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根受卡特影响几陷台湾于不测

世事多变,冷暖自知。世道无常,遽变可叹。世间事物没有永恒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国与国关系亦复如是。深存于我们共同记忆中的美台(中华民国)关系,亦以莫测的变化,不断的惊扰和考验台湾。

过去一甲子来,对台湾最不友善的美国总统,莫过于卡特,他命令当时的驻华大使安克志,于台湾凌晨叫醒蒋经国总统,通知美已片面接受中共所提三条件而与之建交,给台湾的应变时间几乎是零,其经纬已如前述;而被视为60年来对台湾最友善的雷根总统,就任一年多,竟在受卡特反苏亲中思维深刻影响的国务卿海格主导下,签订「817公报」,几置台湾处于停止军售的不测之地。台湾人民当时最深沈的感受,伤心可能远超过愤怒。所幸雷根体查事实、悬崖勒马,签了「六项保证」,亡羊补牢。本章将详述之。

命运掌握别人手中至为可叹

藉种种国家利益之名,让盟邦友人随时有可能在自己无法主导的境域中,置身遭背弃的命运,其可叹、可悲,莫此为甚。诗圣杜甫就曾以《可叹》为题成七言律诗一首,很能描刻其此种「自古世事皆可叹」的悲凄无奈。诗曰:

天上浮云如白衣,

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

人生万事无不有。

回首往事,从1976年卡特当选到1987年雷根连任的第3年,我先后在新闻局驻纽约新闻处和《美洲中国时报》工作。历经卡特秘密主导的美中建交及美签署允诺中共逐渐减少对台军售的「817公报」两大事件,也目睹遭美国背离的危机接踵而至,台湾不断的被推到国际政治险恶的风口浪尖上。但自己的命运还是靠自己决定。台湾这株压不扁的玫瑰,不能被来自平原镇的花生农看扁了,经过断交后短时间的忧戚困顿,多数台湾民众果然自立自强、奋起再进、大力革新。在政治民主化、经济科技化和社会平等化,都有长足发展,基础渐立。

卡特1976年当选美国总统,意气纷发的对竞选团队表示感谢。四年后因内外失策,输了连任。(汤森路透)

然而,在冲击最惨烈的美台断交彼时,我在那里?在做什么?断交讯息传出后,有何感触?有没有领会断交带来的忧惧总和的滋味?是不是像当时有些国内媒体的报导,我驻美人员天天守著电视机看危机四伏的台湾何去何从?

公务长差回纽竟是美台断交时

往事历历在目。回顾1978年12月15日美东时间下午2时,我搭乘的上午10㸃从美南奥克拉荷马市起飞的联合航空(UA)班机,在大雪纷飞中降落在目的地纽约拉瓜底亚国际机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向当时的新闻局驻纽约新闻处副主任江德成报到,并说奔波美国各地20多个州,持续出差了七个多礼拜,颇感疲倦,希望休息几天再来上班。江副主任在电话那端缓缓的说:「老弟,以你工作的辛苦和成效,就是休息一个月都不为过,但你还是直接到办公室来吧,要断交了。详细情况见面再说。」

那一刻真是「雪天霹雳」。从机场到曼哈顿中城勒辛顿大道159号办公室约半小时车程中,我脑子一片混乱。江先生在我抵达后告知,我们的老友CBS全国联播新闻节目主播克朗盖(Walter Cronkite)早上九点打电话给新闻处主任陆以正公使,透露CBS髙层要求他尽快到华府,傍晚7点的晚间新闻和10点开始的特别新闻节目,就在华府直营台播出。克朗盖还说,据他所知,另三家电视网ABC、NBC和PBS的新闻主播也被通知到华府作业。他的结论是:如此大动员张罗播放的大新闻,应该就是美中建交。

「网路游戏」至今还留传一个「美中(中华民国)断交那天,你在做什么?」的问答。我记得,那一天新闻处20多位同仁,没有闲著在守候断交新闻的确认,而是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到半夜,对断交的撞击作好准备。至于我自己如何度过那一天?我记得当时心里充满不平。我搭乘的联航班机当天在纽约降落之时,正是安克志在向蒋总统作断交的「口头宣示」之际,而在这之前一段不算短的日子,从1978年10月下旬到12月15日,我受陆以正主任的指派,奔走美东、美南及部分美中地区共计28个州,为台湾来的百余人规模庞大的「买美国货」(Buying America)采购团作新闻前哨,在采购团抵达各州之前,打前站到当地对媒体发布新闻,并亲赴相关媒体进行新闻联系、沟通或受访。这是第二个采购团,第一团是在前半年来美,目的都在到各地争取美国民间友谊,确实也为为风雨飘渺中的双边关系添加了些火力。

历经风霜岁月 自感白费心力

12月的美国已进入严冬,南部的奥克拉荷马州是我前哨任务的最后一站,15日当天也是风雪交加,我一早向采购团团长经济部国贸局局长邵学锟辞行,要飞往纽约回到两个月不见的家。当然也跟洛杉矶新闻处来的盛建南秘书交接工作、殷殷话别,当时我们一东一西都负责媒体联系,工作上合作很多,私人友谊无话不谈;与当时在新闻局国际处的陈兆熙兄互称是工作和交情上的「铁三角」,他们长期在新闻局工作,建树良多。我则在断交之后三年多投身新闻工作以迄于今。

岁月会冲淡很多记忆。但是断交那天感受的冲击与挫折,迄今难忘。在纽约甫下飞机,迎面而来的是断交,那我这两个月的彳亍独行、饱尝风霜,不都是白费了吗?

终归上天还是公平的。一如前述,台湾遭到卡特侮辱性出卖,全民自立自强、奋勇向前,短期内就站起来了;而卡特自以为打出美中「建交牌」是鸿鹄之将至,有助拉拔他笈笈可危的连任角逐,却被国际间看破他为了政治利益,竟然采取一种前所未见的「凌晨叫醒友邦总统通知断交」的保密作法背弃邦交国,实难再寄予信任。从1979年开始美国外交迭现危机,牵涉最广的是美苏交恶,而最严重的单一事件是,当年11月4日美驻伊朗大使馆被狅热的柯梅尼信徒占领,66名美外交官和平民遭扣留的人质危机,前后拖延了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认为,在当时经济沈疴未见起色情况下,这场人质危机国际间几乎冷眼旁观,卡特颜面尽失,是导致其竞选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卡特访台 宾主避谈断交往事

「被断交」的余悸犹存,前总统卡特却偕全家在1999年3月25日到台湾访问。当时我在《中国时报》担任八年多总编辑之后,余纪忠董事长指派我担任社长,除负责相𨶹社务,仍兼「督导」编辑部。据采访外交新闻的记者告知,卡特在行程中完全避谈当时的美台关系,及当年他全盘接受中共三条件与之建交,而与我国断交的往事;我方接待单位负责人似也「体谅」其立场或甚至有事先的「约定」,也一概不提,仿佛断交之事不曾发生。

我自认不是一个心胸狭窄、记怨记恨的人,但卡特访台之后的20年来,可曾说过一句同情台湾的话语?反而在2019年元月接受美国之音记者访问时,他表明「在成为总统之前,就做了与中国建交的决定」;「拿台湾怎么办……非常复杂,与中国联系(建交) 是由白宫与中方直接进行,绕过国务院。」;「我热爱中国,每年都去……」。心胸再宽大的台湾人,闻斯人斯言,应该也感触良多吧!

卡特现年95歳,仍坚信渠当年主导美中建交是空前成就。(汤森路透)

卡特所言涉歴史真伪 应付公评

卡特爱怎么讲,是他的自由,但如涉及事实正确与否,则应付诸公评公议。他在美国之音的访问中竟说,美台断交后,「我们在国会成功推动的台湾关系法,保护了台湾的利益,保护了美国的利益。」(讲话原句翻译)。事实上,卡特政府向国会推出的是属于美国国内事务的「综合法案」(0mnibus legislation),不需要与我方磋商,且内容只有三条,粗糙的规定美国法律将继续适用于「台湾人民」,以及有关美国在台协会的授权、组织、人员和预算,仅此而已。白宫和范锡治下的国务院却一再表示仅此已足,未深入涉及美对台湾未来安全的保证(主要是军售),连接受卡特政府委托,分别向参、众两院提出法案的两位民主党大老—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邱池及众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札布劳基都说,综合法案起草粗糙、内容暧味、含盖不足,确实不足以规范未来的美台关系。

所幸,除了邱池和札布劳基之外,在参院有高华德、贝克、贾维兹、史东、博伦、汉福瑞、奎尔等跨两党的参议员,以及也是跨两党的众议员莱特、伍尔夫、拉哥马希诺等的努力之下,大多数议员支持把模糊而无效能的「综合法案」,改为脱胎换骨的「台湾关系法」,让断交之后的双边关系虽无官方之名而有官方之实,有助维持并增进双方的关系。白宫和北京都很不满,但大势已定,卡特不得不在限期届满的前一天—1979年4月I0日签署。为了展现其不悦,他未举行任何仪式,签字了事。

卡特反对台湾关系法 不应居功

卡特对台湾羞辱于前、伤害其间、漠视迄今,断交40年后竟还在广播访问中公开宣称是他「成功的推动台湾关系法」,保护了台湾。与事实的距离,难以道里计。1999年如系卡特自己有意来访,则台湾应予婉谢,「也只是刚好而已」,万一是如当时国内传闻,卡特是在卡特中心收到一笔来自台湾的捐款之后成行访台,不仅是唾面自干令人难以置信了,其以德报怨的「胸襟」,对照当年发生的一段痛心往事,更让人无法理解。当年驻纽约新闻处主任陆以正在断交之后,投书当时销数超过百万份的《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建议美民众向选区参众议员反映台湾受到不公对待,这是新闻处为所应为、为所当为之事,竟遭卡特迅即要求国务卿范锡下令陆公使限期离境,两相对照,我们是不是太过寛厚了。

「台湾关系法」最受关注的就是军售问题。不少参众两院两党议员原要求在法案中规范行政部门应持续出售先进武器予我,但卡特政府强烈反对,认会危及已成定局的美中建交,最后通过的是一个模糊的条款「美国将供给(注:事实上是售给)防御性武器,以协助台湾人民保持足够的自卫能力」。即使如此妥协、温文的条款,卡特政府也不乐见。

经由海格影响雷根对台军售

卡特本人对军售台湾更是固持己见、一贯从严限制。他在2019年初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说:「我们在1979年与中国建交时,就做出承诺,不向台湾出售可能攻击中国的进攻性武器(注:即先进武器)。我完全遵守这个承诺。但我的一些继任者,我就不说是那些了,或许出现了一些偏离。」卡特坚持反苏而亲中,更不惜背弃台湾,甚至影响到在1980年大选中击败他而接任的雷根政府。

海格将军呼应卡特的「反苏亲中」主张,身为雷根总统第一任国务卿,竟主导签署有利中方的「817公报」。(图片取自维基百科)

影响的「通路」是透过雷根总统的首任国务卿海格。军人出身的海格,个性刚烈,步卡特总统的后尘,「联中制俄」战略观的偏执尤有过之;他也超越其师季辛吉把联中当手段的思考,直把联中视为目标,则牺牲一个小小的台湾何足论道。在海格主导下,美中在1982年8月17日签订了「817公报」,美方表示「有意」限制对台军售的质与量,逐渐递减,「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817公报」的签订,距卡特签署美国会通过的「台湾关系法」时隔才三年多。斯时,我甫离开新闻局驻纽约新闻处,转往参加《美洲中国时报》在纽约的创刊工作。听闻消息,向《纽约时报》友人,该报首任驻北京特派员包德甫(Fox Butterfield,畅销书「苦海余生」作者)求证属实,我打电话转告新闻处江德成主任。他在电话那一端沉默半响,以湖南口音沈重的说:「他们怎么可以那样?」事实上,他们就是那样。817公报根本上违背了台湾关系法的条文与精神,以及继续军售台湾的承诺。

1980年11月3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报导雷根在总统大选大胜。上图雷根夫妇神彩盎然,下图卡特全家黯然归去。但是雷根的胜利也没有带给台湾太大转机。(图片摘自网路)

雷根以六大保证调和817公报

1979年元旦美中正式建交后,铁板一块的中方一直祭出强大压力,要求美方订定停止对台军售的期限,全称「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的「817公报」,当然是中方外交上的一大胜利。中华民国又一次遭逢美国背弃的苦难和忧惧,一时问可用危如累卵来形容,而且就发生在众人认为对台湾最友好的雷根总统任内,对台湾人在实质上、心理上和感情上所造成的重大打击,真是情何以堪。

美国保守派老将雷根(右二)在1980年大选大赢卡特(右一),但就任第二年听信受卡特影响的国务卿海格的主导,签署不利对台军售的「817公报」。(图片取自维基百科)

所幸,在美政界高层友台大老奔走提㸃下,雷根总统悬崖勒马、紧急因应。在1982年7月14日,「817公报」发表前一个月多,雷根训令在台协会李洁明处长(大使)向蒋经国总统递送美国的「六项保证」。 要㸃包括:「美国不设定停止对台军售时限」;「不事先与中国磋商对台军售的质量与种类」;同时保证「不修改台湾关系法」等。六项保证并经国务院当时的亚太助㑡在参院逐条确认是美国的对台政策。

历40载风雨歳月 六项保证解密

到了2020年8月31日,在台北的美国在台协会,经过风风雨雨的近40年岁月,公布了雷根总统「六项保证」原始文本,勾起台湾人民对往年酸甜苦辣的记忆,也引发各地区不少关心人士的好奇:此时此刻作此公布意含为何?有些评论家认为,解密行动是「翻牌」之举,较清晰的划定美台关系底线,顕显示美对中「刚性政策」发展趋向,是耶?非耶?仍待继续观察与解析。

提供进一步理解的答案,其实已不必等太久。2020年11月3日美国大选,无论是川普当选连任或拜登获胜,美中台三角关系的推移,其危险和机会何在,会有更清楚的缐索可作探索及阐析。

《 作者素描:黄肇松 的唯一:新闻 》

黄肇松「矢志新闻工作」,是从小学五年级投稿《国语日报》学府风光版开始;省立苗栗中学初中部期间任《青年战士报》校园记者;髙中时任《中央日报》苗栗特约记者,并任《苗中青年》总编辑及《香港工商日报》市声版特约作家,是黄肇松少年时期对新闻采、写、编的探索。

考入政治大学东语系读语文,常常出现在政大新闻馆,把新闻系当「辅系」,后考入政大新闻研究所的「正途」,为其后的新闻工作扎基。

黄肇松的「广义的新闻工作」,从通过髙考,进入行政院新闻局开始。为国内外的媒体记者提供资讯服务,历任科员、编审、科长及驻纽约新闻处一等秘书。

1982年转入中国时报集团在纽约创刋的《美洲中国时报》工作,历任主笔、编译主任、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后任《中国时报》驻纽约特派员。前后在纽约从事新闻相关工作11年。

1987年返台,开始他在台湾大开大阖的新闻实务工作。先后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时报系总管理处执行副总经理、总经理,常务董事兼《时报周刋》董事长。2008年从时报退休,任职27年。其后,先后被聘为中央通讯社董事长、《台湾中华日报》董事长。其间曾获世新大学聘为专任客座教授,执教六年。

从向往新闻到读新闻、做新闻、教新闻,一以贯之,新闻,是黄肇松的唯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