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家长们可以做好亲子沟通,避免这类惨剧的再次发生


首先 沟通的前提是平等

把孩子作为一个和你平等的人来看 他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生活 你只是给了他生命 并不是他整个人生的绝对意义上的「导师」 「引路人」 「不可反抗的对象」

在这个前提下 去沟通和交流 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经验 而不是以自己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 来评判一个崭新的孩子可能会有的任何问题

在孩子问题上

感觉应该是先问「为什么」

再问「是不是」


换位思考。他会怎么想,为什么会这么想,纠正逻辑有误的偏差,包容不同的价值观。

延时交流。平复心情后谈心教育,晚24小时以上交流教育并无什么影响,却能避免过多的情绪左右行为和语言。

省视自身的逻辑,自身的观点是否夹杂著自以为理所当然的谬误。

以上是个人观点,我并没有系统的教育类知识储备,相关问题不必再邀请我。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探知过程,他们必定会有很多疑问要去询问,有很多事情要去体验,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复杂,以及做这件事情会给他人或者社会带来什么结果。

这其实跟一个成年人要面对一件未知事物,所需要做作出的反应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成年人有了辨别事物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而孩子们还没有,抛开身体发育不说,这就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根本区别所在。

所以,父母和孩子的良好沟通,首先在于态度上的尊重,他们是一个和你一样的人,是平等的对话者。你不希望当咨询别人问题的时候就被拧耳朵吧?孩子也不希望。

第二,聆听。耐心的听完他要表达什么?搞清楚他是怎么想的,他想要什么结果。能做到这一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就完成80%了,剩下的就只是解答和话术引导了。

而这一步,许多父母就很难完成,因为孩子的问题总是很幼稚,因为父母总是很忙很急躁,更因为他们早就洞察了事情的原委,有了明确的判断和结论。父母们就是太聪明啦,孩子跟不上您的节奏哇?

所以,放下你身为父母的架子来,放下你冠冕的道理和英明的判断,孩子首先需要的是朋友、伙伴儿和依靠,如果这个伙伴儿又能给他解答疑惑,那就更好喽。


谢邀

我和我妈现在关系挺好,我觉得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之间的相互包容和认可。

所以在我看来,家长和孩子建立沟通的基础先是要基于平等的意愿之上。首先明确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也不要试图把交谈的过程变成你施加个人想法的过程。

把孩子当成平等独立的个体,尊重是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而尊重的体现就在你们的相处交谈过程中提现。

想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首先要询问孩子是否原因跟你进行谈话,如果他表示不愿意,那你要进行反思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距离,如何缩短这种距离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表示原意跟你谈谈,那你一定要对他的想法观点表示接纳(就算不认同,也要接纳和理解),这就是你首先要做出的包容。第一次的认真交谈往往影响之后的沟通能否顺利进行,也是孩子对你的态度做出判断的时候。

小孩越是强调「独立,自由」,越证明你对他存在一种「束缚」。(比如我小学的日记里就写过 【鱼属于大海,鸟属于天空,我属于世界】 )。

和孩子做朋友,大概是父母孩子最希望的沟通模式,「良师益友」是建立在认可的基础上的,只有孩子认可你,才能主动的接收你的想法。

想要获得孩子的认可,家长要先认可自己的孩子。

我觉得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中,只有相互包容相互认可,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以上个人观点。

我觉得题主光是有想要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想法,就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的家长了。

祝好。


我在这个孩子这么大的时候写的日记里

是这样写的

及时你不同意的我的观点

也请你听我把话说完

请给予我一定的尊重

请不要著急反驳我的立场和出发点我并没有恶意我只是想说出我的看法而已

孩子的世界观还很小 所以什么小事 在孩子眼里都不小

17岁的时候 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但孩子们还需要成长 三观还需要完善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成长就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如果你不同意孩子的观点 请说出利弊如果就是单纯的批评与禁止只会导致孩子们逆流而上(谁还没有个叛逆期呢?)

家长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所要做的

更多应该是聆听他的想法和指导 而不是让他们从批评中成长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他们更希望从父母哪里得到尊重和快乐 仅此而已

谢邀。我个人没有养育孩子的实际经验。看过李玫瑾的书和讲座,结合著自己成长经历,感觉写的很好。推荐题主看看,应该会有收获的。


去年万圣节,英语培训学校举行了活动,大概几十个人吧,大家玩玩游戏之类的,学校准备了一些小零食,也有很多爸妈带著孩子来的,我要说的是一对母子,妈妈看上去四十岁不到,儿子大概十岁上下,看得出来妈妈很疼爱他,但是有个细节让我觉得印象深刻。

那个妈妈在给男孩拿零食的时候,就问男孩"Which one do you prefer?"(你喜欢哪一个)

那个男孩明显没听懂,而且因为大家刚玩完游戏还很兴奋,自己就很随意的撕了一袋小零食吃。但是他妈妈让我很惊讶,就像个复读机似的,把这句话重复了至少五遍,然后看那个男孩没听懂,就用中文说了一遍,然后接著重复"Which one do you prefer?"

那个男孩看上去有点尴尬,放下零食就不知道去哪了,他妈妈跟著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回来就说了一句这孩子也不知道去哪了。

我觉得跟孩子的交流其实很需要注重方法,首先要注意场合,如果在课堂上,当然可以突击测验,考试,问问题,甚至做错了可以有所惩罚,但是一个游戏为主的party里面,不要做那些扫兴的事情,说那些扫兴的话,让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把你当成敌人一样,时刻提高警惕应付你的突然袭击?让你整个人都变成一个生活中痛苦,无趣,尴尬,压力,扫兴的代名词?

其次要确定他的注意力在你身上,而不是像一个蛮横的传单派发员那样把自己想说的话像传单一样噼里啪啦的扔给对方,那样你的话就会像小广告一样被随手扔进垃圾箱。这种没价值的废话说多了,你这个人在对方眼里就只是个废话篓子,也一点价值都没有了。

然后是适可而止,如果只是随意一问,对方没有应答,就不要像个暴躁的军队教官一样一板一眼的要求孩子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你自己尚且做不到对你父母的命令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你当然应该教他对别人说的话要有礼貌的回应,但是不要用这种喋喋不休复读机一样的方式,更不要因为你叫他他没答应就气急败坏冲进他的屋子里去一顿数落。也许他真的是没听见,也许他回答你了只是你没听见他的回应。

心平气和,平等交流。更不要急功近利,你要记住,你说的任何话都不会只说一次就能被记住的,别把自己当皇帝,你的孩子也不是你身边给你记起居注的太监。

还有无论你一次将这句话说多少遍,也只有第一次有效果,剩下的都是废话,不是圣旨。


每次我和我弟被我爹教训 我妈就会说「不要去逼迫小孩子做任何事情」。


从我记事以来,我父母从未拥抱过我,也没有牵过我。

我有很明确地表达出我需要父母的情感关怀,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属于女孩子的矫揉造作,会让我学会依赖以及各种不良嗜好。他们拒绝了我关于合理沟通的所有要求,即便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勉强算得上优秀的社畜。

我极度缺乏情感关怀以及安全感、归属感,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哭只会导致更为疼痛的教育」以及「表露出开心也会被揍一顿因为父母认为那是你在张扬嚣张」,我很少去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的男票和我认识交往已经两年了。他至今会每天给我半个小时以上的拥抱,非常紧甚至近乎窒息的拥抱,这样才会让我勉强好受一些,我也才能在他那里找到自己存在的真实感。

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先从孩子从小开始,至少可以每天给一个属于父母的拥抱做起。

尤其是言语不擅的父母,那就先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肢体语言叭。

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永远都会在那里的拥抱。


谢邀。

emm之前写了一点,贴个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650054/answer/656244840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