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诗的押韵习惯,这首诗应当是「樾」「立」二字押韵。这不符合通行的诗韵(一个月韵,一个缉韵),反映的应该是作者的方言。

作者清代人袁枚(1716-1798),浙江钱塘人,祖籍慈溪。由于袁枚早年一直在杭州读书求学,这首诗的用韵大概反映了杭州话。

袁枚同时期的杭州话资料很少,只能参考前后的资料。

比袁枚年代稍早的明末清初杭州话韵书《谐声品字笺》,「樾」属于「颉声」(本人拟音*?y??),「立」属于「鼻声」(本人拟音*li?),不同韵。

而比袁枚年代稍晚的,19世纪中前期钱塘人夏鸾翔《南北方音》和19世纪中后期西方传教士文献都反映映,「樾」yüih 「立」lih(传教士罗马字,本人拟音*?y?? *li??),两字同韵。

大概袁枚的杭州话「樾」「立」已经同韵了所以可以押韵。

如果袁枚说的是慈溪话,也不影响押韵的结论。只是清代慈溪话缺少资料,入声ptk韵尾脱落和主母音合并的时间估计比杭州晚,但具体什么时候不清楚。


我可以推测一下。

袁枚祖籍浙江慈溪,早年一直在杭州学习。现代的杭州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

而现代同属太湖片的毗陵小片中立为lie? 44 入声 樾字查不到,但应与越字同音。 越在毗陵小片中为 ye?44 入声

显然是押韵的。所以我推测在清代,慈溪,钱塘方言中樾和立是可能押韵的。


以作者袁枚所在的杭州地区方言为例(清代离现在比较近,就先取现代的发音了,应该差的不多):

牛 /??212/

樾(对不起我只查到温州话的发音,姑且替代一下)/jy213/

立 /li??12/

可能真的只有前两句押韵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既然说到了押韵,那么与之关联的平仄也要说说,不然,只说押韵是没有意义的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很明显平仄不协。不符合格律诗平仄要求。所以这不是格律诗。那么押韵与否可有可无。

然后,古体诗,是可以不押韵的。故此归类古体诗。

嗯,诗可以不押韵,可以不符合平仄规范。能理解吗。

但是初学者却一定要要求符合平仄押韵。如果不能理解。那就想想考试,学生需要誊写详细的解题步骤,而老师只需要写一个结果。


樾立押韵,樾/jy??/,立/li??/,主母音也有可能是/e/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