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思远人》一词中有「红叶黄花秋意晚」之句,全观整首词「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或可感凄凉之意,但倘若将该句单拿出来看或放入其他情景中(如深秋之时赏菊品蟹作乐)也可能会有其他意趣,在我看来此句并非绝对的悲凉之景,那么作为该词的首句又是否可以说是具有渲染离别之悲凉气氛的作用?


「叶子红了,菊花开了,无不提醒我已到晚秋,我思念的千里之外的人儿还没有消息」这个整体才能体现悲凉。单单一个红叶黄花的晚秋,并没有什么悲凉的,兴致来了还能赏赏红叶菊花呢,是不?


你放词中,肯定有,这个是环境衬托感情的手法。

单个摘出来,其实也有,毕竟诗词的很多词语都不是简单的一个词语,更像是一个精神象征。譬如秋意晚三字,忧愁之意在言外。
没有。词以整体意思为要,单独首句而言,只是单纯放背景,便于后续跟进,只有联系后文才会知道感情主题。即使不从语句来看,单纯其作为首句的位置,也可以知道这一点。当然不一定正确,简单交流一下我的见解,起笔可以景语起笔,可以情语起笔。景语起有两种,所谓面式起句和点式起句,起句一般不会太高,否则后面一旦思力不至,就容易断了气。所以说,起笔就放上感情色彩或者烘托情感气氛应该不会太多。倒是每片的结句会更常见些。词这种长短句跟诗不同,吴梅词学通论中有讲,全词共有几句,应将意思配置妥贴后,然后运笔。因此,从各句的位置大概也能判断出来了。
谢邀。我认为开头这一句很好地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点明了思远人的原因:秋深了,但远人还未有任何归音或来信,所以泪眼研墨,鸿雁传书,盼早归。一般春夏是劳动,出远门的季节,而秋冬该是休憩,归乡的季节了。


谢邀感叹有,悲凉略勉强
有,但是是一种空乏的气氛。不过你读到这句,有感觉,说明这句还是有作用的。
没有,渲染的是苦思。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


毫无疑问肯定是有的。全词就是一种凄凉的感情基调。叶子红了,菊花开了,已经到了秋天。秋天在古诗词中一般都是渲染了一种凄凉肃杀的气氛。再联系到小晏漂泊的一生,不难体会到全词的情感。


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