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15年的JBC獎得主Ronald Fryer,Phd在Penn State。

相比之下top10校的教授(AP也算)大多是MIT,Harvard等的Phd.


大概最有名的就是John List...


Larry Samuelson。 UIUC畢業,畢業placement也很一般,僅僅去了Miami。隨後每跳槽一次,學校升一檔,現在在Yale。

John List啊!雖然樓上已經有人提了,我還是想仔細地為大家安利一下他

John List本科畢業於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even Point(威斯康星大學某個分校),PhD畢業於University of Wyoming(簡稱UW,但是提到UW你想到的一定不是這個學校)。除了畢業的學校比較一般以外,他畢業之後任教的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UCF)也沒有很有名。

他在和Uri Gneezy合作的那本書The Why Axis裏寫過自己在UCF任教的經歷(第三人稱視角):有一天,UCF商學院的院長讓學校的每個部門的負責人提出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最後在所有提出的領域裡選一個領域進行大量的投資,幫助UCF的學術性建設。John覺得環境經濟學(加上實驗經濟學的輔助)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所以他就花了大把的時間去遊說相關人員,最後環境經濟學成功贏得了這場「比賽」。院長表示他將成立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Analysis,並讓John負責CEPA。然後院長說:「學校會給你5000刀啟動資金,剩下的錢你就自己去攢吧。」(正在喫pizza的John差點噎死)

之後John就去苦逼地攢錢了,沒有攢錢經驗的John去請教一個動物保護基金的負責人:

John:我現在有5000刀的啟動資金,但是我並不知道一共要多少錢才夠。

負責人:啟動資金和所需資金的比例是三分之一,不能多也不能少。

John:為什麼是三分之一?

那人(不悅):我老闆告訴我的,我老闆很厲害的。

John(抓狂):那你老闆又是怎麼知道的啊!

John發現動物保護基金的負責人很有實踐經驗,但是根本沒有理論知識可以解釋他們說的那些東西。所以他們為什麼可以攢到錢呢?有人願意莫名其妙給錢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然後John就決定通過進行經濟學實驗的方式,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人們做慈善背後的動機」。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就覺得,所以普通人和大神的差距並不(只)在於學校,而在於對於問題的態度和看法:遇到困難你是選擇抱怨呢,還是嘗試用別人沒有試過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John List是University of Chicago的distinguished professor,已經發了一沓用經濟學解釋慈善的paper了:

最後來看Steven Levitt是怎麼評價John List的吧:

Unlike me and the other big-name economists, he was pioneering something that in retrospect was completely sensible and obvious: running randomized economics experiments in the real world. But for some reason, almost no one else was doing it. Somehow,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s of the profession and what the economists before us had done, it just never occurred to us that we could run randomized experiments on real people in real economic settings without these people even knowing they were part of an experiment...

To me, the sign of true genius is the ability to see things that are completely obvious but to which everyone else is blind.

Reference:

Gneezy, Uri, and John A. List. Why axis: hidden motives and the undiscovered economics of everyday life.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6.

Charitable Giving


正常人第一反應是list吧

不過我覺得還有更少見的———沒有phd出身的著名經濟學家


Kerry Back,很一般的Econ項目畢業的,但是如今很受尊敬。學Finance的應該多多少少都用過他寫的教材,最近出了第二版。
既然已經有人提到hurwitz,那就再補充一位稍冷門的: Pissarides的導師森島通夫也沒有博士學位,好像連碩士學位都沒有
LZ,penn state的econ program很強的好伐…尤其做macro,international economic,economic theory這塊…說「差勁」實在無法苟同。

不知道為啥出現在time line上了…貼個US news的圖就閃,恩…


這個話題總是很有意思。正如樓上一位答主所說,最有名的例子可能就是John List, U Wyoming phd畢業,第一個placement是U of Central Florida,之後一步步到了Chicago。Theory泰斗Ariel Rubenstein本科到phd都在家鄉以色列的Hebrew University。諾貝爾獎得主Ed Prescott畢業於CMU;Nathan Nunn,現在econ history領域的領頭人之一,畢業於多大。後兩者都屬於不錯的phd program,只是不常成為焦點。至於年輕學者,每年都還是會有幾個top placement來自不那麼著名的項目,畢竟phd申請還是有一點noisy的。


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是巴黎ehess畢業,博士一畢業就去MIT當助理教授。他對不平等的研究引起了世界性轟動,他的書暢銷世界,還受到奧巴馬在白宮的專門接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影響。
richard blundell LSE碩士畢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