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远的吧,讲讲印度为什么没能在独立后获得和中国一样的成就。

关于中印对比也是近来比较常见的了,经常有人提到刚刚建国时中印的差距极小,甚至印度还领先中国一些。

简单来说,这些人的知识量恐怕完全来自百度和知乎。

早在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印度就注定了会被中国甩开,因为那个时候的印度和今天的印度根本没什么区别。

我们总是嘲讽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贫富差距,事实上,印度政府也曾进行过改革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废除种姓制度和进行土地改革,不过这两项改革的失败也是显而易见。

废除种姓制度:这项改革变成了一纸空文,因为当时印度的执政党国大党没有基层组织也没有自己的军队,且党员成分中有不少人自己就是高种姓,依靠这些人去推动废止种姓制度,就好比是让一群大地主去推动「打土豪分田地」,其结果可想而知。

土地改革:因为国大党自身就是大地主和大资本家联合支持起来的政党,印度政府最终采用「买土豪地、分田地」的措施,其结果是无论政府拨出多少资金,最终买回来的土地都只能是全国耕地面积的零头,加上印度没有「土地国有化」,分发下去的土地最终还是在激烈的土地兼并中被大地主买回手里,大地主们低价购买农民的土地之后又高价卖给国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彻底摧毁了印度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努力。

管中窥豹,印度的中央政府根本无力完成任何损害精英阶级利益的政策,也无法充分调动国内的可用资源,印度难以崛起也是必然。

而印度遭遇的一切问题,换到中国身上只会更严重,毕竟印度人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的意识,地主阶级受到的压迫较小,而中国的地主阶级头上还顶著清政府、满洲权贵、北洋军阀、四大家族等等一堆东西,印度的问题是基层掌握在吸血鬼手里,吸血鬼又不肯出力建设国家。中国的问题却是大吸血鬼统治了小吸血鬼,逼著小吸血鬼上贡鲜血,小吸血鬼们为了不被吸死只能玩命吸人血,任何革命以外的手段都只是小吸血鬼阶级的反抗,最好的程度也不过是变成了印度,只有依靠地主阶级以外的力量打掉地主阶级,才能真正迎来新生


因为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已存在了两千多年,由此产生的地主阶级既得利益集团势力根深蒂固。他们无法像英国的新贵族、德国的容克及日本的武士般实现资产阶级化的华丽转身(土地地租远比工商业剩余价值稳定),所以必须用极其残酷的革命将这个妨碍中国工业化的绊脚石砸碎。尽管地主里面的确有不少好人善人,但并不意味著地主阶级是个好阶级。只是消灭这群赚地租差价的中间商,方能实现「国家多收税,农民少交税」,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首先,一个国家出现危机时自救手段有以下两种:

1.改革

2.革命

然后,运用哪种手段来使国家摆脱危机就要看具体国情了,问题不大的情况下改革就能解决,无可救药的情况下只能革命,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近代的国情。

首先,一般默认的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建国截止,也就是说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所以第一个国情就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单这一个因素就可以导致一场革命,再加上清政府的不作为,所以,185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爆发了,虽然这一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已经说明近代中国的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即使后面的清政府进行了亡羊补牢的改革,放开工商业,学习西方理论,开展洋务运动,但到头来的结果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八国联军的侵华,这也从侧面说明改革这条路已不适用于中国。

其次,近代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后,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建立民主制度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封建势力,此时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国家,封建观念根深蒂固,就连君主立宪制都难以确立,想要不流血不冲突使封建势力妥协那是不可能的,封建不除,民主不存。所以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国情注定中国的民主制度建立不会像西方那样一帆风顺(法国除外 ),革命才是唯一的途径。

最后一个原因我觉得从中国历史谈起比较妥,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汉,隋唐,宋元清,期间还夹杂著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分裂局面。而每一个王朝的更替无不伴随著一场血腥的革命,可以说革命推动古代中国王朝的更替,革命使中华民族每次得以起死回生,得以使中国长久屹立在民族之林。所以每当中华民族内部处于危机边缘时,革命是必然的。(这段的「革命」取古代之意: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不取近现代之意。)

最后多写一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道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

第一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阶段:由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如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这次革命失败;

第二阶段:由资产阶级改良派推行的君主立宪制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失败。

第三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内忧外患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第二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标志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阶段: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民族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是这样的,「革命=救亡图存」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该史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阶级斗争或者说是暴力革命。按照现行史观(阶级史观)的划分,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为主线,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启蒙。(修正)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䜣、李鸿章等为代表,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破产。(自上而下的改良)

3、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以日俄为师,发动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实践失败。(自上而下的改良)

4、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以欧美为师,发动系列革命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主张民主共和制,实践成功从而建立民国。(自下而上的革命)

5、资产阶级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鼓吹民主科学,打倒儒教,引进西教。(知识分子的文化革命)

6、无产阶级的革命,经过数次斗争,实践成功从而建立共和国。(自下而上的革命)

按部分学者的观点,晚清中国走了一条「器物—制度—文化」的道路。抵抗派和洋务派走的是器物,维新派和革命派走的是制度,激进派的是文化,特别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直至共产党的建立。

也就是说,在改良、复辟等道路失败后,国人才不得不明白,传统的阻力太大,不得不进行政治和思想上的革命,进而得出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问题来了,抛开革命史观,采用现代化史观,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得出只有近代化或者现代化才能救中国的结论。(持这种观点的有秦晖等历史学者)

另有李泽厚提出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观点。

视角的不同会导致结论的不同。


从鸦片战争算起,人类实践过的现有国家发展道路,中国救亡图存的先烈们都试过了,让我们重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1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实践证明还是只有这条路走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