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高二,全看完了,沒什麼感覺


哈哈給你看看我讀這本書時發過的牢騷

真的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於連,一千個《紅與黑》吧,對於這本書我個人來說並沒有去探討或思考它背後的意義,單就從小說故事層面來說,它真的不得我喜歡。可能也跟主角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偏完美或者偏正面的人設有關,看慣了「英雄式」的人物,就對於連這種渣男不感冒。


你不喜歡這個故事,你會喜歡別的故事,很好。


在熱情的激昂中,靈魂的火焰纔有足夠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種材料熔冶於一爐。


可能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吧。《紅與黑》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書,很久以前第一次看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首先,讀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問題。每個人的口味興趣都各不相同,所以題主大可不必糾結為什麼我讀不懂《紅與黑》這本書了。

讀懂一本書,是需要你的經歷和你的理解力的。舉個例子,我有一段時間特別壓抑(這與我的早年經歷有關),然後我入手了《紅與黑》這本書,當時讀完出了司湯達留給我的震撼,於連的結局也徹底讓我的那種絕望,無助,焦慮,抑鬱,恐懼,孤獨在那一刻爆發了。然後,我就患上了很嚴重的抑鬱症和焦慮症。這就是你要讀懂一本書所需的經歷,不放把自己代入這本書裡面吧。

再舉一個關於經歷的例子吧,我是由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這一點我很感謝我的姥爺,他可以說是一個舊時代的知識分子吧,我兒時的記憶比較模糊,我記得很清楚的是,姥爺一句一句的教我背古詩(這就造就了我對唐詩宋詩比詞要更感興趣積累量也比詞要多),後來啊我學會了自己自主閱讀,小孩子剛開始讀書嘛,我老姐給我買兩本書《愛的教育》《唐詩三百首》這很影響以後的閱讀興趣與理解力。

其次就需要你的理解力,每個人的理解力不同,自然對某本書的理解也就不一樣了呀。比如說我周圍有喜歡讀言情小說的人,也有喜歡恐怖小說,耽美小說,還有喜歡哲學類的,也有喜歡專攻某一詩詞人(我沒有瞧不起那些讀言情小說的人啊,還是那句話讀書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再就是我這樣喜歡讀大部頭的西方古典文學,日本文學,俄國文學,拉美文學,紀實類的非虛構類文學,英國戲劇,中國的唐詩宋詩(宋詩比較清秀,唐詩雄渾)宋詞(我比較喜歡辛棄疾秦觀李後主和晏殊晏幾道的詞)我舉這些個例子是希望題主可以明白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要學會先從一些你能理解的小說或者別的書入手,沒有一口氣喫成個胖子的。

另外,我本人是一隻初三中考狗,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不喜勿噴)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衷心祝願題主學業有成,蟾宮折桂。


法國名著裏,讀得下去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局外人、茶花女、基督山伯爵、高老頭、漂亮朋友,卻不喜歡紅與黑,看完四分之三了一點沒感覺,我也想知道為什麼,和渣男無關,也不是不瞭解法國那時候的歷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