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高二,全看完了,没什么感觉


哈哈给你看看我读这本书时发过的牢骚

真的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于连,一千个《红与黑》吧,对于这本书我个人来说并没有去探讨或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单就从小说故事层面来说,它真的不得我喜欢。可能也跟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偏完美或者偏正面的人设有关,看惯了「英雄式」的人物,就对于连这种渣男不感冒。


你不喜欢这个故事,你会喜欢别的故事,很好。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


可能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吧。《红与黑》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书,很久以前第一次看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首先,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问题。每个人的口味兴趣都各不相同,所以题主大可不必纠结为什么我读不懂《红与黑》这本书了。

读懂一本书,是需要你的经历和你的理解力的。举个例子,我有一段时间特别压抑(这与我的早年经历有关),然后我入手了《红与黑》这本书,当时读完出了司汤达留给我的震撼,于连的结局也彻底让我的那种绝望,无助,焦虑,抑郁,恐惧,孤独在那一刻爆发了。然后,我就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这就是你要读懂一本书所需的经历,不放把自己代入这本书里面吧。

再举一个关于经历的例子吧,我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这一点我很感谢我的姥爷,他可以说是一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吧,我儿时的记忆比较模糊,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姥爷一句一句的教我背古诗(这就造就了我对唐诗宋诗比词要更感兴趣积累量也比词要多),后来啊我学会了自己自主阅读,小孩子刚开始读书嘛,我老姐给我买两本书《爱的教育》《唐诗三百首》这很影响以后的阅读兴趣与理解力。

其次就需要你的理解力,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自然对某本书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了呀。比如说我周围有喜欢读言情小说的人,也有喜欢恐怖小说,耽美小说,还有喜欢哲学类的,也有喜欢专攻某一诗词人(我没有瞧不起那些读言情小说的人啊,还是那句话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再就是我这样喜欢读大部头的西方古典文学,日本文学,俄国文学,拉美文学,纪实类的非虚构类文学,英国戏剧,中国的唐诗宋诗(宋诗比较清秀,唐诗雄浑)宋词(我比较喜欢辛弃疾秦观李后主和晏殊晏几道的词)我举这些个例子是希望题主可以明白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要学会先从一些你能理解的小说或者别的书入手,没有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的。

另外,我本人是一只初三中考狗,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不喜勿喷)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衷心祝愿题主学业有成,蟾宫折桂。


法国名著里,读得下去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局外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高老头、漂亮朋友,却不喜欢红与黑,看完四分之三了一点没感觉,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和渣男无关,也不是不了解法国那时候的历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