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佳人,宵旰事织缧。鬓若天流苏,体若地流黄。嫣然含巧笑,形容丽华光。朝出采薇草,夕自还其家。

风光尤奭大,靡途见壮猷。山川一何险,溪流一何款。不闻偾偾声,道旁远黄犬。望舒出蒙汜,霞波自远天。庶几何相近,长歌袅袅出。

原问题中的诗被删除了,这里贴出来。

字句积累和单句的处理已经很见功底。

学古风无外乎四个字:取法乎上。

最好学魏晋南北朝几大著名诗人的作品。

另外,最好还是兼学近体。格律的话,一本书足矣,王力《诗歌格律概论》。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我要是没看错的话你有的句子既不和上下句押韵又不和上下联押韵,这也是可以的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偷

先谂熟吧。


古体诗的话唔 李颀 卢照邻等初唐诗人是模范吧还有李白这种不拘一格的 和陶渊明 曹植这样唐朝之前的伟大诗人

怎么说呢 我觉得写古体诗比写近体诗要难 写近体诗要学它的形和意 而写古体诗去要学它的神 那就只有多读古人的诗 去体味和揣摩将这种神融入自己的文笔中 便能写出古体诗了


文章转载:

如何学习古体诗歌写作(上)

这个问题首先来自于网上的一些平台,有很多人对古体诗歌写作非常感兴趣。而网上的答案也非常多,应该说各有各的看法吧。目前来讲,我认为我非常有必要来把这个古体诗歌写作相关的一些问题告诉大家。

我们这个古体诗歌写作首先一点并没有谁是专业的这种说法,因为这个领域目前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我以前从事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但是随著自己就业以后,就渐渐不去参与这一方面的研究了,在我以前研究这一领域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有谁是这方面专业的,因为当时我就认为只有我一个人做过这个。

所以当你去学习古体诗歌写作的时候,你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现在这个领域的一个真实情况,如果你没有对这个情况有一个比较确切的认识,那你以后的学习恐怕也只是徒劳的。这个领域并没有一个专业的说法,但事实上是任何一个团体都在声称自己是专业的。现实是这个领域参与的人很多,但是成果十分匮乏。首先一点,在以前我提到过学校和写作并没有关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去误解,就如现在网路上各种学校开设的一些诗词写作课程。很多人都是一听到这些大学的名号,就以为这是专业的,大学所开设的诗词写作的课程上多半是对你的古体诗歌写作没有什么促进作用的。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定位就并不是写作,这些老师所讲的诗词写作,就他们自己而言,他们自己本身也是兴趣爱好,他们也缺乏写作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眼里的古代文学在大学是三个学科:古代文论、古代文学史、文献学。这三个学科的内容就和写作无关。而绝大部分高校讲诗词写作的老师大部分是来自古代文学史、文献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等另外一方面是作协,虽然作协拥有了很多写作方面的人才。但是他缺乏拥有古体诗歌写作方面的人。或许也在其他文学样式学会相对于好一些,诗词学会对于古体诗歌的理解应该是一个不高的程度。他们总想把现代白话嫁接到古体诗词上,产生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作品。诗词学会在这里是比较特殊的,因为作协在其他的文学样式上,都有代表的作家和一些代表的作品,而诗词学会却缺乏成果,并长期没有什么突破。总体看来,古体诗歌写作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大部分团体都是不具备的。以上是我对当代古体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描述,大家可以适当参考。下面我从写作的这个角度再分析一下当代古体诗歌写作的一个实际情况。我们先笼统概括一下,我把当代的古体诗歌写作分为先概括成两类:一种是循规蹈矩,另外一种是另辟蹊径。循规蹈矩一开始是追求文字形式上和前代作品的一致性。而达到和前代文字作品形式非常接近的,并不是没有,只是很少。这种文字形式上的接近,只是有一个对前代的重复,但没什么内容和创见。当然,在形式上能和前代接近的。只是占少数。大部分人的形式是不合格的,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就走向了堆砌隐涩、冷僻文字以此来伪装深奥的道路。在我们拟古派眼中,这一类型作品其实恰恰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形式上的拼凑和内容上的空洞,他们看似高深的文字,本质往往都经不起考证。另一种另辟蹊径,这些人认为,现代人都是重复古代文字,写不出古体诗歌,是因为社会环境改变了。所以他们的写作往往有基于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用一些现代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手法嫁接到古体诗歌上。这种另辟蹊径的观点充满了逻辑上错误。第一、过去社会和自然界一直都在改变,但这不能说明古体诗歌题材素材没有了。第二、当代对前人文字形式的模仿,这个和当代人能不能写出古体诗歌没有关联。第三、当代人能不能写诗词,能不能写出古体诗歌,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盲目用感觉下定论。最后这种另辟蹊径最后会脱离古体诗和写作的范畴,会成为自创形式的写作中。以上是我通过写作角度来分析现在的古体诗词写作环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