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瑶,

这个问题,其实要怎么看流动性过剩,如果针对经济发展而言,流动性什么时候都不多,你可以看下纽约联储的repo和中国的shibor利率,还有伦敦的LIBOR利率,这个利率上下起伏不大,就最近美联储观测到repo利率有所暴涨,往后的财政用度增加,美元荒开始,所以才重启了QE。

几十年下来,美国的流动性流往股市比较多,中国的流动性流往房地产的比较多,都被锁到里面了,资产价格上涨,但M1却没有增加多少,中国的储蓄率还是全球最高的。所以可以这么说,什么时候放水都不多,只要面对萧条的时候,我们还有折就行。

另外,说说为啥要重启QE

对了,鲍威尔还特地说这不是QE,而是应对短期资金面收紧的策略,在我们以前的分享中,已经预见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重新扩大,而导火索看起来更像是REPO的突然飙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在财政压力下出现了不合理短缺现象。回顾:昨晚降息后,市场透漏出了一个关键信息

但当我们拆开分析,这次美联储扩大资产购买,对象剔除了MBS也就是最典型的抵押支持债券或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主要针对国库券和短期票据而言,但其他特点,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购债方式上,作用结果上都和QE没什么两样。

事实上,早在上次鲍威尔承认将有机扩大资产负债表之前,美联储就已经开始悄悄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了。但这并不能缓解美国银行系统巨额的流动性缺口。

根据美联储的报告,彭博统计出来,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早已经开始触及反弹。而根据高盛的预估,这个流动性的缺口起码有400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没有被其他投行印证。

最可能的情况是,从2019年的11月到2020年的4月,每月将购买200多亿美元债券。这个规模已经接近QE1的规模。而考虑到即将到来的财政用度高峰,这个估计还可能过于保守。

为什么美联储会突然重启QE?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情报:美国企业债中的杠杆借贷市场已经开始崩溃。我立即明白,这很可能是美联储重启QE的根源。

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件大事:债市下跌的先兆。

你要知道,当初美联储从鹰派陡然转鸽,并开始了8年未见的降息政策,根源就是从垃圾债券得崩溃开始得。

回顾:小心,一场高位抛售已经悄悄开始了。

而现在,美国的杠杆贷款支持债券价格出现了意外得大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押注未来企业现金流,发行商们不得不一再降低债券价格出售。

所以为啥要重启QE,就是为了支撑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好。

不过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需要的篇幅太长。有兴趣可以看我的专栏,一篇一篇按逻辑写的,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足球爸爸谈经济?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简单来讲,就是各个国家害怕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那为什么各国金融机构和企业会搞到有破产的风险呢?全都拜美联储所赐。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对全球经济有著决定性的影响。美联储降息到2%,企业的运营回报率在3%的话,企业会怎么抉择?肯定会借钱扩大生产,赚的钱才会更多。一直扩大生产到运营回报率降为2%才罢休。可是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了,有没有?从原来的3%,降为2%。也就是说,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降低了全球的生产效率。

所以各国央行都不敢提高利率,因为谁敢把利率从2%升回到3%,企业立马断气,借的那些钱也马上成坏账。

但是这种低利率能不能救经济呢?肯定不能。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不想深入,简单说几句吧。

货币信用创造衰退,自然就需要更多的货币。究其本质其实是一场债务泡沫,任何一笔金融化的资产都会对应一笔负债。

自从格林斯潘开启的低息时代就注定了金融化加剧,金融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虽然这是一场债务泡泡,但又不敢直接刺破它,因为一旦刺破,货币信用的急剧收缩将导致整个经济的急速硬著陆,这是没有一个人能承受得起的。

先说这点吧,本来还有许多需要说的,可是没有思路,毕竟各个环节中的逻辑关系错综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


流动性过剩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货币金融现象,但又不完全属于金融问题。1.以货币供应量衡量的流动性过剩程度。2.以银行存贷款衡量流动性过剩程度。3.考虑到央行对冲到期因素,潜在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大。近几年,央行持续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对冲流动性:同时,多次动用准备金率动结流动性,使得部分资金没有表现为现实流动性过剩。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我国汇率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是目前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而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过剩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经济最致命的痼疾。美国中央银行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是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之根源,亦是全球汇率动荡或汇率争端之根源。

众所周知,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票据的贴现率或对商业银行的贴现政策、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调节基准利率(通常指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经济萎靡不振之时,中央银行即使使用票据贴现政策来刺激经济,亦是杯水车薪,缓不济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派不上多大用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银行金融体系皆如惊弓之鸟,忙于修复资产负债表,对发放新贷款、扩张信贷非常慎重。中央银行纵然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零,深陷「去杠杆化」泥潭难以自拔的商业银行,亦不愿或没有能力扩张信贷。鉴于市场经济持续疲弱,中央银行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刺激经济,譬如大规模购买中央银行自己发行的债券。由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最强有力的手段。不可否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全球金融货币乱局乃至全球经济的最大麻烦,绝不是哪国货币汇率低估或高估,而是全球储备货币毫无限度超量发行。19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追溯历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发明者其实不是美国中央银行,而是日本中央银行。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惊天大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1996年,日本中央银行首次宣布实施「零利率」货币政策,自那时至今,日本中央银行大体一直维持低利率或零利率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有助于经济恢复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起滞胀。另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刺激本国出口的同时,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式,导致贸易摩擦等等。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埋下全球通胀隐患: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向市场输入流动性。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便是使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行业,但是相反也导致相关经济体的货币升值。例如,美联储宣布巨额注资计划当日,世界主要货币就针对美元大幅升值,其中欧元升值3.5%,日元升值2.4%,英镑升值1.6%,加元升值1.7%。这将削弱相关贸易体对美国的出口能力,尤其对于那些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而言,英美日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造成雪上加霜的打击,并有可能引发贸易摩擦。美国中央银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挽救那些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助长了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心理预期和道德风险,许多金融企业不仅不会吸取金融危机之教训,反而会继续从事风险过度的经营活动,甚至变本加厉为牟取短期暴利而不顾长期风险,埋下未来金融危机之隐患。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可是他们不是和陆地均匀的镶嵌在一起的,低洼的地方是成片的海洋,高耸的地方只有积雪。地球表面约5%是沙漠。

有两种办法解决陆地供水,

一种是海里抽水到大陆,目前是太阳光照蒸腾作用,受到大气环流影响,不太均匀,还容易有风暴。

一种是在地球顶端真空衰变直接制造中子、质子、电子合成水然后撒到地面,这种方式现在比较热门。

第一种方式,主要各大洋的地主给大洋加了盖子,阳光也日趋减弱,蒸腾作用减弱,各大陆降水减少,连风暴都不常见。

第二种方式,普遍受欢迎,但是在地球附近容易出现负质量外壳,这种负质量外壳和地球相互作用是斥力,容易把地球推离正常轨道,好在还不多。各国也常常偷偷将这种负质量丢到对方大洋里中和一下。最近川大统领就为了这事情和全球闹变扭,人家不让他丢,他不高兴了,谁也没比谁干净,自己凭本事丢的为啥不行?

就是大伙儿掐架,势均力敌的时候就使劲创造负质量,逮著机会就把负质量丢给其他人中和。你是好人,你不创造负质量你就没武器了,人家就使劲往你这边丢,你除了加个盖子被动防御外加严厉谴责外啥招都没有了,这样不行啊,好人会死绝的,所以就没好人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