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感知和把握对方的情感能力不行,当我以为对对方很熟悉,关系比较近时,对方却认为我们的关系只是处于一般水平;当对方认为我们的关系很近,很熟悉时,我却并没有感知到,所以还是按一般人对待,所以容易伤害他人。

还有其他情况就不一一列出了。


这是个挺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虽然它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容易能碰到。不过想要搞明白为啥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本身就需要一些思考。只有把这些现象搞明白,才能讨论到你说的把控和感知能力的问题上。

简单的说,人和人是不同的。搞清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你就搞清了为啥会出现这些问题。

这个不同有很多个维度和层次。比如你们在人际交往互动模式上有很大差异,你们在家里跟父母互动的习惯本来就不同,因此你们从各自家庭里走出来,带著各自的习惯去看待彼此的行为意义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自说自话。再比如,你们对友情的理解层次不同,你以为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就是朋友了,没准他以为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算朋友,这个理解水平也决定了各自理解不同。

所以,在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一方面要知道自己是如何理解友情的,也要知道别人是如何理解友情的。同理,不要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惯性的解读他人的习惯态度,你要独立建一个空白文档,去跟踪观察这个人是如何行为处事,计较利害得失的,由此去单独的推断这个人的人品尺度。

当你脑子里有了这样客观清晰的判断经验时,你会发现这就跟下棋差不多。马走日,象走田,小兵拱足,炮打连环。各有各道,顺著这个发现的客观现实的规则与道,你就有了格局去推测和计划如何行动。麻烦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棋子,虽然为了方便你可以把一些特性的人归为一类,但大多数时候,可能需要你对多个棋子,同时演算,甚至是及时变化的演算。这要求你记忆力和推导能力比较强才行。

另一方面就是要思考人特性的来源。不同的特性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关键是如何用,如何组合。但在此之前,你所要努力练习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力更强,行为和选择更多的棋子才行。想像一下,国际象棋里的皇后,因为她通杀全场的高自由度,才能够成为全盘最重要的活棋与战略杠杆。你要是像个小兵一样一次只能挪一步,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和牺牲品。搞明白了这个道理,所谓的把控能力的实质就明白了。说白了就是高度自由,谁都能应付的来,可以化敌为友,坐地分赃。别人是1:1对抗,你是全局都是你的棋子,那别人还打个屁。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要用价值判断去说谁是好人,谁是敌人。而是要努力搞清每个人的思想特性,都能应付自如,搞清它的相生相克,腾转挪移之法。对这些东西研究的越透彻,在越是复杂的情境下,你越有概率通过组合找到破解之法。否则对你来说,只要别人跟你想的不一样,就是死局,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跟随看似跟你一样,能接受你的人混在一起一窝蜂。

========================》》》

做个广告,对于人性问题感兴趣,请看这个课程《性格如何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荔枝微课?

weike.fm图标

没办法完全掌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阅历和判断,没有统一标准去分析别人。从性格气质特征上有一些归类,比如外向不稳定的胆汁质,外向稳定的多血质,内向不稳定的抑郁质,内向稳定的黏液质,正常人差不多在这四类里。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应对方式。交际而言,技术手段方法比如迎合讨好,酒桌文化等都是不可持续的,不能建立长久稳定的情感友谊。真正稳定的因素是为人原则,道德操守的个人风格,能否得到认同和接纳。类似真诚,底线,观念契合度等才是关键。当然能力突出,乐于助人都是可以加分的。最后就是一个人只会跟部分人形成小圈子,也只能做到部分人接纳。


假设你的这些能力提高了,

你会有什么不同的行为出现吗?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不要以自己的固定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遇到与自己有不同的人,要善于观察对方的行为方式,情绪,喜好,明白对方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而不要强行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

你无法准确感知和把握与别人的关系远近,有可能是你的社会经验不足,对别人的行为特征认识不够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你过于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带来的;你要根据情况分析。

综合而言,你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根据对方的行为特征,调整自己的应对方案。对方如果是个谨慎,慢热的人,你就要保留出一定的距离才好,过度的接近对方反而会让对方反感;

而如果对方思维开放,喜欢开玩笑,讲冷笑话,段子,那当然你也可以适度开放一些;

当然,在互动时,你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对方也有责任照顾你是怎么想的,照顾你喜欢什么;当两人都能彼此照顾时,就能相对比较好的,准确的,找到互动的那个尺度,不越界,双方都感觉良好。这就是社交中的最佳距离。

你还是保持灵活的社交技巧,明白每一个都有差异,然后多观察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为特征,然后积累处世经验,才能准确拿捏与他人互动的尺度。

希望能帮到你。


实践出真知,我们所有人都想知道几条关于人际关系的永远有效或者有标准答案的规则,不过,相处是即兴创作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是指导或磨合我们的最佳方式,讲个故事说明一下: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聚在一起相互取暖,以免冻僵,但它们立刻被对方的刺弄的不舒服,于是分散开来。后来温暖的需求又让它们聚在一起,再度因此刺而退开,于是它们在两难之间来回,直到找到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容忍彼此。同样的人际关系也是一样的,距离太近我刺到他了,他告诉我我就知道调整了,距离太远,不亲近了也告诉他,他就知道过来一点了。我们就在这慢慢磨合的过程去寻找舒适距离和亲密联结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