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翻点历史:

1984年,天津选派了一批年轻人来到现在的泰达开始创业,没给多少钱,税收自用,叫不予不取。

1994年,开发区(泰达)发展不错,天津市人大提出「滨海新区」概念。

2005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戴市长定位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

2010年,塘汉大三区合并,成立滨海新区第一届政府。

创业艰辛,滨海2千平方公里一钱不值的盐碱地,发展到现在GDP占天津一半多,人口从2000年的105万到现在300万,从全国看成绩相当不错。

环渤海中心城市,全国唯一五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发展空间相当广阔。

滨海的地理位置是先天基础,港口、工业之类的硬体设施是基本面,政策是决定性因素。其他潜在的优势还有2个:一是土地资源丰富,不占耕地有足够发展空间;二是移民城市,包容性比较强。

可以看出,一个地区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滨海已全部具备,只需要理顺管理体制、踏实稳健发展,很快将迎来真正腾飞的时刻。

以目前的建设规模看,十年内核心区基本饱和,势必向汉沽和大港两翼扩展。想要飞,没有翅膀怎么行?

不用担心于家堡眼下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人口增长上来都能够解决;今年五大功能区改制,力度很大,后续效果值得期待。

顺便澄清一下,812以后好多人觉得滨海不行了,其实个人感受恰恰相反:爆炸以前是GDP增长快,但民生改善不大,钱都用在大项目上了;反而是大爆炸之后当地开始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等,一堆堆的硬体设施已陆续投入使用,最近几年会逐渐补课。


没有木谭高瞎几代尤其是目害话持续二十多年的产业东移,差不多集中整个天津市资源建设塘沽开发区,也就没有现在的滨海三区,成立滨海新区之后天津又是整体举债进行建设。可以说是天津把所有心血都放在滨海三区上面了,当亲儿子养活。没有这持续的投入,现在塘沽也就是跟黄骅一个水平,反而汉沽和大港要比现在发展要好。再看看其他的区,发展比较好的武清和西青,一个武清因为曾经顺天府的又是精神北平人,跟北平有千丝万缕联系,跟著北平混饭。而西青是真的要什么没有什么,区位没有,政策没有,市里直接投资更没有,整就一臭种菜的地方。就靠大胆务实实干敢干闯出一条路,可以说是天津最有创新和务实精神的地方了。


温家宝在位的时候对天津真的是不错,又投钱又投项目,滨海新区就是一个例子。可看看滨海新区的现状,烂尾楼,就算盖起来的写字楼有多少入住率,就像鬼城一般,还有只修了一半的跨河大桥已经在那里放了很多年了,真是丢人丢到外婆家了!希望中国在去房地产去产能道路的尽头,滨海新区的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能够早点也消亡掉!


滨海新区,由原来的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合并成滨海新区。总体来说还算说的过去,经济啊,基础设施什么的,而且还在发展中。但是个人觉得有点发展不均衡,核心区在塘沽,还有几大块,生态城,高新区等。发展都不错。但是其他地方就不是很乐观了,大港我不是很清楚。汉沽欸(咱是土生土长的汉沽人),自从合并成新区以后,大部分行政机关都合并到了塘沽。一提到滨海新区,最先说到的就是塘沽,泰达,高新区,没几个人会想到汉沽什么的。前一阵子,生态城新建成了友好图书馆,再加上在塘沽的滨海新区图书馆,汉沽还是那个破图书馆 说归说,不来你这发展也是有原因的吧,貌似这也没啥好发展的,就那么点地方…寨上大桥下面那栋烂尾楼在那站了几年了吧…其实这些年也发展了不少,但比起核心区还是差点的。不管咋说,希望越来越好吧。


来天津时间尚短,做的评价可能很不到位,个人感觉:国企、政府部门为主,私企缺乏活力,缺乏那种拼搏向上的氛围。高考教育是资源,其他的缺乏亮点。


现在落户好像还有补贴,社会一直在发展嘛,就算是各别区不太好但是距离北京也近,市中心也可以随时去。

就是不知道以后上学会不会有影响


谢邀,我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工作了快一年半。

房价这两个月阴跌,工作机会还不少。消费水平的话,开发区三大街以北以南两公里处比较高,塘沽亲民,大港,汉沽不贵。

听塘沽一个土著大爷说,北塘派出所附近(馨宇家园小区附近)有家海鲜馆挺好吃的,千万不要去北塘海鲜一条街

学渣一个,文笔不好,望各位看官见谅

利益相关:去年五月份根据政策,户口从三线城市签到滨海新区。


如果那个叫做BEIJING的城市不是首都或者在400km开外,那么

有滨海新区的天津 = 中国前三的城市(高于广州,有可能低于深圳)

没有新区的天津 = 经济体量不大的普通北方城市

不在天津的滨海新区 = 产业和经济规模比目前更大,财政更充裕,民生条件更好

但是那个叫做BEIJING的城市就在那,不近不远,2小时车程半小时高铁,然后

有滨海新区的天津 = 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天津

没有新区的天津 = 廊坊+海河+五大道

不在天津的滨海新区 = 产业和经济规模和目前的新区差不多,但财政更充裕,民生条件更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