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的華嚴是總說三時三轉的空有不二&>一真法界。

就象中國人說的三個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此山即非彼山,此水也即非彼水。如來藏識就是無垢識。


唯識的識也是建立在一真法界之上,所以識無自性,也符合緣起性空,也是空性的。


佛陀應機說法,是應眾生心機而說法。見眾生是善根初生,尚未明理,就講因果法。見眾生有點基礎的,就說苦集滅道四聖諦,講十二因緣,講緣起法。見眾生根基很好的,講般若,啟發離相智慧,除我法二執。見不能圓融諸法的修行人,講唯識法,令知一切法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見已經見性的修行人,講涅槃法,令入不生不滅,實相涅槃樂。

佛菩薩如是說法:隨緣說法,隨機度化。契理契機,救度眾生。


所謂的應機說法就是應所化機,佛在時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見解,這點根本不用作什麼考證,看下知乎就知道了,因為這很正常,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觀點;文字水平高點描述繁瑣些,文字水平低些描述糙些。然後因為有佛在,這些同觀點的人聚集在一起找時間去問佛,然後又一批去問佛,也就是一天佛可能對聲聞人講聲聞法;接著來一批唯識人,佛根據他們問的講唯識法:又來一批中觀人,佛根據他們問的講中觀。所以,佛一天之內可能講聲聞法 唯識法 中觀法。並非佛在世講完阿含完整後 再講般若完整後,再講解深密。

又以地點分三轉:在鹿野苑宣說的經 在靈鷲山宣說的經 在廣嚴城宣說的經。

以佛年齡分:35至50 50至65 65至80三個階段劃分。


謝邀。按天台宗智者大師根據《妙法蓮華經》、《大般涅槃經》判的五時八教來說。

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華嚴時:這個時段是佛陀剛剛覺悟之後,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的。因為這個時候小乘的人沒有辦法接受大乘的教法。

阿含時:這個時段是佛陀對小乘根性的眾生講《阿含經》。這時佛陀只教弟子:怎麼自己修行而達到解脫、怎麼去持戒、怎麼去修禪定。

方等時:這個時段,佛陀看到這些小乘眾生的根性普遍都得到了增長,好多弟子已經證悟阿羅漢果,然後只度與自己有緣的眾生。而且有一些小乘根性的眾生執著於偏真的義理,停留在小乘的涅槃果位,心量越來越小,悲心越來越少。所以佛陀在這個時間段就彈偏斥小,開始講方等,就給這些弟子說不是只有基礎的法,還有其他的法,廣泛宣說了藏通別圓四教的義理,然後這些弟子就開始「回小向大」。

般若時:這個時段,弟子們都接受了很多的教法,很多弟子到外面度更多的眾生,但是又沒有智慧,很多時候就適得其反,修行度眾生都要智慧,所以就開始講般若智慧。

法華涅槃時:這個時段,佛陀能度的都度了,快要入滅了,只有真實說法,佛法才能夠圓滿。所以稱性極談,暢宣本懷,說了八年的《妙法蓮華經》,指出一切眾生都是佛。因此佛陀在這次法華會上,不管是小乘和大乘,全部都授記。最後就在拘屍羅城,娑羅雙樹之間,於一天一夜就說了《大般涅槃經》,然後圓寂。

整個五時都是應機說法。華嚴時是給三賢十聖講的;從阿含時到般若時就是根據眾生的根機,從小乘到大乘;最後的法華涅槃時是會三乘於一佛乘。


判教的事情

祖師大德的做的很多了

可以參考天台宗的「五時判教」

以及各種判教標準和方法

祝好


華嚴經是偽造的,即使你知此山非彼山,但亦不會有人知彼山是何山。法華經說(知法常)(無性),眾生偏向有性顛倒。法華經說諸法實相,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種種只能在神通現相上說,並不能知諸佛真實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相知。


差不多吧,主要看人的接受程度,就像教人游泳,有的需要從零一步步來,有的需要點一下就會了,看你熟不熟水性(所謂根器),但是最終都是學會游泳(親身實證所謂的道,真如,本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