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都是名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成就卓越,知识渊博,都各有特色。

王国维算是晚晴最后一名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最终也是随国灭跳湖而死。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使其对文化的体悟无人能匹敌,却也是造成他最终悲剧的根本原因。总之,成也静安,败也静安……《人间词话》是他最为人称道的一本书,也尽显其思想之睿智博深及诗词文化之美。

季老被称作国宝,这可不是白叫的:精通多国语言(尤其精通一些研究用的小语种),在梵学,佛学,吐火罗文学上的研究成就颇多,东方文学大师……然后你就可能也就能明白了,季老真正所长的在其专业领域,这方面他的著作也算权威,不过这种专业的书却不适合大多数的人来读。还是说几本他的随笔散文吧 ?,季老虽是国学大师,但文笔却清新朴素,毫不拿捏,可见其人之率真!这种清新的文笔在《清塘荷韵》里充分体现(强烈建议试读!!!),然后就是《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两本书,前者是季老留学期间的生活,可以帮你走进这个文坛大佬的人生,你会发现,原来他也不是个什么书呆子,也会像你一样渐渐爱上某个邂逅的女子;后者,则是季老冷静的反思追忆那段「错误」时代散文集,清醒又无怨言,文笔则又更老练,也是值得一读。

至于辜鸿铭嘛,他跟前两位都不太一样,因为前两位主要是在国内有名,而辜鸿铭则恰恰相反,他在国外的盛名要高于国内(我没记错的话,他好像还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也精通外语,同时作为国学大家,就翻译了一些重要的国学著作,对于向西方宣传和推广中国的文化和精神,是西方了解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著作也就多是英文版的……我的理解是,翻译只能传达出原著七八成的意旨,你若真想学那些知识,还不如直接看四书呢(辜老的主要成就是将四书的三部翻译成英文版)(?ω?)haha

建议你看一下辜鸿铭传吧,相信这是最好的打开方式了~

三位都是文化的集大成者,可以说他们的成就,不像那些小说家,是凭几本代表作建立起的,而是凭著一点点实打实的知识的魅力集攒起的,因此,一本或者几本书还是只能窥豹一斑吧。


谢邀~最近恰好读了《季羡林谈读书治学》,之前我一只以为是季老先生写的《读书治学》,看了才知道,是后来整理汇编的季羡林先生的一些关于读书的文章。书里讲了一个可爱的老人和书之间一些故事,从开篇的「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开始,这位可爱的老人用严谨朴实的一些句子写了书对于他而言意味著什么,季老先生读书的格局和痴爱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从中西方的文化理念方面,阐述西方人的征服自然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我目前的人生信条之一,让我更加清醒的明确在这个时代,什么适合我,我的骨子里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时代给我什么我就接受什么。里面还有他自己、陈寅恪、胡适先生的一些治学方法,严谨,严谨,还是严谨,另外两位先不谈,季羡林先生的治学态度一定是严谨,书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大学者小心翼翼做学术的可爱模样(我就是在这里被圈粉的)他说要大胆假设,小心取证,会懊恼从前的自己因为发表论文不严谨,也会收敛自己因为从前的假设正确的小欣喜。极力推荐大学生读,比起老先生的其他涉及到专业的书籍,读书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
既然要推荐著作了…估计提问的也不甚了解或者处于仅仅是想要了解的入门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人吧,无外乎两种情况——想要看点东西装逼用,或者浅尝辄止想看些闲书消磨时光又不愿意与畅销书「同流合污」。那么有点趣味性、科普性、或者与生活更贴近的就很重要了。

基于以上这些,先排除辜鸿铭吧…对于初学者太难、太晦涩了。就算拿出去装逼也没人懂——装逼好歹得有点共鸣点吧。然后说说王国维,就看看《人间词话》吧,中西结合的典范,通俗易懂,各个版本的都行。但记住,想要往深了研究诗词,得忘了这本书——一家之言,个人观点太浓。至于红楼梦啥的,先放放吧,先把原著看了去。再说季羡林,吐火罗文梵文啥的不用看了,对于普通人真的除了装逼没别的用。可以看看《糖史》,相比较其他著作这个离生活近,也好理解,讲文化多过讲科学。

总结下,

三个学者,两本书,人间词话,糖史。没了。
像我这种普通群众也就看看他们的一些随笔散文回忆录啥的,涉及到他们的专业…emmmmm…打比方去感受下季羡林的学术论文《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 ♂? ♂? ♂?


泻药~才疏学浅,只读过人间词话。翻一翻还是很有意思的。
这三位最好的作品都不容易看懂……
才疏学浅,一本都没读过,红楼梦都看不下去,不好意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