护易感人群的角度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疫苗是脱毒的病毒,还是需要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去消灭病毒,具体过程可以用以下漫画解释?

备注:我不是原作者,内容来源于学校的公开课,在此转发,侵权即删?

插画制作/兔崽、查无此人、闹叽 袁大宝、六六【漫画原出处/锦鲤青年】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了解机体的免疫,最后我想说,让我们:「共克时艰,静待花开!」致敬——所有医护人员、工作细胞?

知乎 - 有问题,上知乎?

www.zhihu.com图标

所有人都说穿越阻止疾病不可能,为什么我觉得可行呢?


第一,疫苗在动物体内产生抗体非常容易,如果是小鼠的话,免疫蛋白或者质粒后大约2~3个周就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

第二,抗体也分为两种,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结合抗体比较容易产生,只有产生中和抗体才能对病毒有防御作用。这里只说产生抗体,推测是结合抗体的概率比较大,否则是中和抗体那肯定会说的。

第三,根据表述「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最快应该是在早期药效学阶段。这个动物实验阶段也分小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也就是猴子)。如果说「在猴子体内产生中和抗体」类似的描述,才表明疫苗真正有了苗头。。


浙江第一批疫苗已经产生抗体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现在刚刚才进入动物试验阶段,等到疫苗能够在人体上使用,说不定疫情已经过去了。当然这不是否定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这是现实,疫苗从研发到使用要经历漫长的周期,接下来还有三期临床试验,最少需要1到两年的时间才可以上市生产,而且还要保证临床实验阶段病毒不变异,不然研制的疫苗就前功尽弃了。专家也说了,我们必须尊重科学规律,经过科学严谨安全的研究过程。但还是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病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