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吗?


长生不老是完全可能的。「让人类长生不老」的难点,在于人类目前的生物学身体很不适合,而不是这件事很难。低级的生物学永生已经被地球上的多个物种证明可行。

可以参照:

从生物学上来看,人类有哪些设定不适合永生??

www.zhihu.com图标有没有能够逆转自身生命周期的生物??

www.zhihu.com图标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吗??

www.zhihu.com图标


我换一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假设你在生理意义上的长生不死已经确实实现了。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你的记忆能力是否能无限的扩展,去记住你这无限久远的生命的经历?

这些基本记忆严格的构成了你的人格的基底,如果不嫌粗糙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换一个新鲜的载体把你的记忆完全移植过去,在重新点亮的瞬间,这个新的副本在精神上就是你。

直接删除你的部分伤痛记忆,足以改变你的性格。删除你对某些关系的记忆,这些关系对你就会等效于不存在,进而这些要素对你的决策的影响也会消失。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生理活动是无限延续的,你的「硬碟」却是容量有限的,

假设我们认定它的极限能装一百年的记录吧,那么当你活到两百年的时候,你的前一百年记忆要么被洗掉,要么就是留下部分,和后一百年的部分记忆挤在一起。

活到三百年的时候,就得自己精选一百年来留下。

活到六百年的时候问题来了——六百年的记忆只能留一百年的,随你怎么精心选择,你的人生回忆也怕要把你逼疯——故事线过于稀薄,处处都是缺少线索、无法回忆的空白和断头。

你的人格会崩溃,自我认知会解体,变成若干个人格碎片的杂合体。

或者,走另一条路线,不敢三七二十一,只留最后一百年的连贯记忆。

但这带来另一个问题——你的前五百年记忆都被洗掉了。

那五百年的你其实已经死掉了。那五百年里你如果有什么丰功伟绩,六百岁的你将毫无记忆,听到别人转述、或者到纪念馆里看文物,你将毫无感受,如同隔著转世观看他人的事。

这样的永生的确切意义是什么呢?

让我们把这思想实验再往前推一步——假设有一天发明了大脑闪电接头,你可以扩容了。

大脑的记忆容量无限了,啥你都能记得。

那么问题解决了吗?

不要忘了,我们的计算机的硬碟就可以无限扩容,但我们的计算机真的很在求解时把硬碟的资料全部纳入思考范围吗?

不能,它还有个「运存」问题。它要把必要的资料从仓库里翻出来,摆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它事实上只能处理能放在办公桌上的资料。不能同时放在办公桌上的资料,即使确实有登记在仓库里,也没有实际意义。

你的记忆硬碟可以无限扩展,你的运存也可以无限扩展吗?——要知道很多人看小说的篇幅长一些都会记不清前面出场的角色,这个实在无法乐观。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观察,你会发现运算能力(时钟频率)本身也是个问题。

不然人家问你个问题,你先花3个月载入古往今来的一切数据,然后提出一个模型,那这一百多个P的数据验证一遍,得出结论再迭代一遍……

等你终于做好准备回答对方的时候,对方怕是孙子都生出来了。这还忽略了做这些运算所需要的能量和散热功率。

如果你不打算把自己改造成核动力供电和海水散热的话,你的运算速度恐怕不足以在保持几百年的记忆能充分有效运用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社交所需要的语速。

也就是说,就算你的算力无限,只要你不想化身为核电厂附属设施,你终究还是要舍去大部分的数据和算力。

仍然会导致记忆资源失去实际意义。

如果你非要硬著头皮外接核动力,你也会变成核潜艇改造的深海监狱里的、语速过慢的永久囚徒——还会有环保主义者无休止的围著你抗议你破坏海底热平衡,在你身上喷满标语。

实际上是你的思维机制本身最终决定了你无法在真实意义上永生,不是新陈代谢,也不是所谓的端粒限制。

所以,停止幻想永生,认真的拥抱你的死亡,并且感谢它吧——它让你不必在这种恶心的两难中因为持续的软弱而最终变成深海铁棺材上的一块赘生物。

其实是死神救了你的命。

Another poetic irony.


我发很多人都觉得「长时记忆可以令人满意的简略化」,把这视为一种输出可行方案。

实际上这是行不通的。

因为一种记忆和一种幻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记忆会有很多其他细节作为辅助背书。而这个「其他细节」也不是简单的三五件事,它们本身的真实性要靠极其复杂的系统性相互关联和协调来保证。

你有了一种回忆,要区分这个回忆到底是一个经历、还是一个被无意间记住的梦,你自己是靠搜索其他关联细节来坚定的。

比如你脑海里浮现出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你有些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你的记忆,你会去搜索这辆车你是在哪里买的,最早是怎么动的这念头,你会记得拆开包装的瞬间,会有你骑著这辆车的身体记忆,会有骑著这车摔跤的回忆,会有骑著这车经过某时某地的记忆……

如果你想起了这辆红色自行车,其他的信息你全部想不起来,没有任何其他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无关紧要」的细节为这个「重要信息「作证;或者你记得买车的场景是在一座中东风格的商店里,老板悬浮在半空中,或者当天正是你高考的同一天——也就是这些相关记忆之间有逻辑矛盾——你都将无法将这个念头作为你的记忆来对待,你的大脑不允许这样工作

你们看懂这问题没有?

即使你们自己回忆起来觉得自己似乎活了二三十年,直接记得的不过是那么几件事,但这根本不表示你只需要记住这几件事就「足够」了。

因为要让你自己确信这几件事不是幻觉、而实实在在的是真实记忆,你还需要冰山在水面下的底座。否则这个山尖会立刻大部分沉入海底。

明确感知到的记忆断裂的威胁是摧毁性的,如果你不能令自己满意的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用一根时间线连贯起来,你就将沿著空白线自我断裂。

比如,假设你因为事故有三个月的记忆丧失了——不是你在这期间没做事,而就是这段时间的作为的记忆丧失了。那么你将很难理解你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到底是为什么。你不能理解为什么你现在这么黑,而且手还断了。

你得依靠别人的讲述和说服、依靠自己对别人的相信来确认自己是在这三个月里天天卧底踩点、蓄谋抢劫、在逃跑的途中因为事故摔断了手。

讲述人拿出了你踩点时戴的墨镜,还有你踩点时买奶茶的收据,抢劫那天你穿的摔的稀烂的衬衫……还有据说是你亲笔写的、明显是你的笔迹的踩点笔记,向你证明ta的确没有骗你,你现在就是一个因为抢劫而被通缉的罪犯了。

你要不要接受别人对这段空白的写入?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街上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认出了你,你却完完全全对ta没有任何印象这种事?

这人滔滔不绝的在讲述一次你记不起来的共同旅行,补充了无数细节。

你是否会就此接受这件事就确实发生过?

活到三百岁,你会有越多的记忆失去辅助支撑,并且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断裂线。

以至你像是一部岁月蛀空的小说——很多章节貌似还在,其实它们只剩下了一个标题,有的甚至只是在目录里有一个页码而已。

这部小说只能有一百万字的上限,并且每天都会丢给你一千字要你决定把前面的哪一千字变成空白,或者由一个你不能控制的机制自动的吞吃前面的章节。

一本一万页并且每天都在变厚的小说,却只有一百万字的篇幅。最终的结局只会是变成一片不知所云、无法再总结出任何中心思想的乱码。

没有第二种结局可言。


现在我们再退一步,假设我们愿意接受笔记重生机制。

也就是我自己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然后我每天自己复习一下——或者在我自己觉得必要的时候复习一下,用来弥补我的记忆缺失。

永生是否是一种酷刑??

www.zhihu.com图标

我发现很多人理解得有问题,那么再把问题说清楚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现在就不记得一周前/小时候的事,我现在就没觉得有问题啊」。

我们假设你活到八十岁,能记住的内容约等于是三万小时的电影。八十年记住三万小时,就能保证你和现在这个状态一样健康的活著。

当你活到160岁的时候,你还是只能记住三万小时

因为三万小时是你的上限,看懂没有?

活到240岁,还是三万小时。

活到480岁,还是三万小时。

随你怎么记日记,录视频,你看日记、看视频重新学习自己历史的份额,一样要列入这三万小时里面。

三万小时的篇幅维持你80年的人生经历也许够了,用来总结160年橡皮筋就已经拉断了,总结240年你甚至会看不出故事到底说的是什么,480年你必然要成为老年痴呆症。

至于说各种「增强大脑」的技术,我这么说吧,动完这手术,你确信在手术台上醒过来的这个人还是你吗?


好吧,这个问题一直有人追加这个「忘了也无妨」主张,那么我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你们体会一下。

实际上,按照这个「忘了不要紧」的标准,世界上已经有人是「永生」的了。

这就是藏传佛教的活佛们

活佛转世的基本程序,就是在前任死亡时留下线索,然后由人寻访数个候选人(转世灵童)。然后将转世灵童集中起来,让其在一堆混入了前任遗物的物品中挑拣选择,同时也由前任的身边亲随观其言查其行,判断是否有前任的言行特征。

最终选出一个灵童来,认定为是的前任的转世。

从认定这一刻开始,所有人都将以对待前任的称呼、礼仪和态度来对待这位灵童。前任已经满面皱纹的弟子,也会恭恭敬敬口称上师。对继任活佛的所谓教育,完全以「您早已知道的,只是的忘了,请让弟子我帮您回忆」的角度进行。不但如此,还会帮助这位新活佛了解和回忆这个活佛所有前代转世的所有言行。

理论上活佛是无需教育的,因为他已知一切而且大彻大悟,一切都只需要重新想起。到最后现任活佛——也就是之前的转世灵童——将会全身心的相信自己正是已经转世若干代的佛祇,不是所谓「继承者」,而实实在在就是本人

这种安排甚至还有一个升级版,就是「双转世机制」,即不但活佛在转世,他的主要弟子也转世。活佛去世时,依靠这个主要弟子来做灵童鉴定和记忆恢复,而这个弟子本身也会基于几乎一样的机制转世。

这样从原理上说,教育每一代活佛的,也都是同一个弟子的灵魂。

你们看到了吗?

这其实就是你们前面再三表示「就算失忆也完全可以接受」的一个「离散数学版」。

那么,活佛是不是已经有效的永生了呢?

更强的问题是——如果你真的永生,那么或迟或早,你都将进入永远反复循环的「活佛机制」。

你余生的每一天,都在尝试重新通过学习记起你仍在不断延长的一切涉及到你的身份的重要的历史——就像活佛们的确会花一生时间复习所有前代转世撰写的著作一样。那些话是什么意思,绝不是很容易就能「回忆」得起来的。

哪天放弃学习,哪天你就会开始失去原有身份——比你忘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要快。


有人在说——找到办法把意识上传,或者外挂,或者用某种技术大幅改造人脑就行了。

其实是不行的。

与一般人想像的不同,人的意识是不能无损的与硬体基础分离的。这恰恰就是为什么人工智慧无法意识到自身的存在的原因。

我们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和一个能看见的人,这两个人的意识是存在重大区别的,这种区别远不是装了摄像头和没装摄像头的计算机系统所能比拟。

每月发作巨大疼痛和每月安然无恙、有伤和没伤、小时候受过虐待和没受过虐待……甚至吃的是什么食物,都会影响到大脑本身的发育,进而在很深的层面上影响到人的人格本身。

人类的存在从来就不是一种像计算机那样脱离硬体的纯软体,可以「拷贝粘贴」到另一个空白载体上。大脑作为意识的容器,每一个「容器」都是为它的内容物定制出来的,而这容器又反过来深刻的影响了内容本身。

你的意识的发育会影响到你的脑的发育,脑的发育会影响到你的意识的下一步发育,这两者交互作用,互相之间是紧紧的耦合在一起的。

改变容器,就是改变内容。爱因斯坦的脑里能装入的,只能是爱因斯坦,把你的意识强行「写入」爱因斯坦的脑,那些与「爱因斯坦大脑」这个容器不兼容的枝节恐怕就要全部剪掉。

装进一个「硅基大脑「存在同样的问题。

并且这个问题还没有止步于此——接下去你自己的人格进一步发育会严重的受到这个新平台的特性约束。

以前你吃到一个教训,对于人类的脑来说自有一种手段来进行适当的沉淀。现在你换成了硅基大脑,因为硬体性能的原因,沉淀出来的结果会大相径庭。某些东西你无动于衷,某些东西你敏感异常印象深刻,无论这是何种样的差异,你都不能再简单的称为原来的你自己了。

「硬体改造」本身就是实质意义上的人格切换,这条路即使不是根本不通,也远不如人们想像的如云盘拷贝那么简单。

别的不说,去掉你的触觉和视觉,你还会和现在一样吗?


意识数字化,上传到伺服器上就可以了。

你选阿里云还是百度云?


更新一下,主要是看到 @John Hexa 提到了记忆容量以及遗忘的问题。

首先说一下记忆容量,由于现阶段脑神经科学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他提到的人类记忆上限是三万小时这个数据完全不知道是哪来的,所以暂且作为一个假设接受。那么即使在这个假设下,所谓记忆出现断裂、无法维持生存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的记忆真不是01位元组流数据写入,而是神经网路的连接与断开,形成的是模型(所谓细节只不过是模型描述的特征,不信可以试著描述一下你最熟悉的人的样子),模型的优点就在于它是可以被压缩的,人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母亲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堆模式的像素,被处理为一张人脸(类似人脸识别这样的基础模型应该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小孩不需要学习识别人脸),第十次就可以把这张脸从其他脸中分辨出来,这说明学习到了更多的特征;而见的次数越多认的越快,说明这些特征被降维了,关键特征被找出来,无用的特征被摒弃,实际上处理过程是被压缩了。这是一种空间的节省而不是占用。所以说一个活了八十岁的人可以用「三万小时」的记忆空间记八万小时的事情,记一百万小时的事情,只要学习机制不变,他总是能处理新信息并不断优化模型。

如果人类记忆的不是模型而是数据,那么想像力这种东西就是无根之木,共情、同理心无从谈起,小说戏剧这类艺术将再不能传递任何有效信息,因为在一个01数据流里,哪怕更改一个位元组,解码后的信息都将天差地别。不信你用txt格式打开一张刘亦菲的图片,随机改一个bit,再试试能不能解码。

想像一个活了一万年的人,如果他获得的信息足够,他对社会运行方式可能不及经济学家们了解的那么客观,但他的生存直觉一定超越所有新生的人,因为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他形成一个应对社会变迁的模型。

另外就是遗忘的问题,遗忘是学习机制的一部分,就是断开一些不符合预测的连接、断开不常激活的连接,只要大脑没有病变或伤变,遗忘的过程就一定是可控的,无意识的,不影响人格的。而活佛的比喻基本就是抬杠,活佛那不是遗忘,也不是重新记忆,那是洗脑,而且洗的是信徒的脑。可能真有活佛把自己也洗脑了觉得自己真是什么人转世,但他内心深处一定也明白老迈的自己一旦入了土,是真的不会像睡了一觉一样从别人的脑子里醒来的。


人类当然可以长生不老。实际上如果下个百年人类还没能突破生物极限达到初步永生——正常或者不会老不会死——那一定是自己作的,估计是打完三战,啥也没剩下。

反对 @John Hexa 的回答。

真不知道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支撑的结论性回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点赞。就增补的这些内容,显然答主连正常生活中的遗忘机制都没有过思考。这是想想自己为啥记不起昨天看的文章但是小时候背过的古诗滚瓜烂熟就能得出结论的。遗忘过程中并不存在明显的断裂合细节缺失,除非脑部受损。

把记忆抽象出来,然后又解构这个抽象,声称记忆需要细节来辅助,根本毫无逻辑。

实际上记忆就是细节,只不过是被筛选的细节。人类的记忆不是数据,而是模型,所有的细节,都是高维向量某个维度上的值,没有细节,就没有模型,也就没有记忆。因此一直活著的人不会出现所谓有记忆但是没细节的情况,要么他记得,要么他忘了。

除了阿兹海默合和脑癌,人的死亡都是其他器官衰竭引起的,在真正延长寿命之前,没有人知道大脑本身的机制能撑多久,何况我们畅想的是永生。人类的大脑一百年怎么记事,三百年也就怎么记事。除非你声称大脑的结构会随著时间增长恶化(这与已经实现永生的期望不符),否则你就是在声称80岁的人相比20岁的人脑子没法用——因为他们脑子里有4倍多的「记忆」。就我所知,世界还是掌握在六七八十岁这些人手里的。

还有,说人的大脑设计上就能撑百十来年,也是胡扯淡。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到了近现代寿命才增长起来,也没见大脑过了四十岁就崩溃啊。基因只在乎繁衍,只要生了崽谁管你后面死不死。而且有些龟类能好好的苟几百年,不要告诉我人的脑子还比不了龟头。

三百年前,人们讨论永生可以扯忒修斯之船,扯死亡在人类文化中的重大意义,甚至到了上世纪中叶你依然可以这么扯一扯,不过估计没啥正经人搭理你。到了现在,讨论永生应该聊的是脑机介面、意识上传,ghost of the shell,而不是臆想什么记忆残缺……哪怕我写日记呢?写日记虽然下贱,但好过活过一百岁就翘辫子啊。


结论:可能,并且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

但也只能说是初步,有没有人去做技术攻关,能不能完成技术攻关,攻关成功后能不能过伦理大关都是问题。

先说人类为什么有寿命限制,此时要先认识一个东西:端粒

端粒(英文名: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著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 有丝分裂钟」。

什么意思呢,人活著需要细胞不断的分裂,而人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会丢失一部分遗传物质,

人的细胞缺少遗传物质显然会出大问题,所以人体进化出了端粒,

细胞说:我要裂开了,我又要丢失遗传物质了。

端粒:你丢我吧,我是专门给你拿来丢的,我有50个单位长度,你一次丢1个单位,我能丢50次,在这期间这个人都可以健康的活著。

细胞:我懂了,50就是我的生命倒计时。

这里有一个特例:

癌细胞说:我要裂开了,我要丢遗传物质了。

端粒说:你丢我吧,我……

活性高的端粒酶:我从天而降,端粒你只管损耗,空位我给你补上。

癌细胞:我爽了,我永生了。

回到问题,人怎么求永生?

1.抄癌细胞的作业

2.减少端粒损耗

值得人类高兴的是,减少端粒损耗的药物已经出现了,虽然只是初步发现,但也未尝不是个好消息。

值得骄傲的是,这项技术首次发现于我国,

而且是从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中发现的。

沈自尹院士一生致力于肾的研究,此处的肾是中医概念上的肾:

证研究走向科学前沿

通过异病同治的研究途径,不断采用先进的科研手段以及以药测证的方法,最后揭示了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下丘脑是肾阳虚证的调节中心。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参加上医组织的中医研究课题时,发现在西医看来是完全不同的六种疾病,当起某个阶段出现中医所称的「肾虚」症状,都可以用中医补肾的方法提高疗效,这分明是「异病同治」,「异病」既然可以「同治」,说明不同疾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物质基础。中医的「肾」不同于西医单管泌尿系统的一个器官——肾脏。明代发展起来的命门学说,把「肾」看得像生命之门那么重要。「肾」不但是先天之本,还主管人一生中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全过程。肾阳温煦著全身各脏器的阳,肾阴温煦著全身各脏器的阴,似乎是人体各脏器的调节中心,我就在试图以研究「肾」本质为突破口,经历四十多年漫长的探索,认准目标,就此叩开了中医理论研究的大门。

过多与题无关的内容按下不表,

沈自尹院士(团队)通过对中医中药中补肾方的研究,

中医的五脏不同于西医解剖上的脏器,而是五种功能态,所以需要采取针对肾阳虚证有效的方药通过以药测证的方法来观察不同方药,比较其功能态的变化。

进入90年代,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用不同的方药,在肾阳虚证模型上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唯有补肾方才能提高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基因表达量,这样就准确地指出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下丘脑是肾阳虚证的调节中心,至此,不断地用先进的科研手段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随后,结合中医理论中对肾的描述,

他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试验

「肾」的功能很广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关系到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壮盛、衰老这个必经的过程,在《内经》中有经典的描述。肾气旺盛则充分地生长、发育、壮盛;肾气虚衰则渐趋衰老,如果中年人显示肾虚症状,如腰脊酸痛、腿软、双耳失聪、齿发脱落、性功能减退等则属于「未老先衰」。

我们曾对平均40岁的典型肾阳虚病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两组人群进行下丘脑-垂体及其所属三个靶腺轴全套测定的比较研究,发现肾阳虚病人和老年人在下丘脑-垂体所属靶腺轴上具有极相似的反馈调节能力异常。进一步观察补肾方是否能延缓衰老,将90例正常老年人随机分为三组(补肾、健脾、对照)进行双盲对照,临床治疗比较,作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补肾组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都有明显作用,而健脾组仅能提高免疫功能。相应的动物实验,专为观察补肾方和健脾方对老年大鼠的下丘脑、垂体、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中,观察到补肾组显示对下丘脑、垂体各层次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免疫功能的老年性变化具有全面的改善作用,而健脾组仅有零星的变化,至此,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具有一致的结果,说明补肾法确能延缓衰老。

为了简练补肾复方,通过多项实验进行筛选,结果发现淫羊藿总黄酮(简称EF)在延缓衰老方面可以代表补肾复方的作用。我们从两个方面探索EF延缓衰老的原理。一方面是观察几种生物模型的寿命试验,因为国际上延缓衰老的药物很多,而延长寿命除限制饮食获得公认,药物延长寿命则绝无仅有。鉴于衰老始于细胞衰老,首先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细胞衰老模型研究EF延长细胞寿命的调控机制和作用环节,结果EF可明显延长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传代寿命,其延长寿命主要通过延缓衰老细胞端粒的缩短,端粒是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起著保护染色体末端的作用,EF保护了衰老时端粒长度的自然缩短,从而延长寿命,这是药物调节端粒长度的首次报道。

至此,本题所想要得到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细胞:我要裂开了,我要丢失遗传物质了。

端粒:你丢我吧,我有50个单位长度,你可以……

细胞:你别说了,我嗑药了,我现在可以一次只消耗你0.5个单位,等这个药升级了,我也许可以一次只消耗你0.1个、0.001、0.00001单位长度,也就是说,我们服务的这个人的寿命有可能会提升十倍、百倍、千倍。

即:我国已经对所谓的「长生术」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

上文中提到的补肾方提取物EF的用途不止于此,

研究显示,还可以用于激活潜藏的多种干细胞实现其再生能力。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一技术成熟之后可以使人类获得再生断肢的能力。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通过对中药补肾方的研究深入,人类真的可以做到「长生不老」和「无限再生」

————————————

回到一开始的结论:

人类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有能力长生不老,

但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伦理,

倘若没有新的给人类殖民的星球,

地球就不可能承载这么多「老不死」的家伙。

届时的人类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我有什么价值被允许获得长生不死的能力。」

至此,贫富差距将会升级成生死的差距。

没有能力的人将被剥夺生存的权利,

永生的人将永远掌握一切资源。

而巨大的阶级矛盾,会直接导致战争,

长生不代表永生,脑壳挨一菜刀也要归西,

所以我认为「长生药」出现后,

只要没有足够的星球殖民缓解资源压力,

战争势必血洗人类文明。

【新民晚报】沈自尹:毕生从事中医科学内涵的发掘与研究----中国科学院?

www.cas.cn图标

声明:

现阶段这个东西对细胞衰老的研究只是实验室阶段,

你就是买了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吃一辈子你也不能长生不死,

请谨遵医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