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请原谅我问这个可能暴露脑子的问题


谢邀。官方教科书配发的教师参考里面,将孔乙己作为一个落后的失意文人的角度来看待,批判他的行为与语言的。认为他脱离了人民群众,一定程度上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然而他也是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者。

其实,咸亨酒店的诸君,恰恰也是持有读书无用论的底层民众,就像我们的一些远房亲戚和酒肉朋友说的那样,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你不是和我们一样?而你表面迎合唯唯诺诺,而在心里却十分鄙夷他们,念叨著君子固穷,我有某某修养,有什么眼界之类的话。你觉得可气,可叹,可悲,你们连茴字有四种写法都不知道,Mac是口红不是电脑,牛排要八成熟,手机要用爱国机和发烧米一样。

在大多数时候你却被这些人噎得哦哦咦咦,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甚至要低下自己头颅,像他们寻求经济上帮助,和门路上的支持。对了,你们把这个叫做拓展(积累)人脉。

其实结合他的实际,多是对国故派和甲寅派的的嘲弄与讽刺,也有些许同情的滋味。

小知识分子具体面目与本质探析,有人在这篇文章发表后的若干年后已经提出,顺便说一下这位作者,曾化名李德胜,为曾经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盟军中国战区最高司令长官常凯申同志顺利转进台湾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那个时期,孔乙己虽然有点学识是不错,但他纵有学识不还是个穷困潦倒的穷人,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短衣帮」,原文引用:「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们嘲笑的是他有学识也换不到钱,笑的是他装模作样摆弄他的学识,其实分文不值。

其实他们笑的意思就是:「你看他这么会装读书人,有啥用啊?」


因为嘲笑他的人,并不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却过的还比他富余(物质上而言)

大概以上


谢邀。看似正常的心理现象,迅哥不加讽刺,各色人等不觉其蠢。语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个人拥有什么,是和身份相关的,包括才能和学问。然而才能和学问的有无,要看身份,事实上却有些荒谬。小说中的笑料和同情,由是生发。

读书人是一种很傲的群体,穿长衫,坐著喝酒,炫耀学问,这都符合身份。只能站著喝酒的人,却穿著长衫,讲究学问,与他身份相符吗?读书人的无端自傲,公众嫉妒心理,加以欺侮弱小,于是乎有嘲笑,同时,他们也嘲笑孔乙己的那套学问于人于己无用。


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连饭都吃不饱了,肚子里却有一堆的文化,还时常想著自己怎么就怀才不遇呢?穷困潦倒之际,遇人便想展现一下自己是文化人。于是你拉一个小酒馆里也许没读过什么书却有著十分充足的社会经验以及能够吃饱穿暖的人跟他说,嘿,你知道吗,回有四种写法……???那人脑子里是这样想的:「我不知道有几种写法照样有饭吃,你呢?百无一用的书生!」反观当下,虽说孔乙己这样的人少了,像嘲笑孔乙己那样的人还少么?


如果是西门庆出来说有四种写法,大家都得拍马屁,但是孔乙已是一个落魄的书生,没人听他的歪道理。

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家困扰已久的问题,只有孔乙已能解决,那大家的态度就是另一回事了。


百无一用是书生。有时候「知识」是不能被社会认可,有时候「写字」不能当饭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