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都有哪些「黑科技」让你惊呼「还有这种操作」?

本题为 @知乎科学 年度盘点系列首个提问,12 月 12 日起, @知乎科学 将每天提出一个问题,带你一起回顾科学 2019。


首先感谢 @知乎科学 的邀请~

我觉得应该是用几百美金的葡萄糖聚合物取代几十万美金的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心脏病吧。

距离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心肌干细胞造假事件已经过了一年多了。2018年10月,哈佛大学的干细胞大牛皮耶尔被爆造假,其发现的所谓c-kit+心肌干细胞被证明根本不存在,涉事的31篇顶级论文被撤稿,相关问题去年在知乎也被讨论了许多。

哈佛大学由于心肌干细胞不存在而大量撤稿,国内所有阳性指标论文是否都涉嫌造假??

www.zhihu.com图标

这件事情理应在去年就画上一个句号。

但皮耶尔的一生之敌Jeffery D. Molkentin似乎并不满足于把皮耶尔锤死,他似乎想把整个相关领域全部埋到土里。

事情可以追溯到2001年,皮耶尔在N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他们发现在骨髓里面有一种c-kit+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来帮助心脏再生,这直接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一时间大量资金以及研究人员涌入这个领域,试图使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

尽管2004年的其他在Nature的研究报道了他们无法重复出皮耶尔的实验,但神奇的是,研究人员的确发现c-kit+相关的干细胞疗法或多或少的能帮助心脏再生,所以心肌细胞的发现者皮耶人以及后继人顺风顺水的拿了不少经费,也发了一堆论文。

另外一个心血管领域大佬Jeffery D. Molkentin对皮耶尔一开始就不服,因为「心脏没有再生能力」已经被写进教科书里好久了。所以Jeffery D. Molkentin一直试图证明皮耶尔是错的,但苦于心肌干细胞的疗效迟迟没能成功。直到2014年,Jeffery D. Molkentin使用先进的细胞谱系技术证明了c-kit+心肌干细胞根本不是通过分化成心肌细胞帮助心脏再生。两个大佬在Nature发论文互撕,想想都刺激。

随著后续实验的跟进,反对的声音和实验证据也越来越多。2018年下半年,Jeffery D. Molkentin在直接在心血管顶刊《Circulation》发了一篇综述直接补上了最后一刀,直接坚定的下了心肌干细胞不存在的结论,然后就是皮耶尔的大规模撤稿了。

尽管心肌干细胞不存在,皮耶尔也没法在学术圈混了。但临床实验证明骨髓干细胞和c-kit+细胞的确能帮助心脏再生,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数十亿美金的巨大产业。学界开始认为尽管这些干细胞不能分化成心肌,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心脏再生。

Jeffery D. Molkentin再锤死皮耶尔后还是坐不住,他也不认为新的理论是对的,所以他2019年又把心肌干细胞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了一波,顺便把整个产业也埋了,这操作也是神了。

他带领团队于11月27号在Nature发文,证明那些c-kit+干细胞疗法,不管是骨髓还是心脏内源性的,都无法直接影响心脏来达到促进心脏再生的目的,其所有效果都是通过募集特异性免疫细胞实现的。

更牛的是,他们用死的干细胞和能够诱发类似免疫效应的酵母聚糖达到了和骨髓干细胞和c-kit+「干细胞「一样,甚至更持久的疗效。说明相关干细胞在心脏病的疗效和干细胞本身毛关系都没有,根本和它们分泌细胞因子也没什么关系,随便拿点葡萄糖聚合物诱发免疫反应也有一样的效果。

干细胞治疗动辄花费数万,数十万美金,而打一针葡萄糖聚合物-酵母聚糖的原材料可能只要几百美金,一下子将成本下降了几千倍,这真的算得上2019年生物医学界的超级黑科技了。

整个心肌干细胞无中生有发展成数十亿的产业,其发现者被Jeffery D. Molkentin锤死后再拉出来鞭尸,顺带拿几百美金的东西把整个产业端了,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啊。


以上内容均由ViaX盐趣在线科研教育签约导师提供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email protected]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参考文献:

1,Orlic, D., Kajstura, J., Chimenti, S. et al. Bone marrow cells regenerate infarcted myocardium. Nature 410, 701–705 (2001) doi:10.1038/350705872, Vagnozzi, R.J., Maillet, M., Sargent, M.A. et al. An acute immune response underlies the benefit of cardiac stem-cell therapy.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802-23,van Berlo JH, Kanisicak O, Maillet M, et al. c-kit+ cells minimally contribute cardiomyocytes to the heart. Nature. 2014;509(7500):337–341. doi:10.1038/nature13309

4,Maliken BD, Molkentin JD. Undeniable Evidence That the Adult Mammalian Heart Lacks an Endogenous Regenerative Stem Cell. Circulation. 2018;138(8):806–808.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5186


在科学技术的殿堂中,存在著一股不为人知的黑暗势力。

这股势力被一个黑暗奖项牢牢控制。

这个奖项的奖金之巨,达到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10万亿!

辛巴威币!

折合人民币高达:

0.2元。

这个奖就是:搞笑诺贝尔奖

2019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比以往来得更加人模狗样。

一、工程学奖

首先向著我们扑面而来的是伊朗工程师法拉巴希,简称拉希。他发明的是自动换尿布机,专利编号10034582。想必是他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某些不愉快的事。自动尿布机:拆尿布、冲屁屁、烘屁屁、换尿布,一条龙!全程透明有保障。哪里有尿换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学习!

自动换尿布机

二、医学奖:披萨与健康

  Silvano Gallus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义大利食用义大利披萨与预防心肌梗塞和部分癌症之间的关系,先后发表了多篇「吃披萨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研究论文。

他们的结论是:吃披萨可以为身体健康带来多种益处;不过前提是,这个披萨必须是在义大利做的,并且要在义大利吃掉

披萨斜塔

问题来了,不在义大利的面,还能叫义大利面吗?

三、和平奖

研究表明:挠踝关节和背部比挠前臂更让人开心

很明显,张无忌虽然精通医学,但却没看过这个研究。挠错地方了,看人家多不开心!直接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如果换个地方挠,说不定就世界和平了。


还是说一个正常的黑科技吧。

在2019年的法国阅兵中,出现了一项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单人飞行器(飞行板)。

该飞行器是法国前水上赛车手弗兰基的发明,在今年四月份,他驾驶他发明的飞行器成功飞跃了英吉利海峡。

据他的说法,飞行器可以以每小时150公里的速度飞行10分钟,最大飞行高度为3000米。下面是他官网的宣传视频:

最新黑科技-单人飞行器

想玩吗?


聊聊几个和汽车有关的黑科技。

  1. 现代Elevate概念车(2019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CES展)

准确来说,将现代Elevate概念车称为机器人更加合适。虽然它配有四个车轮,但「车轮」更像是为了攀岩和淌过碎石沟而设计的机械腿,要知道它的机械腿还可以自行伸缩呢。

好玩的还不止这些,比如小巧车身下,甚至都容不下一个常规的车门,只在侧边有一个舱口,整得像是月球车似的。现代还煞有介事地为这款概念车设计了一个新类别——UMV(Ultimate Mobility Vehicle/终极移动车辆)。而从车身的红十字涂装来看,这款概念车很可能率先用作野外救护车。

要我说,这款概念车也就止步于CES了,压根不会量产。但现代这个思路却值得思考,我们现在主要将汽车智能化、科技化的精力集中在日用上,但给工程车/越野车融入更多的高科技配置,却很少获得关注。

2. 帮助盲人「看东西」的可穿戴设备Horus

今年3月份,瑞士初创企业Eyra开发出了一款能帮助盲人「看东西」的可穿戴设备Horus。穿戴上Horus设备后,eyes模块会将其拍摄到的信息传到core模块中,经计算分析处理,可将图片数据转换音频数据,再回传到eyes模块的骨传导耳机播放,由于音源本身存在方位,用户可以听出障碍物的大致方向,骨传导耳机则保证了听力障碍者在嘈杂环境下可正常使用。

虽然Horus并没有与汽车建立独立连接,但这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相信随著网联技术的崛起,汽车通过特殊渠道释放信号给视觉听觉障碍者不再是难事。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2018年6月,澳洲第一大电信营运商澳洲电信与澳洲智能网联汽车暨智能型运输系统开发商CohdaWireless合作,透过澳洲电信4G移动通讯网路,成功测试Cohda的防撞技术,在可能发生碰撞时对车辆、行人或自行车骑士发出警示。

在测试展示中,车辆会直接与行人或骑行者的智能手机进行互动,并通过手机App发出警讯。测试证实,道路安全可通过智能手机及移动通讯技术获得改善,并能拯救生命。

3. 为方向盘配备温度提醒系统(捷豹路虎)

今年6月,捷豹路虎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研发了一款名为sensory steering wheel的方向盘,翻译过来就是「触觉方向盘」。

捷豹路虎这款「触觉方向盘」能通过控制方向盘发热来提醒驾驶员注意驾驶操作。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方向盘三点和九点方位能分别被快速加热或冷却,两侧的温差最大为6摄氏度。之所以选择6摄氏度未说明原因,猜测这与人手上的神经纤维对温度比较敏感有关,医学上说「人手可以比较准确地分辨出80℃以内的温度」。

▎为了增加体验感,驾驶员也可自己调整温度范围。

▎温度提醒系统是用来提醒驾驶员转弯、变道或者警示驾驶员(比如前方将出现交叉路口、在因天气条件恶劣或道路布局导致能见度低时也可以辅助驾驶者)。

▎未来可拓展功能:可指示驾驶员将驾驶权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

捷豹路虎之所以想要用温度来提醒驾驶者,是因为有研究表明,温度提醒模式对于非紧急性通知很有效,因为振动指示可能会让驾驶者有些惊慌,而音频反馈在车内交谈或媒体播放造成很大干扰时也不见得很好使。

据捷豹路虎官方解释,他们设计这款方形盘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驾驶员分心问题。分心驾驶是世界各地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仅在美国就占所有致命撞车事故的10%。在国内情况也差不多,2018年全国共发生6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严重交通事故,事故原因就是分心驾驶。

4. 预防晕车的驾驶模式

晕车一直困扰著很多人,常在乘车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而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呕吐等症状。

为了减轻和抑制晕车,严重的晕车者通常会酌情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碱类等药物。不过晕车药虽然能够预防晕车,会引起口干舌燥、嗜睡等问题。

加之晕车药有很多使用禁忌,而且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每个患者症状轻重不等。普遍看来,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可能根治。

今年8月,采埃孚提出将与德国萨尔州的神经学专家展开合作,将结合人工智慧,利用动态驾驶数据和晕车生理反应数据,研究如何在早期检测到乘客晕车,以及如何避免晕车对乘客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他们会以热成像、图像等非物理性接触的形式,收集车内乘员的信息。

据称他们已经测试了一万多公里,并收集了超过50000GB的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数据,构成关于晕车的独特多模态数据资源。

收集信息是第一部,如何解决是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按照采埃孚的计划,他们会根据系统采集的车内每位乘客的个人数据,设定适合大家的优选驾驶模式。不过为了避免人手动驾驶不可控问题,该研究仅限于自动驾驶模块。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大概意思就是说——汽车会监控乘客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的晕车反馈,综合每位乘客的最优选择来设定驾驶模式。

如果是按这种思路,确实是有可能解决轻度晕车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车型上会配备驾驶员监控功能,比如不少高配置车型上会使用的驾驶疲劳预警监测系统,又或如凯迪拉克Super Cruise上的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等,他们作为一种动态监控技术发挥了不错的安全预警作用。所以采埃孚想要通过类似的原理采集乘客的晕车数据并非不可行。

除此外,自动驾驶能规避掉手动驾驶的不确定性,能更准确的复刻出最佳的行驶模式。


HoloLens 2

虽然 HoloLens 在几年前就发布了,算不上什么黑科技。但今年的新设备确实让人再次心潮澎湃。

HoloLens 2 宣传视频

在人工智慧机器人领域,那必须是波士顿机器人了。看惯了前段时间波士顿机器人旋转跳跃,今天,来看看他们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简直堪比科幻大片。哪天这机器人要来毁灭地球,我也是一点都不吃惊的。

波士顿军事机器人最强骚操作,堪比科幻大片东写西读的视频 · 387 播放

当年在土澳这个制造道牙子的机器惊艳了我........当时我住的地方道路改造,刚出锅的的我暗笑:「这懒散的土澳人,修这点路不修到明年去......」人家也确实懒懒散散的,但是........有各种机器加成,加上施工按部就班,不慌不忙......至少比我那个三线小城市快很多。


说到2019年的黑科技,小英家的「网红机器人」Roboy必须拥有姓名~

多才多艺会卖萌,弹得了木琴,蹬得了三轮,、 进博会现场摆摊大卖冰淇淋,还在学著当「医生」……这样的机器人,你见过吗? 点击视频收获一只技能点满满的Roboy~

有颜有才黑科技满满的机器人

今年进博会,Roboy凭实(mai)力(meng)成功拿到了进博会的入场券, 「网红」Roboy这次在进博会刚一亮相就忙得停不下来,观众们纷纷与他拥抱、握手、自拍,于是我们的Roboy成功的脸红了——

Roboy不但会笑会闹、能够拥抱、对话、邀请自拍,还多才多艺,从说相声到表演舞台剧,无不做得有模有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力派。

目前,Roboy已经学会了蹬三轮车、识别不同的人以及进行简单的对话,还能弹奏木琴——这项任务对于一般机器人而言极为复杂,因为它有著很高的动力学要求。

今年春天,Roboy还曾骑著人力车,载著开发团队穿梭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刚结束不久的进博会上,Roboy 2.0还在进博会现场摆起了冰淇淋摊位,为顾客盛冰淇淋。到2020年,Roboy将能进行基本的医疗诊断。

在所有人形机器人的创建过程中,模仿人体骨骼结构至关重要,但用机械设计还原人体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系统极度困难。为了降低复杂度,通常会简单地用电机来代替关节。但Roboy却与众不同,工程师通过3D列印、创成式设计和超现代化的技术加工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方法,在Roboy上重现了人类的骨骼、肌肉和肌腱。

为了实现与人沟通,利用肌腱驱动完成行走及其他更精准的动作,英飞凌的研发人员为Roboy2.0装载了一套发达的神经网路系统,也就是英飞凌的半导体器件,从而赋予了他听觉、视觉和感知功能。

例如,Roboy 的胸部集成了具备语音识别的XENSIV? MEMS麦克风,肩部配置有XENSIV? 3D磁性感测器,手部则将XENSIV? 60 GHz雷达感测器嵌入。在未来的Roboy 3.0上,他的双脚将会搭载英飞凌的60GHz雷达感测器,行走时能够判断路面的材质,并调整自己行走的姿势和步调。

怎么样,有颜值、有才华的Roboy有没有把你「圈粉」呢?


中国这项农业黑科技震惊全世界,美国自愧不如,网友:希望之光

粮食不仅关系著人们的生存问题,同样也决定著一个国家的未来,即使工业再怎么发达,也离不开农业的支撑,所以说农业是国之根本。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巨大的农业研发能力,不仅能够改善粮食的产量,同时很多新的农业技术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中国的这项农业「黑科技」震惊了全世界,美国自愧不如,网友:中国点燃了希望之光。

虽然中国是粮食大国,但是世界上农业技术最强的还是美国和加拿大,虽然中国的发展在历史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是近年来中国的农业技术频频传来喜讯,有的技术甚至在世界上居于榜首。中国的这项农业「黑科技」就震惊了全世界,那就是「海水稻」种植技术,它的学名是耐盐碱水稻。尤其是生活在南方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一般水稻只能种在淡水当中,如果种在盐碱地或者盐分比较高的滩涂里面的话,水稻移栽后很难扎根,即使幸运的存活了下来,也根本没有多少粮食产出。

大家知道盐碱地的面积是多少吗?仅仅我国就9913万公顷,如果这些盐碱地能够完全利用起来的话,最少也能解决8000万人口的粮食问题,而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有大约9.54亿公顷,一旦这些盐碱地全部利用的话,那全世界人类的粮食问题在理论上都能得到解决,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所以中国的这项「黑科技」刚刚公布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世界,美国也自愧不如。

虽然这项农业「黑科技」还在不断的改进当中,但是相信我国的科学家团队一定会再创辉煌的,等有一天中国的水稻能够遍布世界的盐碱地,甚至能够在海中生长的话,到时候不仅仅是我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将从中获益,这就是中国的农业力量。而且很多国内外的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绝大多数人都对中国的这项农业「黑科技」惊叹不已,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中国点燃了希望之光。

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啊!!!


现在的印表机越做越小,其中Princube已经可以在任意物体的表面彩列印,布料、金属、塑料甚至皮肤,图案通过手机连上WIFI操作,没事干就换个纹身玩,反正一洗就掉了。

飞行汽车这种科幻片的东西快成大众货了,还没见著到处都有卖的只是法律法规还没定好的问题。

自动化又拿一分,自动充电机器人即将挤掉加油站工人,自动送货员将替代快递小哥。

蜘蛛侠中章鱼博士的机械臂已经被制造出来了。

续大哥大,折叠,翻盖,滑盖,旋盖,全触屏智能,超大屏后,人们开发出了有望成为新主流的折叠屏手机。(人类的历史就是复读机的历史)

裸眼3D技术已经投入商用,全息3D技术还会远吗?

一张照片就能识别你是不是同性恋:

量子计算机已经实用,没有像可控核聚变一样沦落为「永远的30年之后」

5G手机已经出售,除了现在还有点贵都挺好的

激光充电技术,和无线充电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和USB充电差不多

当我们习惯了无人机上天后,就该下海了,于是海下无人机诞生了

AI换脸技术已经成了APP上架,但因法律问题一天下架,下面那张毫无违和感的脸是鹿晗


小爱音箱和智能家电


现在科技发展的确实挺快的,高科技产品出来很多,例如,智能机器人,能够分析人的性格,手机隔空操作等


这些科技是用来搞笑的哈哈


当然是电子火箭回收的操作。回收火箭是几家民营航天发射企业都在玩的。但与太空叉等开发动机著陆相比,电子火箭的回收虽然可能不那么高端,但是实在很独特。

八月份公布的该公司使用的技术号称为「空气热减速器」。其实就是硬抗空气阻力慢下来。反正火箭小,发热没那么多。然后落地嘛…根本不落地。直升机勾住降落伞带走完事。

咱现在就等它表演空中耍杂技了~


机器人服务员


大家好,我是匀速夏洛克,是个高冷闷骚单身的天蝎座男青年,我不请自来啦~

"都9102年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吗"! 确实,随著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在是十年前甚至几年前不敢想像的的科技产品都出现了,让人不得不佩服科技的飞速进展。那么2019年,又出现了什么「黑科技」的产品让你惊呼「还有这种操作」呢?让我们一起来康康同学们的分享吧~


腾讯觅影–癌症早筛

运用: 腾讯觅影具备筛查可疑食管癌的功能。「AI医学影像「和「AI辅助诊断」是腾讯觅影主要的两大功能,可以对癌症有更好的诊断,就是价格有点昂贵

感受: 产品将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先的技术与医学跨界相融合,辅助医生对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乳腺癌早期、结直肠癌早期、宫颈癌早期等疾病进行筛查,有效提高筛查准确度,促进准确治疗。同时提供智能导诊技术、病案智能化管理、诊疗风险监控等AI辅助诊疗。范围主要是诊疗风险监控系统和病案智能化管理系统,诊疗风险监控系统旨在辅助降低医生诊疗风险;病案结构化输出可准确提取病案特征,输出结构化的病历,让医生从病案繁琐的工作中解脱提升诊疗和科研效率,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进步和创新。@朱婉婉


RTX2080移动版

运用:显卡

感受:显卡作为游戏技术的核心引擎,其每次更新换代都会在PC市场中产生不小的震动。在刚刚结束的CES 2019上,RTX移动版GPU解禁的同时众多OME厂商也纷纷表示自家搭载全新显卡的产品也即将投入市场。其实早在2018年9月份NVIDIA就已经推出了桌面级的Turing图灵显卡,通过资料来看RTX移动版GPU相比于上一代产品有了较为明显的性能提升。不过这都不是重点,的重要的是它的光线追踪能力和 AI 能带来震憾的图形效果,可以极大的提升游戏画面效果。这简直是大突破。@马妍


语音处理AI技术

运用:从语音转文字到录音转文字

感受:科大讯飞是我一直非常崇拜的黑科技企业,原来一直使用其输入法,非常非常喜欢它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可用于边走路边在社交网路上发消息。但是语音转文字的局限性在于,必须非常清楚字正腔圆的当场说话才可以比较清晰地转成文字,如果是有一大段录音要转成文字就不知道该怎么弄了。但是后来,我发现竟然有了一款新产品,是可以上传录音,按照录音时间收费,自动转成文字而且支持导出。我发现这个黑科技是因为我要做会议记录,如果让我听录音然后弄成文档,我真的会狗带的。@李若琰


120w超级快充

运用:理论上仅需13分钟就能将一块4000mAHd电池充满

感受:快充技术发展的现在,功率已经做到了40-50W的快充。而VIVO在今年的MWC2019展会上展示的高达120W功率的快充技术,据官方介绍它的全称为「vivo SUPER FlashCharge 120W」,它采用了全新的电荷泵技术,最高达120W(20V/6A),这是迄今为止充电功率最高的技术,没有之一。现在的旗舰手机能达到40-50W快充就已经很不错了,而vivo这一次竟然研发出了120W快充技术,可见技术储备相当厉害了。在实际测试中14秒可以充到2.38%,手机电量呈现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以后充电线和手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一天下来只能在一起13分钟,哎,是我拆散了他们。@马启文


大脑连接技术

运用: 控制人脑技术

感受: 华盛顿大学正在研究大脑连接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想要远程操控人脑。实验过程中,由一人扮演「傀儡师」,另一人扮演「大脑奴隶」。傀儡师被安排「看」一款简单的电脑游戏,当他想要用右手按下空格键(但不能动)时,实验室的另一处,大脑奴隶按下了那个空格键。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将来可以使用互联网连接大脑,随时提取人类掌握的知识,并在大脑之间直接传输,反正既不通过蓝牙,也不通过 Airdrop。想像一下,在很多年以后你只需要将大脑和电脑相连,你就可以获取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了,那么我们还用去学校吗?未来都是有无限可能的,期待科技的进一步崛起。@刘珊珊


华为手机的单手模式

运用: 可以一只手操控手机,所有的程序都不受影响

感受:现在的手机都是不能离身,可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不方便,只能一只手用手机。对于那些手比较大的人,可能没有这个困惑,但对于那些手小的女生,一只手玩手机确实非常不方便。像这样的情形会经常发生:一个女生在路上走,左手提著一袋东西,右手拿著手机,突然有一个人给他发了消息,他需要立马回复消息,可是一只手却很难打字,我就是属于这样的人,非常感谢华为开发的单手模式,它可以将所有的程序都缩小,如果你用左手拿著手机,咋所有的程序缩小后会靠近左边的屏幕,这样的话,仅凭一只手就能够完成所有的操作,右手模式也是如此。当我发现这项黑科技时,真的是欣喜若狂(//?//)@易晶


葡萄糖聚合物

运用: 取代几十万美金的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心脏病

感受: 10月,哈佛大学的干细胞大牛皮耶尔被爆造假,其发现的所谓c-kit+心肌干细胞被证明根本不存在,涉事的31篇顶级论文被撤稿。

但皮耶尔的一生之敌Jeffery D. Molkentin似乎想把整个相关领域全部埋到土里。

皮耶尔在N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他们发现在骨髓里面有一种c-kit+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来帮助心脏再生,这直接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

另外一个心血管领域大佬Jeffery D. Molkentin对皮耶尔一开始就不服,因为「心脏没有再生能力」已经被写进教科书里好久了。所以Jeffery D. Molkentin一直试图证明皮耶尔是错的,但苦于心肌干细胞的疗效迟迟没能成功。直到2014年,Jeffery D. Molkentin使用先进的细胞谱系技术证明了c-kit+心肌干细胞根本不是通过分化成心肌细胞帮助心脏再生。两个大佬在Nature发论文互撕,想想都刺激。随著后续实验的跟进,反对的声音和实验证据也越来越多。2018年下半年,Jeffery D. Molkentin在直接在心血管顶刊《Circulation》发了一篇综述直接补上了最后一刀,直接坚定的下了心肌干细胞不存在的结论,然后就是皮耶尔的大规模撤稿了。

尽管心肌干细胞不存在,皮耶尔也没法在学术圈混了。但临床实验证明骨髓干细胞和c-kit+细胞的确能帮助心脏再生,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数十亿美金的巨大产业。学界开始认为尽管这些干细胞不能分化成心肌,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心脏再生。

Jeffery D. Molkentin他也不认为新的理论是对的,所以他2019年又把心肌干细胞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了一波,顺便把整个产业也埋了,这操作也是神了。

他带领团队于11月27号在Nature发文,证明那些c-kit+干细胞疗法,不管是骨髓还是心脏内源性的,都无法直接影响心脏来达到促进心脏再生的目的,其所有效果都是通过募集特异性免疫细胞实现的。

更牛的是,他们用死的干细胞和能够诱发类似免疫效应的酵母聚糖达到了和骨髓干细胞和c-kit+「干细胞「一样,甚至更持久的疗效。说明相关干细胞在心脏病的疗效和干细胞本身毛关系都没有,根本和它们分泌细胞因子也没什么关系,随便拿点葡萄糖聚合物诱发免疫反应也有一样的效果。

干细胞治疗动辄花费数万,数十万美金,而打一针葡萄糖聚合物-酵母聚糖的原材料可能只要几百美金,一下子将成本下降了几千倍,这真的算得上2019年生物医学界的超级黑科技了。

整个心肌干细胞无中生有发展成数十亿的产业,其发现者被Jeffery D. Molkentin锤死后再拉出来鞭尸,顺带拿几百美金的东西把整个产业端了,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啊。@杜娟


华为智能手环

运用: 测心率,提醒久坐,血压监测

感受:这个手环很实用,于长期写论文的人而言,可以提醒我不要久坐,有意识地换一下坐姿,避免颈椎腰椎疼痛,还可以测心率和血压,对老人来说很方便,也能随时知道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实时监控使人放心。@万吉


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

运用: 跨年夜的事,B站的跨年晚会上极其惊艳的歌姬天依和国宝方老师的表演

感受:刚得到准确解释,是AR技术而不是全息技术,现场的观众仍旧只能在屏幕上看到虚拟歌姬。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的全息技术还是没有发展到这种高真实度,实现的要求对目前来说还是有难度,且因为对观众位置、设备需求都有繁杂的高要求,因此这种晚会的情况基本是使用AR技术。

其实真正说起来,AR技术、VR技术以及全息技术的发展算是一个正在发展中,未来非常有潜力的几个技术。不仅仅是舞台表演上给观众带来的经验视觉特效,还可以考虑扩大使用范围。


Nike Adapt BB 篮球鞋

运用: 通过智能手机上的Nike Adapt 应用程序,运动员能够调节鞋子在不同时刻所需的不同贴合度。

感受:在该球鞋刚放出风声的时候,有很多质疑它的声音。毕竟对于这种已经靠向智能的产品,抗损问题很让人关心,谁也不想花了几千块的鞋子打一场篮球就坏了。当时Nike就放出一组实验数据,这也是让我觉得这项科技成熟的重要依据。并且当时Nike邀请了波士顿凯尔特人的前锋杰森·塔图姆来到了俄勒冈的耐克总部,对Nike Adapt BB 进行全方位的实战演练来证明其性能。后来Nike又推出了Adapt Huarache 一次次证明在今年自动绑带系列已是一个成熟的黑科技。这样的黑科技才是运动品牌应该看齐的。@张宗颖


可再生数据线

运用:剪去数据线的损毁部分,不影响使用

感受:这个黑科技首先很实用,解决了很多人数据线老化损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常规的惯性思维。通常情况下,当数据线出现断裂时,人们总想著就地修复,把裂缝粘好,恢复如初;这款产品却反其道而行之,干脆剪去损坏的部分,从而不影响剩余的使用,这种看似破罐子破摔的解决方法其实蕴含极大地智慧,比起死钻一个牛角尖,毅然回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这种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如同解决数据线的问题一样,唯有逆向思维,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江一茗


GPU Turbo图形加速

运用:当你打开手机应用,手机要给你显示你想看的内容,就得启用CPU,它不仅是手机,更像电脑

感受:更强大的充电、续航能力华为 M20 配置 4000mAh电池+22.5W快充,已是相当优秀;M20 Pro 更是突破性搭载4200mAh+40W快充。不仅续航久,更是半小时就能充入70%的电量,是iPhone X充电速度的近4倍!在iPhone硬体创新稍显乏力时,国产手机进步迅猛,华为年度旗舰Mate 20便是备受关注的产品之一。在外观上,Mate 20系列最引人关注的,手机背面三个徕卡摄像头和一个闪光灯的田字型分布,这一设计也被不少人调侃成「浴霸」。三颗摄像头的具体参数为 1200万像素(广角,f/1.8光圈)+1600万像素(超广角,f/2.2光圈)+800万像素(长焦,f/2.4光圈),支持自动对焦(激光对焦/相位对焦/反差对焦),支持 AIS 防抖。@刘爽


社交机器人

运用:一种自主机器人,能够遵循符合自己身份的社交行为和规范,与人类或其他自主的实体进行互动与沟通。

感受:社交机器人是一种自主机器人,能够遵循符合自己身份的社交行为和规范,与人类或其他自主的实体进行互动与沟通。主要受众群体是儿童教育和老年护理,利用机器人这一趣味和科技兼有的形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照顾老人方面,社交机器人也可以更加耐心,细心。近年来发展的机器人,能够识别语音、容貌和情绪,解读发言和手势,响应口头和非口头提示,甚至进行眼神交流。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社交机器人主要有:百度「度秘」、微软小冰等。

社交机器人的社会功能:

1、信息社会中的自动化信息生产工具

数字机器人作为具有功能性的能够替代真实人类在计算机上工作劳动的自动技术工具,是机器人在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延伸。据数据显示,50%以上的互联网流量产生于数字机器人。社交机器人作为社交媒体网路中的数字自动传播主体,主要用于自动承接社交媒体中原来由人完成的信息传播工作,是对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工的一种替代。

2、实践情感劳动的「交往对象」

社交是社会化的产物,表示一个(非)生物被当作一个社会个体而具有身份的合法化。社交机器人扮演的是像真实用户一样的具有独立性的社交媒体「用户」。它们是虚拟身份,但与社交媒体中其他真实或虚拟的任意用户建立起的社交关系、传播网路是真实有效的。它们具有独立的传播角色,发挥了信息传播者与交流对象的作用,能够实践情感劳动的「交往对象」。

3、人机社交网路中的技术「行动者」

社交机器人既能够被接受为交流对象,又可以作为参与者置入特定传播社群中,是社会嵌入式机器人。它们参与到社交媒体传播中,与其他传播主体互动,对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环境、商业市场环境、政治舆论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作为社会嵌入式传播主体,社交机器人能够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黄倩


相信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为人类带来便利,医疗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同学们有决定惊叹的黑科技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呀~

说明

本文所有答案由芽木情报学院志愿者提供

这是一群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希望他们的答案,能帮到你

最后,如果你觉得有用或要收藏,请给每一个贡献的志愿者小伙伴一个赞吧~

近期优质活动项目推荐:

YAMUSPACE?

shop43445456.youzan.com

公众号(@青年创变机遇youthopportunity)——为青年人提供能够大幅提升视野、转变固有思维方式、创造另一种人生可能性的活动机会。创变活动包括会议论坛、访学交流、协同共创、奖学金项目、系统化培训、资助金项目等。

公众号(@大学生赛事资讯YouthCompetitions)专注海内外校园比赛活动招募信息发布的媒体账号。精选海内外优质赛事活动信息,促进青年学子积极参与比赛,提升潜能和自信,助力中国青年成长与发展。

公众号(@青年实践行动youthpractices)专注优质志愿义工、创新试验、训练营、公益实习、实践调研、乡村建设等活动招募信息发布的媒体账号。有理想的青年们行动起来,生活和社会都会变得更美好!


搬家行业也有自己的黑科技啦!全程可视,上班、约会、出差无论在哪儿都能搬家;金牌师傅,信息透明、实名认证的宝藏青年安全可靠;免费保险,物品丢失损坏样样有保障。

不用再为打包加班,不用再为搬家请假,2020年未来可期~

BTW.「向上生活」自如2020新品发布会期间,已有30位幸运儿获得这项「黑科技」来年一期产品的免费体验机会哟~欢迎大家届时暗中观察。

自如搬家:自如搬家怎么样?5年70万用户给你答案?

zhuanlan.zhihu.com图标

251 404,一家公司居然能把一些东西删的那么干净


(智能)携带型-可穿戴-眼动追踪-眼镜。谷歌眼镜之后的这几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可穿戴眼镜,但是没有能追踪用户眼球的携带型眼镜出现。理论上眼动交互是一种有非常多优先应用场景的交互方式,但是受制于技术和便携性的限制,之前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单就眼动数据收集来说,每次戴上眼镜校准这个过程就非常耗时,之前没有一家厂商能做到去掉校准过程,直到2019年。

2018年的时候,AdHawk Microsystems发布了一款感测器,可用于追踪眼球运动。是通过一束光线快速扫描用户眼球,然后精确定位眼球坐标,从而实现眼球的同步追踪。当时觉得惊为天人,宣称的杀手级功能是:无需校准 (按照产品宣传应该不需要校准,但是官方信息太少,没有明确指出) 和低耗。EyeLink 1000 Plus的2000HZ的采样率已经感觉牛逼得不行,它居然有3000HZ的采样率。官方还宣称可以提前20-50ms来预测用户的眼球运动。

但是,跟之前难产的Leap Motion一样,宣传的时候厉害得不行,产品呢??

产品能宣传出来,按道理一定是科研先行好几年。同年的科研是怎样的?2018年ETH的一个组在ETRA上发了一篇论文,是基于视觉识别的,校准过程中用户只需要盯著自己的指尖指向看,极大地简化了校准过程,但依然需要校准,而且校准要花大概20s左右,精准度能控制在3° 左右,这个参数基本上比市面上所有的眼动仪都差。所以AdHawk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这之前,2016年一篇发在CVPR上的论文,仅用一个摄像头和深度学习来实现眼动追踪功能,但精确度惨不忍睹,基本宣告了用最简单的摄像头来取代眼动仪的死刑,演算法并不是万能的。

2019年,PupilLabs推出了一款产品,Pupil Invisible,真正地做到了无需校准,随戴随用,而且已经上市了(5500欧元),没试过产品,暂时也没看到论文是怎么实现的,只提到是用深度学习。

校准过程,是跨在眼动追踪和商用之间的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只有跨过了这条鸿沟,才有可能让眼球追踪成为著眼于未来无限可能的一种新的交互方式。

理论上,眼动交互是耗费成本非常低的一种交互方式,甚至比手势交互还方便。你只需要像戴普通眼镜那样戴上,试想一下一些交互方式:

  1. 盯著电视屏幕两秒,你家的电视打开;
  2. 睡前眼睛快速眨几下,你家的灯自动关;
  3. 敲击一下眼镜,拍照,敲击两下,开始录制视频 (这功能已经是可穿戴眼镜标配了吧);
  4. 看到的外文进行实时翻译;
  5. 分析并记录你每天的个人喜好和行为等,眼动仪本身就有一个scene camera,所以你实时看到的场景都会被视频记录并标记下来,光这项视频记录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隐私数据。比如你每次去超市的购物倾向,也可以对你喜欢的对象类型进行大数据分析;
  6. 把你看pornhub时的眼动数据开放提交给他们,会给你提供比浏览记录精准很多的推荐,所有视频网站以此类推;
  7. 比如在你疲劳程度达到70%的时候,对你进行休息反馈提醒,这个在特定作业领域(航空,航天,航海)会很重要。目前眼动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疲劳,打盹,精神负荷的相关性分析,相对比较成熟了。
  8. 你看完一部恐怖电影,能根据你的瞳孔数据直接打出电影的恐怖指数。

……

应用场景太多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大量的数据和开放介面也一定会促发更多眼动的相关性研究,看上去前景很广泛,加上类似手机终端的结合,说是一场新的交互革命也不过分。

跨过校准这一关,但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都不用说谷歌眼镜失败的那些因素,人因设计,电池续航和发热严重这些因素。首先演算法就远不成熟,比如实时标注,将你看到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类,人,动物,食物等,跟演算法相关的基本都离不开深度学习,目前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做到实时标注。还有便携性,现在的所有携带型眼动仪,哪怕号称无线的,也都有一根线连著。丢不掉这一根线,会很大程度阻碍市场使用。

2014年VR火了,因为无法攻克便携性(头盔真的重),晕动症等难题,现在基本凉了。15年左右,大数据又火了,到现在大数据依然还是玄学定义。这两年人工智慧又火了,这次是真的火了,因为深度学习可以作为一项基本工具应用在各个领域,简单粗暴。国内现在成立了快40所人工智慧学院,前几天MIT也将EE,CS,AI拆分成3个独立的系。希望未来几年借助人工智慧的东风,可穿戴眼镜能有大突破,而且做到真正智能交互。


眨眨眼就能识别,挥挥手就能控制,这样的人工智慧黑科技会不会让你惊呼「还有这种操作」呢?近日,小度家族正式发布小度在家智能屏X8,这款仿佛只有电影里才出现的「黑科技」产品,已经走入大家的生活。小度在家智能屏X8不仅具备8英寸超大智能屏,还有四大核心「黑科技」,给各位小主人们带来科幻般的超现实体验哦~

首先是远场语音交互

远场语音交互可以让机器更加贴近人类学习语音理解的模式,使人与小度智能屏X8能够像人与人的交流般顺畅。这里面蕴含的技术原理是百度取得的语音交互突破性进展:

  • 基于复数CNN的语音增强和声学建模一体化的端到端识别
  • 相对于基线,获得超过30%的相对错误率降低
  • 颠覆传统的语音识别演算法

可以理解为小度智能屏X8可以通过音波了解声音后,直接转换成我们脑海中知道的语义指令,去掉了中间的文字转化环节,大大提升语音识别效率,让你在卧室也可以轻松唤醒在客厅的小度哦,晚上去卫生间再也不担心黑了呢~

对孩子特殊呵护的人脸识别

小度智能屏X8的人脸识别可以快速识别「童脸」,只要孩子露出小脸,小度智能屏X8就可以识别孩子面孔,立即开启儿童模式,提供包含内容过滤、时长控制、距离提醒、大屏护眼和看护助手在内的五重呵护,不仅能帮家长把关网路信息,还能自动提醒孩子与屏幕的距离,保护孩子的视力。

不仅如此,小度智能屏X8还有「先学后玩」模式,想看动画片?得先解锁学习课程才能观看,家长再也不需要和小朋友斗智斗勇啦!可以说小度智能屏X8既是帮助孩子寓教于乐的神器,又是家长放心的小保镖。

体验一把霸道总裁感的手势识别

手掌一挥,小度乖乖暂停,比个OK,小度继续播放,「谈笑间指点江山」的霸气之感油然而生,有没有!这就是小度智能屏X8的手势识别,当你无暇说出小度,当你已是满身疲惫,一个手势,尽在掌控。

能「察言观色」的眼神唤醒

你眉宇间的眼神,小度都能体会,就像老朋友一样。类似于手机的人脸解锁,小度率先将此类技术应用到了小度智能屏X8上。当你盯著书桌上的小度智能屏X8时,就可以直接省去「小度小度」的唤醒词,进入下一步操作,real方便!

这四大科技够不够「黑」?其实小度能做的远不止于此。要知道,小度在「智能度」方面可是权威认可的全国第一优秀选手哦。根据中国科学院其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出具的《智能音箱的智能技术解析及其成熟度测评》权威报告显示,小度系列产品智能度国内领先:在听懂、理解用户的指令方面,小度系列智能音箱是唯一听懂率超过90%的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和体验方面,小度同样在评测中满足度得分第一。

小度在家智能屏X8,就是这么酷炫~


5g算么,真的震惊到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