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设计能使车辆发生形变,起到缓冲的作用,保护内部乘员。同时,这种设计也因为会是车辆大规模形变而受到质疑(大多为引发民族仇恨的谣言)。而坦克上搭载的反应装甲则是通过引爆反应装甲来使对方的破甲弹攻击失效。

同样是通过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车辆的完整度、反应装甲)来保全更重要的部分(乘员、坦克的自身装甲与乘员),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吸能设计类似于反应装甲?


不止是日本车,现在所有新生产的汽车都得有吸能设计啊,你可以看一下C-NCAP官网,所有的车都是让前面发动机舱溃缩,来保证乘员舱完整的。


根本不存在「日本车的吸能设计」这种东西,只有现代轿车的吸能设计。

驾驶舱高刚性、发动机舱溃缩吸能、发动机下沉、方向盘转轴断裂保护,是所有现代乘用车的基本设计思路。

更何况这个设计思路是从欧洲品牌开始的,忘了是沃尔沃还是宾士了。


逻辑不对,吸能设计是以静态结构对抗冲击,这个确实牺牲结构来保护人,这一点其实F1赛车也是一样的,只是在小车祸中日系车的结构损坏确实看著难受

但反应装甲是以能量对抗能量,是用预先储存的化学能来对抗冲击,鄙人不太懂汽车,但是也没听说过谁家汽车用含能材料提高安全性的

真要类比的话汽车这种设计手段更接近梅卡瓦坦克或者大部分步战车的动力前置布局,拿发动机当肉盾,或者反应装甲之前流行的间隙装甲


完全不一样,坦克靠吸收动能抵御攻击的是主装甲,就像冷兵器里用盾牌硬顶对方的直刺。反应装甲是依靠外挂爆炸物的冲击波从侧面破坏金属射流或者长杆穿甲弹的穿甲过程,属于格挡。车身溃缩更像前者,是一个吸能的过程,反应装甲是后者,属于干扰攻击的方向。


所有的车设计都是吸能设计,牺牲发动机舱,来缓冲,减少对乘员舱的伤害,大家为什么觉得日本车比较吸能呢?可能同等碰撞下,日本车变形更厉害吧! 但是这个变形量对应的是不是就是吸能更多?这个存疑,但我知道肯定维修费更高了


单独的吸能不叫反应装甲。

不过在前保险杠上绑上一排这个,是可以当作反应装甲的。


可以理解为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反应装甲可以修复,但是吸能可不可以修复就不知道了。


差不多.......用形变来吸能


硬要把汽车的吸能溃缩设计思路和坦克相比的话……也许以色列的梅卡瓦拉出来比较更合适?


还是没有可比性的,

吸能设计跟偏向是被动的吸能,通过应用不同材料刚性的配置分布,来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和成本内减少大面积碰撞所造成的伤害,重点在于被动性、大面积和低速(相较于攻击坦克的武器来说)。

而坦克的反应装甲完全是主动式的防御,是针对破甲弹或其他弹种的攻击特性进行提前触发,以做到减少对装甲、材料的损伤,重点在于主动性、极小面积和高速。

你如果光说装甲的话那可能在材质形变吸收动能的情况下还有些许共同性,与其说和吸能设计有共同性,不如说是和安全气囊更接近了。


和反应装甲完全是两个东西,而且吸能设计也不是日本人先有的概念,反应装甲本身也不能和吸能设计进行类比。毕竟在需求和功能完全不同。


轿车是自己吸能保证人员安全

坦克什么的就牛逼多了 是让对方吸能保证人员安全........

遇到危险的时候 还是让对方吸能 靠谱


反应装甲都是外挂物,没有谁把主装甲设计成反应装甲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