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还在想这部作品,

楼上的回答很对,凄美

我百看不厌,觉得很神奇,怎样从写景变为回忆的,过程十分的梦幻

我不想评价,分析,它太美了感受就好过一阵我就找出来看一遍

只这一篇,我就服作者

建议和 无题,阳光 对照阅读
微神好像是老舍最得意的作品 里面有一部是写的老舍的初恋 我也不知道怎么评价 反正写的挺凄美的 自己的感觉。 勿喷

刚刚看完。

一开始写十七岁情窦初开,少男少女懵懂又大胆的爱恋,写出「我」深深的爱,看的我春心荡漾,觉得恋爱真好,后来这爱也没改变,「我」心里有她,但她的不幸使得她即使很爱「我」但也不能。

简而言之,阅读感受是从开始的描述看的我荡漾撩拨慢慢到表情凝固眉头紧皱的惋惜。


我的评分的话:☆

这不仅仅是一篇关于初恋的小说。

尽管他把无疾而终的青涩恋爱写得异常凄美,仿佛镀有一层不真实的朦胧的晨光,是初春的山花红,是拖鞋的小绿色,是肌肤的月牙白,最终是心中初恋的一场春梦。

然而初恋再美,春梦再也只能是春梦。

「我杀了我自己。我命定的只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诗里,生死有什么区别?

在打胎的时候我自己下了手。有你在我左右,我没法子再笑。不笑,我怎么挣钱?只有一条路,名字叫死。你回来迟了,我别再死迟了;我再晚死一会儿,我便连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没有了。」

现代作家里钱玄同说「人过四十就该枪毙,不死也该枪毙他!」,当代诗人杨庆祥也说「活得太久真不是好事/这么久,35岁/都不知道如何去死了」,虽都是戏称和自嘲,他们也不曾真就去枪毙了自己,但是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生活越往后,越是重复,枯燥的重复,无意义的重复,或许更不幸的,是痛苦的重复。人最念念不忘的,往往都是初见的模样。所以初恋刻骨铭心,所以才有白月光和朱砂痣,所以追忆似水年华,所以悼念怦然心动。

人多么害怕最初的美好不再啊。

于是「我」试图去拯救沦为暗娼的初恋,尽管自己都分不清现在吐著烟圈,涂脂抹粉的女人,是否还是那个穿著小绿拖鞋奔来的少女。他要娶的不是现在这个女人,而是自己心中的春梦,所以他总是回忆起那朦胧的画面,梦幻到极致的,不真实的。

老舍不止一次写过暗娼。可能中国近现代底层女性里面,「暗娼」非常集中地代表了苦难,毕竟良家女子若非穷与困,谁会选择受千人指背的路呢?谁会愿意抛下最美的东西,像是爱情,希望,天真,羞赧,那些初春的浅绿色样的东西呢?

他在《微神》里写曾经十七岁的初恋,在《月牙儿》里写浮萍一般的女孩儿,在《骆驼祥子》里写「白房子」里的小福子……可是,无一例外,她们都曾有过纯真的时候,最后却迫于要养抽烟要钱的父亲,做暗娼改嫁的母亲,眼见饿死的弟弟们,丢了自己。

仅仅是为了最简单的「生存」二字,她们不得不走上那条路,在得过且过,不思明天的日子里,一日一日沉沦下去。

女性身份的悲哀,生存境遇的困顿,竟是老舍这样的男性作家去书写。然而又有几人能真正写明白呢?毕竟老舍在写她们时,都仍是基于男性视角去塑造一个仙子般的、美丽纯真的女孩。

美得太不真。

黄包车夫祥子救不出小福子,南洋留学回来的「我」也救不了初恋,那么她们的出路在哪里呢?也许只有自己。

于是她们必然要死去。在那样的时代里,不能死迟了,否则连一场春梦都留不下。多悲哀。


补充一点,以证前文所述:

老舍自己看重的五部作品中,并不包含《微神》,而是《黑白李》、《断魂枪》、《上任》、《月牙儿》、《骆驼祥子》。他将这五篇小说亲自收入到《新文学选集·老舍选集》中, 并在「自序」中说:

《骆驼祥子》是讲洋车夫的, 《月牙儿》是讲暗娼的, 《上任》是讲强盗的, 《断魂枪》是讲拳师的。我自己是苦寒出身, 所以对苦人有很深的同情。……虽然如此, 我却没有给《月牙儿》中的女人,或《上任》中的『英雄』们, 找到出路。我只代他们伸冤诉苦, 也描写了他们的好品质,可是我没敢说他们应当如何革命。」

因此,除了微微出神的时候想到初恋之美,老舍还想传达的,应当涵有对苦人深切的同情。


我认为写初恋写的最好的,当时还整篇抄写过!那种微妙的情感描述的太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