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赵匡胤登基时33岁,属于开国皇帝里最年轻的一档,而他作为赵家实际上的长子(大哥早逝),几乎是此时赵家唯一可以依赖的政治力量,赵家往上数辈虽都是官,但也并没有到国家中枢,大多是中层干部,养活一家可以,再多就没有了,尤其经历五代战乱,皇帝尚且穷著,赵家更别提了,赵匡胤20岁就因家中生计难以维持被迫离家讨生活,流浪两年后找到郭威成其亲兵,后跟柴荣才一步步做大,在柴荣手下好不容易独立出战攻下滁州,结果父亲赵弘殷在军中患病,不久去世。

他登基时二弟光义21岁,三弟光美13岁,最大的儿子德昭9岁,而他凭军功冒升太快,根基不深(至少不如张永德和李重进),为了巩固赵家皇权,他把二弟赵光义当重点培养对象扶持,委以重任,晋王+开封府尹的配置也成了此后皇储的标配,在他在任的16年里,才有了赵家逐渐开枝散叶,而赵光义在京城盘根错节的关系也阻止了赵大迁都洛阳,此后尾大不掉,即使是赵普想干掉光义也只落得个一贬到底的结局

而李建成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本质上两人都是给李渊打工的高级马仔,李世民格外出色罢了,两人的分歧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越来越大,作为对比,赵光义对赵匡胤登基几乎没有帮助(一说陈桥兵变是他和赵普共同策划,且他劝大军不得掳掠,以他当时的身份,此说不合逻辑)

简单点说,李建成李世民在开国过程中走向对立,明争暗斗,最终「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于非命,李世民开启贞观盛世;而赵匡胤赵光义直到赵大执政中期还是亲亲好兄弟,后期为了政权传承勾心斗角但没有撕破脸,最终「烛影斧声」,赵匡胤莫名身亡,赵光义继承大统,先收吴越灭北汉达成北宋版图巅峰,然后两次雍熙北伐输掉一切,任内辽人上位、党项崛起,留给后世无穷无尽的烂摊子


脏唐乱宋,这点上他们都功不可没。


没有可比性吧,家庭都不一样!

赵大活著的时候对赵二算不错的,虽然赵二不怎么样,太宗这号给他真是他占大便宜了!

李大和李二看记载他俩都不熟(略夸张)!年龄差10岁不说,李渊外任期间和妻子窦皇后只带李二抚养,窦皇后这个人也许是基因问题吧,很宠爱李二,相比之下李四出生她就让人扔了。。。(李二和李四简直天生不对路,没公事光私怨都够恨烦死彼此了)李建成人在老家,李世民的童年在父母身边和李大没多少机会接触啊!没有太多的感情,挡了彼此的路,李渊和稀泥,这么多条件下李家兄弟是绝对不可能共存的!


相似个屁,赵三胖何德何能比李建成?难不成你意思还是比李世民?


历史不是数学题,高等数学题也不是等号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历史在于细节,只有细节才能体现出来历史真实的问题,大方向就是当时的现实表现,好的就是全好才有的,坏的是各种问题的集合。宋跟唐没法比,人就更别说了。


都是被弟弟害死的


不相似,赵匡胤打下江山赵光义捡现成,李渊李世民打天下李建成捡现成


赵匡义(他的哥哥当上了皇帝后为了避讳改成「光义」)和赵匡胤的兄弟关系是很好的,俩人都听老娘的话,而且兄长总会照顾弟弟(从所有史书来看,赵匡胤都算是疼弟弟的)。不过后来光义做了宋太宗,这块有些蹊跷,赵匡胤到底是不是想让他接位,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不过我个人不喜欢赵三儿,当初淫玩小周后,李煜的妻子,还给人家作画,让后代世人都看,感觉宋太宗像个撒币似的,完全没有他哥哥那样的正气)李建成和李世民就要从汉末三国时期豪强地主阶级说起,三国时期统治阶级虽然是曹操刘备那些幕府集团,不过他们所代表的是豪强地主的利益,到了晋朝,演变成了世家门阀,乃至后来的魏晋南北朝的世家门阀直接成为一个个真实的统治阶级,隋唐作为南北朝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李家是关陇门阀的代表者,那会亲情显得不是很重要,利益是最重要的,所以打一开始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互相争斗的关系,不过俩人都是有东西的人。比后来的赵匡胤等要强


相似又不同


不像似....老赵兄弟能力差不多,只是那时候讲究父子相传,老二没有机会而已,而他哥已经坐稳了江山,等于弑君………而太宗基本上是打下天下的主人,他爹只是支个名而已,纵是这样太宗开始并没有想上位,反而老大忌惮他处处相害,手下都看不下去了……你说刘邦打下天下他让他老爷子做江山了嘛,人太宗胸襟多广阔,天下老爷子做,哥哥当太子,何况太子这个位置废立常有...就是没有玄武门之变他哥那点料也当不上皇帝,老三想靠他弄死老二,然后再弄死他自己上位……而且人太宗天授其职,当年络腮胡,李密都想起兵,看到二哥马上泄气了..


撕逼亲兄弟,挖坑父子兵


完全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社会大背景不一样,社会的主流道德底线不一样。

1.隋唐更替前,中原有一个300多年的大分裂称为五胡乱华,虽然天下大乱,但是那是华夏跟异族的外斗,两汉、魏晋的内部秩序还在,上层建筑非常注重名正言顺,长幼有序。 因此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关系,基本是弟弟和兄长,臣子和储君的上下级关系,尊卑有别。

2.残唐五代百余年,武人当政主导了整个时代,传统的名正言顺长幼有序在暴力的压制下早已荡然无存,为了权力父子、兄弟相残已经常态化,上层建筑的巩固完全依靠军队,也就是武力说了算。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可算是说出了所有军阀的心声,因此赵大和赵2的关系,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关系,还有五代末期军阀暴力更迭政权的影子,皇位竞争关系已经是实力的较量而非尊卑,只不过由于杯酒释兵权事件的缘故,这种暴力更迭政权的形式有所变化,转变为宫廷暗杀。


长话短说: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的关系远远没有李建成和李世民那般势如水火,毕竟赵光义的的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威胁赵匡胤的地步,与其把赵光义比作李世民,不如比作李元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