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嗎?


長生不老是完全可能的。「讓人類長生不老」的難點,在於人類目前的生物學身體很不適合,而不是這件事很難。低級的生物學永生已經被地球上的多個物種證明可行。

可以參照:

從生物學上來看,人類有哪些設定不適合永生??

www.zhihu.com圖標有沒有能夠逆轉自身生命週期的生物??

www.zhihu.com圖標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法改變嗎??

www.zhihu.com圖標


我換一個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假設你在生理意義上的長生不死已經確實實現了。

那麼接下來的一個具體的問題就是,你的記憶能力是否能無限的擴展,去記住你這無限久遠的生命的經歷?

這些基本記憶嚴格的構成了你的人格的基底,如果不嫌粗糙的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換一個新鮮的載體把你的記憶完全移植過去,在重新點亮的瞬間,這個新的副本在精神上就是你。

直接刪除你的部分傷痛記憶,足以改變你的性格。刪除你對某些關係的記憶,這些關係對你就會等效於不存在,進而這些要素對你的決策的影響也會消失。

那麼問題來了——你的生理活動是無限延續的,你的「硬碟」卻是容量有限的,

假設我們認定它的極限能裝一百年的記錄吧,那麼當你活到兩百年的時候,你的前一百年記憶要麼被洗掉,要麼就是留下部分,和後一百年的部分記憶擠在一起。

活到三百年的時候,就得自己精選一百年來留下。

活到六百年的時候問題來了——六百年的記憶只能留一百年的,隨你怎麼精心選擇,你的人生回憶也怕要把你逼瘋——故事線過於稀薄,處處都是缺少線索、無法回憶的空白和斷頭。

你的人格會崩潰,自我認知會解體,變成若干個人格碎片的雜合體。

或者,走另一條路線,不敢三七二十一,只留最後一百年的連貫記憶。

但這帶來另一個問題——你的前五百年記憶都被洗掉了。

那五百年的你其實已經死掉了。那五百年裏你如果有什麼豐功偉績,六百歲的你將毫無記憶,聽到別人轉述、或者到紀念館裡看文物,你將毫無感受,如同隔著轉世觀看他人的事。

這樣的永生的確切意義是什麼呢?

讓我們把這思想實驗再往前推一步——假設有一天發明瞭大腦閃電接頭,你可以擴容了。

大腦的記憶容量無限了,啥你都能記得。

那麼問題解決了嗎?

不要忘了,我們的計算機的硬碟就可以無限擴容,但我們的計算機真的很在求解時把硬碟的資料全部納入思考範圍嗎?

不能,它還有個「運存」問題。它要把必要的資料從倉庫裏翻出來,擺到自己的辦公桌上,它事實上只能處理能放在辦公桌上的資料。不能同時放在辦公桌上的資料,即使確實有登記在倉庫裏,也沒有實際意義。

你的記憶硬碟可以無限擴展,你的運存也可以無限擴展嗎?——要知道很多人看小說的篇幅長一些都會記不清前面出場的角色,這個實在無法樂觀。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的觀察,你會發現運算能力(時鐘頻率)本身也是個問題。

不然人家問你個問題,你先花3個月載入古往今來的一切數據,然後提出一個模型,那這一百多個P的數據驗證一遍,得出結論再迭代一遍……

等你終於做好準備回答對方的時候,對方怕是孫子都生出來了。這還忽略了做這些運算所需要的能量和散熱功率。

如果你不打算把自己改造成核動力供電和海水散熱的話,你的運算速度恐怕不足以在保持幾百年的記憶能充分有效運用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社交所需要的語速。

也就是說,就算你的算力無限,只要你不想化身為核電廠附屬設施,你終究還是要捨去大部分的數據和算力。

仍然會導致記憶資源失去實際意義。

如果你非要硬著頭皮外接核動力,你也會變成核潛艇改造的深海監獄裡的、語速過慢的永久囚徒——還會有環保主義者無休止的圍著你抗議你破壞海底熱平衡,在你身上噴滿標語。

實際上是你的思維機制本身最終決定了你無法在真實意義上永生,不是新陳代謝,也不是所謂的端粒限制。

所以,停止幻想永生,認真的擁抱你的死亡,並且感謝它吧——它讓你不必在這種噁心的兩難中因為持續的軟弱而最終變成深海鐵棺材上的一塊贅生物。

其實是死神救了你的命。

Another poetic irony.


我發很多人都覺得「長時記憶可以令人滿意的簡略化」,把這視為一種輸出可行方案。

實際上這是行不通的。

因為一種記憶和一種幻覺的本質區別,就在於記憶會有很多其他細節作為輔助背書。而這個「其他細節」也不是簡單的三五件事,它們本身的真實性要靠極其複雜的系統性相互關聯和協調來保證。

你有了一種回憶,要區分這個回憶到底是一個經歷、還是一個被無意間記住的夢,你自己是靠搜索其他關聯細節來堅定的。

比如你腦海里浮現出一輛紅色的自行車,你有些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你的記憶,你會去搜索這輛車你是在哪裡買的,最早是怎麼動的這念頭,你會記得拆開包裝的瞬間,會有你騎著這輛車的身體記憶,會有騎著這車摔跤的回憶,會有騎著這車經過某時某地的記憶……

如果你想起了這輛紅色自行車,其他的信息你全部想不起來,沒有任何其他一般意義上被認為「無關緊要」的細節為這個「重要信息「作證;或者你記得買車的場景是在一座中東風格的商店裡,老闆懸浮在半空中,或者當天正是你高考的同一天——也就是這些相關記憶之間有邏輯矛盾——你都將無法將這個念頭作為你的記憶來對待,你的大腦不允許這樣工作

你們看懂這問題沒有?

即使你們自己回憶起來覺得自己似乎活了二三十年,直接記得的不過是那麼幾件事,但這根本不表示你只需要記住這幾件事就「足夠」了。

因為要讓你自己確信這幾件事不是幻覺、而實實在在的是真實記憶,你還需要冰山在水面下的底座。否則這個山尖會立刻大部分沉入海底。

明確感知到的記憶斷裂的威脅是摧毀性的,如果你不能令自己滿意的把自己的人生經歷用一根時間線連貫起來,你就將沿著空白線自我斷裂。

比如,假設你因為事故有三個月的記憶喪失了——不是你在這期間沒做事,而就是這段時間的作為的記憶喪失了。那麼你將很難理解你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到底是為什麼。你不能理解為什麼你現在這麼黑,而且手還斷了。

你得依靠別人的講述和說服、依靠自己對別人的相信來確認自己是在這三個月裏天天臥底踩點、蓄謀搶劫、在逃跑的途中因為事故摔斷了手。

講述人拿出了你踩點時戴的墨鏡,還有你踩點時買奶茶的收據,搶劫那天你穿的摔的稀爛的襯衫……還有據說是你親筆寫的、明顯是你的筆跡的踩點筆記,向你證明ta的確沒有騙你,你現在就是一個因為搶劫而被通緝的罪犯了。

你要不要接受別人對這段空白的寫入?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在街上遇到一個人,這個人認出了你,你卻完完全全對ta沒有任何印象這種事?

這人滔滔不絕的在講述一次你記不起來的共同旅行,補充了無數細節。

你是否會就此接受這件事就確實發生過?

活到三百歲,你會有越多的記憶失去輔助支撐,並且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斷裂線。

以至你像是一部歲月蛀空的小說——很多章節貌似還在,其實它們只剩下了一個標題,有的甚至只是在目錄裏有一個頁碼而已。

這部小說只能有一百萬字的上限,並且每天都會丟給你一千字要你決定把前面的哪一千字變成空白,或者由一個你不能控制的機制自動的吞喫前面的章節。

一本一萬頁並且每天都在變厚的小說,卻只有一百萬字的篇幅。最終的結局只會是變成一片不知所云、無法再總結出任何中心思想的亂碼。

沒有第二種結局可言。


現在我們再退一步,假設我們願意接受筆記重生機制。

也就是我自己養成記筆記的習慣,然後我每天自己複習一下——或者在我自己覺得必要的時候複習一下,用來彌補我的記憶缺失。

永生是否是一種酷刑??

www.zhihu.com圖標

我發現很多人理解得有問題,那麼再把問題說清楚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我現在就不記得一週前/小時候的事,我現在就沒覺得有問題啊」。

我們假設你活到八十歲,能記住的內容約等於是三萬小時的電影。八十年記住三萬小時,就能保證你和現在這個狀態一樣健康的活著。

當你活到160歲的時候,你還是隻能記住三萬小時

因為三萬小時是你的上限,看懂沒有?

活到240歲,還是三萬小時。

活到480歲,還是三萬小時。

隨你怎麼記日記,錄視頻,你看日記、看視頻重新學習自己歷史的份額,一樣要列入這三萬小時裡面。

三萬小時的篇幅維持你80年的人生經歷也許夠了,用來總結160年橡皮筋就已經拉斷了,總結240年你甚至會看不出故事到底說的是什麼,480年你必然要成為老年癡呆症。

至於說各種「增強大腦」的技術,我這麼說吧,動完這手術,你確信在手術臺上醒過來的這個人還是你嗎?


好吧,這個問題一直有人追加這個「忘了也無妨」主張,那麼我舉一個真實的案例,你們體會一下。

實際上,按照這個「忘了不要緊」的標準,世界上已經有人是「永生」的了。

這就是藏傳佛教的活佛們

活佛轉世的基本程序,就是在前任死亡時留下線索,然後由人尋訪數個候選人(轉世靈童)。然後將轉世靈童集中起來,讓其在一堆混入了前任遺物的物品中挑揀選擇,同時也由前任的身邊親隨觀其言查其行,判斷是否有前任的言行特徵。

最終選出一個靈童來,認定為是的前任的轉世。

從認定這一刻開始,所有人都將以對待前任的稱呼、禮儀和態度來對待這位靈童。前任已經滿面皺紋的弟子,也會恭恭敬敬口稱上師。對繼任活佛的所謂教育,完全以「您早已知道的,只是的忘了,請讓弟子我幫您回憶」的角度進行。不但如此,還會幫助這位新活佛瞭解和回憶這個活佛所有前代轉世的所有言行。

理論上活佛是無需教育的,因為他已知一切而且大徹大悟,一切都只需要重新想起。到最後現任活佛——也就是之前的轉世靈童——將會全身心的相信自己正是已經轉世若干代的佛祇,不是所謂「繼承者」,而實實在在就是本人

這種安排甚至還有一個升級版,就是「雙轉世機制」,即不但活佛在轉世,他的主要弟子也轉世。活佛去世時,依靠這個主要弟子來做靈童鑒定和記憶恢復,而這個弟子本身也會基於幾乎一樣的機制轉世。

這樣從原理上說,教育每一代活佛的,也都是同一個弟子的靈魂。

你們看到了嗎?

這其實就是你們前面再三表示「就算失憶也完全可以接受」的一個「離散數學版」。

那麼,活佛是不是已經有效的永生了呢?

更強的問題是——如果你真的永生,那麼或遲或早,你都將進入永遠反覆循環的「活佛機制」。

你餘生的每一天,都在嘗試重新通過學習記起你仍在不斷延長的一切涉及到你的身份的重要的歷史——就像活佛們的確會花一生時間複習所有前代轉世撰寫的著作一樣。那些話是什麼意思,絕不是很容易就能「回憶」得起來的。

哪天放棄學習,哪天你就會開始失去原有身份——比你忘記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還要快。


有人在說——找到辦法把意識上傳,或者外掛,或者用某種技術大幅改造人腦就行了。

其實是不行的。

與一般人想像的不同,人的意識是不能無損的與硬體基礎分離的。這恰恰就是為什麼人工智慧無法意識到自身的存在的原因。

我們可以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和一個能看見的人,這兩個人的意識是存在重大區別的,這種區別遠不是裝了攝像頭和沒裝攝像頭的計算機系統所能比擬。

每月發作巨大疼痛和每月安然無恙、有傷和沒傷、小時候受過虐待和沒受過虐待……甚至喫的是什麼食物,都會影響到大腦本身的發育,進而在很深的層面上影響到人的人格本身。

人類的存在從來就不是一種像計算機那樣脫離硬體的純軟體,可以「拷貝粘貼」到另一個空白載體上。大腦作為意識的容器,每一個「容器」都是為它的內容物定製出來的,而這容器又反過來深刻的影響了內容本身。

你的意識的發育會影響到你的腦的發育,腦的發育會影響到你的意識的下一步發育,這兩者交互作用,互相之間是緊緊的耦合在一起的。

改變容器,就是改變內容。愛因斯坦的腦裏能裝入的,只能是愛因斯坦,把你的意識強行「寫入」愛因斯坦的腦,那些與「愛因斯坦大腦」這個容器不兼容的枝節恐怕就要全部剪掉。

裝進一個「硅基大腦「存在同樣的問題。

並且這個問題還沒有止步於此——接下去你自己的人格進一步發育會嚴重的受到這個新平臺的特性約束。

以前你喫到一個教訓,對於人類的腦來說自有一種手段來進行適當的沉澱。現在你換成了硅基大腦,因為硬體性能的原因,沉澱出來的結果會大相徑庭。某些東西你無動於衷,某些東西你敏感異常印象深刻,無論這是何種樣的差異,你都不能再簡單的稱為原來的你自己了。

「硬體改造」本身就是實質意義上的人格切換,這條路即使不是根本不通,也遠不如人們想像的如雲盤拷貝那麼簡單。

別的不說,去掉你的觸覺和視覺,你還會和現在一樣嗎?


意識數字化,上傳到伺服器上就可以了。

你選阿里雲還是百度雲?


更新一下,主要是看到 @John Hexa 提到了記憶容量以及遺忘的問題。

首先說一下記憶容量,由於現階段腦神經科學還在起步階段,所以他提到的人類記憶上限是三萬小時這個數據完全不知道是哪來的,所以暫且作為一個假設接受。那麼即使在這個假設下,所謂記憶出現斷裂、無法維持生存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人的記憶真不是01位元組流數據寫入,而是神經網路的連接與斷開,形成的是模型(所謂細節只不過是模型描述的特徵,不信可以試著描述一下你最熟悉的人的樣子),模型的優點就在於它是可以被壓縮的,人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母親腦海中出現的是一堆模式的像素,被處理為一張人臉(類似人臉識別這樣的基礎模型應該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小孩不需要學習識別人臉),第十次就可以把這張臉從其他臉中分辨出來,這說明學習到了更多的特徵;而見的次數越多認的越快,說明這些特徵被降維了,關鍵特徵被找出來,無用的特徵被摒棄,實際上處理過程是被壓縮了。這是一種空間的節省而不是佔用。所以說一個活了八十歲的人可以用「三萬小時」的記憶空間記八萬小時的事情,記一百萬小時的事情,只要學習機制不變,他總是能處理新信息並不斷優化模型。

如果人類記憶的不是模型而是數據,那麼想像力這種東西就是無根之木,共情、同理心無從談起,小說戲劇這類藝術將再不能傳遞任何有效信息,因為在一個01數據流裏,哪怕更改一個位元組,解碼後的信息都將天差地別。不信你用txt格式打開一張劉亦菲的圖片,隨機改一個bit,再試試能不能解碼。

想像一個活了一萬年的人,如果他獲得的信息足夠,他對社會運行方式可能不及經濟學家們瞭解的那麼客觀,但他的生存直覺一定超越所有新生的人,因為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他形成一個應對社會變遷的模型。

另外就是遺忘的問題,遺忘是學習機制的一部分,就是斷開一些不符合預測的連接、斷開不常激活的連接,只要大腦沒有病變或傷變,遺忘的過程就一定是可控的,無意識的,不影響人格的。而活佛的比喻基本就是擡槓,活佛那不是遺忘,也不是重新記憶,那是洗腦,而且洗的是信徒的腦。可能真有活佛把自己也洗腦了覺得自己真是什麼人轉世,但他內心深處一定也明白老邁的自己一旦入了土,是真的不會像睡了一覺一樣從別人的腦子裡醒來的。


人類當然可以長生不老。實際上如果下個百年人類還沒能突破生物極限達到初步永生——正常或者不會老不會死——那一定是自己作的,估計是打完三戰,啥也沒剩下。

反對 @John Hexa 的回答。

真不知道這種完全沒有任何科學理論支撐的結論性回答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點贊。就增補的這些內容,顯然答主連正常生活中的遺忘機制都沒有過思考。這是想想自己為啥記不起昨天看的文章但是小時候背過的古詩滾瓜爛熟就能得出結論的。遺忘過程中並不存在明顯的斷裂合細節缺失,除非腦部受損。

把記憶抽象出來,然後又解構這個抽象,聲稱記憶需要細節來輔助,根本毫無邏輯。

實際上記憶就是細節,只不過是被篩選的細節。人類的記憶不是數據,而是模型,所有的細節,都是高維向量某個維度上的值,沒有細節,就沒有模型,也就沒有記憶。因此一直活著的人不會出現所謂有記憶但是沒細節的情況,要麼他記得,要麼他忘了。

除了阿茲海默合和腦癌,人的死亡都是其他器官衰竭引起的,在真正延長壽命之前,沒有人知道大腦本身的機制能撐多久,何況我們暢想的是永生。人類的大腦一百年怎麼記事,三百年也就怎麼記事。除非你聲稱大腦的結構會隨著時間增長惡化(這與已經實現永生的期望不符),否則你就是在聲稱80歲的人相比20歲的人腦子沒法用——因為他們腦子裡有4倍多的「記憶」。就我所知,世界還是掌握在六七八十歲這些人手裡的。

還有,說人的大腦設計上就能撐百十來年,也是胡扯淡。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到了近現代壽命才增長起來,也沒見大腦過了四十歲就崩潰啊。基因只在乎繁衍,只要生了崽誰管你後面死不死。而且有些龜類能好好的苟幾百年,不要告訴我人的腦子還比不了龜頭。

三百年前,人們討論永生可以扯忒修斯之船,扯死亡在人類文化中的重大意義,甚至到了上世紀中葉你依然可以這麼扯一扯,不過估計沒啥正經人搭理你。到了現在,討論永生應該聊的是腦機介面、意識上傳,ghost of the shell,而不是臆想什麼記憶殘缺……哪怕我寫日記呢?寫日記雖然下賤,但好過活過一百歲就翹辮子啊。


結論:可能,並且現在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

但也只能說是初步,有沒有人去做技術攻關,能不能完成技術攻關,攻關成功後能不能過倫理大關都是問題。

先說人類為什麼有壽命限制,此時要先認識一個東西:端粒

端粒(英文名:Telomere)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端粒、著絲粒和複製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長度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被稱作細胞壽命的「 有絲分裂鍾」。

什麼意思呢,人活著需要細胞不斷的分裂,而人體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會丟失一部分遺傳物質,

人的細胞缺少遺傳物質顯然會出大問題,所以人體進化出了端粒,

細胞說:我要裂開了,我又要丟失遺傳物質了。

端粒:你丟我吧,我是專門給你拿來丟的,我有50個單位長度,你一次丟1個單位,我能丟50次,在這期間這個人都可以健康的活著。

細胞:我懂了,50就是我的生命倒計時。

這裡有一個特例:

癌細胞說:我要裂開了,我要丟遺傳物質了。

端粒說:你丟我吧,我……

活性高的端粒酶:我從天而降,端粒你只管損耗,空位我給你補上。

癌細胞:我爽了,我永生了。

回到問題,人怎麼求永生?

1.抄癌細胞的作業

2.減少端粒損耗

值得人類高興的是,減少端粒損耗的藥物已經出現了,雖然只是初步發現,但也未嘗不是個好消息。

值得驕傲的是,這項技術首次發現於我國,

而且是從老祖宗留下的瑰寶中發現的。

沈自尹院士一生致力於腎的研究,此處的腎是中醫概念上的腎:

證研究走向科學前沿

通過異病同治的研究途徑,不斷採用先進的科研手段以及以葯測證的方法,最後揭示了腎陽虛證定位在下丘腦,下丘腦是腎陽虛證的調節中心。20世紀50年代末,我在參加上醫組織的中醫研究課題時,發現在西醫看來是完全不同的六種疾病,當起某個階段出現中醫所稱的「腎虛」癥狀,都可以用中醫補腎的方法提高療效,這分明是「異病同治」,「異病」既然可以「同治」,說明不同疾病之間存在一個共同的物質基礎。中醫的「腎」不同於西醫單管泌尿系統的一個器官——腎臟。明代發展起來的命門學說,把「腎」看得像生命之門那麼重要。「腎」不但是先天之本,還主管人一生中生長、發育和衰老的全過程。腎陽溫煦著全身各臟器的陽,腎陰溫煦著全身各臟器的陰,似乎是人體各臟器的調節中心,我就在試圖以研究「腎」本質為突破口,經歷四十多年漫長的探索,認準目標,就此叩開了中醫理論研究的大門。

過多與題無關的內容按下不表,

沈自尹院士(團隊)通過對中醫中藥中補腎方的研究,

中醫的五臟不同於西醫解剖上的臟器,而是五種功能態,所以需要採取針對腎陽虛證有效的方葯通過以葯測證的方法來觀察不同方葯,比較其功能態的變化。

進入90年代,採用分子水平的檢測方法,用不同的方葯,在腎陽虛證模型上進行比較,結果證明唯有補腎方纔能提高下丘腦的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的基因表達量,這樣就準確地指出腎陽虛證定位在下丘腦,下丘腦是腎陽虛證的調節中心,至此,不斷地用先進的科研手段揭示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

隨後,結閤中醫理論中對腎的描述,

他們做了進一步的研究試驗

「腎」的功能很廣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關係到人的一生中生長、發育、壯盛、衰老這個必經的過程,在《內經》中有經典的描述。腎氣旺盛則充分地生長、發育、壯盛;腎氣虛衰則漸趨衰老,如果中年人顯示腎虛癥狀,如腰脊痠痛、腿軟、雙耳失聰、齒髮脫落、性功能減退等則屬於「未老先衰」。

我們曾對平均40歲的典型腎陽虛病人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兩組人羣進行下丘腦-垂體及其所屬三個靶腺軸全套測定的比較研究,發現腎陽虛病人和老年人在下丘腦-垂體所屬靶腺軸上具有極相似的反饋調節能力異常。進一步觀察補腎方是否能延緩衰老,將90例正常老年人隨機分為三組(補腎、健脾、對照)進行雙盲對照,臨牀治療比較,作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檢測,結果補腎組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都有明顯作用,而健脾組僅能提高免疫功能。相應的動物實驗,專為觀察補腎方和健脾方對老年大鼠的下丘腦、垂體、功能影響的比較研究中,觀察到補腎組顯示對下丘腦、垂體各層次的神經遞質、激素以及免疫功能的老年性變化具有全面的改善作用,而健脾組僅有零星的變化,至此,通過臨牀和動物實驗具有一致的結果,說明補腎法確能延緩衰老。

為了簡練補腎復方,通過多項實驗進行篩選,結果發現淫羊藿總黃酮(簡稱EF)在延緩衰老方面可以代表補腎復方的作用。我們從兩個方面探索EF延緩衰老的原理。一方面是觀察幾種生物模型的壽命試驗,因為國際上延緩衰老的藥物很多,而延長壽命除限制飲食獲得公認,藥物延長壽命則絕無僅有。鑒於衰老始於細胞衰老,首先採用國際上公認的細胞衰老模型研究EF延長細胞壽命的調控機制和作用環節,結果EF可明顯延長人胚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的傳代壽命,其延長壽命主要通過延緩衰老細胞端粒的縮短,端粒是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起著保護染色體末端的作用,EF保護了衰老時端粒長度的自然縮短,從而延長壽命,這是藥物調節端粒長度的首次報道。

至此,本題所想要得到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細胞:我要裂開了,我要丟失遺傳物質了。

端粒:你丟我吧,我有50個單位長度,你可以……

細胞:你別說了,我嗑藥了,我現在可以一次只消耗你0.5個單位,等這個葯升級了,我也許可以一次只消耗你0.1個、0.001、0.00001單位長度,也就是說,我們服務的這個人的壽命有可能會提升十倍、百倍、千倍。

即:我國已經對所謂的「長生術」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

上文中提到的補腎方提取物EF的用途不止於此,

研究顯示,還可以用於激活潛藏的多種幹細胞實現其再生能力。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一技術成熟之後可以使人類獲得再生斷肢的能力。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通過對中藥補腎方的研究深入,人類真的可以做到「長生不老」和「無限再生」

————————————

回到一開始的結論:

人類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有能力長生不老,

但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倫理,

倘若沒有新的給人類殖民的星球,

地球就不可能承載這麼多「老不死」的傢伙。

屆時的人類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我有什麼價值被允許獲得長生不死的能力。」

至此,貧富差距將會升級成生死的差距。

沒有能力的人將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永生的人將永遠掌握一切資源。

而巨大的階級矛盾,會直接導致戰爭,

長生不代表永生,腦殼挨一菜刀也要歸西,

所以我認為「長生藥」出現後,

只要沒有足夠的星球殖民緩解資源壓力,

戰爭勢必血洗人類文明。

【新民晚報】沈自尹:畢生從事中醫科學內涵的發掘與研究----中國科學院?

www.cas.cn圖標

聲明:

現階段這個東西對細胞衰老的研究只是實驗室階段,

你就是買了淫羊藿總黃酮膠囊喫一輩子你也不能長生不死,

請謹遵醫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