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单脚跳和双脚跳,弹跳高度基本没差别?


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先码上,日后(请正确理解这个词)作答 。

————————————

我猜题主想问的应该是"为什么单脚跳看似只有一条腿驱动,蹬地时间还相当短,却能跳得与两条腿驱动,蹬地时间还略长一些的双脚跳差不多高"

按照题主的问法,用"单脚跳"和"双脚跳"对跳跃进行分类,在"双脚跳"中又细分为并腿双脚跳和分腿双脚跳两种。

笔者曾经热衷于把运动过程拍下来,对各关节伸展速率进行粗略研究以确定各种训练动作是否有利于发展某关节驱动肌群的速度能力。本文所涉及的这些视频中,既有纵跳摸高的视频,也有跨越障碍或助跑跳上高平台的视频,但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助跑起跳摸高过程。

但由于视频缺乏,尤其是侧面拍摄的摸高视频缺乏(很多时候是正面或背面拍摄的,有的是直腿跨越——或者叫"飞跃"也可以——障碍的视频),很多时候笔者是在靠"感觉"进行分析,但笔者相信自己的体感还是不错的。

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助跑。简而言之,适合双脚跳动作的助跑速率较低,初始动能较小;而适合单脚跳的助跑速率较高,初始动能较大。如果你不厌其烦地读到后面,你甚至会发现,高速助跑下,单脚跳的末次蹬地过程甚至都不一定在做正功。

图有空再补;视频恕我不放了,不要怪我太懒哈,一定要相信我自曝的弹跳高度都是98k货真价实的。

————————————

摘(ju)要(tou)

本文将建立不同初速度(助跑速度)下起跳过程的机械能转化与所做总功模型这一"灰箱"模型,以及起跳过程的做功机理模型这一"白箱"模型。

不同初速度(助跑速度)下起跳过程的机械能转化与所做总功模型将从不同初速度(助跑速度)下的最适起跳方法、各种起跳方法的机械能变化、各种助跑起跳方式的末步蹬地时间与平均功率三个方面对助跑起跳过程进行探讨。起跳过程的做功机理模型将从发力模式与舒适性方面浅谈这一问题。

————————————

对所述"单脚跳"与"双脚跳"的机械能变化与做功机理的探讨

1 不同初速度(助跑速度)下起跳过程的机械能转化与所做总功的"灰箱"模型

在本部分,仅对不同助跑起跳模式下的机械能转化与所做总功这一灰色系统进行研究,而不涉及其力学的做功机理。

1.1 不同初速度(助跑速度)下的最适起跳方法

通过对运动体感记忆的汇集与脑中重构,以及对一些平时运动时录制视频的慢放分析,对笔者的助跑摸高最高抬升高度进行粗略分析,发现笔者的

并腿(双脚齐平)双脚起跳摸高的最大抬升高度出现在约2–3m/s的助跑速率处,此时抬升高度约为75cm;

分腿(双脚一前一后,前后间隔约20cm,落地、离地间隔时间非常短,因此起跳时的两腿落地、蹬地、离地过程不能算作两步)双脚起跳摸高的最大抬升高度出现在约4m/s的助跑速率处,此时抬升高度约为70cm;

单脚(起跳时的一步完全由一条腿完成)起跳摸高的最大抬升高度出现在约5–6m/s的助跑速率处,此时抬升高度约为70cm。

具体各种起跳方式的抬升高度–助跑速率关系曲线大致如图1(待绘制)

图1

由此可见,多数有一定基础的运动者,虽助跑速率的增长,峰值抬升高度的出现顺序一般也是并腿双脚跳、分腿双脚跳、单脚跳。

实际上,笔者当前采用的起跳选择一般是,在某种助跑速率下何种起跳方式跳得最高,就采用这种起跳方式,这种选择是三种不同"档位"下的最适处理方式。因此,笔者的助跑起跳的抬升高度–助跑速率关系曲线实际上大致是图1中三个曲线的上包络线。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的分腿双脚跳其实是一种介于并腿双脚跳和单脚跳直接的过渡模式,随著助跑速率的增大,两脚的落地距离和落地时差也随之增大。

1.2 各种起跳方法的机械能变化

1.2.1 跳跃时的机械能

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包括以下几种:

a.质心平动动能;

b.重力势能;

c.肢体相对于质心运动的动能,这一部分相当复杂,除了可以看到的肌肉骨骼运动外,还包括内部运动的动能(或者称作"隐动能"),即诸如血液流动与再分布、心脏搏动、呼吸肌与呼吸系统的起伏运动等,当然,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运动与躯体的总体运动相比,其能量是非常细微的。

其中,因为跳跃过程中身体总体运动较为单纯,基本以蹬伸–舒展–收回过程为主,不包括全身快速旋转等运动,因此我们姑且认为前两种能量占跳跃时所涉及机械能的绝大部分,并以这两种能量为主体进行讨论。

1.2.2 各种起跳方法的水平速度变化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采用那种起跳方式,助跑起跳时水平速度都会有显著的损耗——也就是说,腾空时的前进速度会明显放缓。落地时,水平速度会由于缓冲,进一步减缓。(笔者有足够的视频慢放技术以供参(xin)考(shang),可以根据起跳点与落地点的距离,结合滞空时间,大致反推腾空时的速度。个人认为这一反推还是比较可靠的——至少比直接把落地后的速度当成腾空时的水平速度来得可靠,因为落地时的缓冲减速作用还是想到明显的,这一点自己的脚就能感觉到)

笔者并腿双脚起跳后落地点基本与起跳点重合(甚至直到3m/s的助跑速率时,落地点也只比起跳点前移不到30cm——滞空时间远不止0.1s,而是接近0.8s),可以认为,并腿双脚起跳的蹬地过程中,水平速度几乎完全失去;

分腿双脚起跳,在4m/s的助跑速率下,起跳到落地的超过0.7s时间中,笔者的质心大约只前移了不足1.5m,因此可以认为笔者速度减半;

单脚跳,在5m/s的助跑速率下,起跳到落地的超过0.7s时间中,笔者的质心依旧大约只前移了略超过1.5m,水平速度损耗高达3/5。

1.2.3 各种起跳方法的机械能增量——即末次蹬地所做的总功

(由于笔者习惯于使用强度量而非广延量,在此使用"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而非"笔者66kg体重所具有的总机械能"进行讨论,少乘以一个66,希望不要因诱导出怪异的联想而引起各位看官的不适。)

由于助跑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垫步时,人的质心会稍微下移,因此笔者起跳过程中的质心抬升高度姑且粗略地按并腿双脚起跳90cm,其他两种起跳方式分别为80cm、75cm计算(并腿双脚起跳的下蹲更深,因此加入的额外高度也更高)。

只计算质心平动动能以及重力势能,以助跑时质心位置为零势能参考点(重力加速度g粗略地取10m/s^2):

助跑速率为3m/s的并腿双脚起跳,助跑时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约为4.5J,起跳后,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约为9J,机械能增量约4.5J;

助跑速率为4m/s的分腿双脚起跳,助跑时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约为8J,起跳后,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约为10J,机械能增量仅约2J;

助跑速率为5m/s的单脚起跳,助跑时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约为12.5J,起跳后,每千克体重平均具有的机械能依旧约为9J,机械能增量约-3.5J——实际上该过程机械能减小了。

1.3 各种助跑起跳方式的末步蹬地时间与平均功率

根据视频分析,笔者并腿双脚起跳时,末次著陆–下蹲–触底–回弹–蹬伸–离地的总时长约为1/4s(的确是白驹过隙之间纵览瞬息万变——此处请允许我自我吹嘘一秒),因此平均功率是每千克体重(又是这个强度量,原谅我不愿乘那个恼人的66)18W;

由于分腿双脚跳的两脚落地时间差不固定(一是由于笔者技术动作不够定型,二是因为这个变数确实与助跑速率有关,3m/s的助跑和5m/s的助跑,体感与控制都有著显著差异),无法提供分腿双脚跳的单位体重平均功率数据;

对於单脚跳,末次蹬地总时长约为1/6s(那就更是电光火石之间已是沧海桑田了),如果这样计算,每千克体重总功率达–21W,能量耗散相当惊人(笔者自认为肌肉储能潜力还是十分出色的,尚且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损耗),因此,情理之中的是,这样计算是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很可能在于,从助跑到单脚跳期间的能量损耗,很可能从起跳脚落地前的一步,即压低重心的垫步时就开始了,但即便如此,由于垫步的著陆时间也非常短,单脚跳时的能量损耗速率依旧是非常惊人的。

笔者全速连续跨阶梯时,每千克体重的平均功率可达约20W(乘以66,总平均功率约1.3kW,也是超千瓦的人了),并腿双脚跳的功率与其相近,考虑到蹬伸阶段短于1/4秒(约1/8-1/6秒),其每千克体重瞬时功率可达30W–40W,但这并不代表笔者肌肉纯主动收缩的最大功率,因为这里还有拮张收缩中的牵张反射的贡献。

因此,当我们发现即使自认为肌肉储能性能较优的人,快速助跑的单脚跳时也是在做负功这一事实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似只有一条腿驱动,蹬地时间还相当短的单脚跳能与双脚跳差不多高了——如果技术打磨再精进些、能量损耗再小些,单脚跳的高度甚至有可能超过双脚跳。

2 起跳过程的做功机理

————————————

今天先码到这,读者可能相当我接下来想论述的是啥了吧,欢迎与我教练哦。

刚在《The vertical jump development bible》中看到相关的内容,尝试解答一下。

假设题主说的单脚跳是类似于跳远那样有助跑的跳跃。

双脚跳反映的是long response reactive(原谅我水平低不知道怎么翻译恰当)能力,因为双脚接触地面时间大于0.25秒;而单脚跳是ahort response reacive能力的体现,时间大约是0.1s甚至更短。在双脚跳中,触地时间长,股四头肌可以更好的收缩和输出,所以股四头肌贡献了绝大部分;而单脚跳触地时间短,在助跑的高速运动中臀部、腘绳肌、腓肠肌由于肌纤维类型可以更有效的输出。可以看看举重运动员的原地起跳很恐怖,因为他们的腿部力量非常强,但他们跳远成绩并不是顶尖的。而单脚跳需要很好的「弹性」、reactive strength,这往往是天生的。跳远、跳高选手均采用单脚起跳也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们的reactive strength很强。根据题主的情况,如果想提高弹跳,需要多做plyometric训练,比如跳深(depth jump),depth drop(从高处往下跳,脚跟不能触地)。当然也要继续提高力量和爆发力。

以上观点均来自《The vertical jump development bible》,题主可以看看。有错误的观点欢迎大家指出哈。


本人180,70kg,可以勉扣排球,原地起跳双手摸框,但助跑往往没有原地高,看了自己的起跳视频再结合一些专业的指导总结如下

双脚起跳靠的更多是腿部的力量

单脚助跑,靠的就是速度和力量的结合了,还有起跳的节奏也非常重要,记得不要小碎步后再起跳,跳起来的时候,倒数第二步尽量要把中心降低,身体稍微往后倾斜,最后一步一定要小且快,把水平动量转化为垂直动量。

双脚起跳没单脚高,说明力量不够,反之就是节奏和速度不对


可能是你的腿太弱了,要比一定会有差别。


不一定啊,很多人这两种起跳方式起跳的高度是有区别的,我单脚跳的更高,可能是因为这样发力更顺畅,而且我本身更习惯於单脚跳的缘故。


双脚跳力量大,助跑单脚跳发力更顺畅。相比原地单脚跳,这两种方式都能跳的更高。


我双脚比单脚高很多


我觉得有差别

但是没测试过


我也想知道,而且我单脚起跳还跳的更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