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牛奶可乐经济学》感觉简单可接受,看《资本论》、《国富论》的时候就很吃力。


你好。如果是想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的框架,格里高利·曼昆的两册《经济学原理》一定是入门级的不二选择。其次的选择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这些教材比较完整地呈现了经济学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基础理论工具。

《国富论》和《资本论》虽然对经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尽管完全不是同一个学派),但是其内容已经和当今的经济学相距甚远,在目前的经济学课程中只存在于经济思想史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学。

您提到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和《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一样,是比较流行的经济学通俗读物,这些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也不会误人子弟,但是通过读这些书并不能入门。因为它们只是展示了一些个别的经济学理论如何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无法展现经济学的全貌。


本科一年级刚上来的的时候觉得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废话太多,高鸿业主编的国内教材简明扼要,但是事后想来高编教材其实并不完全适合大部分初学者,有的地方讲得也不尽如人意。反倒是曼昆虽然看起来啰里八嗦,但是很适合初学者阅读并建立适当的经济学直觉。

就推荐两本美国的教材吧:一个是大家都在说的曼昆《经济学原理》二册,还有一本是阿切莫鲁、莱布森和李斯特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册,相对曼昆更偏重实证研究案例。

最后,《国富论》我个人都看过一部分,《资本论》粗略通读过。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行文有些艰涩,读起来很不顺畅,不适合初学者阅读。我个人认为,这两本书适合在你学习完中级微观、宏观后再阅读。


学经济读国富论有点类似于学物理读牛顿的那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虽然社科读原著还是有一定帮助,但是那一般是在已经形成了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后锦上添花的帮助,不适合小白。

牛奶可乐经济学说实话对于了解经济学体系几乎没有作用,所有的故事基本都可以用理性人追求收益最大化这一个原则来解释。

其他答案推荐的入门教科书不错,但我在最开始读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感觉它说的很奇怪,很多地方好像没什么道理,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不太了解,不太明白经济学的本质目标和含义。这种东西一方面可以通过长期的学习慢慢领悟,另一方面读一些经济学史的书籍也会有帮助一些,通过描述一些卓越的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与图景,能对经济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一本《经济学统治世界》是全球销量第二的经济学教材,读起来也很吸引人能读进去,特别是开篇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经济学会比政治学,法律学,哲学等学科出现晚很多」,这个问题的讨论会让你很快的理解经济学的含义,我相信对小白有很大帮助。


曼昆《经济学原理》不厚,翻译也很好,写得也很好,介绍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入门不二之选,之后你可以读读经济思想史,反正也是国外的,一搜出现最多的就是,就是太厚了,一般人读不完


《政治经济学概论》徐禾,可以帮你理解《资本论》(「鸠摩搜书」可以搜到)。

ps:经济学分很多流派的,学习的时候可要注意,各流派之间冲突是常有的事(例如价值论)。


看那些破书干什么啊……直接上高鸿业和入门版曼昆


  不信,你就试试看……

  冬吴相对论2:人人都听得懂的经济学

  《冬 吴相对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推出的一档财经脱口秀节目。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梁冬与《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坐著为您打通经济生活的 任督二脉。原创性和高品质是《冬吴相对论》孜孜以求出目标。它将高端的思想性与轻松的娱乐性完美融合,自2008年10月首播以来,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 《冬吴相对论》系列图书是在原广播节目的基础上,对声音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再创作。它保留了原广播节目的对话体形式,以体现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相互激发、交锋 对峙、坐而论道的「相对论」。每章穿插背景知识和名词解释,并配有精美插图。此外,该系列图书还附赠一张MP3格式的光碟,希望借此营造全方位的阅读体 验,以飨读者。该系列的第一辑推出以后,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我们以广播节目的第31期至第60期的内容为蓝本,推出《冬吴相对 论2》。

  牛奶可乐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

  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

  为什么全新的***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

  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

  请翻开《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吧。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即将在你眼前展开。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去星巴克,你会点大杯咖啡还是小杯咖啡?去电影院,你会买大桶爆米花还是买小桶爆米花?买瓶装茶饮料,你会去离家远的超市还是去离家近的便利店?

  这些问题在你看来或许太过鸡毛蒜皮,但作者通过「斤斤计较」的日常生活案例分析,告诉我们:除了会赚钱,聪明消费方为应对通货膨胀的第一绝招。

  读 完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买大杯星巴克咖啡比较划算,让买卖双方双赢的定价策略是什么?为什么便宜不一定省钱,手机资费计划中暗藏著哪些玄机?为什么百 元店的东西那么便宜,它低价经营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电视机和数码相机的价格一降再降,规模成本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会在哪些行业发挥作用?为什么同一商品 售价不同,而竞争对手的主打产品相似度却很高?为什么资产差距比收入差距问题更严重,找工作你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等等。

  一切皆有价

  《一切皆有价》的写作基于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所有的选择性行为,无论是婚姻、开车、买书,还是喝咖啡、投资、上网下载音乐,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即世间一切事物皆有价格。不同的是,有的明码标价,有的暗藏其中,或可以用货币计算,或需要用时间衡量。

  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我们经常忽略价格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当价格把我们带入歧途的时候,它的力量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

  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

  《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如果你加以思考,反复地思考,你就会知道答案。

  在《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贵?》一书里,你将发现令人吃惊且复杂的真正原因。

  麦肯齐教授妙笔生花,让你乐在其中,获益良多。

  任何人,不管你是否有经济学学位,只要有一把椅子,一颗好问的心,你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妙处。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然后就可以去国外论坛找最新的学术性文摘、论文。

别看国内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