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請原諒我問這個可能暴露腦子的問題


謝邀。官方教科書配發的教師參考裡面,將孔乙己作為一個落後的失意文人的角度來看待,批判他的行為與語言的。認為他脫離了人民羣眾,一定程度上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然而他也是飽受科舉制度的毒害者。

其實,咸亨酒店的諸君,恰恰也是持有讀書無用論的底層民眾,就像我們的一些遠房親戚和酒肉朋友說的那樣,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你不是和我們一樣?而你表面迎合唯唯諾諾,而在心裡卻十分鄙夷他們,唸叨著君子固窮,我有某某修養,有什麼眼界之類的話。你覺得可氣,可嘆,可悲,你們連茴字有四種寫法都不知道,Mac是口紅不是電腦,牛排要八成熟,手機要用愛國機和發燒米一樣。

在大多數時候你卻被這些人噎得哦哦咦咦,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甚至要低下自己頭顱,像他們尋求經濟上幫助,和門路上的支持。對了,你們把這個叫做拓展(積累)人脈。

其實結合他的實際,多是對國故派和甲寅派的的嘲弄與諷刺,也有些許同情的滋味。

小知識分子具體面目與本質探析,有人在這篇文章發表後的若干年後已經提出,順便說一下這位作者,曾化名李德勝,為曾經代表中國出席開羅會議,盟軍中國戰區最高司令長官常凱申同志順利轉進臺灣這一戰略構想的實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那個時期,孔乙己雖然有點學識是不錯,但他縱有學識不還是個窮困潦倒的窮人,但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短衣幫」,原文引用:「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他們嘲笑的是他有學識也換不到錢,笑的是他裝模作樣擺弄他的學識,其實分文不值。

其實他們笑的意思就是:「你看他這麼會裝讀書人,有啥用啊?」


因為嘲笑他的人,並不會回字的四種寫法,卻過的還比他富餘(物質上而言)

大概以上


謝邀。看似正常的心理現象,迅哥不加諷刺,各色人等不覺其蠢。語雲,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個人擁有什麼,是和身份相關的,包括才能和學問。然而才能和學問的有無,要看身份,事實上卻有些荒謬。小說中的笑料和同情,由是生髮。

讀書人是一種很傲的羣體,穿長衫,坐著喝酒,炫耀學問,這都符合身份。只能站著喝酒的人,卻穿著長衫,講究學問,與他身份相符嗎?讀書人的無端自傲,公眾嫉妒心理,加以欺侮弱小,於是乎有嘲笑,同時,他們也嘲笑孔乙己的那套學問於人於己無用。


試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連飯都喫不飽了,肚子裏卻有一堆的文化,還時常想著自己怎麼就懷纔不遇呢?窮困潦倒之際,遇人便想展現一下自己是文化人。於是你拉一個小酒館裡也許沒讀過什麼書卻有著十分充足的社會經驗以及能夠喫飽穿暖的人跟他說,嘿,你知道嗎,回有四種寫法……???那人腦子裡是這樣想的:「我不知道有幾種寫法照樣有飯喫,你呢?百無一用的書生!」反觀當下,雖說孔乙己這樣的人少了,像嘲笑孔乙己那樣的人還少麼?


如果是西門慶出來說有四種寫法,大家都得拍馬屁,但是孔乙已是一個落魄的書生,沒人聽他的歪道理。

但是如果,是一個大家困擾已久的問題,只有孔乙已能解決,那大家的態度就是另一回事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有時候「知識」是不能被社會認可,有時候「寫字」不能當飯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