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卡农B小调 发现给人的感情色彩完全不一样 人是怎么识别出音乐中的感情色彩的 有什么因素吗 系统又是怎么运作的呢 求大神解答

—————————问题补充————————

大致看了下目前为止的回答 可能是我描述不太清楚 可以理解成人是为什么会认定特地的一些形式为情绪? 例如不和谐的2度音程 包括金属乐里也经常加入小调音程来渲染肮脏不和谐的气氛 但人又是怎么辨认和谐或是不和谐的 又:不和谐声是如何被判定被不和谐声的?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人在听不同实验时不同脑区活跃程度的类似实验!

一些对我自己问题的提问:

Q1:是否可以类比人在看到噪点图反射性地产生的生理不适,又或者看到黑暗色彩条件性的心情低落呢?

Q2:所谓世界十大禁曲之所以被禁止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些曲子里充斥著会被人大脑判定为抑郁的因素?

Q3:播放雷雨天的音频可以类比播放小调音程吗?


谢邀。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在大学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人是如何从音乐中感知情绪的?简单的回答例如「感同身受」、「共情」显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所讨论的共情,乃是将自己放置于别人所处经历中,从而察觉到相似情感的能力,而在音乐中并未存在类似客体。换言之,「共情」这个回答有一个假设就是音乐有情绪,而我们可以与其共振,却没有回答音乐「为什么」有情绪,音乐中的哪些成分能激发起我们的感情,这方面的观点和立场是很多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简单来说,音乐的本质——紧张和放松(tension and resolution), 期待与变化(anticip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重复与发展(repetition and development),正与构成我们情绪的本质一致:情绪就是对生活中这些元素实体体现的一个反应和表达。换句话说,音乐和情绪有著同样的本质,只不过是在不同的语境下(纯音符的相对于事件的)。正是因为此,我们在听到音乐的紧张(通过不协和音程,节奏的突然变缓或变急,和声的终止,组合的打破等)时,所对应的就是我们情绪中的愤怒,不安,以及焦躁;而与之相反的这种紧张的缺乏或者音乐的放松就对应了感情的舒缓。

另一个频繁出现的问题是:为什么小调通常不安和忧伤而大调大多积极开朗?原因也在于小调,减七等和声本身就包含了冲突——若对和弦的基谐波进行分解,第五谐波产生的的大三音程和小调中的小三音程发生了冲突(详见调和级数)。这种冲突被人耳接收,反映在情绪上就是不安或悲伤。


共情能力。


你可以说是共情,也可以说是音乐的结构、段落起伏、旋律走向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大脑相关区域的刺激有所不同,但是其实一般大家都是在群体中互相印证去大概确定音乐的情绪并听多了之后成功学习到了识别音乐情绪的能力,嘛……


听说这和人类的「共情能力」有关。相当于和作者感同身受。不过,有的歌需要有一定的鉴赏力才能达到共情的效果。


已删,详见个人简介。


语言扩展说

语言扩展说是关于歌唱起源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歌唱来自人的剩余精力,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时,乃扩大语言的表现范围而歌唱。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之,谓之音。」——《诗大序》

音符的组合

音乐是可以直接传递情绪的,即相对于语言文字,音乐更具备不编码的信息的特征。

语言文字当然可以传递情绪,但是需要人的理解内容之后转化为情绪。语言文字的本体可以看做地逻辑思维的编码信号,情感意志等信息则需要调制这种信号。

音符作为谱面上记录乐音单位的记号,相当于一台机器的小小的零件。情绪的载体不是单独的音符,而是分布在横向连接旋律和纵向构建和声上的许多音符,构成了音乐的整体感觉,继而传递给听众。并且,节拍韵律、曲式结构、歌唱方法、乐器音色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诸多元素彼此交织叠加,呈现出音乐给人的整体印象。


咨询下音乐老师,如果这方面有兴趣还可以往深走。问题提的就很好。


通感,网上可以搜到解释


人的大脑对不同的声音及其变化,在音乐上如节奏,音色,音程,有不同的应激反应,如愉悦或紧张,这是人类进化决定的,是共同属性。这种被动接受的生理反应加上人个性化的主观意识,共同形成特定听众对特定作品的心理感受。


感同身受而已


当你感同身受的时候


第一个是乐感吧第二是和音乐产生的共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