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在寝室愉快地和室友涮火锅,室友突然问曰:江浙一带是不是都是男的做饭?

我想了想我我家和我认识的,还真的逢年过节厨房里全是男人做饭,更别说我妈毫无做饭技能。。。很多家庭都是女方即使有做饭技能,也都是男性做饭。。

以上,祖辈都浙江,七大姑八大姨家 无一幸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知乎er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

我们家代表整个上海,上海都是怎么怎么

我们家代表整个南京,南京从来都是怎么怎么

我男友=全xx的男友,哪怕你男友都不是本地人

我从来没去过苏北/苏南,但是我就是知道他们那边怎么怎么样

我不知道各位为啥那么自信的总结出来几千万人口地区的宏观结论,

如果你是真的有证据,比如你是做那种家政服务,你流转了上千个家庭,那么你说的话肯定有道理

如果你仅仅是从身边个位数的家庭,就概括了全地区

尤其是很多人你自己属于本地中产阶级,甚至你自己只是特异化的产业家庭,比如医生家庭,公务员家庭

然后你推导出全地区都跟你们xx家庭经济和家庭结构类似,那么我觉得这有点太轻言了吧?

说实话,我毫不在乎到底谁做饭

但是我觉得,你们也不在乎,你也不在乎事实如何

你们只是想给自己的城市贴金子而已

更搞笑的,同一个人

可以先回答江浙沪女人地位高

然后扭头又在别的话题抱怨自己身边各种水深火热

说白了,人都挑著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说

谈论地域差别,那肯定是我老家好

谈论男女差别,那肯定是我的性别被歧视

我只想提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我们能够拿出起码100个家庭的统计数据之前

就别用「我们家怎么怎么」老代表整个江浙沪上亿人口了

不然我也可以说「我认识谁谁谁他家就是女人地位低」

我不认为我们这样讨论有意义

而且本题目一张嘴就是「江浙沪」

我都能想到北京,广州人民听到会什么感觉

千万别说你只是巧合了,只说江浙沪

我都能预料到提及「苏北」和「苏南」,

会有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了

再加上「上海」对比「江浙」,

「杭州」「上海」「苏州」「南京」

这几个关键词一说

哇,可以想像那种互相侮辱的场面了

到时候每个人都能全权代表自己对家乡

出面应战

题主真的是引战鬼才:

男女对立

地域歧视

江苏内战

我再给你加一条吧

「为什么你们山东不像江浙沪一样主要是男人做饭」

然后可以想像一堆山东人会说

「我家就是我爸做饭」

那再给你扩展一下话题

「为什么江浙沪彩礼没有xx省份高」?

瞬 间 爆 炸


这种问题提来就是自嗨的。我看知乎上三个地方人最喜欢自嗨说自家女性地位高:东北、四川、江浙沪。当然,相对于中国其他地方,这三个地方的确是男女平等做的比较好的,东北得益于国企文化,江浙沪得益于经济发达,四川的原因我不晓得,但的确能感受到这三个地方相对而言重男轻女不严重。但是,仅仅是不严重而已。炫耀女性地位高,那真是十足扯J8淡。

最常用的逻辑一是身边即世界「我家都是男人做饭」「我家都是女人彪悍」。如果你家就可以代表整个地区的话,那无怪乎有些潮汕人山东人江西人要觉得委屈了「我家没说生儿子才能结婚,凭什么说潮汕重男轻女」「我们村从来没有女人不上桌的习俗,都是黑我大山东」「我从没听说什么堕女胎的事情,凭什么说我大江西重男轻女」。不是吗?任何一个大地域范围下,都不是同样的习俗观念,有的地方习俗更恶,有的地方稍好。你要身边即世界,那到处都是天堂了,毕竟有钱人家的女孩子到哪里都是地位相对高的,即使在最重男轻女的地方,有钱女孩也比贫困男孩资源丰富。毕竟性别歧视不是唯一的不平等。

第二个歪曲逻辑就是有意强调一个侧面、忽略其他角度来证明女性地位高。比如江浙沪男人做饭、四川男人粑耳朵,东北男人没有家暴都是对打(知乎某个热门问题,我真的无法吐槽,对打也是家暴啊,双向家暴就不是家暴?就是喜闻乐见?)四川东北我就不展开了,一方面这个问题提的就是江浙,是我自己发散到另外两个喜欢吹嘘女性地位高的地方,另一方面我自己是苏南人,我针对自己家乡批评,四川东北我一个待过半年,一个只旅游路过,毕竟不了解详情,不对不了解的事情深入指手画脚。

所以回到题目,首先,江浙做饭主力是男性,真的吗?我不觉得,就算身边即世界好了,我家里父母对半开都做,公婆家是公公做饭为主婆婆为辅,我自己和老公是对半开都做。两个姑姑家,一个是男性为主女性为辅,一个是女性操持全部厨房事物,男方不参与;两个舅舅家,一个对半开,一个是女性操持全部厨房事物,男方不参与。就近亲这七个例子好了,男方操持全部厨房事物的,一个没有;男性主力的,2/7;男女对半开的3/7;女方操持全部厨房事物的,2/7。我家所有亲戚都是男女双职工,没有全职太太的。所以,就我身边即世界的例子,我都说不出「做饭主力是男性这种话」。当然,在有些人看来,男人下厨就等于做饭是主力了,如果按这种标准,那5/7都是男人至少负责一半厨房工作,当然可以说男人做主力。但是,就算只考虑厨房劳动,在以上14个人里,七名女性全部有参与厨房劳动,男性却有两名完全不参与。这不说明男性大老爷的情况仍然存在吗?

再者,即使男性做厨房主力的两个家庭,一个我公婆家,我公公是厨房主力没错,但除此以外的家务他动都不动,地一次都不扫的,整体家务而言仍然是我婆婆做的多;另一个我舅舅家,这个倒的确是那种啥都做的男人+几乎啥都不做的女人(此舅妈偶尔也做个饭,偶尔)的家庭,那是我舅妈有能耐,自己底气足,又善于驭人。一般人可达不到这种状态。

再其次,就算真的做到家务平等了,就能说明女性地位高过男性吗?那江浙沪老板追生儿子「继承家业」怎么说?

江浙沪的女孩小时候没被某些老师说过「女孩子就是靠死背,到了高中大学肯定不如男生的,男生有后劲」?(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江浙沪的女孩在职业生涯没遭遇过天花板?在求职时没遭遇过「对不起,虽然你很优秀,但是我们优先招男生」?

江浙沪二胎的性别比敢不敢拿出来看看?三胎的性别比敢不敢拿出来看看?

江浙沪的孕妇没被「善意的恭维」过「一看著肚子就是男孩」?(有几个夸孕妇的肚子「一看就是女孩」的?对不起,几乎没人这样说,所有人默认为对方会喜欢得到生男孩的祝福)

江浙沪的一胎妈妈没有被说过「是男孩啊!恭喜,不用被催生二胎了」(或者,看似抱怨实则炫耀的「哎呀,生了男孩不敢要二宝了,要不起啊」——为什么这是重男轻女,因为默认生男孩需要替他积累资源、积累房子,生女孩不用)「是女孩啊,恭喜,小棉袄贴心」(潜台词,男生不用贴心,可以天南海阔飞;女孩子必须照顾父母)。

我就是江浙沪女生,已生子,以上都是我遇到过的情况和我的真实感受。我家庭幸福,家族里历来都是强势的女性居多,正因为如此,我尤其感受到,江浙沪的男女平等状况,离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大差距。正因为一直生活在比较接近平等的环境里,我才认识到「这还不够平等,作为女生,我没有获得男生同样的起点,我要付出比男生多很多的努力,才能达到男生同样的位置」。但我也认识到至少我能够达到男生同样的位置,在更加不平等的地方,我可能连这个就会都没有。我会说我家乡好,但我不会洋洋得意把我家乡说成先进的天堂。不,江浙沪的重男轻女思想还很重,而且近年来甚至有抬头的趋势,只不过生活水平相对好一点掩盖了这一点。但经济好是一时的,只要稍一松懈,倒退并不是不可能。


注:本文仅指太湖片苏南浙北地区。因此地最早有最明显的小家庭结构。

个人认为从很早开始就有这种趋向。乡下重要时节,红白喜事的酒水,排场较大,需要较多体力,因此多是男性参与。前者一般是自家男性亲属,后者则还有村坊别家男丁做相帮。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江浙男性就已经学会做饭了。

但是日常小家庭的三餐,应该还是女性完成。毕竟处在农业社会结构里的家庭。还是男性更多出力种田干活,女性负责育儿家务等工作,顺带洗菜下厨当然一并干了。外婆家餐厅的情怀牌,打的应该也是外婆手艺的味道。

发生变化可能是49年以后的城镇,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双职工家庭的模式,男女都要上班,则男女都不得不分摊家务与育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做饭的任务可能就逐步交给了男性。

但纵观全国,上一代江浙男性下厨的比例。似乎还是高一些,这一点可能还是和乡土社会时代,江南家庭结构就已经偏小,女性地位相对较高有关,使得全国性的双职工时代到来时,江浙更快的将更多家务工作交给了男性。在这个意义上,成渝,东北等地可能是与江浙比较趋近的。

伴随著计划生育与进一步的城市化带来的小家庭化,今天的年轻一代的城镇独生子女,其实也是普遍体现出男生更多比例会下厨做饭的趋向的。可以想见,在遥远的未来,男性做饭也将不是少数地区的专利,而是全国性的大趋势了。这是一种性别文明的进步。


江浙沪男人做饭

自然不是人又帅又有钱,在外面商场拼杀,回到家来对你百依百顺万般温存,还做饭给你吃,还拖地洗衣服

你们女人还能独立自主现代开明,不必那么传统的生孩子,抱抱狗做做指甲看看韩剧

说主力做饭可能有点偏坡,但江浙沪确实存在做饭的男人

咱们上海男生会做饭原因很简单

因为江浙沪女性参与经济生产度极高

在上个世纪

上海女性的就业率在全国名列榜首

女性经济的独立自主

意味著一大批女方条件优于男方条件家庭的诞生

加之江浙沪的女孩家庭条件都不差

父母在这边打拚了几十年了

怎么著能弄点资产和社会资源

当你为房租苦恼时

我们江浙沪许多女孩几套房买好了

开著你不知道啥时候能开上的小车

干著一份稳定养老收入颇佳的工作

上班还能盯盯大盘,赚赚外快

她们结婚倒真不缺你这套房子

不缺你这点彩礼

她们就希望女人结婚后不累不苦有人疼

但是

当女方生产力或者家庭条件社会资源远远优于男性时

女性自然而然的承担了更多的经济责任

同时男生就要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家务责任

即便女性没有绝对经济优势

也和男性旗鼓相当

因此

挎著自行车菜篮子买菜,围著围裙做饭成了江浙沪男人的风景

这样的家庭在江浙沪自然比比皆是

对于大男子主义主导的地方氛围

对于依旧认可男性生产力即便是赌博涉黑也高于女性的地区舆论氛围

自然是形成一种不小的冲击力了

另一方面有些人活著为了吃,比如答题人

很多人吃是为了活著

答题人是男人就很愿意做菜

做菜时正是给自己「生活」的感觉

为了追求更有创意的美食

享受烹饪的过程

也注重菜品的颜值

富有创意手绘陶瓷餐具好过龙凤贴花的油腻审美

精致的摆盘随手一拍获得的乐趣

恐怕要超过一顿苏粤日法料理

日本碗日式和风餐具陶瓷小碗家用汤碗饭碗五入礼盒装京东去购买?

孟垣4个装7/8英寸盘子菜盘家用 日式和风手绘创意家用京东去购买?

但是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美食对于人生的意义

只是吃了爽了就完了

食物只有饱腹感和爽感而没有美感

缺乏饮食审美的感受

只作为口粮的供给

做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娘们事儿」了

我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可是也不乏功成名就而爱做菜的男士

这是一种幸福吧

答题人在评论区也注意到了这样幸福的人

凭什么在知乎就一定要苦大仇深不肯说出幸福两个字?

加厚不锈钢厨具套装炒菜锅铲子汤勺子漏勺煎铲饭勺厨房京东去购买?

日本味道[日]北大路鲁山人京东去购买?

一个家庭两人生活是否温馨

就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

家务的本身

不是一种男女政治,逻辑论证,传统现代,地域文化

而是一种责任感

是我为了我们双方共同空间的责任感

你首先要有心要把这个屋子弄得干净漂亮

要有心去做对方想吃的东西

真的想把家收拾齐整了

点外卖,洗碗机,扫地机器人,请佣人

也不过是个节约体力时间成本的工具

却替代不了彼此对家庭的责任感

京选优品限时特惠 智能扫地机器人 家用全自动拖地擦地京东去购买?

老板(Robam)洗碗机/全自动洗碗机/家用洗碗机/软水家京东去购买?

你以为扫地机器人可以不用清理?

你以为洗碗机不用再冲刷检查?

你以为外卖点你吃的不顾虑对方的口味很好?

你以为阿姨保姆不盯著他能劳动光荣实现个人价值和耻感文化式地把事情做好?

遇到家务就想著缩

看到脏了就想著绕

人固然有惰性,但真这样是过不好的

知乎是个讲逻辑,讲科技,讲道理的地方

有些人有逻辑,有科技,有道理,却独独没有责任感

如果真的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

对家庭没有责任感了

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到头了。


太长不看总结:江浙地区男女分工界线模糊,谁行谁上。


不仅做饭。

我妈兄弟姐妹们小时候衣服都是我外公从裁剪到踩缝纫机车出来的。我妈织毛衣的技能据说是跟我外公学的。

我奶奶90好几了,偶尔还会半怀念半显摆的说,年轻时候家里衣服被单都你爷爷手洗的。

我妈很能干,我小时候的印象里,我爸就是个回家一摊等吃的家务白痴。直到十几岁那次跟我爸两人回乡祭祖,出火车站后发现外套口袋被小偷划了个口子,虽然没损失财物,但这是我最喜欢最合身的外套哇!到旅馆后我爸掏出针线包(shock×1),从我外套衬里里翻出一块备用的同色系布料完整的拆下来(shock×2),然后给我外套打了个补丁且针脚居然还很整齐细密(shock×3)!一个近一米九的糙汉坐在旅馆标间的小床上眯眼骺背翘著兰花指捏著绣花针细细缝衣服……这还是我那个在家打赤膊抠脚挖鼻屎弹烟灰缸里被全家女性嫌弃的老爹吗?!我当时震惊到以为他是不是被祖先附身了。

虽然回家后被我妈嫌弃技术太差给拆了用缝纫机重车,但我作为一个钉扣子都钉不好的缝纫白痴,有种我爸的军功章被拆了的心痛感。


说回正经的哈。

什么温柔怕老婆的,都是瞎扯淡。

自宋时起(我就想当然随口一说,欢迎考据党科普纠错)江浙就是鱼米之乡,物产多样丰富、气候宜居,相对北方的严寒缺水与南方的潮热虫瘴来说,江浙底层百姓算是日子过得去。加上清朝后期临海口岸开放,一直到现在,都是各种意义上的时代先锋之地(我不是王婆卖瓜在尬吹,爷爷辈搬到广东,我自认是广东人了),江浙人从经济环境到思维观念都是比较先进开放的。

以中国人的秉性,吃饱后就得考虑吃好。刚踏上温饱线的人们,还没能力在衣住行上讲享受,自然就只能在吃上琢磨。古代男人眼里女人真就是个没脑子的工具人,在吃食上要好吃精致玩文化,那都是只有男人才配去琢磨的。直到现在,顶级大厨仍然极大多数是男人,女同胞们还得继续加油攻破这个堡垒呀!

另外,以前家里孩子多,江浙男人虽然会分担家务,但管养孩子始终还是女人的事情,家务活能做完,孩子可是生命不止闹腾不休的,女人的空闲时间基本等于无,自然也没闲功夫去琢磨这些有的没的。

所以,精致的老爷们儿,嫌弃自家娘们儿做得不好吃,浪费材料了,一边洗碗去……

我妈说,她小时候,解放没几年大家生活都艰难,但外公在搞定全家正餐后自己会炒点炒米和花生米、用糯米做酒酿、买点小虾大闸蟹(据说那时候大闸蟹不值钱)做面拖蟹等等,在饭后的休闲时光打二两花雕,一边旁观老婆打孩子,一边自己一个人美滋滋的一口老酒一口小菜的享受享受。我妈是兄弟姐妹里唯一一个不怕麻烦又贪嘴的,一到外公的happy hour,她就凑上去嗦嗦外公懒得吃的蟹脚,偶尔外公兴致来了还会给她咪一口老酒,给她两分钱下楼买糖给兄弟姐妹分分。我妈说,外婆是没有这种闲情的,只会天天狮吼使唤孩子干活。

江浙男人干家务的风气,据我所知是从民国时的上海开始。女性受了教育,平权意识觉醒,女人能正经上班挣钱了,男人不用下地干重活,大家都是靠脑子靠手艺吃饭,那些女人工资跟男人差不多甚至比男人高的家庭,谁早下班谁先做做家里的零碎活,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

解放后更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城市里大家都是工人阶级,谁都不比谁高贵,能做饭自然能裁衣,能裁衣自然能糊墙,两人合伙过日子,谁技术好谁干。

(解放后的东北城市由于工业化进程更快,也是男女平等水准较高的地区,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家庭内部男女分工仍比较明确)

我相信这种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谁行谁上的生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欧国家大街上男人背孩子推婴儿车可不是稀罕风景。如今江浙男人走在前面,其他地区的男人们也会慢慢跟上的。

感谢独生子女政策,大大加速皇位继承观念的死亡速度。再过个五年,等我们城市八零后独生女们的孩子开始大规模带资成婚,自然会逐渐打破男人该干什么女人该干什么的界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