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近地軌道運力達到550噸的,高出土星五號5倍左右,據瞭解獵鷹九號近地軌道運力23噸左右,bfr和its如何做到如此強大的目標並且在幾年內實現?


BFR的近地軌道運力沒那麼多,大約100噸。

SpaceX要做到的科技上面支撐是猛禽引擎,全流量分級循環甲烷液氧引擎,同時獵鷹9和重型獵鷹上就已經有了很好的技術背景和軟體支持。

資金方面的支持更複雜一些,比如太空旅遊,前幾天日本大富豪前澤友作買的BFR船票便是一筆很可觀的資金支持,但這是遠遠不夠的。SpaceX希望發射Starlink提供無線網服務賺錢,同時也在拉攏美國空軍和NASA的資金支持,就現在而言引用馬斯克的話,SpaceX只有大約5%的資源花在BFR上,等和NASA簽署的國際空間站客運成熟後,會有更多的資金收入來支持。


其實f9和f9H的運力沒有說的那麼高,因為支架強度不行。


spacex自己數據,GTO是185*35786,27°傾角

F9FT不回收GTO最大6.5噸 原來的數據是8.5噸,重型獵鷹GTO不回收只說大於15噸


瀉藥

ITS已經涼了。

BFR快速推進。發動機,箭體,儲箱部件都做好了。

據說所有業內人士都不以為然,這個東西太超前了,不覺得是真的。SpaceX靠著模擬技術,發動機尺寸優勢,還是有機會作出這樣都火箭的。發射成功有個問題不大。

我覺得最難的是復用次數。雖然獵戶座研發出了一個新型材料。但是BFR即使用了此材料,估計上面級復用次數也不會太多。


ITS 是個終極設想,現在已經不提了。

吹牛逼的時候可以吹得天花亂墜,真開始做的時候就不得不縮水了,當然這也是最務實的選擇。

以目前的技術和資金,只能先奔著 LEO 100+ 噸去,如果能搞成,則縮水前的 ITS 亦指日可待;如果LEO 100+ 噸搞不出來,ITS 也就是吹了個牛皮。

所以當然要先定個小目標,從 LEO 100+ 噸做起。


1.傍大腿。

2.冒險堆砌老技術。

3.把電動車送到火星。

還沒有做到。

但是看看重型獵鷹,就可以大致瞭解到思路了。

重型獵鷹leo62噸,假設等比例換成猛禽,估計leo就能到150噸,再擴1倍,就有300噸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