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瑤,

這個問題,其實要怎麼看流動性過剩,如果針對經濟發展而言,流動性什麼時候都不多,你可以看下紐約聯儲的repo和中國的shibor利率,還有倫敦的LIBOR利率,這個利率上下起伏不大,就最近美聯儲觀測到repo利率有所暴漲,往後的財政用度增加,美元荒開始,所以才重啟了QE。

幾十年下來,美國的流動性流往股市比較多,中國的流動性流往房地產的比較多,都被鎖到裡面了,資產價格上漲,但M1卻沒有增加多少,中國的儲蓄率還是全球最高的。所以可以這麼說,什麼時候放水都不多,只要面對蕭條的時候,我們還有折就行。

另外,說說為啥要重啟QE

對了,鮑威爾還特地說這不是QE,而是應對短期資金面收緊的策略,在我們以前的分享中,已經預見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重新擴大,而導火索看起來更像是REPO的突然飆高,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在財政壓力下出現了不合理短缺現象。回顧:昨晚降息後,市場透漏出了一個關鍵信息

但當我們拆開分析,這次美聯儲擴大資產購買,對象剔除了MBS也就是最典型的抵押支持債券或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主要針對國庫券和短期票據而言,但其他特點,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購債方式上,作用結果上都和QE沒什麼兩樣。

事實上,早在上次鮑威爾承認將有機擴大資產負債表之前,美聯儲就已經開始悄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短期流動性了。但這並不能緩解美國銀行系統巨額的流動性缺口。

根據美聯儲的報告,彭博統計出來,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早已經開始觸及反彈。而根據高盛的預估,這個流動性的缺口起碼有4000億美元。這個數字還沒有被其他投行印證。

最可能的情況是,從2019年的11月到2020年的4月,每月將購買200多億美元債券。這個規模已經接近QE1的規模。而考慮到即將到來的財政用度高峰,這個估計還可能過於保守。

為什麼美聯儲會突然重啟QE?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直到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情報:美國企業債中的槓桿借貸市場已經開始崩潰。我立即明白,這很可能是美聯儲重啟QE的根源。

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三件大事:債市下跌的先兆。

你要知道,當初美聯儲從鷹派陡然轉鴿,並開始了8年未見的降息政策,根源就是從垃圾債券得崩潰開始得。

回顧:小心,一場高位拋售已經悄悄開始了。

而現在,美國的槓桿貸款支持債券價格出現了意外得大跌,越來越少的人願意押注未來企業現金流,發行商們不得不一再降低債券價格出售。

所以為啥要重啟QE,就是為了支撐不斷下行的經濟壓力。


謝邀。這個問題問得好。

不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需要的篇幅太長。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專欄,一篇一篇按邏輯寫的,能有比較詳細的了解。

足球爸爸談經濟?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簡單來講,就是各個國家害怕金融機構和企業破產。那為什麼各國金融機構和企業會搞到有破產的風險呢?全都拜美聯儲所賜。

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對全球經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美聯儲降息到2%,企業的運營回報率在3%的話,企業會怎麼抉擇?肯定會借錢擴大生產,賺的錢才會更多。一直擴大生產到運營回報率降為2%才罷休。可是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效率降低了,有沒有?從原來的3%,降為2%。也就是說,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降低了全球的生產效率。

所以各國央行都不敢提高利率,因為誰敢把利率從2%升回到3%,企業立馬斷氣,借的那些錢也馬上成壞賬。

但是這種低利率能不能救經濟呢?肯定不能。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不想深入,簡單說幾句吧。

貨幣信用創造衰退,自然就需要更多的貨幣。究其本質其實是一場債務泡沫,任何一筆金融化的資產都會對應一筆負債。

自從格林斯潘開啟的低息時代就註定了金融化加劇,金融化又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

雖然這是一場債務泡泡,但又不敢直接刺破它,因為一旦刺破,貨幣信用的急劇收縮將導致整個經濟的急速硬著陸,這是沒有一個人能承受得起的。

先說這點吧,本來還有許多需要說的,可是沒有思路,畢竟各個環節中的邏輯關係錯綜複雜,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


流動性過剩是一種比較複雜的貨幣金融現象,但又不完全屬於金融問題。1.以貨幣供應量衡量的流動性過剩程度。2.以銀行存貸款衡量流動性過剩程度。3.考慮到央行對衝到期因素,潛在的流動性過剩壓力加大。近幾年,央行持續大量發行央行票據對沖流動性:同時,多次動用準備金率動結流動性,使得部分資金沒有表現為現實流動性過剩。全球流動性過剩與我國匯率及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後,是目前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原因。而全球貨幣或流動性泛濫過剩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經濟最致命的痼疾。美國中央銀行實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則是全球貨幣或流動性泛濫之根源,亦是全球匯率動蕩或匯率爭端之根源。

眾所周知,常規貨幣政策主要有三個政策工具:中央銀行調整對商業票據的貼現率或對商業銀行的貼現政策、改變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調節基準利率(通常指1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經濟萎靡不振之時,中央銀行即使使用票據貼現政策來刺激經濟,亦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派不上多大用場。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時期,銀行金融體系皆如驚弓之鳥,忙於修復資產負債表,對發放新貸款、擴張信貸非常慎重。中央銀行縱然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為零,深陷「去槓桿化」泥潭難以自拔的商業銀行,亦不願或沒有能力擴張信貸。鑒於市場經濟持續疲弱,中央銀行需要採取更多行動來刺激經濟,譬如大規模購買中央銀行自己發行的債券。由此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宏觀調控最強有力的手段。不可否認,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全球金融貨幣亂局乃至全球經濟的最大麻煩,絕不是哪國貨幣匯率低估或高估,而是全球儲備貨幣毫無限度超量發行。1970年代以來全球基礎貨幣或國際儲備貨幣從380億美元激增到今天超過9萬億美元,增速超過200倍,而真實經濟增長還不到5倍。追溯歷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發明者其實不是美國中央銀行,而是日本中央銀行。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產的驚天大泡沫破滅之後,經濟陷入長期衰退。1996年,日本中央銀行首次宣布實施「零利率」貨幣政策,自那時至今,日本中央銀行大體一直維持低利率或零利率貨幣政策。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有助於緩解市場資金緊張狀況,有助於經濟恢復增長;但是,長期來看,埋下通脹的隱患,在經濟增長停滯的情況下,或許會引起滯脹。另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還會導致本國貨幣大幅貶值,在刺激本國出口的同時,惡化相關貿易體的經濟形式,導致貿易摩擦等等。1、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埋下全球通脹隱患: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質上是在脫離實體經濟需求的情況下,開動印鈔機向市場輸入流動性。在市場信心缺失,投資萎縮的情況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釋放的流動性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但是一旦經濟好轉,投資信心恢復,過度釋放的流動性則可能會轉化為通貨膨脹。2、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惡化相關貿易體的經濟形勢: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最直接的表現之一便是使本國貨幣大幅貶值,有利於本國的出口行業,但是相反也導致相關經濟體的貨幣升值。例如,美聯儲宣布巨額注資計劃當日,世界主要貨幣就針對美元大幅升值,其中歐元升值3.5%,日元升值2.4%,英鎊升值1.6%,加元升值1.7%。這將削弱相關貿易體對美國的出口能力,尤其對於那些處於金融危機漩渦中的出口導向型新興經濟體而言,英美日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其造成雪上加霜的打擊,並有可能引發貿易摩擦。美國中央銀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挽救那些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助長了大型金融機構「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心理預期和道德風險,許多金融企業不僅不會吸取金融危機之教訓,反而會繼續從事風險過度的經營活動,甚至變本加厲為牟取短期暴利而不顧長期風險,埋下未來金融危機之隱患。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蓋,可是他們不是和陸地均勻的鑲嵌在一起的,低洼的地方是成片的海洋,高聳的地方只有積雪。地球表面約5%是沙漠。

有兩種辦法解決陸地供水,

一種是海里抽水到大陸,目前是太陽光照蒸騰作用,受到大氣環流影響,不太均勻,還容易有風暴。

一種是在地球頂端真空衰變直接製造中子、質子、電子合成水然後撒到地面,這種方式現在比較熱門。

第一種方式,主要各大洋的地主給大洋加了蓋子,陽光也日趨減弱,蒸騰作用減弱,各大陸降水減少,連風暴都不常見。

第二種方式,普遍受歡迎,但是在地球附近容易出現負質量外殼,這種負質量外殼和地球相互作用是斥力,容易把地球推離正常軌道,好在還不多。各國也常常偷偷將這種負質量丟到對方大洋里中和一下。最近川大統領就為了這事情和全球鬧變扭,人家不讓他丟,他不高興了,誰也沒比誰乾淨,自己憑本事丟的為啥不行?

就是大伙兒掐架,勢均力敵的時候就使勁創造負質量,逮著機會就把負質量丟給其他人中和。你是好人,你不創造負質量你就沒武器了,人家就使勁往你這邊丟,你除了加個蓋子被動防禦外加嚴厲譴責外啥招都沒有了,這樣不行啊,好人會死絕的,所以就沒好人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