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会。

名义上货币总量的增长并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因为这些钱大部分都会被债务和固定资产吸收,而无法参与流通。

所以真正决定通货膨胀的其实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实际上各国之所以进行量化宽松,也是为了弥补流通货币的不足,是根据通胀率,社融数据等一系列经济数据随时进行调节的,不存在盲目印制钞票的现象。

盲目印钞导致通货恶性膨胀的现象,只会出现在那些政权不稳,或者国内工业体系不完备,民生用品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贸易逆差严重的国家,这些国家会因为汇率大幅度贬值造成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陷入恶性通胀,世界主要强国均不在此列。

量化宽松推高的是资产价格和债务规模,并不会过度推高通胀率。

——————————————

日本为了QE,主权债务已经超过了GDP的200%,日本现在是通胀还是通缩?

量化宽松是为了维持通胀而不是推高通胀,依靠惯性思维是看不清事物本质的。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如果从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结构组成分析,非常有意思!

中国上证指数,在2007年10月份,上摸超过6000点,一年以后的2008年10月份,指数下探1664点,中国金融市场用一年时间,挤压金融资产泡沫,让大量的流通货币,沉淀在调整的金融市场。如果站在今天,十年后,再看当时世界金融市场波动格局,或许正因为中国金融市场进入大调整,才引起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也引发美国华尔街金融地震。

从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一件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意义的大事,国有上市公司不流通股份,经过股改,经过对老股东补偿,变成流通股,具有金融资产波动套现属性。

而那波涨幅超过5000点的超级大浪,其内在推动力,是由超级蓝筹股,国有股改部分,按照个股股改时间段,逐步推升复合指数上升。形成新经济第一大浪,其余波,直到2018年年底,才结束股改行情,也完成一个大周期循环运行。中国经济,花费13年时间,才建立起中国金融市场大开放的准备,模拟实践,和各种测试,建立起各种警戒测试点。同时构筑起以国有上市流通股为防守反攻中坚力量,以应对2019年后,中国金融市场大开放后的复杂金融市场局面。

当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市场进入动荡,触及危机警戒线,以温相为首的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发出快,准,狠的救市政策,触发四万亿拯救金融市场计划,这部分货币贷款,大多数贷给由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资平台,包括很多国有上市公司,在底部冲入处于危机边缘的金融市场,这部分超发货币,成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复杂运行的救命钱。用这四万亿,拯救世界经济,提振世界金融市场信心!这一过程,其实也是由主动调控金融市场,测试危机处理系统,到主动介入,对中国经济,是一个转折点。

而过去十年间,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模式,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房价上涨,沉淀市场流通货币,也间接调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时,触发整个金融抵押担保体系的膨胀,扩大,也让中国各级金融机构资产,获得以房产抵押为主的优良抵押信用,和其它金融资产相结合的超级金融抵押担保体系,这是整个中国经济的基石!

进入2019年,中国经济正式进入金融市场大开放周期,在严控房产市场,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一线,二线城市个人,家庭限购限贷限房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驱赶个人,家庭,社会闲散资金,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大开放格局,也会未来个人,家庭,全社会财富增长,创造又一个增长模式,转换到以持有金融资产为主的增长模式!

结语:超发货币不可怕,只要调控得到,政策严格执行,利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利用不同金融市场运行周期,可以通过暂时灵活调控流通货币阀门,达到,发展经济,调控通货膨胀,壮大金融市场,推动就业率!当然,金融市场波动特点,就是容易受外围各种干扰影响,或许正因为有这特性,没有刺激源,也要创造各种刺激源,局部冲突,调控市场参与者各种情绪,达到震荡市场,憨实底部,为开启新金融市场大周期运行,做基准面准备!


货币和债务是一体两面,你增加货币就要增加债务,最后看债务先崩盘还是货币信用先崩盘,债务先崩盘就会通缩就像日本,要是货币信用先崩盘就会通胀就像委内瑞拉。

简单的一个结局那都是蒙百姓的。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现象,货币多了,通货膨胀注定会到来,至于会不会失控,那就看各国央行的本事了!

通货按其本意就是指货币,并非价格。反映通货多与少的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发行的货币太多了,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和货币背后的物质基础。衡量进入流通的货币是多了还是少了,主要是看经济增长及其流通中商品和劳务对货币的正常需求。发行的货币太多,就是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

如,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明显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基本上等于GDP增长速度的180%-200%左右。这时候,客观上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

在时间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之间有个时滞效应,不是同时发生的经济现象。物价作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的结果,会对价格产生传导作用,引起价格的上涨。但是,必须明确,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有明显的时滞效应。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物价可能还没有明显的上涨。通货膨胀发生的过程与物价上涨的过程是不一样的。

全球这么多超发的货币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只是因为政府的把控和价格的扭曲,并未在物价上涨中完全体现出来,还没有失控。但注意中国的本轮「猪肉通胀」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货币超发的因素。美国的核心CPI上涨也有货币超发和低利率的原因。

发布于 2019-12-06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Rhing小叔Rhing小叔CFAFRM 银行工作十年,只在知乎回答非专业问题

是的,不过老美这十年自己的通胀水平很有限,大部分都通过进口中国商品变成了中国的房价


是的,不过老美这十年自己的通胀水平很有限,大部分都通过进口中国商品变成了中国的房价


货币超发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失控是不一定的,这个就是看各国的具体操作和超发的幅度

记住通货膨胀并不是贬义词,相对于通货紧缩,和滞胀,温和的低通货膨胀是经济良好运行的表现。


您好,其实这是对新时代的宽松政策的误解,现在很少有国家使用单纯的增发货币的方式刺激经济了。伴随著次贷危机而来的是所谓量化宽松(QE)。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入国债、房贷债券、等证券,使商业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使外部的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变成外部银行的货币资产)。所以整体上增加的货币量可控。当然短期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但是从长期来看不会导致通胀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因为实在不行的话央行还可以反向操作收回一部分货币。


从数据上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并没有出现高通胀。

下图是1971-2018年一些国家的年通货膨胀率。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都出现了通胀下降,一些国家还出现了通货紧缩。美国、英国、欧洲在危机期间都采取了量化宽松,但是危机后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危机之前的常态水平。因此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失控的现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