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不會。

名義上貨幣總量的增長並不會帶來通貨膨脹,因為這些錢大部分都會被債務和固定資產吸收,而無法參與流通。

所以真正決定通貨膨脹的其實是流通中的貨幣總量。

實際上各國之所以進行量化寬鬆,也是為了彌補流通貨幣的不足,是根據通脹率,社融數據等一系列經濟數據隨時進行調節的,不存在盲目印製鈔票的現象。

盲目印鈔導致通貨惡性膨脹的現象,只會出現在那些政權不穩,或者國內工業體系不完備,民生用品需要大量依賴進口,貿易逆差嚴重的國家,這些國家會因為匯率大幅度貶值造成的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而陷入惡性通脹,世界主要強國均不在此列。

量化寬鬆推高的是資產價格和債務規模,並不會過度推高通脹率。

——————————————

日本為了QE,主權債務已經超過了GDP的200%,日本現在是通脹還是通縮?

量化寬鬆是為了維持通脹而不是推高通脹,依靠慣性思維是看不清事物本質的。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如果從世界各地金融市場結構組成分析,非常有意思!

中國上證指數,在2007年10月份,上摸超過6000點,一年以後的2008年10月份,指數下探1664點,中國金融市場用一年時間,擠壓金融資產泡沫,讓大量的流通貨幣,沉澱在調整的金融市場。如果站在今天,十年後,再看當時世界金融市場波動格局,或許正因為中國金融市場進入大調整,才引起世界金融市場動蕩,也引發美國華爾街金融地震。

從2005年開始,中國金融市場發生一件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意義的大事,國有上市公司不流通股份,經過股改,經過對老股東補償,變成流通股,具有金融資產波動套現屬性。

而那波漲幅超過5000點的超級大浪,其內在推動力,是由超級藍籌股,國有股改部分,按照個股股改時間段,逐步推升複合指數上升。形成新經濟第一大浪,其餘波,直到2018年年底,才結束股改行情,也完成一個大周期循環運行。中國經濟,花費13年時間,才建立起中國金融市場大開放的準備,模擬實踐,和各種測試,建立起各種警戒測試點。同時構築起以國有上市流通股為防守反攻中堅力量,以應對2019年後,中國金融市場大開放後的複雜金融市場局面。

當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市場進入動蕩,觸及危機警戒線,以溫相為首的主要經濟體領導人,發出快,准,狠的救市政策,觸發四萬億拯救金融市場計劃,這部分貨幣貸款,大多數貸給由各級政府主導的投資平台,包括很多國有上市公司,在底部沖入處於危機邊緣的金融市場,這部分超發貨幣,成為過去十年,中國經濟複雜運行的救命錢。用這四萬億,拯救世界經濟,提振世界金融市場信心!這一過程,其實也是由主動調控金融市場,測試危機處理系統,到主動介入,對中國經濟,是一個轉折點。

而過去十年間,中國政府採取多種模式,推動經濟增長,通過房價上漲,沉澱市場流通貨幣,也間接調控通貨膨脹,穩定物價,同時,觸發整個金融抵押擔保體系的膨脹,擴大,也讓中國各級金融機構資產,獲得以房產抵押為主的優良抵押信用,和其它金融資產相結合的超級金融抵押擔保體系,這是整個中國經濟的基石!

進入2019年,中國經濟正式進入金融市場大開放周期,在嚴控房產市場,嚴格控制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嚴格控制一線,二線城市個人,家庭限購限貸限房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驅趕個人,家庭,社會閑散資金,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大開放格局,也會未來個人,家庭,全社會財富增長,創造又一個增長模式,轉換到以持有金融資產為主的增長模式!

結語:超發貨幣不可怕,只要調控得到,政策嚴格執行,利用複雜,多變的金融市場,利用不同金融市場運行周期,可以通過暫時靈活調控流通貨幣閥門,達到,發展經濟,調控通貨膨脹,壯大金融市場,推動就業率!當然,金融市場波動特點,就是容易受外圍各種干擾影響,或許正因為有這特性,沒有刺激源,也要創造各種刺激源,局部衝突,調控市場參與者各種情緒,達到震蕩市場,憨實底部,為開啟新金融市場大周期運行,做基準面準備!


貨幣和債務是一體兩面,你增加貨幣就要增加債務,最後看債務先崩盤還是貨幣信用先崩盤,債務先崩盤就會通縮就像日本,要是貨幣信用先崩盤就會通脹就像委內瑞拉。

簡單的一個結局那都是蒙百姓的。


通貨膨脹本質上是貨幣現象,貨幣多了,通貨膨脹註定會到來,至於會不會失控,那就看各國央行的本事了!

通貨按其本意就是指貨幣,並非價格。反映通貨多與少的是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通貨膨脹,是指發行的貨幣太多了,超過了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和貨幣背後的物質基礎。衡量進入流通的貨幣是多了還是少了,主要是看經濟增長及其流通中商品和勞務對貨幣的正常需求。發行的貨幣太多,就是通貨膨脹,反之,則為通貨緊縮。

如,從2000年到2009年,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狹義貨幣供應量(M1)的增長明顯超過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基本上等於GDP增長速度的180%-200%左右。這時候,客觀上已經出現了通貨膨脹。

在時間上,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之間有個時滯效應,不是同時發生的經濟現象。物價作為商品和勞務價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有一定的聯繫。通貨膨脹的結果,會對價格產生傳導作用,引起價格的上漲。但是,必須明確,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有明顯的時滯效應。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物價可能還沒有明顯的上漲。通貨膨脹發生的過程與物價上漲的過程是不一樣的。

全球這麼多超發的貨幣必然會引發通貨膨脹,只是因為政府的把控和價格的扭曲,並未在物價上漲中完全體現出來,還沒有失控。但注意中國的本輪「豬肉通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貨幣超發的因素。美國的核心CPI上漲也有貨幣超發和低利率的原因。

發佈於 2019-12-0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Rhing小叔Rhing小叔CFAFRM 銀行工作十年,只在知乎回答非專業問題

是的,不過老美這十年自己的通脹水平很有限,大部分都通過進口中國商品變成了中國的房價


是的,不過老美這十年自己的通脹水平很有限,大部分都通過進口中國商品變成了中國的房價


貨幣超發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失控是不一定的,這個就是看各國的具體操作和超發的幅度

記住通貨膨脹並不是貶義詞,相對於通貨緊縮,和滯脹,溫和的低通貨膨脹是經濟良好運行的表現。


您好,其實這是對新時代的寬鬆政策的誤解,現在很少有國家使用單純的增發貨幣的方式刺激經濟了。伴隨著次貸危機而來的是所謂量化寬鬆(QE)。

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國債、房貸債券、等證券,使商業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使外部的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變成外部銀行的貨幣資產)。所以整體上增加的貨幣量可控。當然短期的通貨膨脹不可避免,但是從長期來看不會導致通脹無法控制的嚴重後果。因為實在不行的話央行還可以反向操作收回一部分貨幣。


從數據上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並沒有出現高通脹。

下圖是1971-2018年一些國家的年通貨膨脹率。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各國都出現了通脹下降,一些國家還出現了通貨緊縮。美國、英國、歐洲在危機期間都採取了量化寬鬆,但是危機後通貨膨脹率都維持在危機之前的常態水平。因此並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失控的現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