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灭绝了很多动物,却也无意间拯救了很多动物,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禽家畜都因为人类而从上万种动物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人生赢家。就拿鸡来说,外无爪牙之利,内无筋骨之强,由于抱上了人类的大腿,这种平平无奇的鸟类一下子繁殖到了200多亿只,如果外星人到访地球,他们可能会认为地球是被鸡统治的。

但是如果人类突然消失了,这些家禽家畜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它们大多也是能在几代之内迅速野化,回归自然状态。只有一种动物够呛,这种动物还很常见,那就是:

马,最为一个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动物,这个家族也有著辉煌的过去,历史上的奇蹄目动物也曾霸占了草原生态系统几千万年,衍生出庞大的家族。

雷兽:奇蹄目

巨犀:奇蹄目

爪兽:奇蹄目

三趾马:奇蹄目

板齿犀:奇蹄目

现生奇蹄目

但是自从能反刍的偶蹄目动物出现之后,便终结了属于奇蹄目动物的时代,反刍动物有著更先进的消化系统,强势崛起,一发不可阻挡,古老的奇蹄目动物对反刍动物的竞争毫无招架之力,阵地纷纷失手,物种一个接一个的灭绝,而马作为奇蹄目家族的代表性物种,在遇到人类之前其实也一直在走在灭绝的路上。

以牛为代表的反刍动物,其实是马的死敌

马最早灭绝的地方是美洲,作为马这个物种诞生的地方,马却在自己的故乡灭绝了,来到新大陆的印地安人从来不知道马这种东西,以至于西班牙殖民者骑著欧洲马来踏上阿兹特克帝国的都城时,印第安人从来没见过如此巨大的怪兽,它们的嘶鸣之声更是让印第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于是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帝国,被几百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

在美洲马灭绝之时,一群美洲马踏上白令地峡进入了亚洲,从此在这片马的新大陆上艰难的生存下来,暂时躲过了马这个物种团灭的命运。但亚洲的生活依然艰难,他们要面对著比美洲更加凶残的捕食者,还要同野牛山羊这些反刍动物争夺草场。对于马来说,亚洲的生活只是让它们延缓了灭绝的时间,但灭绝的命运依然不可逆转。

直到有一天它们终于等到了那个改写它们命运的物种——从非洲风尘仆仆而来的智人。这一历史性会面,被史前的艺术家永久的记录了下来。

如果此时有BGM,我想那一定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幸福来得好不容易~~

然而马迎来的并不是智人温暖的怀抱,而是他们投来的石矛,对于智人来说,相对于脾气暴躁的野牛,飞岩走壁的山羊和身躯庞大的猛犸象来说,马这种憨憨真的是绝佳的蛋白质来源,于是从欧洲到亚洲,到处都留下了智人捕食野马的痕迹……

在所剩无几的野马即将被智人吃光的时候,终于有人发现了马的正确使用方式,原来马可以骑,于是这个在灭绝边缘徘徊的物种终于得救了……

在人类的辅助下,马终于从灭绝的边缘解脱了出来,并且数量一路攀升,超过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而且马也让人类意识到了它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人类拯救了马,而马又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在马辅助下,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人类的知识与技术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类的文明开始从未有过的突飞猛进,聚落变成了集镇,集镇变成了城邦,城邦变成了帝国。马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深深的刻下了自己的印记,从没有哪种动物像马这样对人类历史有著如此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马也因此变得越发的依赖人类,而那些没有被人类驯化的野生马的种群依然延续著注定的命运,一步步走向灭绝,美洲马在人类到达之前就已经灭绝,欧洲野马在十九世纪灭绝,野生的马如今只剩亚洲的普氏野马,还有几百头。

虽然目前数量一直在回升,但其实这是人类的功劳,就像大熊猫一样,如果失去人类的影响,在偶蹄目动物强势竞争下,估计仍是逃不掉灭绝的命运。

------------- ------------

那么有人要问了:非洲呢,斑马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斑马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马,马和驴的关系,都比马和斑马的关系更近,如果你认为驴不是马的话,那斑马也不能当作马,我这真不是玩"白马非马"的诡辩法,斑马和马还真的不是一种动物,类似于人和黑猩猩的关系。

即便是拿斑马来说,作为一种奇蹄目动物,在竞争激烈的非洲大草原上,生存状况也好不到哪去。只要你爱看纪录片,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一望无际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庞大角马群中,零零星星的点缀著几个斑马的身影。

即便是混的最好的斑马,也被反刍动物给挤兑成了边缘物种,虽然不至于灭绝,但是前途一片黯淡。马作为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孑遗,已经将所剩无几的演化潜力发展到了极致,即便人类能帮他最后一把,在反刍动物强大的竞争力面前,却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纵有千万不舍,也不得不屈服于自然选择的残酷无情。只能承认那句话:大人,时代变了。


裸子植物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

现在全靠人类喜欢而得以存在的物种,全球的野生银杏只存在于中国的3个地方,而且近10年来没有一颗野生银杏发芽长大。全靠人类的种植而发展生成下来。

顺便说下,虽然银杏是否可以单独成为一门或者一个亚门还有争议,但单独成为一个纲是没有争议的,同时,银杏也是银杏纲中最后一种物种,一旦灭绝意味著银杏纲全部灭绝。


当然是人类特有的各种寄生虫了,比如人虱,丫的自己还分化出体虱、头虱和阴虱!有没有因为远古气候变化,森林变成草原之后,猿人进化成人的即视感?对于这些虱子来说,早期人类脱去毛发的效果,是不是和森林变成草原差不多?

其他的嘛,宠物狗会死很多,饲养的鸡、牛、羊之类的会死很多,不过不会死光的。种植的稻、麦、各种蔬菜也一样。


首先,当然是跟随人类,主动或被动发生改变的生物,包括寄生虫,家畜家禽,各农作物品种等等。离开人类,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非常差,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灭绝了。

与这些类似,还有一些与人类生存空间重叠的生物,属半寄生状态,比如蟑螂,老鼠,蚊子等等,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他们将不不会如此兴旺,其中个别极端适应人类社会的物种,甚至会灭绝。

而有些野生生物是否会灭绝,取决于人类消失发生在什么时间点上。目前这主要是指入侵物种引起的问题:人类在入侵物种引入之前消失,那么灭绝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在人类引入入侵物种之后,并发现问题,人为控制入侵物种数量,保护原生物种的时候,此时人类消失,只会助长入侵物种把原生物种灭绝掉。

从地球的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人类出现又消失,对生物物种的数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对生物进化影响也很小,而且甚至有些正面的影响。为什么说有正面影响呢?因为各个大陆各自发展都会产生一些优秀的物种,但是如果这些物种代次差异太大,(地质运动导致的)大陆合并的结果是某个大陆的物种几乎全部被灭绝,整个大陆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新基因就全浪费了,澳洲就会这样。但是人类向澳洲引入的入侵物种,把它和亚欧非大陆拉平到一个起跑线上,未来澳洲进化出的优秀物种,会直接是食肉目、偶蹄目、啮齿类的后裔,在下次大陆合并(至少数千万年后)的时候,可能会为地球提供一些新的基因选择。

-------------更-------------------

本来后面这段有点跑题,所以以附注的方式呈现,但在大家回复中被广泛重视,所以针对高人气的回复解释一下:

「物种入侵造成的是生物同质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只是在入侵的「瞬间」丧失多样性,因为大陆仍然是分离的,所以继续进化必然分道扬镳,最后形成两套各有优势的大陆物种。这是并立的双高端型的多样化,而不再是一方压倒性优势的多样化。

比如,主体大陆上,灵长类是树冠生态位的王者,而澳洲的树冠物种比较弱,树袋熊其实有一些很美妙的进化,比如手掌的分叉不是拇指Vs四指,而是二指Vs三指,这种情况握力应该更有优势,假设进化成人手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灵巧」之处。然而,树袋熊的起点太low了,连真兽都算不上,一些细节上的优势并不能让它承受大陆合并、猴子入侵的冲击。

考拉的爪子,如果进化成手,掐指计算的能耐提高一个级别,网图侵删

好了,假设在极早期,就有外星人把亚洲的某些真兽祖先作为入侵物种引入到澳洲,那么,澳洲树冠的王者必然是某种真兽,那么它们二指Vs三指的握树方式,就有可能在将来大陆合并之后仍然被保留下来。

现在澳洲的入侵物种,都是外界真兽类中的佼佼者,事实上,呈现在这些入侵真兽面前的,几乎是一张白纸,大量生态位等待它们去占据,必将发生一次波澜壮阔的辐射分化。比如,此时树上只有后兽,可以被轻易顶替,有潜力上树的入侵物种,目前包括啮齿类和猫。只要进化的脆弱期没有「老树精」猴子前来欺压,它们就可以尽情适应。在长期树栖生活侵淫之下,它们握树的需求必将导致爪子分叉,猫鼠的爪子都是接近左右对称的,所以对称之下,较大概率出现的分叉方式应该是2:3型或2:2型。亿万年之后,它们对树冠生态位越来越适应,越来越灵巧,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和灵长类分庭抗礼的树冠物种系列是完全可能的。

再补充一点,没有猴子前来欺压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条件:澳洲热带丛林的树冠上有很多食物,无论是果实还是虫子还是鸟窝,不会握树枝的动物在树冠上能到达的范围有限,为了采食更加广泛,它们当中只要出现增加一丁点握力的变异,就会被生存条件所保留,因为握力让它们获取更多食物,然后握力的强度和技巧一步一步被进化所强化。但是,如果树上还有猴子,猴子会把远端的食物扫荡干净,那么,这个起步阶段的握力变异的生存优势就荡然无存了。核心原则就是,前方的生态位最好空著,弱鸡勉强占据著也行。


必须是单靠自然途径难以形成或使之存续,人工精心控制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或持续繁衍的物种。比如多系杂交种,无籽西瓜什么的。还有家庭工厂养殖的物种,如果人类灭绝了,饲料供应链断裂,绝大多数都饿死,极少数能逃出来,但是由于达不到繁衍基数,适应恶劣环境的问题,大概也是要灭绝的。

至于在自然界中跟人类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物种,就很难判断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