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主要还是一个药物运输方式上的改变。问这个问题主要也是想针对其机理、实现的难易程度、潜在的风险(剂量控制、副作用等),欢迎讨论~~

原新闻:

New patch aims to turn energy-storing fats into energy-burning fats?

www.sciencedaily.com

一种可以减小肚腩的新方法已经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效果。这项研究使用了一种新的运送药物的方法:通过微型的针包,将药物送入人体内,而这些药物能将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转为消耗能量的棕色脂肪。这种新颖的方法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并成功在四周内让高热量食物喂养的小鼠的重量和脂肪减少了超过百分之三十。

这种新款的皮肤贴上有上百根比人类毛发还要细的微型针,内含两种药物(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当把这个皮肤贴压上皮肤大概两分钟后,这些微型针就会嵌入皮肤并从贴纸上分离,贴纸随后可以被揭下。在针头分解之后,药物分子会逐渐扩散到皮肤表层下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处,并将其转为能够消耗能量的棕色脂肪。棕色脂肪常见于婴儿体内,能够燃烧热量来维持温度。随著人年龄的增长,棕色脂肪的数量逐渐减少并最终被白色脂肪所代替。(引自:哪里变胖贴哪里,这项减肥技术令人期待)


谢邀。

This is the stupidest thing I have ever heard.

坚定完毕.


1.组成完整方案设想的各个技术模块都很常规,没啥创新点,应该发不了高分文章;2.根本目的错了,治标不治本。好比设计靶向化药抗癌,也就能延长两三个月的生存时间,最起码得加个沉默外排膜蛋白的小分子RNA表示诚意。同理,这个设计从原理上说,哪怕能缓控释,也起不到根本性,决定性作用;3.肥胖的机制研究还有很多待发掘的东西,没有癌症或者心血管清楚,所以完全不讲机制只讲短期 in vivo效应的材料文章也是很吃亏的;4.从这个例子来看,国外媒体受词语弱化波及,对医药生科的报道有向国内媒体靠近的趋势

肥胖是一种脂代谢疾病,解决不了代谢的问题,什么方法都是徒劳。减肥要对因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


谢邀。

且先不谈真正实施了药物递送后效果有多显著的问题,作者用的是microneedle,微针的长度一般是几百微米(北卡的Zhen Gu组用的微针一般长度小于600um)这个长度什么概念,皮肤表层一般0.2mm (200um), 真皮层0.2cm (2000um),而脂肪组织在皮下组织。虽然你可以说药物释放在真皮层的毛细血管里,然后通过循环把药物递送至皮下脂肪层,那绝对不是帖哪儿瘦哪儿的问题,而是随便帖几片全身瘦啊。你如果说用的微针长度2mm,那哪是微针啊,直接针灸得了。

另外,Zhen Gu组做的微针都是降血糖的贴片,这个需要insulin的量非常之微小便可起效,并且通过渗透到毛细血管来进去血液循环从而降血糖,这个至少理论上比较可行。

再者,我本来想找到原文扫一眼,结果发现在线还找不到,我看到作者发在small method上,这个杂志是17年新出的,small的子刊,目前靠综述提高影响因子,small也就七八分,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可能只能投到这样的杂志上。


小鼠实验结果令人兴奋。给药方式有创新。

至于在治疗肥胖等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还需要临床研究来证明。

猜测:这个微型给药方式可能跟24小时血糖贴一样只能到达组织液。不同于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给药,只能局部起效。


北卡州立大学的顾臻提出来的「胰岛素贴片」,也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获得580万美金的投资。

资本市场可能不会轻易放过这些智能给药。


此前也看了有几个和褐色脂肪组织有关的研究。最多关注的是该组织和二型糖尿病的关联,在二型糖尿病中褐色脂肪组织会转变为白色脂肪组织,而且这种转变会促进周边的褐色脂肪组织的白化。从而降低糖代谢,使血糖浓度不断增加。但又有研究发现如果重新植入褐色脂肪组织,也可以使附近白色脂肪重新变回来。其实我觉得值得关注的是酯连素,部分褐色脂肪组织可以释放酯连素,而酯连素是目前治疗胰高血糖症和二型糖尿病一条很好的出路。

这个方向很像北卡的顾臻教授课题组和哥伦比亚大学一起在做的方向

可以看下他们发在ACSnano上的文章

额因为自己没有在做这个方向,但2017年药物制剂大会上,顾臻教授是有讲的,当时在场听的时候觉得很棒。

这个问题很早有人问过了,贴一个以前我的回答给你吧

利用「药物贴片」促进脂肪褐变从而减脂真的可行吗? - 搁浅-海豚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54537/answer/232734879
谢邀,事实上,我对于生理学问题并不擅长,但是小鼠实验我做过很多。只能说我认为这是一种一过型的反应,并不认为可以长久。至于说彻底转变,那更是无稽之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补充一点的是,在对于小鼠的腹腔被动免疫中,即使是应用异源的兔血清,也能够快速的引发抗体。我不怀疑该成就的实验结果,我只是对它的推论持有保留意见。

?????

甲状腺素???贝塔受体激动剂????你直接吃不就得了,你跺你也麻
谢邀,之前我记得回答过这个问题,当时还有一个小姑娘在跟我纠结我的答案中间的问题,结果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实在是汗颜,希望这次不要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再说明一下相关问题,首先,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概念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有问题自行百度或者维基,从转化原理上来说是可行的,因为褐色脂肪确实更容易被分解产热,所以乍一看确实可以有效减脂。但是在这里绝对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减脂的时候必须需要脂肪酶,就是lipopeotein lipase,简称LPL,这种酶在体内一般情况下是处于抑制状态,因为人类进化的结果最终就是更多的储存热量,所以就算将脂肪顺利转化,没有能够将LPL去抑制,那一样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脂肪代谢的问题的,因此我认为,在临床实验没有做实的情况下,任何敢现在就下结论的回答都是耍流氓,至少从我的生化知识来分析,绝对达不到贴哪就能减哪的效果。

另外,对于我答案有意见的同学,想请各位先搞清楚各种概念和理论再来辩,之前的那篇ACsnano文章是权威杂志,但根本不是生化领域内的权威,只是材料,化学领域内很好的期刊,能够发到这么好的杂志上也是因为这种纳米给药技术,根本不是这个转化的生化意义有多高。 最后给各位支个招,想转化褐色脂肪非常简单,也不需要这种膏药,直接冬天少穿一件衣服冷一下就能够带动全身的白色脂肪向褐色脂肪转变,但是是非常微弱的。 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来辩,胡白扯的请自行绕道。

实验室的老师有做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的。方法听起来很有意思,局部给药,起效快速。但是在人身上还没有临床试验,安全有效性有待考证。另,该方法治标不治本,肥胖后潜在的代谢综合征,像胰岛素抵抗,血脂升高,血压升高等并不能解决,所以如果药物开发成功,对于减肥者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是雪中送炭。

不过看起来很有意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