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谢谢。


Lucerne Festival在2014年Claudio Abbado去世之后,有一场纪念他的音乐会,有一部分是由Andris Nelsons指挥的。

乐手在演奏马勒第三交响曲的慢乐章时哭倒一片,可能是因为想他吧。

https://youtu.be/LCtyxuDtEbw


当然会了 我上次演拉二的三乐章就在演出过程中把自己给拉流泪了 因为太美太美了……一定要身临其境现场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


新手和中提大概会


也许会,但是一个好的乐手不应该在演出的时候被情绪淹没。不是说在演出的时候不应该有感情,而是说这个感情应该始终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超出了可控的范围,演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会毫无逻辑和平衡可言。

我在听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的时候,经常在下面哭的稀里哗啦,但是台上的人,无论是指挥还是乐手都看起来非常冷静,但是音乐中迸发出的力量和热情都无与伦比。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投入了感情到音乐中,但是始终让感情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所以演奏出来的东西能够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平衡。我也见到很多人,尤其是学生,投入了很多感情到演奏里去,自己非常陶醉,但是作为观众听到的就是毫无逻辑的音乐,没有理性的成分在里面。他可能自己觉得自己演的很棒,听在观众耳里就是total nonsense。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在于乐手在演奏时会不会哭,而是在于应不应该被感动到哭。


谢邀

共情是人类基本的能力,所以当然会啦;但是具体到每个人就不一定了。

在实际的排练演出中,心理活动是很多样的,在指挥不靠谱/没怎么排练还挺难的/你或者同事疯狂出状况之类的情况下,一般的心态都是非常紧张的,优先保证的是进入和音准节奏(也是演出的最低要求)。

我在一次听音乐会的时候,贝九的圆号旋律就一直没听见,想必这个时候圆号演奏员或者指挥甚至意识到了这点的乐手是感受不到感动的。

当然也会有指挥非常厉害,乐团的配合也很成功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而言)哪怕多用一丝力度都会感觉到自己破坏了音乐,就更容易投入到旋律和音乐的表达中,也更容易感染自己。记忆中刚工作的时候排练柴六,就在排练时忍不住流了眼泪(没流出来)。

至于是否因为从事工作时间过长而失去对音乐的感受,我无从得知,因为后来我们有了常任指挥。


会的,在乐曲中蕴含的意义被人所理解、铭记、感同身受的时候,和弦会与情感共鸣,演奏者流泪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肯定会有,更不用提指挥了,不过为了不影响演奏状态,所有复合上述条件的人都会尽力憋住,后台再哭


谢谢邀请。会!当然会,喜笑悲欢都会发生。


之前去参加在广州的YMCG音乐节,有一首曲目是Brahms小提琴大提琴的双协奏曲,大提琴独奏马友友。坐在乐团里从开始和他排练到音乐会,虽然眼泪没流下来,但是真的被马友友的音乐感动,听一次他拉琴就想给他跪下一次。。。。


入戏太深的话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