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他知道谦让了,还想给他讲更多的故事


《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中的很多经典故事可以拿来教育孩子,在借鉴故事教育孩子时候时候注意适合现代社会的因素,不要一并地按照书中方法教育孩子。


其他的不知道,不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是不想给宝宝讲的。

我自己不喜欢这种被让梨式的道德绑架,被让梨的人,接受这个梨就是不如孔融谦让懂礼,不接受这个梨就是不识好人心,说白了就是里外不是人。

多么让人尴尬的道德故事,哈哈哈哈~真正高情商的人才不会让对方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吧~

只能说孔融一心为了表现自己,欠考虑。万一,对方不喜欢吃梨呢


其实,与其灌输道德观念,不如让他学会独立思考与共情,共情是后话,独立思考才更重要。

我小时候对我影响较大的是一本《古代寓言故事》(90年代初期的书了),多出自先秦典籍,也有少量其他朝代的,是妈妈每晚给我讲,上面也有图画,举几个例子:富和尚穷和尚讨论去南海的故事,两小儿辩日,笨人熬汤……里面也不乏对人品性的教育,而更多是让人有意识去观察和理解周遭事物,这一点就很重要了,让小孩子逐渐明白,世上不是只以他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类似孔融让梨等故事,其实更多是成年人心态的故事,孩子们接受了,不一定会理解,比如,他这次让了,他觉得他是对的,下一次,同样的事,对方却不让他,他就会觉得委屈,他来问你,你如何解释?你是告诉他对方不好对方没学好谦让,还是让他不计较?可是次次都不计较,时间久了,孩子会越来越委屈的,而对方不好,凭什么自己次次都要让著一个不好的人?之所以说它其实是个成年人心态的故事,因为成年人的有成熟的规则体系了,大家心里都懂得谦让,这次你谦让了,对方歉疚,下次他一定也谦让,你的付出对方看得见,观众也看得见,可在孩子的世界,大伙都还在启蒙阶段,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这套规则,有些人不领情,有些人无知无觉。所以,个人以为,培养一个客观视角,可能更重要,懂得看到别人的需求,懂得感知别人的情绪,懂得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才能培养出他真正属于自己的品性出来,同时,你还得能回答他那些质疑。


说点题外话,我小时候只有老师讲过孔融让梨,而我妈妈教的却是:「人家对你好,你也要对人家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小朋友欺负我的时候,是「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可以说,在我上小学以前那懵懂的意识里,就是这样一个观念: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要看对谁;我绝不作恶,但我不怕打架。我小学一年级那熊同桌,终于在欺负我好几天以后被我抽哭了。回想了下,小时候遇见的熊孩子还真多,在那样一个环境,如果妈妈只是让我做好人,而不从双方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我大约会认为妈妈站在我的对立面。嗯,千万记得,在处理孩子矛盾这种事的时候,一定不要让你的处理方式跟之前讲过得故事,有逻辑冲突哈(我爸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印象,于是,他讲的道理,我一个都没记下(捂脸))所以你看,筛选一个故事有多难。


以前大风车有一个动画片

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前头是王菲唱的~基本上童年我每天嘴里哼哼的也就是那个歌

这个动画片里面一集一个小故事,对于儿童来说很合适,建议家长先看,然后变成自己话,讲给孩子,时间允许,可以尝试画给孩子


小猪佩奇全集


谢邀

我觉得孔融让梨不是什么好故事吧 难道不算是一种道德绑架吗 反正我是不会给宝宝讲的…

个人感觉而已


曹冲称象。

国际政治关系学。

人间失格。

白夜行。

何以为家。

前目的地。


如果是3-6岁的孩子教育还有很多绘本,不仅能提升阅读能力,还有很多信息知识点的传递,都是非常不错的。


不觉得《孔融让梨》会培养孩子的品行,大概率培养出伪君子吧……毕竟一个从小就压抑自己需求的去满足别人的人,无论长大了有多成功都是可怜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