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單一火箭的能力就對某國的航天能力下判斷,這樣會有大量漏洞。

比如歐洲,以今年為例,九次航天發射,四次為阿里亞娜5,近一半的重型火箭發射佔比,阿里亞娜5是什麼樣的火箭大家心裡都清楚,很明顯,歐空局在航天水平屬於高水平行列。

好,我們再看看俄羅斯:

聯盟聯盟質子聯盟聯盟聯盟聯盟質子聯盟聯盟聯盟呼嘯質子聯盟……

好嘛,全是不咋地的火箭(別說質子也是重型火箭,今年質子就四發,和阿麗亞娜5一樣多(更正,為五發),質子能和阿麗亞娜五比嗎)。

但這能說明歐空局就壓過俄羅斯一頭嗎?難說啊。

俄羅斯不是沒有生產更先進水平火箭的能力,RD170系列的發動機的生產能力俄羅斯一直保持著(雖然一直買給美國人)。只要經費給足起碼安加拉A5就可以重新生產。安加拉A5作為使用高壓補燃發動機的重型火箭雖然在運力上有所不足(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發射場緯度過高)但技術上並不落後於阿麗亞娜五,只要再次發射俄羅斯在重型火箭方面就能扳回歐空局一局。

可話又說回來了,上回也就是唯一一次安加拉A5發射是在2014年,距今已經過去六年,一個沒有再次發射的型號,它的先進僅僅活在紙面,它的曾經存在能否說明俄羅斯航天的目前實力嗎?

航天水平包括技術水平和應用水平,能同時在兩個水平上都達到極致的只有美國(如果忽略載人航天能力的話)。其他的國家各有各的問題,俄羅斯就不說了,歐空局日常年發射記錄在十左右徘徊,你說重型火箭佔比再高有什麼用,衛星數不夠啊。日本就別提了,你要說H2B是不是好火箭,那當然是好火箭,可你別一年發射次數五次不到啊,你這再好的火箭也體現不出來技術優勢啊(更別提這些發射任務得被HTV任務擠佔一部分,HTV比天舟重可載重量還不如天舟,體現不出日本航天的優勢)。

中國也是一樣的問題。中國不是沒有比現在使用的老長徵系列更好的火箭,但現在就是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階段,新火箭如長徵七號太貴(不過也沒H2系貴),目前大部分任務也不需要太高的運力,所以就這樣一直擱置著,不要槓長五遙二失利後空間站等任務推遲,中國一年有三十左右的任務量,需要長徵五號的任務也就一個季度一回左右,真正需求最大的還是中型火箭發射任務,也就是發射長徵七號,長徵三號乙左右火箭的任務,這也是spaceX強大的原因,獵鷹九就是世界最強中型火箭。

現在長徵五號復飛成功只能說明中國與歐洲,俄羅斯日常重型火箭的傢伙在運載火箭技術上有一較高下的能力,具體什麼水平沒人清楚。但如果今年長徵八號和長徵七號A以及明年的長徵六號A首發成功並且在之後的幾年中代替老長徵系列那麼就能說明中國航天水平已經高於俄羅斯和歐洲,因為

CNSA:你們應該不用聯盟了吧

歐洲/俄羅斯:***

一月十七號更新

md,阿麗亞娜六居然是中型火箭,之前一直以為是重型…

等會,也就是說2023年後歐洲會失去重型火箭發射能力…

一月十八號更正

因為怎麼想怎麼不靠譜,我又查了一遍,阿麗亞娜六果然還是有重型版本(理論運力不如最新型號獵鷹九號)…

我說四助推整出個中型會不會太丟人了…

補個圖吧,右邊的就是阿麗亞娜六重型版本

所以現在就剩下日本和俄羅斯了,今年日本要發射下一代火箭H3,它的重型升級版預計2025年向月球發送貨物品,雖然還是可能推遲就是了。

倒是俄羅斯還是處於幾乎停滯不前的狀態,東方發射場預計在2028年才能開始使用,但安加拉計劃在2024年就要徹底代替質子了…嗯,他們開心就好。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做不到,沿用原先的發射場倒也不是不行,本身哈薩克對質子火箭發射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意見,對更清潔安全的安加拉系列會更歡迎一些,因此俄羅斯重型火箭的替代計劃還是有些動力的。

但俄羅斯中型火箭的替代計劃就是一攤死水了,原先安加拉系列是要代替整個聯盟號和質子系列,但在經濟的限制下俄羅斯選擇了繼續改進聯盟系列,等於說俄羅斯完全沒有動力去啟動安加拉A3的生產製造,還推出了一級改為NK33的光桿聯盟2.1v,等於說安加拉1.2也不需要存在了,並且近年來啟動了聯盟5的研製計劃(也就是天頂號的俄羅斯國產化版本),以俄羅斯的材力大概只能二選一,甚至還有可能是聯盟五被另一個PPT計劃取代,安加拉A3繼續擱置。

聯盟5,這級間段一股老毛子的風格

典型的保大保小問題,目前來說俄羅斯還是保大為好,畢竟就質子那個成功率…

你看隔壁歐空局就沒那個問題,人家還要加預算呢


長五在完成歸零並成功復飛後,目前世界各國的火箭技術可分為以下四個梯隊 :

第一梯隊美國獨一檔。這個沒啥好說的

第二梯隊俄中歐日。(其中長徵五號的綜合運載力能夠略壓俄歐日這三家各自現役的最強火箭一籌,但是拉不開本質上的差距,並且中國的火箭技術相比起歐日這兩家來講還有眾所周知的氫氧機拉胯的問題。所以總體而言用綜合層面上比較來看的話俄中歐日這四家的火箭技術應該是各有千秋而足以平起平坐平分秋色共同並列為第二梯隊的)

第三梯隊印度。(至少還算能夠發展出自家所獨有的一系列完整的火箭家族/型譜,能夠造得出LEO運力達到十噸左右的中大型火箭,與後面的第四梯隊甩開明顯差距)

第四梯隊朝鮮、韓國、伊朗、以色列。(至少還算能夠把衛星給發射到近地軌道上去,剛剛好邁過了世界航天俱樂部的門檻)


而將眼光放向未來的話,在拋開美國之外後續的發展潛力最大的毫無疑問是中國航天。隨著921火箭與長徵九號(三大神器級發動機)研製的開始,就註定了至少是歐洲與日本這在後續並沒有任何的超重型火箭研發項目的兩家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而被中國航天給甩出越來越大的差距。而拋開火箭層面之外的其他航天項目上,月球採樣返回、火星軟著陸巡視、八十噸級大型載人空間站、小行星取樣探測、木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載人登月……等這一系列(一看名字便高大上的)項目的規劃與逐漸地將其實施,也將會使得中國航天的綜合實力與成就達成在將來有潛力能夠獨霸第二梯隊(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把俄歐日這三家給甩出到第三梯隊從而使得自己成為僅次於第一梯隊的美國的獨一檔的存在)。

但是將來若干年後中國航天能不能有真正意義上跟美國航天來平起平坐的那一天,我謹慎表示不看好。

畢竟,SPX這條「鯰魚」,實在是太會鬧騰了。


長徵五號成功只是決定了CNSA的運載水平,不是全部水平。航天技術水平由衛星應用和管理,運載能力和火箭技術,載人航天,空間科學,深空探測這五個部分組成,而這五個部分的綜合能力才能決定一個國家航天的綜合航天能力。【未來可能有民營航天發展,但目前民營航天美帝一家獨大,中國剛剛起步。】

那麼中國航天水平究竟如何呢?我用高級,中級,初級和入門級這個評價系統給大家梳理一下:

衛星應用和管理: 高級 【大部分領域達到了世界頂級,但是仍有如通訊衛星技術等關鍵技術暫時沒有達到世界頂級】

運載能力和火箭技術: 高級 【儘管在氫氧發動機上落後較多,但是發動機種類齊全,火箭整體運載能力也在世界前列】

載人航天: 中級 【掌握了載人航天飛行技術,空間實驗室運營,出艙活動技術,交會對接技術。但是沒有建設空間站,沒有完成載人登月。PS: 不獨立進行載人航天的航天機構不具備掌握該技術】

空間科學: 初級 【目前完成了空間科學項目一期,完成了入門級的全部任務。但是水平仍然和世界先進水平有差距。】

深空探測: 入門級 【只有嫦娥二號完成了近地小行星的飛掠探測。】

附帶綜合排序【以主流航天機構的名稱代指國家】

衛星:

NASA

ESA

CNSA

JAXA

ROSCOSMOS

ISRO

火箭:

NASA

CNSA

ESA

ROSCOSMOS

JAXA

ISRO

載人航天:

ROSCOSMOS

NASA

CNSA

空間科學:

NASA

ESA

JAXA

CNSA

ROSCOSMOS

ISRO

深空探測:

NASA

ESA

JAXA

ISRO

CNSA

ROSCOSMOS

綜上所述中國航天整體水平應該排名世界第二。


孟德爾有個回答很好,我就直接轉過來了

長5相當於大本文憑。之前的中國火箭全是60年代發動機,撐死算高中畢業。

幾個航天強國打比方就是:

美國:早年留美,現住加州,夫妻雙職工,年收20萬美元,天天在知乎上哭窮。

俄羅斯:985碩士,年輕時燃燒過,現在某機關任閑職,張口閉口就是養生。

歐洲:211,牢廠骨幹,過了35歲,天天都在惶恐中渡過。

日本:211,鵝廠員工,前段時間加班差點猝死,被救回來了,想要換個輕鬆的工作。

印度:初中畢業來城市闖蕩,目前職業是快遞員。

之前的中國:高中畢業,在富士康幹了5年,回老家結婚後做過點小生意,目前在城市幫同鄉打理店鋪。

知乎的各種討論,基本都假定你有大學學歷。航天也差不多,大學畢業和初高中學歷的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但生活和工作完全是兩個世界。哪怕你賣煎餅賺的比大學畢業生高也沒用,雙方完全沒有交集。

現在的中國:二本畢業,從事著一個知乎上很勸退的工作,月入剛過萬,掏空4個錢包付了首付買了一套學區房,背著20年的房貸。

下一步目標就是211畢業,或者讀個碩也行。

SPACEX:印度賤民出身,歷經坎坷來到美國,目前MIT在讀,志向是成為巨硬或咕咕的CEO。


關於轉載孟書記的那個回答,我也不想說什麼火箭整體不是隻看發動機就能完事這種不知道被人講了多少遍的老話了,這次直接上數據(截圖自SLR)

06年12月,H-IIA 204首飛

1996年2月,CZ-3B首飛(失敗),1997年2月,CZ-3B復飛成功

建議某些唯發動機論入腦的朋友,在論證中國航天水平比印度還low(CE-7.5事分級燃燒)之前最好先把06年之前的日本氫氧機黑成擠壓循環,這樣可以順理成章的落後yf-75的燃氣發生器循環


現在海軍是沒人站出來理中客一般的說這不如海自那不如海自了,但是依舊有某位遺傳學大佬說和日本比起來還是不行,不如日本二三十年前的水平,我也不懂,就是期待有一天中國航天的發展能把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v們堵的啞口無言。


美俄之後,其他各國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道理。至於俄實力到底如何,老本還有麼

運力反正是已經上來了,接下來看航空像海運一樣下餃子了。


除了美國頂尖,其他都一般般

甚至俄羅斯都比咱強一點

人家火星漫步者早出了,咱還沒人登月,鬧呢?

不過縱觀人類,都很垃圾,還沒人上過別的行星


屬於依舊很垃圾但好歹有的水平

這句話在最近五十年應該都是通用的


不算很強。歐日很早就開始搞太空梭了,都比長五強一點(雖然他們搞失敗了……)


世界領先,差美國5~10年,但不存在代差。


都什麼牛鬼蛇神。。原來你乎不光動畫評論撈啊。,


俄羅斯

聯盟2.1V的發動機用的是NK-15,蘇聯存貨,打光存貨應該就不會再生產了。最後肯定還是安加拉1.2頂上。

聯盟2的替代型號是聯盟5,聯盟5就是俄產天頂,預計2021年到2023年間發射。

質子的替代型號肯定是安加拉5,因為質子己經停產,而且安加拉5的新生產線已經投運。2021年打一發試驗型號,應該就算正式運營了。

能源5火箭是2028年的目標火箭,主打登月。技術都是現成的,就差需求了。


在我國航天領域,很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你只能看到妹紙的腿就能評判她是不是美女嗎?

總結一下,軍事化程度越高的領域越前沿,軍事化程度越低的領域越落後(比如深空探測等)


單純從火箭技術來說,跨出一大步!

25噸低軌載荷是附加優點,關鍵是火箭發動機正式進入更高比沖、更環保的低溫燃料領域;

液氫和液氧由於需極低溫儲存,發動機技術壁壘極厚;此次長五採用同屬於新科技的液氫煤油發動機(推力120噸級)和液氫液氧(50噸級和8噸級)發動機組合,開創我國火箭發射的新時代;(接下來幾年,會逐步淘汰常溫燃料發動機;)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常溫燃料 vs 液氫煤油 vs 液氫液氧 == 白熾燈 vs 節能燈 vs LED

接下來的長九,是在長五發動機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推力;所以長五的難度遠比長九高;

長五之前,我們屬於第二梯隊,用白熾燈;有了長五,屬第一梯隊,用節能燈和LED了;雖然單個燈泡功率尚顯不足,但追趕的技術壁壘已基本不存在;況且暫時夠用就好;

(25噸是現階段火箭發動機能實現的最高載荷了,以中國一貫的火箭構型,一個芯級+4個助推器,再多捆綁需重新設計構型,還不如集中攻關更大推力發動機)


超越印度達到世界第二


我個人認為,航天技術的皇冠是載人航天,因為載人航天所需要得技術是最複雜的。按照這個判斷,中國應該排在美國(第一個登月)蘇/俄(一個宇航員)之後,其他國家之前


取得了重要成績,但是我們要看到,與差距並沒有顯著縮小,更沒有技術超越。

多獎勵基層吧,離能得瑟的日子還遠著呢,切莫鳥盡弓藏,收割基層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