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即十观心所观法者。

一 厚集一切善根。所谓四弘誓。

未度苦谛 令度苦谛。

未解集谛 令解集谛。

未安道谛 令安道谛。

未得涅槃 令得涅槃。

佛子。

二 修习无量善行。所谓四念处观。

身 受 心 法。

若四皆空 四倒则无不坏。假名一切法故。皆如幻化者。

五阴色识受想行 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 如虚空故。

佛子。

三 善习佛道法。所谓观十一切入。

四大 四色 空处 识处。皆如宝相故。

佛子。

四 一切佛前受法而行。所谓八胜处。

内实五阴中 广相略相二胜处。

外假众生法中 广相略相二胜处。

四大法 广略四胜处。

如是观一切法空无相故。

佛子。

五 修诸清白法。所谓八大人觉。

少欲 知足 寂静 精进 正念 正定 正慧 不诤论。顺一切法故。

佛子。

六 为诸佛所护。所谓八解脱观。

闻慧得内假外假 二相不可得故。

一 解脱思慧。内五法 外一切法 不可得故。

二 解脱修慧。六观 具足色界五阴空。

三 解脱四空五阴及灭定观 皆不可得故。五解脱如相故。

佛子。

七 广正法。所谓六和敬。三业同戒 同见 同行。同入此法和。毕竟空故。住不退位故。

佛子。

八 信喜大法。所谓三空

一切因空 故无作

一切果空 故无相

因空果空复空 故空空

如是法如虚空故

佛子。

九 心住四等法。所谓化众生 教四谛法。

三界非乐为苦。无明习因 受生无穷。三空道品 无为寂灭。四谛无二 一合相故。

佛子。

十 好求佛功德。所谓六念。

佛法僧 戒舍天。

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幻三昧。常所习 现前修故。

佛子。吾先忉利天说十观名。初十住凡夫行。若一切菩萨 无不入此门 向萨婆若海。


阿弥陀佛


空性虚空是超越现实世界 实体世界不存在 世界是虚空的才是真实描述 性空随缘现万法 万法幻现即性空

佛法对于【虚空】【有相】【无相】【有无】的认知是很重要。

凡夫种种的烦恼,都来源于如何认知【虚空】【有相】【无相】【有无】之关系。第一,就是世界的【有】与【无】之间的认知。凡夫首先会认知【有】,而后执著与【有】,婴儿一出娘胎,本能反应就是寻找母亲,因为他在襁褓中,母亲的心动的频率是他唯一的依靠。而后凡夫会认知到【无】,婴儿突然断奶,可以是他第一次感知【失去】【无】的概念。当然,随著人类成长,对于【生】与【死】,【有】与【无】的认知的范畴与深度都在扩展。人类7万年前就有了音乐与绘画能力,这一能力就是表达【生】与【死】,【有】与【无】的感知、情绪与概念的形成。第二,【生】与【死】,【有】与【无】的概念,发展到佛学佛法阶段,就出现了【虚空】【法相】【相有】【相无】的认知与研讨。

首先,【虚空】是相对于【实物】而产生。一个玻璃瓶子,他的瓶子的中间部分就是【虚空】。

宇宙没有【实物】【星体】的部分就是【虚空】。【虚空】是宇宙的主要部分。随著科学的发展,人类认知到【人类本身就是虚空为主要部分】,【人体的大脑主要是神经元构架 而神经元系统如同宇宙一样复杂 神经元也是由虚空构架的】,【人类认知的物质结构 分子 原子 电子 量子的主要构架就是虚空】。可以说,科学证明【实体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世界是虚空的才是真实的描述】------------------------------------中论说【空相未有时 则无虚空法 若先有虚空 即为是无相】。人类只有在认识到【空相】,认识到某种【存在以后 而后消失 湮灭之后】,才认知到【虚空】,而这一认知也是逐步深入的。一开始只是认知【瓶子的虚空】。佛祖就是在悟道以后,才认知到【虚空的甚深含义】,因缘法是认知【虚空的甚深含义】的一种工具。十二因缘法则,佛祖解答人人类为何【有生】【有灭】【有苦】【有乐】,佛祖通过深观因缘法则,认知到【人的心识是一切法产生的源头】。万法唯心,一切唯识。而这万法皆是因缘合和而有,因缘有而生,因缘灭而散去。因而,佛法对于【虚空有了新的维度的认知 空性】。【空性 虚空】是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一种认知。就如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量子理论、超弦理论,是一种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一种认知。--------------------------------------佛法的【空性 虚空】认知,认知到一切法的【有】【无】【相有】【相无】皆是依托因缘法则,是一种随缘,随顺。一切法以无性为性,一切法相如幻假有。实相无相,无相随缘能为一切法作幻相。一切法相如幻,依性而显,还归无相,故曰诸法实相。众生总喜分别空有,其实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性空随缘现万法,万法幻现即性空。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知五阴即空,空即五阴,空不可得,五阴亦不可得。

-----------------------------------

我们人类,一切生命因欲望而生,逐渐演化。这就是先决条件的有,无法更正,无法否定。这是先天的因种,支撑著我们的存在与形体,无法改变。只有满足它,人才会安定下来。我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满足我们原始欲望,让其安抚。比如生存欲、性欲,这些生存所需的部分。随后去除后天参杂的因种,也就是后天在社会被灌输的各类东西,不要为这些虚幻的事物执著。这样人就剩下原始的欲望了,而这种欲望是最易满足的。同时我们不要过于发散我们的智力与想像力,因为看到的东西终究会牵动我们的意欲,从而产生喜与乐的变化。深刻,赞同。---------------------------------------------------------

想要平静,只能降下思维的纬度,像僧人打坐冥想也就这个目的,知性减退,回归安宁。

而知性与想像力提升,那我们看到的东西也就是无穷无尽了,牵动我们的喜乐、怜悯、爱恨,这些我们身为人无法更改的因种。就如同机器硬体晶元预设的程序。不过还是那句话,远离痛苦,接近快乐,人本能如此。是否高空俯览,还是在现世观看云彩、蓝天、这些当下风景就是个人的取舍了。业力所见,一切认知都是业力让人见到的。兔子,老虎所认知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有限。同理,我们所认知的事物是离不开我们身为人的局限的。是的,所以佛法讲究自我的禅修,当体放下一切,进入静坐状态。我现在已不适应长时间的强烈思考,与长时间的讲话。时间一长,太累了,大脑休息一下。我只有在夜间静坐时,看著一盏微光,意识空间才可以逐步平息下来,意识空间运行才可以趋于稳定。

不能,因为此种说法比较乱。可以这样正说:

以「心生」之原因,而有「种种法生」之结果后果,是名因果。

以「心灭」之原因,而有「种种法灭」之结果后果,是名因果。


首先因果算哪一门法?

如果因果不算是法,哪就别混为一谈。

如果因果算是法中一门,哪就也何空掉(即:无因无果,空空如也)


这应该是一句通俗的话,而非严肃的佛教教义。

在正统的佛法中,不认为现实是空,而是说现实是因缘,意思是说现实是在相关影响中的一种发生,这种发生不可能由某个因素或面向来决定,因为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相互关涉、开放性的。

因此,过程中没有固定的自我性的存有,更不会有所谓的主宰。所以,佛法否定的是这种认为 现实中有某个固定主体,认为现实可以主宰、可以拥有的错误认识。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佛法虽然否定固定不变的自我性的存在,否定可以不受限定的自由,却并不否定现实影响的真实性。

举个例子,一个歹徒伤害路人,佛教认为歹徒与路人以及伤害,皆是在影响中发生及转变,所以并非某个固定的人如此,或某个单独的事如此,而是因缘影响中才如此。不论是歹徒与路人的体质、心理素质,或是情感面向,以及环境的影响,甚至他们彼此的互动……皆影响这个过程的演变及发生状况。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哪一个方面可以单独决定这件事,也不是他们两方一起决定这件事,过程中也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具有自我性的人与事,但这种在影响中发生的过程与经验,却不是没有,而是有,不是固定不变的存有,而是影响中的呈现。

而基于此一事实,更深层的另一面则是,当你的一个行为做出的时候,便不是你所能够完全控制的,因为此一行为即会与他人及环境产生影响,并在交互关涉中转现不息,因此人生岂可不慎?

一点题外话。

佛法中有四个词——无、不、非、空。是常用来表示否定,但否定的词只能用来表示现实不是什么,却并不会说出现实是什么。比如,说一个杯子不是红色,不是绿色……你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颜色,只有说它是白色,你才会明白杯子的颜色是什么。

且,空这个词,是经过漫长时空演变的词,很多佛教的部派对此意见不一,与其了解后世辩论不断未能达成一致的空,不如去了解佛陀原说的因缘。

祝福你!


万法虽空,因果不空。

个人见解,万千宇宙都有著自然的规律在运行,有法是一种约束和指引的参考。不管有法无法,都会照著规律而运行,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结果的导向。所以因果不空。虚字在这里,与空是两种不同概念的字眼,虚,有点否定果的存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