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十万个是什么」中。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 开设院校及专业排名是怎样的?
  • 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如何?

活动时间:2019/05/20-06/20


活动规则:大于 200 字的客观事实定义,且注明可信来源,创作时间在前的优先采纳。


活动内容:欢迎参与活动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优质内容将有机会被收录在话题中,同时还有机会获得一份精美的知乎周边礼物。更多相关问题请进入活动文章了解。


本问题将作为「知识库」栏目的一部分,你的创作将有机会被收录在相关话题的百科简介中,为知友们解答各种十万个是什么。


谢邀。

对一个专业的了解,我认为首先要找准的是这个专业在当前时代的定位。我个人的定位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大部分属于传统工学的范畴,小部分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抓住这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这样你才能明辨出专业的主干,了解出什么是研究的内容,什么是拿来用的工具

既然叫能源与动力工程,那么基本研究内容就围绕能源、动力两个方向展开。研究的方向要么是能源,要么是动力,亦或者两者结合。其中对能源的研究常常会交叉多个学科;而对于动力来说,我认为主要是一个以机械为主的范畴。

我主要以西安交通大学的培养方案来回答一下上述问题。

公共课程:

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化学、数理方程、大学物理等基本课程,必须掌握,无论以后走什么方向,只要是和这个专业沾边,基本总会有用,现在不学好,以后也得补课,跑不了

要注意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传统工科,其实对编程并没有多么高的要求,虽然一些方向和科学计算相关,但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深入理解原理,建立模型,并设计出好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研究一些底层的东西。换句话说,编程在这门学科里更多的扮演的是一个工具的作用,这点切不可本末倒置。

专业核心课: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我认为这些基本是必须要学习的,主要还是热学、力学、电学、机械学(对研究能源的学生来说,机械学可能没那么重要)这几大方向。这些总体上支撑了之后深入研究的框架,要注意的是,学习课程中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对待,在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实际场景的感性认知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做过实验,就基本学不懂这些课程。

模块的界定:

在我看来,要谈能源与动力工程,了解了主要内容之后,下一步就是界定方向,我认为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动力工程,在学科上是比较全的,分类也是比较科学的,以下就按西安交通大学的分类方法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将能源动力工程分为四个模块(A、B、C、D),不过我认为新能源(E)也是非常值得在这里提一下的,在学院实际的操作中,一般也将新能源模块和能源动力工程模块合在一起管理,所以我就将模块合成五个来分别说明(A、B、C、D、E):

A模块:我们一般称之为热模块,可能这个模块和大家印象中的「烧锅炉的」最为相近。热模块研究方向主要又分为三个小块:锅炉、蒸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热力电厂。其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其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这基本就是电厂的核心过程。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电厂和电气工程中的电网有很大的区别,电厂研究的是怎么把燃料转化成电能,至于之后的输送,调度,和热模块中的电厂,是不怎么相关的。

B模块:我们一般称之为冷模块。这个模块也分为三个小块:制冷低温、压缩机、流体机械。就业应该是几个模块中相对来说最好的。我对这个方向了解不多,不多说,可以参考其它大神的回答。

C模块:我们叫热流国际模块,抛开国际二字,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工程热物理。这个方向研究的偏理论学,偏物理学。我们学校将其概括成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NHT(数值传热学)、EHT(传热强化)三个部分。这里面的工作中,个人觉得数值模拟还是很重要的,对数学模型非常敏感的同学,这个模块不失为一个好方向。

D模块:我们之前叫汽车模块,一开始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主要研究的是内燃机,所以叫了汽车模块。但是现在内燃机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遇冷,论文十分难发,所以这个模块下的团队现在主要在研究燃烧学,虽然我并不从事相关工作,但是感觉到周围同学的工作和数字图像处理关系挺紧密的,如果对此有兴趣,可以一试。

E模块:我们叫新能源模块,在我看来,前面的模块主要偏向的还是动力,或者在动力的基础上研究一下能源,但这个模块不同,主要就是研究能源的。前面的模块一般更加注重工程,这个方向明显更重视发文章。不过这个方向,并没有研究新能源汽车(想搞新能源汽车的可以放弃了),这个方向主要研究的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我记得有生物质能、光催化制氢、电解水制氢等等,学习内容主要是生化环材(真的,一个都不缺),系里面的老师也很多有化学、材料背景,是一个偏重实验的学科,要经常下实验室,操作试管等等,如果你对化学感兴趣,或者对实验感兴趣,可以一试。

以上,就是我对我们学校相关学科的了解,当然可能一些学校还开设了水动、飞动等等方向,可以参考相关大神的回答,我就不多说了。

开设院校、专业排名:

目前来看,有一定历史的,偏工科的院校都会开设这个专业。

谈论一个学校的专业实力其实是挺难的,因为大多数同等次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方向,这些优势方向业界一定都是很清楚的,接下来我的分析也只是在总体实力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

坦率来讲,抛开其它因素,只谈论总体学科实力的话,我认为清华、西安交大在能源动力工程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优势在于:学科方向又全又好。这也是强大的的校友优势的直接来源。当然这个强指的是总体,具体到部分,其他高校肯定也有更为突出的方向。我知道的有上海交大的制冷、北航的飞动等等,这些具体行业的人都会分辨的很清楚。具体到哪个学校哪个方向强,请参阅各个学校的官方网站。

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我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快速赚钱的专业,工作环境也相对恶劣,薪资待遇什么的比不上泛电类专业。如果想学这个专业的话,也一定要想清楚,弄明白。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也对我们说了,这个专业专业性很强,不会适合所有人。正如我开头所说的,这个专业的定位就是大部分是以工程为主的传统工科,小部分是以攻克能源问题为目标的科研前沿。想清楚这个再投身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比较羡慕光鲜亮丽的开挂人生(即使可能会面临很大的竞争风险)、喜欢青春一晌的生活方式,那么说实话,我认为这个专业不适合你,我建议你赶紧止损,掉头。

就业去向基本是去厂里做技术人员、去研发部门做研发人员、去高校做老师。难度依次递增,对应的学历也基本是本科、硕士、博士。薪资的话,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生而言,和你的学校实力、专业实力、所处地域都密切相关,不好统一界定,基本来说是比不过经管、商科、IT、电类的。但是对大多数方向也算是掌握了一技之长,也不会说找不到对口工作,总体而言是一个好找工作但是难找好工作的情况,这和我在文章开头所给出的定位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读者可自行体会。对于博士生来说,我认为前途还是比较光明的,但是要想清楚的是,你是真心喜欢研究这个方向,才要去读博士,不要有看工作不好找才读博士这样的想法,如果是后者,你更需要的是直接转行工作,而不是读博。

发展前景而言,我认为大多数方向还是工程导向的,是要用工程解决相关问题,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发现研究方法,这是个很实际的学科,经验知识和感性认知很重要。

对于新能源来讲,当然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研究方向,这是一个科研导向而不是工程导向的学科。但是肯定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要克服能源问题,需要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共同进步,前景很伟大,道路很曲折。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到激情澎湃,完全可以选择。但是要注意的是,工作真的不好找,和上述工程导向的方向不同,这个方向目前来看没什么业强大的业界需求。

总结

这几年,能动被唱衰的言论很多,我认为原因在于大多数高中生在选择的时候,还是没有找清这个专业的定位,将很多不切实际的,不属于这个专业的美好幻想强加到了这个专业上了。写这个回答的初衷,也是希望读者能够在选择这个专业时,能够多加了解利弊,从而做出问心无愧的选择,而不是在厌烦又纠结的反复中,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


谢邀

我是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2016级学生(快毕业了撒花!)

并且未来将持续在能源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下定决心的科研狗)

向西交哥们儿 @RelentZ 问好!(我们学院和西交的关系老铁了~)

我就结合我自己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习经历聊一聊这个问题啦

(真的是个人理解,如有同学发现有问题,私戳秒改)

———————————————————————————————————————

专业设置

1)能源大类

咱们山大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大一的时候是不分方向的,但是在大一的军训期间会通过面试和笔试的方式挑选出来一波人,进入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学习,也就是我们学院的基地班。基地班的事我们待会再说,先说能源大类。在大二的下半学期会有一次专业分流,除了基地班以外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流到5个专业,分别是:热能动力、热工过程自动化、热能发动机、热能工程、制冷空调与低温工程。

a. 热能动力

专业必修课: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泵与风机

专业选修课:热力系统与设备节能技术、燃煤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超临界机组水处理等

在这个方向就主要偏重于大型的锅炉器械,基本上是对燃煤方向有一些深入学习,毕业的话,可以选择清华的燃烧能源中心等清洁生产、大气污染物防治、城市固废的方向。

b. 热工过程自动化

专业必修课:锅炉原理与汽轮机、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热工保护与顺序控制、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专业选修课: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太阳能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制冷与人工环境工程概论等

这就能看的出来,这个方向最主要的是和控制方面的交叉学科,基本的热力系统要求了解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设计热力系统的控制系统。据我(极为极为极为粗浅地)了解大概有PID控制、神经网路控制等控制系统。毕业后去的方向比较广,主要是做一些控制类设计、智能能源联网、供能调配等控制能源交叉的行业

c. 热能发动机

(这是一个我很尊敬的专业)

专业必修课:发动机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

专业选修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构造、内燃机排放与控制技术等

这个方向就是很明显的汽车工程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我们以后发动机核心技术的研发者!(致敬!)所以这个方向的同学毕业后有直接去奇瑞、丰田等汽修厂,继续深造后可能会去这种大型汽车企业的研发中心,从事设计或者校核的工作

d. 热能工程

专业必修课:锅炉原理(难)、热力系统、供热工程、汽轮机原理

专业选修课:能源管理工程、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热力系统与设备节能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燃料电池原理与应用等

这个方向的同学更偏向于热力系统的设计与校验。根据我学的热力系统知识(我们专业热力系统这门课讲的比较简单),热力系统是指热能的产生、输送、转换和利用这四个环节相互衔接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比如我们城市的供热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暖气,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热力系统。新建一栋大楼,应该如何布置暖气管线,如何布置供水管线,如何布置通风管线,这些要我们和土建学院的同学一起去设计,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供热供水系统,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使用。我感觉热力系统这个方向的同学对能源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会从能量的质量角度来考虑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

e. 制冷空调与低温系统

专业必修课: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冷库技术、供热工程

专业选修课: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制冷压缩机原理等

这个方向就很明了了,讨论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卡诺循环的逆循环,家里的冰箱、空调(彩电、洗衣店、风扇……)中的系统就是这么设计的。往大里说,目前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AMS阿尔法质谱仪就有我们的老师参与设计制作,其中也有我们制冷方向的老师对仪器的散热进行设计。

就在我们学院官网的首页

2)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业生态基地班(就是我的专业!)

啦啦啦终于轮到讨论我自己专业了!

我们和能源大类的有所不同,我们么得专业选修课,全都是专业必修课……(哭唧唧)

从总体来说,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课程量要比能源大类的要多,覆盖面要广,60%的课程为双语课程,也会有歪果仁老师来给我们偶尔做做讲座

课程上,与能源大类相同的「三把刷子」——工程热物理、传热学、流体力学,我们的热工和传热是双语课。之所以我每个专业都懂一些,是因为我们课种类多。我们的专业课有:工业生态学、锅炉原理、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汽轮机原理、热力系统、热能与动力工程测量技术、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能源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能源与环境管理。基本上除了制冷外能源大类的一些课程我们都有覆盖到。

培养方式上,我们实行了导师制,基本上是3个本科生对应于一位老师(强烈推荐各位考研学子报考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会在大三大四两年跟随导师做一些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初步了解一下科研是个啥子样子。

个人经历

因为我有继续深造的意愿,所以对咱们自己专业了解的还算比较多。这里我给大家放几个我正在做或者已经做完的「项目」(在老师眼里就是玩具……),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专业到底是个啥。

(鉴于这些项目都是跟其他同学和老师合作的,我就只简单说说,不详细展开了)

1)自然工质的制冷效率比较和适用范围

目前环境污染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人工的制冷工质使用所带来的影响,比如氟利昂,所以从大自然妈妈那里找到合适的自然制冷工质成为制冷行业重点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在相同系统的情况下,比较自然工质的制冷效率,看看这些制冷工质在什么工况下工作最为合适,他们之间有没有交叉,从而得出自然工质的不同使用工况。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用Matlab做的制冷效率图

2)废旧电池回收的储能系统

电动汽车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当初第一批电动汽车的出现是在2015年,虽说不远,但是电动汽车的电池要求很高,当其电池容量降至出厂时的80%时就宣告这块电池报废,所以现在正值第一批电动汽车电池的报废期,如何更好的处理这批电池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本著「玩具车用完,遥控器还能接著用」的理念,我们基于现如今市场对于废旧电池的制造和回收过程,建立起废旧电池的周期分析,从理论上对电池的回收和制作过程进行评价。

电池非生命资源损害分析

电池周期影响分析

(不知道这个高糊画质能不能看清楚这都是啥)

做这个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电池制造和回收过程的一步一步分解,找到真正造成电池对环境损害的最中心环节或者最核心材料,然后用其他的工序或者材料去替代。

3)漂浮式光伏发电

这是一篇已经发表的文章,我参与了其中的一场组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项目是把光伏板从陆地移植到了水面上,相较于陆地,水面更加灵活更加轻便,而且清洁起来更加方便比较屁股下面就是水……在陆地上光伏板顶多只能在YOZ平面上进行旋转,在XOY平面上几乎动不了,加之现在大部分光伏板都安装在房屋的屋顶或者阳台,基本上宣告定死不动的光伏板,没有办法让太阳光直射表面,发电效率自然低下。在水面上,由于流体的灵活,可以让光伏板既XOY转动,又YOZ转动,可以保证光伏板向向日葵一样始终朝向太阳。

板子的超简洁几何模型

论文传送门:Luyao Liu, Qie Sun, Hailong Li, Hongyi Yin, Xiaohan Ren, Ronald Wennersten, Evaluating the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Floating Photovoltaic and Pumped Storage Power System,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Volume 194, 2019, Pages 173-185,ISSN 0196-8904,

Redirecting?

doi.org

Evaluating the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Floating Photovoltaic and Pumped Storage Power System?

www.sciencedirect.com图标

4)城市自行车的分布设计

这个是我和我的学姐一起做的一个小项目。在当初共享单车还很火爆的时候,满地都是单车,正是因为满地都是单车,造成了大量的交通不便,机动车道被单车占据,人行道上连人走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我们就以公交站点为出发点,通过数学建模分析,确定济南市一些公交站点应该投放多少量单车,才能不致使方圆一定范围内的交通发生拥堵。同时我们还根据路况情况和拥堵时间点,设计出了一个动态禁停区的概念,规定城市中某些地区某些时段能停车,某些时段不可以。

济南文化西路路口的设计

结语

基本上就是这么多啦,其实本科期间的工科教育基本上大同小异,比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工学等等工科基础课所有专业都会学,真正开始专精一般在大三左右。所以其实本科期间的工科教育就是告诉你我这个专业可以做什么,但是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还得靠你自己去发掘自己去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坚持走下去。

祝愿各位学子能找到自己道路,纵使前路坎坷泥泞,我也依然不负韶华。

恰饭时间:

各位高考的孩子欢迎报考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这所学校如何??

www.zhihu.com图标

各位考研的同学欢迎报考山东大学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每个老师都很棒的


  谢……谢邀?自我介绍一下,西安交大流机出身,先占个坑。

  突然发现校友 RelentZ 大佬已经答得很好了,让我怀疑以我这贫乏的语言能力还有没有补充答案的必要……算了,既然字都码了,就贯彻到底吧,我会从题干列举的三方面简要回答一下,后面再慢慢补充,说不定也有些不同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主要课程

  首先上个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类本科的培养方案。其实以前叫「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来著,加个自动化骗人入坑的,现在总算是改回来了。专业所有相关课程都在培养方案里面,非常详细,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参考:能源动力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我这里就简单地归纳一下,其实本专业课程设置除了思政体育英语计算机等等不好分类的之外,可以归为三个大类——

  1. 基础科学课程:也就是各种数学物理化学课,能动专业大多数方向对数学要求不算太高,除非以后要做 CFD 前沿演算法研究的工作(比如 LBM、MPS、普元法等等),但是对物理和化学要求不低——物理就不说了,这专业本身一级学科分类就叫「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方面,无论是燃料电池涉及的电化学还是燃烧涉及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等等,都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定量计算;

  2. 专业主干课程,看似很多,其实核心就三门,三大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是这一门学科的三大支柱,下面所有的小方向基本都离不开这三大基础课,可以说非常重要了;

  3. 专业课程:就是各个学科分支的专业课了,根据小方向分流,分为ABCDE五个模块,其实这也只是本科阶段的分法,而且经常变动,近年来学院把冷模块和流机合并了又加了一个热流国际,而且其实以前核工程甚至化工都是我们学院下面的小方向,现在都分出去成独立的学院了。就目前而言,小方向罗列一下大致有:A. (锅炉/电厂/汽轮机)、B. 汽车(基本就是内燃机相关,也有研究基础燃烧)、C. 新能源、D. (制冷/低温/压缩机,压缩机主要指往复式)、E. 流体机械(泵与风机,包括轴流式与离心式压缩机,也有做气动声学、燃料电池等等的)。

二. 院校及专业排名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2017年最新的教育部学科评估,还是非常权威的。

三. 就业方向

  就业方面,原则上会从两个维度考虑,一个是学历,另一个是所属的研究方向。不过事实上至少在硕士这个层面以下,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就业上区分不会太大,毕竟毕业证写得都是一样的,硕士研究生出去会个 CAD 建模会个 CFD 软体也基本都能找到饭碗,所以终究是从不同学历层次介绍就好。

  首先是本科。本科出来一般去企业居多,说实话能动本科出来就业情况还是不太乐观的,干本行多数会去制造业做技术人员,但研发类很多又都有硕士的门槛,所以比较尴尬。本科生就业主要去向有车企(包括整车厂和零部件厂,整车厂例如一汽、上汽、东风等等以及旗下的各种合资企业,零部件就如博世、潍柴、康明斯等)、白电(美的、格力、海尔、海信……),这俩算是比较常见待遇也比较好的方向,据我所知好像东风日产这样的合资车企给本科生开的待遇还不错,工作比较安逸加班不多,当然也难挣什么大钱。其实不干本行转去干地产销售什么的也不少,不过没什么普遍性就不展开了。

  然后是硕士。能动研究生出来就业选择会好不少,当然跟宇宙机还是差得远。去企业跟研究所一半一半吧,跨过了硕士的门槛,企业绝大多数研发岗可以随便选了,当然基本也都是做流体力学和热设计,可能还有振动、声学之类的工程师。企业最好的出路还是进壕气的互联网公司,18秋招华为大疆的热设计岗可以给到跟计算机硕士差不多的水平,相当厉害了,当然一个是很难进,另一个被狠狠压榨是毫无疑问的;之后是一些看著高大上的企业比如远景能源什么的,待遇不错贼难进;然后是白电厂家比如美的格力海信,白电研发岗还是很辛苦的,单双休是最低要求,加班是常事,当然待遇还可以(美的比格力待遇好不少,题外话);另外还有一些医疗器械厂比如迈瑞也会招气路工程师,待遇也还行;车企说实话能动硕士不太推荐,待遇比本科高不了多少,国内车企做动力研发的本来就少,都一窝蜂去搞自动驾驶了。相比企业来说,研究所可能是更常见的出路,中船重工、航空工业、兵器工业等等大央企旗下一大堆XXX所以及航天科工旗下的航天X院遍布全国各地,各个研究所条件待遇也不尽相同,主要还是和地域相关,虽然也有701这样据说很辛苦的所,不过总体来说会比企业安逸一些,还有机会参与造太行发动机、造火箭甚至造航母之类的,满足一下大国重器的爱(xu)国(rong)心。

  博士的话,去企业的就很少了,首先企业招能动类博士本来就不多,部分搞核心技术的企业像美的这样的会要,工资开得不错,但更多还是进高校和研究所。现在高校尤其是发达地区的高校是越来越难进了,前辈们早已占光了所有的坑。其实科研大牛自然不用愁出路,但总体情况如何我一个硕士也不太敢断言,总之学术之路也是荆棘重重的。


对于许多人而言,「能动」这个专业或许有一些陌生,但它其实是传统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我们的世界联系得非常紧密

一、「能动」是什么?

「能动」专业全称为能源动力类,其中「能源」包含了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时下越来越抢眼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而「动力」则主要涵盖动力机械和动力设备等。众所周知,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而从蒸汽机、电力设备到如今的新能源也勾勒出了人类进步的脉络。

在能源动力类专业中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080601)、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080502T)、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503T)。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侧重于对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的关注,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热力能源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推广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人才。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人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则关注新能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问题。

二、「能动」学什么?

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能动人」,扎实的知识储备不可或缺。掌握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动力工程和动力机械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等工作有一定的认识,是一名完成学业的「能动人」所应当具备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培养体系已经日渐完善,从课程设计上来看,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是以数理基础课程和其他通识教育课程组成的基础层,学习能源动力类专业离不开扎实的数理基础,线性代数、微积分、大学物理等课程是学好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内功」;第二层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流体力学等课程组成的平台层,相应课程从数理理论出发,但又高于实际应用,对于能源动力类下面的多个分支都有指导意义,堪称门派的「身法」;第三层则是各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如热能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基础、新能源工程等等,这一阶段学生开始真正接触一些实际设计、研发问题,更加贴近于生产实际,便是「能动」学子行走江湖的招式。

三、「能动」去哪里?

能源相关的行业众多,无疑是社会分工的一大组成部分,因此「能动」学子的出路也很广,包括了火力(热力)发电厂及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发电设备生产商,新能源企业、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冷及空调设备生产企业、汽车制造商、轮机制造商、飞行器动力制造商、流体机械制造商以及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

近年来,由于用电需求增长趋于平稳以及「去产能」等政策的引导,能动专业传统的就业大户——火电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趋冷,但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则补充了相应空间,同时一些新颖的就业方向(如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工作等)也越来越成为「能动人」的选择。

从传统的火力发电厂到时下兴起的新能源公司,从发电设备的生产商到相关的政府机关,从汽车、飞机的发动机制造商到电子通信设备、晶元的热设计部门,都有「能动」的一片天空。就业市场会随著经济形势波动,但丰富灵活的去向使得这一专业的就业率始终位于上游水平。不过由于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需要积累,一般应届生的起薪对比热门行业还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同时一些进入稳定阶段的细分领域也会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

四、「能动」的江湖

作为老牌工科专业,能源动力类的学科水平也成为了一张识别高校工科实力的「名片」。清华大学和西安交大是这一领域的双子星,众多两院院士以及中青年骨干支撑了强大的能源动力学科,而其他工科强校、如上海交大、浙大、华中科大、哈工大等也都在「能动」江湖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外,由于能源动力类学科与电力系统渊源颇深,因此作为电力系统院校的领头羊——华北电力大学也在这一领域有著优秀的表现。

五、「能动」的趣事

作为一名「能动」学子,锅炉或许是一个绕不开的词。一方面,在受苏联教育体系影响的年代,工科院系的名字基本都是按照对应工业产品的名字命名的,譬如电子工程系当时称「无线电系」、汽车工程系当时称「拖拉机系」,因此与火力发电关系密切的能源动力专业也就成了「锅炉系」;另一方面,有一些「能动」学子面对别人对自己专业的问询时会也会或懒得解释、或略带自黑地回答一句「烧锅炉的」,尽管他们烧的1000MW超临界锅炉的报价可能是六个亿……如果让一位「能动」学子上台献唱一曲,或许他会来一首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尽管我们是陌生人、是『锅炉人』…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六、「能动」的感悟

能源动力类专业与其他传统工科专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色。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无疑要把自己的看家本领练好,对于「能动」人来说,看家本领就是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流体力学等专业课程,经济形势和行业布局可能会以年、十年为单位产生变革,但扎实的基本功让你不论上天入地、还是晶元设计,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学什么课程百度百科基本上都有了,说说就业,就业方向基本上有以下几类:

汽车公司(偏发动机和动力总成)

船舶(待遇不好去的不多了)

新能源、电气、电机类外企,比如GE,Ingersoll Rand,Carrier,Siemens,Emerson等等涉及到低温空调或者石油化工能源业务的

央企、国企,比如苏州热工研究院,各大电力设计院,西安热工研究院、DEC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待遇肯定比不上一线城市的IT金融,但也不错。

烧锅炉的说法是胡说八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