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位和喉器的状态,会随著气息输出强度和声带闭合模式不同而发生改变,这是正常的。

喉位是可以控制的,否则也就不会存在压喉或者提喉这种说法,如果不能控制,怎么压,怎么提?

在两个极端之间,都是可控区域。

无论是何种先天,低音的极限音域往往伴有压喉,高音的极限音域却应该伴有的是拉扯,而不是高喉位挤卡。

只要没有挤卡,轻微的拉扯都是可相对接受的,再多练练,试试在相同音高制造同一个音的不同音色,慢慢去体会喉位是怎么操控的。

如果高音发生高喉位挤卡,那是因为声音失去了胸声的支持,就像拉住气球的线松了手,下面没根,只能顶住天花板。

试试练练「啦」音阶,感受胸声的参与,一定要发准「la」,可不要发成了「le」或者「lu」。


为什么你唱歌会挤嗓子?因为你不知道其中的奥秘!【高喉位篇】音乐so的视频 · 406 播放

想了解更多唱歌技巧教学,视频教学,点击加入→声乐学习裙


不要强行抑制喉位。无法解决,只可以根据先天条件优化。物理模型是非常严谨的,唱歌很多方面的事情就是先天条件决定的,通过学习只能优化自身现状。

首先,决定音高的,是气的矢量重心,切记!不是声带的震动频率!任何一个高音,无论任何质量,只要音准在高处,气的矢量重心一定在鼻腔。

另外,如果把气比作水,腔体比作湖泊,那么喉就是它的拦湖大坝。如果气位本身不足以稳定高处的矢量重心,人体就会下意识,抬喉,以保住有限的高位置矢量重心,用来保音准。

气位偏高的人这个问题就会较轻,首先要看是不是条件问题,选错了歌。再者就是技术问题。那么就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闭合问题,腔体打开问题,和气息问题。

1,提前换声,减小闭合口径,利用咽音,这样会方便你的气息集中,变窄,进而获得更多进入高位置的机会。

2,加大气息输出,加强压缩,从低位置将气猛的推入高位。

3,咬字尽量打开后上部空间,支撑软腭高位置。让气更有路径流入高位置。


谢邀,我来解答一下。这个现象其实在初学者里面来说非常普遍。就是很典型的喉位保持不稳定的现象。这个问题还需要你日常和气息训练配合起来,比如说充分感受压低的感觉,带入气息演唱,然后再拉高音色和喉位的控制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加强闭合训练是必要的训练之一。


1.关注气息vs声带的配合

2.关注音色亮暗的统一

3.关注母音变形技术(让母音都规再你想保持的那个形状里,比如说你觉得U的喉位满意,则其他母音都在u上以能听辩,不大范围变化即可)


当气息和声带的配合足够好时,声带才能良好的闭合,音高才能够通畅的完成,而当气息的协调不足以让声带正常闭合,部分声带漏气,声音发虚,那么高音只能靠喉部肌肉上提的动作去完成。这就是喉位上移的原因。

外显的喉位上移大部分是带有声带闭合状态不完全的问题,所以解决上移的最好方式是找到气息对声带冲击这个动作的合理使用。你需要让喉咙放松,并在不影响喉咙紧张程度的状态下打开口腔来做到声带正确的闭合状态。

「唇颤音」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训练,能让气息保持气压匀速推动声带,对发力的主动性很有帮助,因为声带的松弛相对于呼吸的主动性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加强训练呼吸的主动性,可以在练习「唇颤音」时带著持续弯腰的动作,帮助气息的持续调动。


唱一定的高音的喉位肯定会上浮的,这是正常反应,我们常常所说的喉位高是上浮过度,导致咽壁空间变窄,影响自然的音质,听起来会非常挤卡并且累。

通常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一些降喉位的练习,一些物理降喉法,肌肉拉喉,镜面演唱,开牙关。还有一些通过元辅音音阶练习,类似于gu、go、bei来降喉位。

我们无法控制喉位不移动,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的稳定喉位不过度上浮或者下沉,保证演唱自然的音质又同时保证演唱持久力的情况下做到。


先攻克位置难关,攻克位置问题要从解决拉扯胸声开始,解决拉扯胸声先要学会弱声连接,声音比较弱的时候最是轻松,在这个不紧的时候调整位置,找连接共鸣腔(不包含胸腔共鸣,仅有鼻咽腔、口喉咽腔、头腔)这个感觉很微妙,很难稳固、很难找到(有个明白的老师指导当然会比较快,自己寻找要有恒心毅力,要有时间耐心,要有好耳朵!这里的好耳朵代表能听出自己唱的好坏对错:即使可能虚弱得很但是耳朵告诉你这个声音理论上是对的,只需要慢慢做强,那就要有信心坚持,不能因为感觉捉摸不定就立刻放弃了,音乐可以学一辈子,此时放弃后半生无所慰藉………有一个好的审美,你的耳朵欣赏哪种声音,你基本就能到哪种高度,因为它告诉你,唱到这样就可以了…)弱声连接的同时需要用共鸣腔去制造声音而不是靠本嗓,不然还会提喉,共鸣腔制造声音的基础是气息进入得多少,气息进去得顺利与否又与稳定的声带位置有关,稳定的声带位置又要看你是否解决好了拉扯胸声问题,所以这一套是环环相扣的,可能有人会告诉你气息!气息!气息!传统的方法是从简单的又重要的气息开始,虽然气息简单又重要,初学者能够把握呼吸方法,但可惜不是关键所在,所以不过是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搭配错误的发声技巧唱一首费力程度比没学歌唱前好一点的歌而已。不过因材施教,这一套环里面每个环节都能入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天生拥有完美的换声点,让气息更多进入共鸣腔才是他们解决音质问题的关键,或者让气息去让喉位更稳定(注意:稳定的喉位可以顺利输送气息让声音更稳定,反过来气息也能辅助喉位稳定,不过这要建立在技术掌握后,单方面用气息去解决喉位或者任何问题,收效有限)才是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他们就可以直接从气息入手;有的人就是扯,母语发声习惯不好,条件不如前者等等,你从气息入手还是扯,顶多有一点进步,但也就死在那一步上了,他们要从核心的位置入手,解决胸声问题、解决喉咙外部肌肉发力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喉位可以说就比较稳定了,基本上你摸著喉咙唱个歌都可以感到它是悬停在那个位置的不会上下动得跟喝水一样夸张,甚至基本不动。


不要压喉,喉位不用不变,声音稳定就好了,要是挤卡严重就是声带力量还小,外部肌肉协助发声了,发声做点系统的训练,别瞎练。要是不挤卡就是气息不够,练腹式呼吸。


我自己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多唱张宇的歌,尽量去模仿他的声音和咬字,但前提是气息问题能解决


可以先刻意随著音高压喉,直到不再上升了在恢复到正常位置就好了。


本来不同的音高人体都会根据生理反应而去抬高或者降低喉位,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训练主动降低或者升高喉位,而是让喉咙处于一个轻松自然的状态就好了,唱歌更需要注重的是放松,意图,情感,表达,生理上的一些东西太过去注重的话反而是本末倒置的哦。


你搜一搜周小燕带廖昌永练声的视频,一直强调的一点是气息要往下拉(前提是你气息支撑做得好)形成一种对抗(感觉是所以是被拉出来的)。还有就是支点问题,我的理解就是发声从那个点往外走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都要有其为基础(理解可能有误但意思可能差不多),你想像声带长在胸口,从那里出声。这些做好了喉头稳定性可以提升。


练习唇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