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看鄧廣銘先生的《稼軒詞編年箋注》,似乎「豪放」、「婉約」都不足以準確概括,想知道大家是如何評價稼軒詞的?


辛稼軒,詞中之龍也。陳庭焯說的,私以為十分正確。

我以兩個四字詞語說明我的看法。

一 似曾相識

可以說像我這種背過很多詩詞卻不知道理解了多少的小屁孩,對很多詩詞的直覺評價都是:似曾相識。稼軒詞也不例外,每每被拋出「如何評價」之類的問題,第一個想到的總是用其他熟悉而相似的人說明。

懷纔不遇,壯志難酬,不僅是辛棄疾一人的人生,更是千千萬詩詞人的寫照。

人皆凡人,詞寫心聲,男兒熱血而理想未遂的話題總是穿插在各種詩詞中。

傳唱度很高的《賀新郎》是我很早接觸的稼軒詞。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 名為送別,實為抒懷。以佳人恨別往事,喻英雄無路可走。以這首詞為代表的稼軒詞,可能是我們最熟悉或者說最先記住的那個「辛棄疾」所寫。

像誰呢?像屈子。出讀稼軒詞,常感念他與屈原相隔千年,同為上下求索之人,真可謂異代同悲。

「秋菊可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自裁。」

「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人在「兩宋之交,民族存亡」的家國動蕩之時,依舊不失氣節不忘功業;一人在「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的朝廷世俗當中,依舊環抱香草美人的高潔理想。像的是詞中的執著的信念,像的是對統治者和自己國家的依附與不滿的矛盾。

像誰?像陸遊。「陸辛多悲憤」是我的中學老師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唐宋詩醇》卷四二評陸遊:「其感激悲憤、忠君愛國之誠,一寓於詩,酒酣耳熱,跌宕淋漓。至於漁舟樵徑,茶碗爐燻,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為歌詠,以寄其意」。同時代的詩人總是會被拿來比較。一樣的時代背景,一樣的家國情懷,一樣的文人武將,放翁詞與稼軒詞,真的很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涼州」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年幼時搖頭晃腦背「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時候,陸遊單一的愛國形象在我腦中固化,等待再讀辛棄疾時,這種自以為是的固化又一次加強。所以,當我熱情激昂地在作文裏寫下「他們,將愛國情懷揮灑在疆場與筆墨紙硯間......」時,真的覺得稼軒詞風格就如放翁詞。

像誰?像李清照。明明是被當作完全相反的兩個案例,卻總讓人感到相似。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風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元宵)

「常記溪亭日落,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外遊)「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故鄉何處時,忘了除非醉。」

「濟南二安」雖是得名於「易安」的婉約和「幼安」的豪放(清代王漁洋有言: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但二人卻確確實實有相似的名句。二安同在風雲變幻的特殊年代,除了都有強烈的愛國情感,也不乏有基調清新亮麗的生活畫卷。

還像誰?像蘇東坡。蘇軾的仕途在他與兩黨的複雜關係中無奈葬送,而蘇軾的詞作卻在烏臺詩案後大放異彩。蘇軾與辛棄疾,「蘇辛」,「蘇辛」,同為豪放派詩人,身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頹喪。

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讀這兩大詞人的山水詞,就會發現祖國的山山水水跟我這個凡人看到的有點不太一樣,有時似乎已經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新天地,個性中透著難以言說的靈氣。

二 獨樹一幟

可以說,每一個詩人的評價都可以是「獨樹一幟」。因為學識有限,暫時只能用這種很模糊很無奈的評價草草概括這位「詞中之龍」的作品。一下為幾點非概括性解釋:

1.無法簡單定位的語言風格。

正如題主所說,似乎「豪放」、「婉約」都不足以準確概括,私以為是兼有豪放婉約之風,這不是就具體詩而言的,而是就整個稼軒詞而言。如果寫短篇小說的話,編輯會告訴你,幾次嘗試之後要確定自己的文風,盡量不要改變,不然會影響創作。我想詩人也是一樣,一邊情況下兼顧多種文風題材很難樣樣做好,然而辛棄疾不同。小時候背詩句,很少記得作者,所以長大以後才驚奇地發現,很多詞句,都是稼軒長短句。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青玉案》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玉樓春》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沁園春》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鄉子》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賀新郎》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應如是。---《賀新郎》

... ...

打亂而言,不像出自一人之手,沒有套路,沒有定式,甚至連寫詩的習慣也看不出。豪放詩?婉約詩?哲理詩?山水詩?愛國詩?戰場詩?抒情詩?憤懣詩?

不知道。我只覺得,如此多風格都有膾炙人口的名句,實在了得。

他豪放,是真正存在於執刀而立沙場點兵的男兒本色。

他婉約,是將藝術美融入政治融入生活的似水長流。

……

2.善用典入詞

「掉書袋」是我聽過對辛棄疾最多的批評。小時候我也不服氣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三個典故一堆,一句名詞。老師跟兩隻眼睛瞪地溜圓的我講,如此自如地用典,也是一種本事。等到我需要引經據典,出口引詩的時候,才知道恰當又大量的用典,是多麼值得崇拜的事情。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吳楚地,東南坼」化用「吳楚東南坼」,後寫三國,又見「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之影。「樓觀才成人已去」化用「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承上懷古,啟下及己。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 ---《八聲甘州》

其一典出自 「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灞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 因是「故」將軍,所以受辱於灞陵醉尉。

桃李不言,本該下自成蹊,可昔日英才功名似不在,何其哀,又是誰之哀!後一典出自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與「落魄封侯事,歲晚田間」形成強烈對比。辛棄疾在題語說「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又說「戲用李廣事」,究竟哀何痛何,不言而喻。

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笑江州,司馬太多情,青衫濕。

---《滿江紅》

樂天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原是「座中泣下誰最多」的答語,用在這裡勸人當真是一「妙」字可言!

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酧黃犢。 ---《滿江紅》

請纓較為常見,出自《漢書》,是終軍之典,此處應該是正用,終軍「願受長纓,必羈南越而致之闕下」,正表達了稼軒的報國之願。後句仍出自《漢書》渤海郡飢,襲遂為太守,勸民賣刀劍買牛犢,從事農業生產。這裡應是借典反諷朝廷態度。

王家竹,陶家柳,謝家池。知君勛業未了,不是枕流時。莫向癡兒說夢,且作山人索價,頗怪鶴書遲。 ---《水調歌頭》

開頭九字,分量極重。「陶家柳」自是陶淵明無疑,畢竟「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謝家池指的也必然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家能「生春草」的「池塘」了。王家竹或許也是典故,典出何處我實在不明,猜想可能就是「子猷竹」那個典故,畢竟是王徽之愛竹,不可一日無竹呀!三個典故(暫且這樣說),句式相同,人物也有相似之處,還能合上立意,實在是厲害!

之前讀過一本學者研究稼軒詞的書,不大能看懂,但數據我卻記得明晰:辛詞的用典,其出於「經」「史」「子」者各有百餘處,出自「集」的有千餘處,化用前人詩句更是數不勝數。對於所謂「掉書袋」,我可能給不出什麼評判,但在我個人而言,小時候什麼也不懂地將滿是典故的稼軒詞念出來,就能體味詞中氣勢,枉論清楚明白典故含義。另外,作為一個學習者,我因為不懂稼軒詞中的典故,學習詩詞時查閱過很多資料,詢問了很多故事,讀了本可能不會看的書籍,也因此受益匪淺。由衷感謝也熱愛這些典故。

3.詩詞涉及題材內容龐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

閑居帶湖的辛棄疾,是南歸多年,備受打壓,理想一直在飄搖的辛棄疾,也是更關注鄉村生活細節的辛棄疾。一首膾炙人口的閑居生活詞,也是很多人最愛的稼軒詞吧。白描,清新,風俗畫。三兩句,盡得其意。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

寫元夕燈節的詞,不計其數,頭上頭戴著亮麗的飾物的美人散發著迷人的香氣,笑語盈盈地在人羣中穿行這樣的美人圖看起來也頗為俗氣,怎麼辛棄疾寫出來卻飄出一股仙氣?可能是最後一句,人之成大事業者的最高境界,將六七十字的詞又推上了一個境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

這首名句太多。仍是在上饒帶湖所做。之所以又舉出這一例,是因為太喜歡。同為閑居所作,相比《清平樂》那幅風俗畫,更像水墨圖。月光明亮,驚醒鵲兒,鵲兒驚飛,別枝搖曳,一氣呵成,動態美感。再說以蛙聲說豐年,只此一人罷了。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摸魚兒》

下闋還有那句「閑愁最苦」,讓我總感覺這首詞壯志難酬和國家命運分不開。可是即便如此柔中帶剛,這首詩的情調仍偏婉轉。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鷓鴣天》

咄咄用殷浩「咄咄怪事」四字表意,緊接司空圖之「休休」。整體讀起來朗朗上口,明明這首《鵝湖歸病起作》是抒發悲憤,總感覺有點無奈俏皮話的意思。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綉,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盪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粉蝶兒》

這裡的辛詞,無關家國,無關時事,僅僅是惜春,且夠婉約。前後對比,處處擬人,別出心裁。

1.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 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水龍吟》

2.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3.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4.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

最後四首不用多說。稼軒詞內容題材之多樣變幻不言而喻,內容可沉雄豪邁亦可細膩柔媚,可大到家國天下,也可小到柴米油鹽。

最後借《宋辛稼軒先生墓記》做結。

「以此比來,忠義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沒無一人明其心。全軀保妻子之臣,乘時抵瞞之輩,乃苟富貴者,資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過,天地間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義,不在張忠獻、嶽武穆下。一少年書生,不忘本朝,痛二聖之不歸,閔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結豪傑,志斬虜馘,挈中原還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無位,猶能擒張安國,歸之京師,有人心天理者,聞此事莫不流涕。使公生於藝祖、太宗時,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過老從官,在外不過江南一連帥。公沒,西北忠義始絕望,大讎必不復,大恥必不雪,國勢遠在東晉下。五十年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義,無責焉耳。」

雜記:

辛棄疾之於我,是很特殊的存在。

跟很多人不同,我背的第一首詩詞是稼軒詞,就是那首「最喜小兒無賴」,當時並不知道是誰寫的。後來認識了這位詩人的名字,開始一點一點地瞭解他和他的詩詞。初中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被同學調侃,給我起外號叫「稼軒」,當時我覺得很有意思,於是有一段時間認認真真地讀稼軒長短句,連續不斷地專註地只讀稼軒一人,近期又重新讀過,由此鼓起勇氣回答了這個問題。

以上回答僅是我個人理解,如有什麼理解有誤的地方或是其他錯誤,希望能以自己年歲尚小學識淺薄專業知識不足來開脫,並虛心接受意見。雖然這不是藉口,但稼軒詞可以說是伴我成長,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重新翻開稼軒詞,有新的見解體會。到時候再看這個答案,應該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這個回答斷斷續續寫了有一週,中間因為一些事情耽擱,文字也輾轉於手機電腦草稿紙之間,現在終於要提交了。

馬上開始新的人生旅途啦,新賬號用了初三時用過的一個十分幼稚名字,希望從此揭開人生新篇章,記住過去的自己,迎接未來的生活!大學加油!


一辛詞藝術成就

詞的領域,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1喜歡議論,善於用典且用典典源廣泛,涉及突出特點,(要不然為什麼有人叫他為掉書袋呢),如有疑問試看著名的《永遇樂》。

2豪放詞大都剛柔兼備,婉約詞柔中帶剛,陳延焯:『稼軒詞,於雄莽中別繞雋味』』

二與蘇東波對比

借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東坡性情曠達,詞作自然天成,稼軒性情豪放,詞作沉鬱痛快

蘇詞飄逸超逸,辛詞功力深厚。

三評價

1南宋中葉傑出詞人,發出了時代最強音,代表南宋愛國詞最高成就。

2在歷史中的地位:繼承蘇軾傳統,注入更為豐富深刻時代內容和審美特質,繼往開來,具有崇高地位

3影響:形成稼軒體,達到詞體藝術高峯,對當時和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形成了著名的「辛派」詞人,他們或追慕,或與稼軒為同志,感時激憤,風格豪放激切。成為詞史一筆寶貴的財富。

四後記:

亂世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金戈鐵馬,

正是歷史

豪傑,

蒼茫大地

自乃詞宗唯絕。

誰許金筆為槍,不許橫刀快馬?

報國心切,如日如天,

繼往開來,稼軒不滅!


以我青年文摘的水平拋磚一塊,宋詞本身的氣質偏婉約,能把宋詞寫出豪放氣韻而又不嫌魯莽的,我只認同蘇辛二人。不同於蘇軾的汪洋恣肆,辛棄疾的詞更多的體現出他深厚的積累。別人用典嫌生硬,嫌雕鏤,但辛棄疾用典給人感覺渾然天成,哪怕不知道出處,也不影響詞本身的意境表達。讀他的詞,乍看之下很好,細究之下更好。至於他的生平他的理想,早被說爛,就不贅述了。
稼軒詞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冠絕兩宋,乃至千古。稼軒詞之於宋詞,如李白之於唐詩,紅樓之於小說。我素不喜兩宋的文人,迂腐而空談。但卻對稼軒詞的喜愛超過任何朝代的文人,一直認為稼軒生活在那樣懦弱的時代是他的不幸。若是生活在漢唐,封侯拜相亦非空想。然而歷史沒有如果,正是稼軒與放翁的詩詞,才給了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孱弱無力,風花雪月的朝代,注入漢唐傳承下來的豪邁氣魄。
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看法,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如果你看不慣,那它就是在堆砌典故;如果你喜歡,它就是深沉而真摯。但是不得不說的一點,辛棄疾絕非是這一首就能代表的了的。比如一首《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進》,詞不像詞,上來一句「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倒一改他「正經」的風格,像是對一個小鬼呼來喝去,就差破口大罵了。然此詞中有一句「況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又何嘗無道理邪?而我認為,不論是哪個詩人或詞人,都無法用單一的形容詞來評價,我們在給予我們自己的認識的同時,也要想到,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多面體。

一個有軍伍報國夢想的失意者


狂者,有朝氣,在體制和內容上不受以前形式的約束,勇於變革。辛棄疾有伯夷,柳下惠那個樣的氣度和胸襟。作品既有性情又有境界,還具有"橫素波"「幹青雲」的氣象。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