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意味著什麼?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對市場有什麼影響?房價還會大幅度上漲嗎?對我們的衣食住行有什麼影響?


盛夏已過,最炎熱乾渴的季節在物理層面上已經消失,但在生物層,卻方剛開始——這不,在資本市場和實體市場乃至科技互聯網圈的知名高端人士:戴志康同志,竟然比九十五歲高齡的辛巴威總統還不經扛,倒在了喜氣洋洋的金秋前夕,他那睿智的目光,閃耀的再不是躊躇滿志,而是四顧茫然。要給一個人榮耀並不容易,但是要讓一個人臭名昭著很簡單,他奮鬥了幾十年,才得一個好名聲,但僅僅幾天功夫,他就已經變成了一個爛人騙子。但喜馬拉雅是騙子產品嗎?想必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喜愛的東西是個騙局,它也不是一個被用戶拋棄的過氣產品,而是一個正當旺年的用戶寵物。可是它的主人,卻確確實實的就是以騙子形象曝光在人前的。

一個並不騙人的產品,咋就讓它的主人變成了騙子呢?因為它的主人缺錢。中國人喜歡說一句「時勢造英雄」,此言誠不我欺。人在什麼時候受人尊敬還是遭人鄙夷,大多數時候與本人教養道德高低無關,更受環境左右使然。巨人興衰與證大的起落,難道真與史玉柱與戴志康兩人的人品道德有關嗎?我看未必。如果二十多年前也有p2p,史玉柱不會走這條路?如果給戴志康一個再起的機遇,他能像史玉柱那樣洗白自己嗎?歷史給他兩出了相同的難題,卻不會給他們相似的道路。註定的結局,也預示著他們註定的口碑。如果給馬雲早十年出道,他未必會比牟其中更靠譜,如果讓馬雲晚十年再出道,他的生態化反也不見得比賈躍亭更高明。他成功了,一切皆因為時候剛剛好,他們失敗了,一切皆因為時勢不對勁了。

感覺到不對勁的,當然不止身陷囹圄的戴志康,還有曾經志得意滿揮斥方遒的央行。儘管專家們都說貿易戰打的很舒服,儘管統計數據也都說中國經濟很健康,但是居民消費不騙人,那些此起彼伏倒閉破產的老闆也沒說假話。如果真的有那麼好,誰願意作踐自己的人格當老賴?如果非要搏了老命豁出去被人戳脊梁骨兒,那一定是,真的山窮水盡沒辦法了,才會出此無奈之下策計。跑路的賈老闆們出此作踐自己人格尊嚴的下策計,是因為他們實在缺錢,撐不住面子了,而氣勢威嚴的財神爺央行,也被迫不斷出此作踐全民的下策計,它又為的是哪樁?

儘管公告上寫的清清楚楚,說的明明白白:為支持實體企業而降准放水。但實體的標準是什麼,監督的措施又有哪些?地產商們蓋的房子一棟一棟的矗立在天際線,看得見摸的著,算不算實體?阿里巴巴、美團和京東以及老闆剛剛被送進去的喜馬拉雅有點虛,他們算什麼?

真實世界裡的生意本無虛實之分,只有賺不賺錢的區別。騰訊做的產品沒有一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實體產品,而且它現在體量龐大,但是誰也不會說它有害人的泡沫存在,更不會指責它用虛擬經濟毀了大家的前途。所以人們口口聲聲的「實體」「虛擬」,本就是一個並不存在的偽命題。只是為了揪出替罪羊來,就非要給它們做個定義。資本逐利而來,並不在乎自己投的是實體還是虛體,它只看重回報高不高,有錢賺,管它炒房還是炒股,養牛還是養豬,沒錢賺,做晶元造手機寫系統的高逼格公司都不知道倒閉破產了幾何,又豈是幾百億資本介入,幾萬人優惠扶持就能讓這個產業壯大得起來的?政策制定者和產業主導者,總相信人定勝天的能量,卻從不對自然力量的選擇做出認知和妥協。如果握有權力和金錢的人能夠主導產業格局的發展方向,我相信馬雲和劉強東以及張一鳴們都不會是理想的、合格的操盤主打手,對國資委來說,他們會覺得鄧亞萍或者胡錫進才是更好的接班人。

但天命從不給人面子,哪怕你是一群人裡面的王。當它覺得想要給你的身邊安插一些添堵的人時,你屬意的對象和設計好的情節,往往總會被不聽話的天意給導演出變形故事來。你想要讓他崛起的,他偏就倒下了,你本想要處心積慮壓制他的,卻茁壯成長了起來,這就是商業社會中無序而又有趣的動態場景。那麼,在這無序的商業動態場景里,想要有序規範資本流動的央行專家們,又能有什麼高招來確保這些脫韁的洪水能夠流入自己期望的水塘或者窪地?而不會變成汪洋中疊加的浪頭,趁著浪潮恣虐一把弱者,順勢把那千瘡百孔的堤防給衝垮?這個問題,恐怕連央行自己也知道是個無解題,但他們又只能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這件事,就像明知道鄧亞萍和胡錫進都幾無可能會成為欽賜的天命之選,但又不得不傾盡全力去扶持一樣,若真到了山窮水盡無路可退,屆時再議。真正的,純粹的商業社會裡,做生意有賺有賠是正常的,缺錢少水也是正常的,但那得靠遊戲中的人自己去解決相關問題,而不應該由行政機構妄圖以正確的姿勢介入到遊戲里,去扮演其中的某一個角色。因為這會有失公平,而且還會破壞生態,最後只會留下一地雞毛。破產的就讓它去破產,渴死的就讓它去渴死,自然界中,有很多鳥類因為食物短缺都會自相殘殺,本來四五個同胞兄弟的,最後成長起來的只剩一個孤家寡人,雖然很殘忍,但卻又是自然的選擇和淘汰,正常而純粹的商業社會裡,就是這樣一套完整的雛鳥相殘的過程,弱者被淘汰死亡了,資源就自然會歸攏匯聚到那個勝者的嘴裡,然後它就變得肥壯強大起來。央行就是那個鳥父母,如果它只是冷眼旁觀任由競爭自由發生,無論鄧亞萍勝出還是馬雲勝出,這都是天命之選,符合自然規律的,但若它介入,有意偏袒某個自己屬意的孩子,故意給自己鍾愛的孩子喂更多食物,還掐住自己不喜歡的孩子命門,活活扼殺了自己不喜歡的孩子,那就不是天命之選,而是人為干預,最終只能結出惡果,觸犯天怒,招來懲罰。非自然抉擇得出的繁榮,永遠只能是虛華幻化,強大只是一個浮腫的鏡像,但逢正面相杠的碰撞,都會弱不禁風地不堪一戰。一百多年前看似強大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以及前段時間被美國制裁而導致的全行業潰不成軍,都是一脈相承非自由競爭靠行政力量堆疊而成所結出的惡果。這樣的模式,央行給再多的錢,放再多的水,養出來的都是隨時隨地就會擱淺斷氣的死魚。水放出來了,那些身處災區的老鄉們,卻更渴了。他們要與受到偏愛關照的嫡系孩子們搶肉吃,還要提防鳥爸鳥媽拉偏架,還想名垂千古?不身敗名裂臭名遠揚,就是福分。

不要給我存錢,趕緊給我消費拉動經濟!


市場經濟下任何行為都可理解為供求關係,降准這只是供給側的變化,所以決定事情走向的,實際在需求側,降准在經濟有下行壓力、需求乏力狀態下意義有限。

如果蘋果說,2020年手機的供應量可以再增大1億台,這意味著什麼?也是毫無意義。能增加供給,並不代表就會增加相應的需求,反而是有1億人準備更換iphone11,這才是有意義的。

降准就是說銀行現在有更多的錢可以貸給有需要的企業了,但有貸款需求的企業在哪裡呢,如果有貸款需求的企業沒有相應增加,那麼就算央行一次性把準備金率降到零,也會無事發生。實際上降準備金率,銀行也可以不提,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繼續存在央行

很多金融的新聞會無腦吹降准就是放水,大利好云云,實際都是人云亦云,牛奶供求過剩的結果是倒掉,而不是牛奶降價。貸款過多的結果也可能是債務危機,而不是促進消費,完全要看市場能不能消化掉增加的貸款。


意味著,我們早就習慣奔波拚命,根本沒有精力去注意郭嘉意圖。塞在柵欄里的雞,不下蛋就打激素唄。缺你一隻破雞嗎?破雞是沒價值的。只要大企業賺錢就可以了!至於什麼企業不知道!哦,對了,明天還得福報996呢!這樣,我才能有希望在郊縣買一塊,打土豪分田地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給收回去的墓地。我會在碑文上寫著:哪位好心人,求求你,如果可以的話給我續個費,不然我佔地方了會被海葬,空葬!

釋放太少了,而且分配又複雜,最後肯定需要的用不上或者不敢拿,敢拿的都是能掙錢的行業,甭管它健康不健康,能維持就行。

現在消費不行了,不如每人無抵押發個幾十萬消費貸,這樣大家都有錢消費了,以後就不要管以後了,也許病自己就好了也說不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