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15年的JBC奖得主Ronald Fryer,Phd在Penn State。

相比之下top10校的教授(AP也算)大多是MIT,Harvard等的Phd.


大概最有名的就是John List...


Larry Samuelson。 UIUC毕业,毕业placement也很一般,仅仅去了Miami。随后每跳槽一次,学校升一档,现在在Yale。

John List啊!虽然楼上已经有人提了,我还是想仔细地为大家安利一下他

John List本科毕业于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 Point(威斯康星大学某个分校),PhD毕业于University of Wyoming(简称UW,但是提到UW你想到的一定不是这个学校)。除了毕业的学校比较一般以外,他毕业之后任教的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UCF)也没有很有名。

他在和Uri Gneezy合作的那本书The Why Axis里写过自己在UCF任教的经历(第三人称视角):有一天,UCF商学院的院长让学校的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最后在所有提出的领域里选一个领域进行大量的投资,帮助UCF的学术性建设。John觉得环境经济学(加上实验经济学的辅助)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所以他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去游说相关人员,最后环境经济学成功赢得了这场「比赛」。院长表示他将成立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Analysis,并让John负责CEPA。然后院长说:「学校会给你5000刀启动资金,剩下的钱你就自己去攒吧。」(正在吃pizza的John差点噎死)

之后John就去苦逼地攒钱了,没有攒钱经验的John去请教一个动物保护基金的负责人:

John:我现在有5000刀的启动资金,但是我并不知道一共要多少钱才够。

负责人:启动资金和所需资金的比例是三分之一,不能多也不能少。

John:为什么是三分之一?

那人(不悦):我老板告诉我的,我老板很厉害的。

John(抓狂):那你老板又是怎么知道的啊!

John发现动物保护基金的负责人很有实践经验,但是根本没有理论知识可以解释他们说的那些东西。所以他们为什么可以攒到钱呢?有人愿意莫名其妙给钱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然后John就决定通过进行经济学实验的方式,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人们做慈善背后的动机」。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所以普通人和大神的差距并不(只)在于学校,而在于对于问题的态度和看法:遇到困难你是选择抱怨呢,还是尝试用别人没有试过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John List是University of Chicago的distinguished professor,已经发了一沓用经济学解释慈善的paper了:

最后来看Steven Levitt是怎么评价John List的吧:

Unlike me and the other big-name economists, he was pioneering something that in retrospect was completely sensible and obvious: running randomized economics experiments in the real world. But for some reason, almost no one else was doing it. Somehow,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s of the profession and what the economists before us had done, it just never occurred to us that we could run randomized experiments on real people in real economic settings without these people even knowing they were part of an experiment...

To me, the sign of true genius is the ability to see things that are completely obvious but to which everyone else is blind.

Reference:

Gneezy, Uri, and John A. List. Why axis: hidden motives and the undiscovered economics of everyday life.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6.

Charitable Giving


正常人第一反应是list吧

不过我觉得还有更少见的———没有phd出身的著名经济学家


Kerry Back,很一般的Econ项目毕业的,但是如今很受尊敬。学Finance的应该多多少少都用过他写的教材,最近出了第二版。
既然已经有人提到hurwitz,那就再补充一位稍冷门的: Pissarides的导师森岛通夫也没有博士学位,好像连硕士学位都没有
LZ,penn state的econ program很强的好伐…尤其做macro,international economic,economic theory这块…说「差劲」实在无法苟同。

不知道为啥出现在time line上了…贴个US news的图就闪,恩…


这个话题总是很有意思。正如楼上一位答主所说,最有名的例子可能就是John List, U Wyoming phd毕业,第一个placement是U of Central Florida,之后一步步到了Chicago。Theory泰斗Ariel Rubenstein本科到phd都在家乡以色列的Hebrew University。诺贝尔奖得主Ed Prescott毕业于CMU;Nathan Nunn,现在econ history领域的领头人之一,毕业于多大。后两者都属于不错的phd program,只是不常成为焦点。至于年轻学者,每年都还是会有几个top placement来自不那么著名的项目,毕竟phd申请还是有一点noisy的。


法国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是巴黎ehess毕业,博士一毕业就去MIT当助理教授。他对不平等的研究引起了世界性轰动,他的书畅销世界,还受到奥巴马在白宫的专门接见。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影响。
richard blundell LSE硕士毕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