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音乐白痴,对其中的历史更是一无所知,

但知道巴赫的地位无比崇高,听人说,:如果古典音乐是一座矿山,巴赫则是一个开创者,告诉人们金矿在哪里,银矿在哪里,铜矿在哪里。但尝试听巴赫的音乐,实在无法欣赏,求大神指点


巴赫强大就强大在:

他的平均律能让任何一个考过中央音乐学院业余级的钢琴选手恨之入骨,

同时又能让任何一个专业级的音乐家赞不绝口。

我也是从考业余级的时候对巴赫骂骂咧咧过来的。但是慢慢弹得东西越来越多才发现什么叫平平淡淡才是真。

没有双八度就不难么?没有跑动就不难么?没有和弦大跳就不难么?巴赫可以告诉你:老子就是光用八分音符和连线都能写出你弹不好的曲子。

弹巴赫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脑子和耳朵不够用。一个声部还没结束另一个声部就得渐入了;考虑著声部的同时还得想断句;断句完了你还得听著这个声音是不是巴赫的琴(我忘了那个琴叫啥)能发出的声音?我是不是弹响了?我是不是弹长了?

反正就是,巴赫的曲子是要靠极高的意志力和理性来演奏的作品,不像浪漫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表达的「酒瓶r咔一碎,情绪哗就来」。成功演奏一首巴赫的作品带来的感觉不是弹完「钟」的那种酣畅淋漓和装逼成功的感觉,而是那种深藏功与名的如释重负的解脱感与灵魂上的升华。


个人喜爱巴赫,主要是因多声部对位安排得错落有致且相对密集而产生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感,并且情绪表达比较直白不绕弯。就好像在高速上开一辆性能跑车,动力持久输出从不虚,且油门一深就推背的那种感觉。


我以前曾以这种方式给我的学生解释过。

作为人类,我们喜欢规律,喜欢看到事情重复,也许仅仅是我们不喜欢改变。

这些规律完美又吸引人,由于我们都在追求完美,所以这些规律是我们所希望接近的东西。

如果你思考一下,古典音乐也是一系列规律,十二音是一种在特定技术中重复出现的数学方式。

「逻辑学家」巴赫也喜欢完美、也喜欢令人敬佩的规律。

他研究了这些规律,并且由于他非常关注音乐的完美性,因此尽可能地使他创作的音乐变得完美而合乎逻辑。

毫无疑问,巴赫的合理性是由当时席卷欧洲知识分子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的,当时的那些学者都为自己的、逻辑的、基于推算的完美理念而努力。

因此,巴赫今天对我们如此重要,因为我们重视结构的完美:

当我们抬头,看到笔直向上的摩天大楼时,知道它们不会偏离,它们看起来都很完美,为此我们喜欢它们,钦佩建造它们的建筑师和工人。

巴赫的音乐也可以这样说。

反过来,巴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爱他和他在基于逻辑驱动的音乐世界中的规律。

话虽如此,巴赫的伟大不应而受到损害,实际上,我们还应该提高他:

巴赫实现了古典音乐的终极目标-尽可能接近完美


之前听到巴赫的时候想, 音乐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后来有天突然想到,他怎么知道音乐是这样子的呢?


听钢琴比较多,其他的略停一下,说说浅见。

巴赫强大在十二平均律、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小无、大无这类曲子里面,明明曲子本身不蕴含任何感情,只是在一个基本结构上的各种演化,却能够创造出万花筒一般的效果。

巴赫的这类曲子是一个载体,在载入了听者的感情以后能够将其演化,放大,变成蕴含著一切可能感情的包罗万象的存在。听著巴赫闭上眼睛有时候我会感觉在观看著一堆有规律跃动的,美丽的复杂图形,随便找了张图,类似这种。

有很多人说巴赫的曲子有建筑美感,这并不是在尬吹,而是真的有——喜欢理科的人往往会沉迷在这种宏大的幻象中无法自拔。而且听著巴赫,每个人心中的形象又不一样,真的是一种奇妙的感受。这普遍反映在巴赫的一些纯粹音乐作品中。反而是巴赫的一些「优美」的作品,例如义大利协奏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等等,我不是很感冒,因为这种「美」被形式限定了,给听众的想像空间小了。

我也很喜欢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很喜欢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和后面一系列浪漫派作曲家,也喜欢印象派作曲家,但是他们和巴赫比起来可能都有一点逊色。例如贝多芬,可以说名声上和巴赫分庭抗礼,新约旧约不是开玩笑的。贝多芬的曲子里有著凡人的各种色彩,愤怒、激动、痛苦、自由,他的曲子带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但问题是,你能够感受到贝多芬是希望写自由而让你体会到自由,但巴赫明明曲子里没有一个地方写著自由,却能够让听众感受到超越结构的精神上的自由。所以我听巴赫能够随时听什么情绪都可以听,但贝多芬却不行。这或许就是巴赫强大的核心点吧。


听是听不出来的,要看谱,学对位法,做题,然后你就知道巴赫厉害在哪里了。而且最神奇的是,我们依赖的三行谱在巴赫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出来,巴赫靠的是直觉。

象上帝在注视你。


极其理性的复调音乐。

最近在练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巴赫的作品看起来简单、弹起来难,(老柴的作品看起来和弹起来都难)

巴赫的这部作品听著很平淡,很简约。简单的旋律线,平淡的节奏,也没有多愁善感的情绪。

但是弹起来就是两回事了。

原来听起来简单的旋律,其实是两三个声部;

一条旋律可能由左右手交替来完成;

某条简单的声部,其实是在快速的旋律中剥离出来的,连线藏起来的声部;

如果巴赫时期的羽管键琴能表达强弱,那他的音乐可能更复杂。


他是怎么知道知道音乐是这样子的?

就像第一次吃广东菜就会用茶水洗筷子。

以及为什么这么霸道?

学习看书时如果听到就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都放在曲子上没法做另一件事。


巴赫之于古典音乐,类似孔子之于传统文化。


欣赏靠的不是强大和崇高,而是认同,然后赞叹。


我也是音乐白痴,但是超爱听巴赫的,超级爱!


很赞同上面一位答主的回答,强大就强大在听巴赫需要全神贯注,集中全部精力……不然根本无法抓到里面旋律和声部的变化

尤其是听管风琴曲这种可以多至四五个声部的,如果不看谱子光听,估计连声部都找不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