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貂蝉作为虚构的人物,其传说有很多,罗贯中是将历史上的杜氏和王允家中一个捧貂蝉冠的丫鬟结合而创造出的貂蝉。

在《三国》中,貂蝉为了国家而听从了王允的计谋,献身董卓和吕布,新版的影视作品中貂蝉是与吕布真心相爱的奇女子。

连环计中,她一面蛊惑董卓、一面离间吕布,无论从语言还是行为上,都可以冠以心机二字了。

而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不同版本中,貂蝉有著截然不同的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美女,怕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第二种结局是另一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去引诱。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挑逗,关羽心如磐石,为了自己不受魅惑,杀死了貂蝉。基于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来,貂蝉和关羽的形象,日益贴近士绅阶层的伦理标准。

第三种结局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著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四种结局陈述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第五种结局则称貂蝉本是曹操送给董卓用来迷惑君主的一名美女,后来成为了董卓的侍婢,并挑拨吕布杀死了董卓,在「长安兵变」吕布败走后貂蝉又落入了李傕之手,再次挑拨李傕与郭汜自相残杀,在李傕被曹操击败后貂蝉最终回到了曹操身边。这一版本相对来说比较有历史依据。

第六种结局是貂蝉出家为尼,以佚名方式写下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后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 《新三国演义》貂蝉(陈好饰)

第七种结局则宣称关羽不恋女色,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而貂蝉则一直守节未嫁,终于熬成了一个贞烈老妪,被乡人建庙祭奠。为谋生和丰富群众文艺生活起见,貂蝉还组织戏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戏台,曾是该村的一个诱人景点。

第八种结局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后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败身死,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无主的村妇。

另外还有自杀说:在央视三国中貂蝉(陈红饰)在吕布杀死董卓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当她被吕布发现时早已身亡了,在海外的日本三国志和横山光辉三国志这两部著名作品中貂蝉的结局和央视三国版的完全一样,董卓被杀死后自己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貂蝉选择了自杀。

最近还有新闻称,某老人曾于成都北郊拾得一块古碑(1971年),其铭文约略为: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这是有关貂蝉下落的最新证据,却无力证明任何东西。这里的「炎帝」,疑为「关帝」的讹记,公元1652年,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此后民间才会出现「关帝」的简称。成都发现的墓碑,最多只是清代好事者的伪作。


貂蝉算是我的一种情结。

她就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我就是很喜欢她,超喜欢她,不管哪个游戏哪个漫画,只要有貂蝉这个人物,那一定是我的最爱了。

虽然历史上她不存在。


一个被政治牺牲的美女


实际上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历史上并无貂蝉此人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著名的四大美女。俗话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貂蝉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

她的生活和事迹,大多在东汉末年开始流传,虽然她出生年月日,还不是不为人所知。但是在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从很多故事来点点滴滴完善这个大美女的形象和她的传说。

在东汉末年中,貂蝉原本是司徒王允家的义女。王允一直痛恨董卓。当时在王运家的宴会上,董卓和吕布两个人都垂涎貂蝉的美色。而王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为了拯救汉朝,设计让貂蝉使两人反目成仇,最终采用连环计,除掉了董卓。

这个连环计虽然是王允的想法和他的谋略,但是主角是貂蝉,当时在正统的思想人眼中,在三国演义真实的角度上去刻画,董卓非常的残暴,而且是乱臣贼子,所以,老百姓和很多正面的官僚,都非常的痛恨他。

而在王允家,刚开始董卓是去赴他的宴会,在宴会中见到了貂蝉。可是之后呢,王允又送貂蝉道到董卓身边。董卓自然是非常的喜上眉梢,并且和貂蝉有了肌肤之亲。

这种行为导致了董卓和吕布的矛盾。而恰好貂蝉又在两人之间使用计策。她在吕布面前又哭诉自己是被董卓霸占的,巧好在吕布愤怒的时候,又刚好碰上了董卓,于是,相互猜忌,这个时候王允出场,站在吕布这边,于是消灭了董卓。

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中非常有亮点。

但是后来貂蝉去了哪里呢?她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据后来的记载,貂蝉成为了吕布的小妾,而且她一直在跟著吕布,还在徐州有短暂的停留。但是在后来的战争中,吕布和曹操之间又发生了战争,在三国演义中的长安兵变里。貂蝉和吕布,被曹操所围困。在白门楼,吕布兵败战死,最后又被曹操所灭。貂蝉最后下落不明,给人们一个无限的遐想。

民间传说甚至有这样的一个关于貂蝉的最后的故事。貂蝉在吕布死后。被曹操带回了许昌,养在自己的丞相府中。这个时候呢,恰好有关羽暂时向曹操投降的一段经历。曹操当然非常重视关羽,为了笼络人心。把貂蝉和其他美女几个人一起,赐给了关羽。在面对貂蝉时,貂蝉向他主动报出了自己的姓名。

关羽一方面,感叹起感叹貂蝉的胆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非常正气的人,他闭著眼睛,缓缓的挥了一下手。

聪明的貂蝉便知道,这意味著什么?于是,默然离去,回房后就自尽身亡。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貂蝉也是一个有气节的女子。

但是史学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认为她原名叫任红昌,是山西的一个十分普通的村里的姑娘。

有人觉得呢,貂蝉从事的活动,并不是有多大的国家性质,也不能被称之为间谍。事实表明:她在董卓和吕布之间只是充当了一个卧底。

而且,貂蝉可能是三国演义为了追求故事情节而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可能在历史上没有真实的这个人。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以男性为主体的三国争霸烟云中,这位女子是非常突出,非常有亮点的。我们在男性的角逐中,既看到了凶狠无忌的董卓,也看到了武功盖世的吕布。

在男性角逐的世界里,有一个这么美貌的绝色女子,以她自己的胆量和智慧,来推动历史进程。客观上说,这种胆量是很非凡的,也是非常灵活的。大方面上看:也加速了汉末之后这些混战局面的结束,对后来,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崛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她作为个体在历史中只是一个小石头,但是小石头,在特定的环境里面也有大的能量。

有人考证说貂蝉是大小眼,是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嗯,这应该算一个很有趣的一个趣闻了,这也更加说明了:再美的人也有缺陷。

其实我只说了貂蝉的一种结局,在很多人的传说中还有另外几种结局。

上文提到的貂蝉被关羽说拒绝后然后自尽这个结局,历史学家毛宗岗都觉得不合理,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这一段删掉。

各朝各代还有不少文学作品中对她的后记还有很多种结局,我暂且说几个有代表性的。

第一,貂蝉出家为尼。隐姓埋名写下杂剧。这一幕,全用戏曲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还是默默的向世俗之人,来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和对历史作出的贡献,最后在尼姑庵,渐渐的老去。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结局,这个结局符合人性,也相对来说比较圆满。

第二个结局是。在元杂剧,有一出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美艳貂蝉前去引诱关羽,而且非常的魅惑。可是关羽,他正气逼人,怎么会被魅惑呢,而且非常严肃的拒绝。为了让自己名声不受损,于是他拔剑,把貂蝉杀死。但是这个故事情节太简单,对人心的刻画也非常的刻板,所以在结局中我也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局。

第三个版本。貂蝉,被人救了,而且还改名易姓,隐姓埋名,在一个人人都不知道她的地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她还会偶尔,放下手中的农活,在窗边吟诗作对,同时,回忆起自己在历史中推波助澜的那段经历。这个结局呢,比较有故事感,而且有画面感,符合现代电视剧对历史人物的一个一个结局,当然也是比较迎合观众,现代感太浓。

还有一个版本,就是,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而且还生了个儿子,在后来关羽战败死在战场后。貂蝉随著儿子一起,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终老。这个版本比较凄苦,而且无根无据,还是有那么传说的成分比较大。

还有更多更多的版本,但是我都不一一列举。

貂蝉,本是一个红颜薄命之人,有那么多人为她结局,想来也是一件好事,也不能说哪个结局合理不合理好不好,只是看个人的喜好。是我们值得肯定的,是她确实在三国争霸中起到了一个很正面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巾帼英雄。人们大多只记得王昭君出塞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杨门女将,马革裹尸,在战场上名垂千古。但是貂蝉为了推动历史大进程而做出的牺牲,成为连环计的主角的贡献却被淡化。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太保守太封建,而且带有强大的个人观点,但对貂蝉而言,她确实牺牲了自己,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里,她是站在一个很正义的角度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美人计,在当时历史环境中,也算是一种很大的牺牲。

而貂蝉这个人物形象,始于三国,丰富于元代杂剧,深刻饱满在明代。也感谢在各朝各代的传颂和写作,让人们越来越记得,还有这样一个形象。


说个不符合的比喻,为革命献身。


美人如画,能歌善舞

反面评价

董姬昔为吕,貂蝉居上头。

自夸预帷幄,肯作抱衾裯。

一朝事势异,改服媚其仇

正面评价

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

美人计,空用了,天下事大妾事小。

你们男人造的孽,非要说什么红颜祸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