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浙江第一批疫苗已產生抗體#!揭祕:新冠病毒侵染人體那一刻!】今天下午,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七場)舉行。

不懂就問,有沒有大佬發表下意見,真正的解決新冠病毒還需要多長時間

相關問題研究出2020年肺炎疫苗的人/團隊,會不會諾貝爾醫學獎?


我們先看看疫苗整個的誕生過程。

第一步:分離(以「減毒開發方式」為例)

具體為:分離一野毒株一變異(降低毒性)一尋找毒性弱的一減毒株

(圖源:由混子曰和上海疾控聯合出品的科普文http://www.jiading.gov.cn/xinwen/jddt/szxw/content_636987,來自「混子曰」)

第二步:量產

(這裡的量產,不是疫苗的量產,而是「減毒株」的量產)

第三步:過濾

第四步:提取

所以到了這裡,疫苗有了。

但是從疫苗之產生到最終的上市使用,還有一道道關卡,必須確保其安全性。

所以,接下來,會:

第五步:動物實驗和人體臨牀實驗

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是即使到了這一步,也無法萬全,無論是動物實驗或者人體實驗,一旦疫苗沒有發揮作用或者有不良反應,那就是一個令人傷心的NG了,所有的東西推倒重來。

艱辛通過第五步考驗之後,一切就順遂了,證明可用安全,那麼就是上市及後續監督的問題了。

第六步:

今天看到的最好的消息(其實也幾乎是近兩個月聽到的最好的消息)就是浙江研發的疫苗產生抗體,即將進入動物實驗。

本次浙江進行的疫苗研發,採取了包括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在內的多種技術研發路線。

四種方法進度如下:

  • 滅活疫苗:已篩選到第4代疫苗毒株
  • 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開始進行重組病毒的擴增培養,將於近期開展動物實驗
  • 重組蛋白疫苗:經第一批預實驗小組測試,已經產生抗體
  • mRNA疫苗: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我們回頭複習一下,進入動物實驗階段,其實就是第五步的實驗了。

危機面前,人人不易,醫護人員不易,基層人員不易,其實科研人員也很不易。克難攻堅豈是嘴上說說就行。歷經病毒確認、病毒分離、疫苗雛形,這一步一步都是邁向最終勝利的福音。

Cheer up!

加油,疫苗君!


謝邀,只是這幾天在整理一篇內容比較豐富的專欄文章,出來後可酌情一觀。

回到題目上。

看到題目後我去查了一下視頻源報道——

浙江省科技廳:疫苗研究進展良好,第一批實驗小鼠已產生抗體?

view.inews.qq.com

主要信息有以下幾點:

  1. 重組蛋白疫苗研發方面,第一批實驗小鼠已經產生抗體;
  2. mRNA疫苗研發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3. 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研發開始進行重組病毒的擴增培養,將於近期開展動物實驗;
  4. 滅活疫苗研發已篩選到第四代疫苗毒株。

本人不才,這些疫苗除了滅活疫苗沒碰過之外,其他都稍有涉獵。

先說滅活疫苗,滅活疫苗的關鍵在於獲得種子毒株,也就是遺傳學穩定,抗原性好的毒株,這些毒株遺傳信息要在不同生產批次中保持大致一致,才能讓不同批次的疫苗保持類似的免疫效果。

大致流程是從臨牀樣本中分離病毒株之後在細胞內進行培養,並不斷進行傳代,對不同代次之間的毒株進行遺傳穩定劑進行驗證,並評價其抗原性。在獲得最終的種子毒株之後進行擴大培養保存,同時設定保存毒株和生產毒株,每批次生產對生產毒株進行擴大培養,通過微球類發酵罐培養(比如Vero E6細胞)再對培養上清進行濃縮純化,再經過滅活劑滅活後灌裝就是成品了。

再說mRNA疫苗,這裡說的是非自我擴增型的,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將表達病毒抗原基因的序列插入DNA質粒,再通過體外轉錄產生mRNA,將mRNA純化後與脂質體進行混勻,獲得的包含mRNA的納米顆粒就是初步的mRNA疫苗了。不過目前還沒有上市的mRNA疫苗。

再看亞單位疫苗,也就是重組蛋白疫苗。這也是目前上市比較多的非傳統疫苗(傳統疫苗就是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比如預防宮頸癌的HPV的VLP疫苗就屬於此類。一般流程也是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先將病毒抗原導入目的質粒,再通過不同的表達體系,比如大腸桿菌表達(廈門大學雙價HPV疫苗就是這個體系)、各種酵母表達體系(HBV乙肝疫苗就是酵母體系表達的),昆蟲細胞表達體系(希瑞適雙價HPV疫苗就是這個體系)或者二倍體細胞表達體系(狂犬疫苗絕大多數都是二倍體細胞表達的)。將表達的蛋白進行純化,拿到純的蛋白,混合佐劑就是疫苗了,這也是現代疫苗常用的手段。

病毒載體疫苗,可用的病毒載體很多,這裡面提到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種疫苗體系,也是非常成熟的,有商業化的構建試劑盒。

腺病毒載體疫苗也是先將病毒抗原序列導入腺病毒轉移質粒載體,再通過細菌內基因重組的方式獲得重組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的腺病毒基因組,這個基因組一般是缺乏E1、E3兩個關鍵基因的,所以不能自我複製,是比較安全的病毒載體。通過獲得基因組,線性化之後導入表達關鍵基因的HEK293A細胞嗎,就能在這個細胞裏產生腺病毒了。將病毒純化出來就是重組了新冠病毒抗原基因的腺病毒,也就是疫苗了。


而對於新聞裏提到的「產生抗體」而言,牽扯到疫苗的評價流程——

疫苗的評價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免疫學的指標,另一方面是保護效果。

對於免疫效果來說,拿滅活疫苗而言一般需要免疫(接種)三次,一般間隔兩周時間,在最後一次免疫後10天(一般情況),將動物處死,分析各種免疫學的指標,比如動物外周血內的抗體效價,包括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效價,以及外周血稀釋多少倍還可以中和病毒的感染(中和抗體效價)。

而疫苗起作用不光是體液免疫(抗體),還有細胞免疫應答(T細胞)等等。

這就需要檢測對動物來說,疫苗引起的免疫應答類型,檢測脾臟細胞內免疫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力及水平(ELISpot)可以觀察到疫苗的應答類型更偏向於Th1型還是Th2型。

此外還可以對脾臟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能力,評價細胞免疫應答效果。

免疫學評價比較專業,可以作稍微瞭解。

而另一方面就是我們關注的保護效果了

這個就非常簡單了,很容易理解。

就是看動物在接受疫苗免疫之後,相對於對照組,在致死劑量病毒的攻擊下(攻毒),疫苗免疫組的動物到底死不死,也就是疫苗能不能保護動物免於病毒攻擊後引起的死亡。

以上就是浙江新聞裏關於疫苗的一些基本信息解讀,但是這些都是非常前期的工作。現在談疫苗的大規模運用還早。

而且很遺憾,就算疫苗能在3個月內完成所有動物實驗的評價,並且所有的效果都perfect,也不能很快上市。因為疫苗本身的安全評價是上市的最大障礙。臨牀試驗的I期、II期關注的都是安全性,III期才正兒八經的評價疫苗在人羣中的保護效果。疫情很可能會加速這個過程,但是步驟卻很難省卻。

不過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真的要與我們進行持久戰,那麼這些研發中的疫苗就是我們最後的利器。

疫苗阻斷傳染病傳播是通過羣體免疫覆蓋面來實現的,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應該是專性感染人的傳染病了(但應該有繼續跳躍至其他宿主的能力)。

羣體免疫是疫苗阻斷病毒傳播的基礎。

如果一個羣體的人都沒有免疫力,就像現在我們所有人對新冠病毒來說都是這樣。如果沒有任何措施,那最後的結果是所有人被病毒感染一遍。

如果疫苗出來之後,對50%的人進行了免疫,此時如果沒有其他措施,那麼病毒還會最終感染剩下50%的人。

而要達到完全的免疫,需要100%的免疫覆蓋,不過這個是不可能的。但是隻要我們擴大接種範圍,達到一定覆蓋面,比如85%,可能就可以阻斷新冠病毒在人羣的種的傳播了。

目前阻斷傳播的關鍵措施還是隔離和患者的收治,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

在疫苗出來以後,則視情況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和大規模的接種,從而在保護易感人羣的角度阻斷傳染病的傳播。


疫苗是脫毒的病毒,還是需要激活人體的免疫細胞去消滅病毒,具體過程可以用以下漫畫解釋?

備註:我不是原作者,內容來源於學校的公開課,在此轉發,侵權即刪?

插畫製作/兔崽、查無此人、鬧嘰 袁大寶、六六【漫畫原出處/錦鯉青年】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用最簡單的方法瞭解機體的免疫,最後我想說,讓我們:「共克時艱,靜待花開!」致敬——所有醫護人員、工作細胞?

知乎 - 有問題,上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所有人都說穿越阻止疾病不可能,為什麼我覺得可行呢?


第一,疫苗在動物體內產生抗體非常容易,如果是小鼠的話,免疫蛋白或者質粒後大約2~3個周就可以在體內產生抗體。

第二,抗體也分為兩種,結合抗體和中和抗體,結合抗體比較容易產生,只有產生中和抗體才能對病毒有防禦作用。這裡只說產生抗體,推測是結合抗體的概率比較大,否則是中和抗體那肯定會說的。

第三,根據表述「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最快應該是在早期藥效學階段。這個動物實驗階段也分小動物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也就是猴子)。如果說「在猴子體內產生中和抗體」類似的描述,才表明疫苗真正有了苗頭。。


浙江第一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無疑是振奮人心的消息,但現在剛剛才進入動物試驗階段,等到疫苗能夠在人體上使用,說不定疫情已經過去了。當然這不是否定我們科研人員的努力,這是現實,疫苗從研發到使用要經歷漫長的週期,接下來還有三期臨牀試驗,最少需要1到兩年的時間纔可以上市生產,而且還要保證臨牀實驗階段病毒不變異,不然研製的疫苗就前功盡棄了。專家也說了,我們必須尊重科學規律,經過科學嚴謹安全的研究過程。但還是希望我們能早日戰勝病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