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看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似乎「豪放」、「婉约」都不足以准确概括,想知道大家是如何评价稼轩词的?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陈庭焯说的,私以为十分正确。

我以两个四字词语说明我的看法。

一 似曾相识

可以说像我这种背过很多诗词却不知道理解了多少的小屁孩,对很多诗词的直觉评价都是:似曾相识。稼轩词也不例外,每每被抛出「如何评价」之类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总是用其他熟悉而相似的人说明。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仅是辛弃疾一人的人生,更是千千万诗词人的写照。

人皆凡人,词写心声,男儿热血而理想未遂的话题总是穿插在各种诗词中。

传唱度很高的《贺新郎》是我很早接触的稼轩词。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名为送别,实为抒怀。以佳人恨别往事,喻英雄无路可走。以这首词为代表的稼轩词,可能是我们最熟悉或者说最先记住的那个「辛弃疾」所写。

像谁呢?像屈子。出读稼轩词,常感念他与屈原相隔千年,同为上下求索之人,真可谓异代同悲。

「秋菊可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自裁。」

「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人在「两宋之交,民族存亡」的家国动荡之时,依旧不失气节不忘功业;一人在「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朝廷世俗当中,依旧环抱香草美人的高洁理想。像的是词中的执著的信念,像的是对统治者和自己国家的依附与不满的矛盾。

像谁?像陆游。「陆辛多悲愤」是我的中学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唐宋诗醇》卷四二评陆游:「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同时代的诗人总是会被拿来比较。一样的时代背景,一样的家国情怀,一样的文人武将,放翁词与稼轩词,真的很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年幼时摇头晃脑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时候,陆游单一的爱国形象在我脑中固化,等待再读辛弃疾时,这种自以为是的固化又一次加强。所以,当我热情激昂地在作文里写下「他们,将爱国情怀挥洒在疆场与笔墨纸砚间......」时,真的觉得稼轩词风格就如放翁词。

像谁?像李清照。明明是被当作完全相反的两个案例,却总让人感到相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风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

「常记溪亭日落,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外游)「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故乡何处时,忘了除非醉。」

「济南二安」虽是得名于「易安」的婉约和「幼安」的豪放(清代王渔洋有言: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但二人却确确实实有相似的名句。二安同在风云变幻的特殊年代,除了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不乏有基调清新亮丽的生活画卷。

还像谁?像苏东坡。苏轼的仕途在他与两党的复杂关系中无奈葬送,而苏轼的词作却在乌台诗案后大放异彩。苏轼与辛弃疾,「苏辛」,「苏辛」,同为豪放派诗人,身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颓丧。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这两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祖国的山山水水跟我这个凡人看到的有点不太一样,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新天地,个性中透著难以言说的灵气。

二 独树一帜

可以说,每一个诗人的评价都可以是「独树一帜」。因为学识有限,暂时只能用这种很模糊很无奈的评价草草概括这位「词中之龙」的作品。一下为几点非概括性解释:

1.无法简单定位的语言风格。

正如题主所说,似乎「豪放」、「婉约」都不足以准确概括,私以为是兼有豪放婉约之风,这不是就具体诗而言的,而是就整个稼轩词而言。如果写短篇小说的话,编辑会告诉你,几次尝试之后要确定自己的文风,尽量不要改变,不然会影响创作。我想诗人也是一样,一边情况下兼顾多种文风题材很难样样做好,然而辛弃疾不同。小时候背诗句,很少记得作者,所以长大以后才惊奇地发现,很多词句,都是稼轩长短句。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青玉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玉楼春》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沁园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贺新郎》

... ...

打乱而言,不像出自一人之手,没有套路,没有定式,甚至连写诗的习惯也看不出。豪放诗?婉约诗?哲理诗?山水诗?爱国诗?战场诗?抒情诗?愤懑诗?

不知道。我只觉得,如此多风格都有脍炙人口的名句,实在了得。

他豪放,是真正存在于执刀而立沙场点兵的男儿本色。

他婉约,是将艺术美融入政治融入生活的似水长流。

……

2.善用典入词

「掉书袋」是我听过对辛弃疾最多的批评。小时候我也不服气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个典故一堆,一句名词。老师跟两只眼睛瞪地溜圆的我讲,如此自如地用典,也是一种本事。等到我需要引经据典,出口引诗的时候,才知道恰当又大量的用典,是多么值得崇拜的事情。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吴楚地,东南坼」化用「吴楚东南坼」,后写三国,又见「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影。「楼观才成人已去」化用「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承上怀古,启下及己。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八声甘州》

其一典出自 「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灞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因是「故」将军,所以受辱于灞陵醉尉。

桃李不言,本该下自成蹊,可昔日英才功名似不在,何其哀,又是谁之哀!后一典出自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与「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形成强烈对比。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又说「戏用李广事」,究竟哀何痛何,不言而喻。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满江红》

乐天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原是「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答语,用在这里劝人当真是一「妙」字可言!

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 ---《满江红》

请缨较为常见,出自《汉书》,是终军之典,此处应该是正用,终军「愿受长缨,必羁南越而致之阙下」,正表达了稼轩的报国之愿。后句仍出自《汉书》渤海郡饥,袭遂为太守,劝民卖刀剑买牛犊,从事农业生产。这里应是借典反讽朝廷态度。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水调歌头》

开头九字,分量极重。「陶家柳」自是陶渊明无疑,毕竟「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谢家池指的也必然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能「生春草」的「池塘」了。王家竹或许也是典故,典出何处我实在不明,猜想可能就是「子猷竹」那个典故,毕竟是王徽之爱竹,不可一日无竹呀!三个典故(暂且这样说),句式相同,人物也有相似之处,还能合上立意,实在是厉害!

之前读过一本学者研究稼轩词的书,不大能看懂,但数据我却记得明晰:辛词的用典,其出于「经」「史」「子」者各有百余处,出自「集」的有千余处,化用前人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对于所谓「掉书袋」,我可能给不出什么评判,但在我个人而言,小时候什么也不懂地将满是典故的稼轩词念出来,就能体味词中气势,枉论清楚明白典故含义。另外,作为一个学习者,我因为不懂稼轩词中的典故,学习诗词时查阅过很多资料,询问了很多故事,读了本可能不会看的书籍,也因此受益匪浅。由衷感谢也热爱这些典故。

3.诗词涉及题材内容庞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闲居带湖的辛弃疾,是南归多年,备受打压,理想一直在飘摇的辛弃疾,也是更关注乡村生活细节的辛弃疾。一首脍炙人口的闲居生活词,也是很多人最爱的稼轩词吧。白描,清新,风俗画。三两句,尽得其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写元夕灯节的词,不计其数,头上头戴著亮丽的饰物的美人散发著迷人的香气,笑语盈盈地在人群中穿行这样的美人图看起来也颇为俗气,怎么辛弃疾写出来却飘出一股仙气?可能是最后一句,人之成大事业者的最高境界,将六七十字的词又推上了一个境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这首名句太多。仍是在上饶带湖所做。之所以又举出这一例,是因为太喜欢。同为闲居所作,相比《清平乐》那幅风俗画,更像水墨图。月光明亮,惊醒鹊儿,鹊儿惊飞,别枝摇曳,一气呵成,动态美感。再说以蛙声说丰年,只此一人罢了。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摸鱼儿》

下阕还有那句「闲愁最苦」,让我总感觉这首词壮志难酬和国家命运分不开。可是即便如此柔中带刚,这首诗的情调仍偏婉转。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

咄咄用殷浩「咄咄怪事」四字表意,紧接司空图之「休休」。整体读起来朗朗上口,明明这首《鹅湖归病起作》是抒发悲愤,总感觉有点无奈俏皮话的意思。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粉蝶儿》

这里的辛词,无关家国,无关时事,仅仅是惜春,且够婉约。前后对比,处处拟人,别出心裁。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最后四首不用多说。稼轩词内容题材之多样变幻不言而喻,内容可沉雄豪迈亦可细腻柔媚,可大到家国天下,也可小到柴米油盐。

最后借《宋辛稼轩先生墓记》做结。

「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无位,犹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杂记:

辛弃疾之于我,是很特殊的存在。

跟很多人不同,我背的第一首诗词是稼轩词,就是那首「最喜小儿无赖」,当时并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认识了这位诗人的名字,开始一点一点地了解他和他的诗词。初中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被同学调侃,给我起外号叫「稼轩」,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有一段时间认认真真地读稼轩长短句,连续不断地专注地只读稼轩一人,近期又重新读过,由此鼓起勇气回答了这个问题。

以上回答仅是我个人理解,如有什么理解有误的地方或是其他错误,希望能以自己年岁尚小学识浅薄专业知识不足来开脱,并虚心接受意见。虽然这不是借口,但稼轩词可以说是伴我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重新翻开稼轩词,有新的见解体会。到时候再看这个答案,应该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这个回答断断续续写了有一周,中间因为一些事情耽搁,文字也辗转于手机电脑草稿纸之间,现在终于要提交了。

马上开始新的人生旅途啦,新账号用了初三时用过的一个十分幼稚名字,希望从此揭开人生新篇章,记住过去的自己,迎接未来的生活!大学加油!


一辛词艺术成就

词的领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1喜欢议论,善于用典且用典典源广泛,涉及突出特点,(要不然为什么有人叫他为掉书袋呢),如有疑问试看著名的《永遇乐》。

2豪放词大都刚柔兼备,婉约词柔中带刚,陈延焯:『稼轩词,于雄莽中别绕隽味』』

二与苏东波对比

借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东坡性情旷达,词作自然天成,稼轩性情豪放,词作沉郁痛快

苏词飘逸超逸,辛词功力深厚。

三评价

1南宋中叶杰出词人,发出了时代最强音,代表南宋爱国词最高成就。

2在历史中的地位:继承苏轼传统,注入更为丰富深刻时代内容和审美特质,继往开来,具有崇高地位

3影响:形成稼轩体,达到词体艺术高峰,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著名的「辛派」词人,他们或追慕,或与稼轩为同志,感时激愤,风格豪放激切。成为词史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后记:

乱世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金戈铁马,

正是历史

豪杰,

苍茫大地

自乃词宗唯绝。

谁许金笔为枪,不许横刀快马?

报国心切,如日如天,

继往开来,稼轩不灭!


以我青年文摘的水平抛砖一块,宋词本身的气质偏婉约,能把宋词写出豪放气韵而又不嫌鲁莽的,我只认同苏辛二人。不同于苏轼的汪洋恣肆,辛弃疾的词更多的体现出他深厚的积累。别人用典嫌生硬,嫌雕镂,但辛弃疾用典给人感觉浑然天成,哪怕不知道出处,也不影响词本身的意境表达。读他的词,乍看之下很好,细究之下更好。至于他的生平他的理想,早被说烂,就不赘述了。
稼轩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冠绝两宋,乃至千古。稼轩词之于宋词,如李白之于唐诗,红楼之于小说。我素不喜两宋的文人,迂腐而空谈。但却对稼轩词的喜爱超过任何朝代的文人,一直认为稼轩生活在那样懦弱的时代是他的不幸。若是生活在汉唐,封侯拜相亦非空想。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正是稼轩与放翁的诗词,才给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孱弱无力,风花雪月的朝代,注入汉唐传承下来的豪迈气魄。
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看法,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如果你看不惯,那它就是在堆砌典故;如果你喜欢,它就是深沉而真挚。但是不得不说的一点,辛弃疾绝非是这一首就能代表的了的。比如一首《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进》,词不像词,上来一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倒一改他「正经」的风格,像是对一个小鬼呼来喝去,就差破口大骂了。然此词中有一句「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又何尝无道理邪?而我认为,不论是哪个诗人或词人,都无法用单一的形容词来评价,我们在给予我们自己的认识的同时,也要想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多面体。

一个有军伍报国梦想的失意者


狂者,有朝气,在体制和内容上不受以前形式的约束,勇于变革。辛弃疾有伯夷,柳下惠那个样的气度和胸襟。作品既有性情又有境界,还具有"横素波"「干青云」的气象。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